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对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8月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心理康复医院精神心理科收治的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帕罗西汀的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奥氮平进行治疗,统计并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期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各维度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患者入院4周、12周、24周3个时段比较,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通过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效果显著高于单纯使用帕罗西汀治疗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帮助患者调节负面心理,逐步恢复正常心理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减轻睡眠障碍,以此提高患者白天的活动力和活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实现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双赢,在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的治疗上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米氮平在治疗抑郁障碍中对患者睡眠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石家庄市第八医院收治的以失眠为主诉伴抑郁障碍患者6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舍曲林,观察组患者给予米氮平,共治疗8周。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HAMD-17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PSQI、HAMD-17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PSQI、HAMD-17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米氮平可有效改善抑郁障碍患者睡眠状况,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帕罗西汀、米氮平治疗产后抑郁症患者,对患者抑郁状况、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8月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后抑郁症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心理治疗+帕罗西汀)与观察组(心理治疗+帕罗西汀+米氮平)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平均EPDS评分与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PSQ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联合应用帕罗西汀、米氮平治疗产后抑郁症,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提升患者睡眠质量,治疗效果显著,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周荣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14):2098-2100
目的 探讨米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疗效及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米氮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3个月SD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临床治疗效果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2、3个月SDS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行米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疗效显著,可提高睡眠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奇偶数分组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共情护理,观察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HAMD评分(10. 262±2. 11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8. 345±3. 147)分(P 0. 05),PSQI评分(9. 421±2. 99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7. 066±2. 195)分(P 0. 05)。结论:应用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缓解抑郁情绪,提高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生命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和分析睡眠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女产后睡眠质量和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辽宁省庄河市中心医院门诊妇科孕检及生产的初产妇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孕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孕妇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睡眠护理干预护理,比较2组孕妇产后4~6周的睡眠障碍和抑郁发生率。结果:2组初产妇妊娠晚期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生产6周后,2组初产妇睡眠障碍发生率均下降(P 0. 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生产后,观察组患者在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和总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夜间苏醒无明显变化(P 0. 05)。2组初产妇妊娠晚期抑郁症发生率为0。生产后,2组均有抑郁症发生,观察组抑郁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睡眠护理干预可降低初产妇产后睡眠障碍发生率,改善初产妇女产后睡眠质量,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仪对伴有睡眠障碍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伴有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药物及心理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生物反馈仪治疗。于对治疗前,治疗后3、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2组进行测量并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HAMD评分和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周后,观察组的HAMD评分和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联合脑电生物反馈仪治疗伴有睡眠障碍的抑郁症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给予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2组患者抑郁程度及睡眠情况。结果:观察组HAMD评分(13. 43±2. 8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入睡时间(14. 86±1. 25) min、睡眠时长(6. 73±1. 35) h、深睡眠时间(4. 36±0. 78) 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可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脑卒中患者不良情绪及睡眠障碍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护理,比较2组焦虑及抑郁不良情绪改善情况及睡眠障碍改善情况。结果:比较SAS及SDS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情绪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18. 33±3. 09)分,对照组为(18. 28±3. 14)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护理后,观察组(6. 03±2. 2)分,对照组为(10. 58±2. 19)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加强心理护理使得其不良情绪得以调节,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使得疾病朝良好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联合黛力新对改善尿毒症患者负性情绪和睡眠行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的尿毒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其中对照组加用治疗抑郁症常规药物,观察组采用柴胡疏肝散联合黛力新中西药结合治疗手段,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1) 2组患者疗程结束后,抑郁焦虑情况和睡眠质量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 2组患者治疗后PSQI指数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柴胡疏肝散联合黛力新能更有效地改善尿毒症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女性睡眠障碍用米氮平联合艾司唑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收治的女性睡眠障碍患者100例开展研究,以不同的治疗措施作为分组依据,将100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50例用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50例用米氮平联合艾司唑仑治疗,比较睡眠质量、血清观察指标、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血清观察指标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女性睡眠障碍艾司唑仑治疗中,联合米氮平治疗,不仅可以改善睡眠质量与血清指标,还可提高治疗效果,且联合用药后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经正确处理,可缓解,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疏肝解郁胶囊对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石家庄市第八医院收治的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应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应用疏肝解郁胶囊治疗。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对治疗前后2组患者抑郁情况进行评价,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价指数(PSQI)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价,统计患者治疗期间头晕、心慌、腹泻、口干等不良反应,计算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为(10.44±2.6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6.92±5.03)分,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为(5.69±1.0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4.21±3.57)分,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头晕、心慌、腹泻、口干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4%,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4.29%,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解郁胶囊能够显著改善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抑郁情况和睡眠质量,且头晕、心慌、腹泻、口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强化心理干预对轻度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江门市新会区第三人民医院精神二科收治的轻度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强化心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积极心理干预对抑郁症伴失眠患者希望水平、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抑郁症伴失眠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精神疾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联合实施积极心理干预。2组患者干预周期均为4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希望水平量表(Herth)、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2组患者的希望水平、抑郁程度及睡眠质量。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Herth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日间功能、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积极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希望水平,缓解抑郁程度,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评估老年焦虑症伴睡眠障碍患者于治疗期间联合应用米氮平、重复经颅磁刺激的效果,评估对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睡眠质量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宁德市康复医院收治的老年焦虑症伴睡眠障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治疗期间单独应用米氮平,观察组联合应用米氮平、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比2组患者睡眠质量,包括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焦虑评分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PSQI评分各评估项目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对比分析2组患者SAS、HA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HAMA评分较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睡眠障碍的老年焦虑症患者在治疗期间联合应用米氮平、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于缓解焦虑症状以及改善睡眠质量具有突出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重症抑郁症伴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和自杀风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7年10月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1科收治的62例重症抑郁症伴焦虑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给予米氮平治疗,治疗周期为2个月;于治疗前后,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观察患者的抑郁程度,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药物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通过计算自杀态度总分(SA)和自杀倾向得分评价药物对患者自杀风险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SA较对照组高,自杀倾向得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可有效改善重症抑郁症伴焦虑症患者的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降低患者的自杀风险,安全性较高,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导致心内科老年患者睡眠障碍产生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睡眠障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焦虑评分(42. 24±6. 16)分、抑郁评分(41. 39±6. 21)分及均较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同时,观察组PSQI评分(5. 61±2. 40)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导致心内科老年患者睡眠障碍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其临床价值较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泉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估结果分为对照组(n=81)和观察组(n=99)。对照组PSQI总分<8分,观察组PSQI总分≥8分。对2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抑郁症病程、学历背景、婚姻状态等)、负性情绪[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社会支持[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评估,使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55.00%;睡眠障碍组与无睡眠障碍组的性别、学历背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障碍组的年龄、抑郁症病程低于无睡眠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睡眠障碍组的HAMD评分、HAMA评分高于无睡眠障碍组,SSRS评分低于无睡眠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抑郁症病程、HAMD评分、HAMA评分、SSRS评分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山东省平邑县精神病医院收治的抑郁症并伴随睡眠障碍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米氮平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增添使用西酞普兰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评分以及治疗后的治疗效果、睡眠结构。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在PSQI评分以及HAMD-17评分较为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不同药物进行治疗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2项评分中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患者在SE、AST、TST、SL、AI以及觉醒时长等睡眠结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抑郁症患者伴随睡眠障碍病症过程中应用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进行治疗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抑郁表现,改善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之中大力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伴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与不伴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376例抑郁症患者,根据睡眠情况分为伴睡眠障碍组(258例)和不伴睡眠障碍组(118例),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其执行功能,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其抑郁症状。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伴睡眠障碍组的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概念化水平得分[分别为(2.05±1.91)分、(57.47±17.54)分、(44.05±21.46)分]均低于不伴睡眠障碍组[分别为(2.75±1.99)分、(62.42±16.20)分、(49.28±20.90)分],错误应答数和持续性应答数[分别为(68.16±21.34)分、(51.08±30.21)分]均高于不伴睡眠障碍组[分别为(61.81±20.91)分、(44.50±21.01)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不伴睡眠障碍组,受教育年限为主要影响因子,在伴睡眠障碍组,年龄与受教育年限共同影响患者的执行功能,睡眠障碍因子睡眠维持困难也对执行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它与完成分类数呈正相关(P=0.041)、与正确应答百分比呈负相关(P=0.045)。结论与不伴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相比,伴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损害更为严重,年龄、受教育年限、睡眠障碍因子可能是伴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