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局部通风为主、屋顶全面通风为辅的方式对某铁路车辆检修焊接车间进行烟尘危害治理。分别在治理前后,对车间的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其他粉尘进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的检测。治理前各粉尘浓度均不同程度超标,治理后全部达标,且所有岗位治理前后粉尘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户<0.05)。工业物联网技术的利用在烟尘危害控制自动化、远程化、可视化上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某电焊车间新上通风系统进行通风净化效果。方法通风系统开启前后,对工人作业岗位和接尘作业工人分别进行电焊烟尘的短时间浓度和时间加权浓度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风系统未开启前,车间电焊烟尘的短时间接触浓度和粉尘加权浓度分别为(2.62±1.05)mg/m3,(3.90±1.31)mg/m3;通风系统开启后短时间接触浓度和粉尘加权浓度分别为(1.61±0.43)mg/m3,(1.48±0.26)mg/m3;通风系统开启前后工作岗位和作业工人的电焊烟尘浓度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通风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车间电焊烟尘的浓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焊接车间屋顶机械通风治理后对化学性危害因素的控制效果。方法对某机械制造厂焊接车间屋顶机械通风治理前后车间内的化学性危害因素的浓度进行检测及评价。结果通风治理后车间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电焊烟尘、臭氧、一氧化碳、氮氧化物TWA有所下降,其中以锰及其化合物的效果最好,治理前后TWA分别为0.047—0.187mg/m^3和0.008~0.070mg/m^3。结论屋顶机械通风在改善焊接车间的整体空气质量上有一定效果,但要对焊接车间的电焊烟尘进行有效控制,还须采取局部机械通风除尘与全室机械通风有效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火车车箱电焊流水线烟尘治理特点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雷 《职业与健康》2004,20(11):122-123
目的总结对电焊流水线烟尘治理的经验,指导今后的职业病危害治理工作.方法对治理前、后作业环境中8个作业点的电焊烟尘浓度进行检测及对比分析.结果治理后空气中电焊粉尘浓度比治理前均有明显降低,如尾框1电焊工序粉尘浓度由治理前的(76.4±23.2)mg/m3降至治理后的(6.9±2.9)mg/m3,各工序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结论治理效果良好,其特点是采用了一些新的治理技术,此项经验对今后尘毒治理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某重型装备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治理前后的评价,找出其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存在问题,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该企业整改前后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合现场防护设施配备及运行、劳动者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及使用情况,判定职业病危害治理效果。结果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粉尘、毒物浓度及噪声强度均有超标,企业逐步落实各项整改措施后,粉尘、毒物浓度超标已有效控制,噪声强度虽有降低但仍超标,企业在尘毒危害的治理方面初见成效。结论该重型装备企业应注意职业病防护设施合理设置与有效运行;作业场所通风排毒设施未达到理想时,个人防护用品仍有其必要性;职业卫生管理制度须保持有效施行;职能监管部门的长效监管,在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措施方面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并解决水泥包装车间粉尘危害治理问题。方法 2017年10月—2018年5月,以新疆某水泥生产企业袋装车间为研究对象,采用FLUENT数值模拟方法,对水泥厂包装车间现有通风条件粉尘扩散进行模拟研究。结果新疆某水泥生产企业袋装车间罩内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造成包装车间和插袋工粉尘浓度超标分别为45.58、4.35倍(总粉尘)和20.68、2.87倍(呼吸性粉尘);在靠近尘源处、半密闭罩四角以及包装机后方风速较小,基本上在0.1~0.4 m/s,粉尘浓度较高,粉尘在呼吸带高度不同方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粉尘积聚;通过粉尘扩散模拟包装车间风流分布状况、粉尘扩散规律和通风控尘影响因素,袋装车间气流均匀性受通风设施风量、风口位置、风口大小等因素共同影响,通过不同方案组织优化模拟试验,最优方案插袋作业位置粉尘质量浓度在4~6 mg/m~3,较现有条件下粉尘质量浓度有明显下降,浓度在可接受范围内,气流组织最为合理。结论粉尘控制模拟研究达到水泥插袋岗位粉尘控制目的,有效解决了水泥包装车间粉尘危害这一问题,可为下一步开展水泥包装车间粉尘治理技术改造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科学合理设计局部通风除尘系统,提高除尘效果。方法对局部通风除尘系统进行现场调研分析,提出设计方案。对比改造前后通风系统参数、控制风速、粉尘浓度,评价改造效果。结果改造后控制风速提高,达到0.25~3.00 m/s的要求,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合格率达100.0%。结论科学设计改造后的局部通风除尘系统,在不增加风机功率的条件下,可以有效控制粉尘危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某抽油机组装车间电焊烟尘职业接触情况进行分析,为同类企业通风设施设计提供依据。
方法 对该车间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测作业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浓度和通风设施风速,并对该场所粉尘作业进行分级。
结果 该车间电焊岗位操作人员电焊烟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5.75 ±2.35)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为(8.7 ±1.37)mg/m3,超限倍数在1.6~2.9之间,12个焊接工位中9个不符合国家限值标准,超标率75%。排风口平均风速为(2.30 ±0.17)m/s,排风口距焊接工位平均距离(4.60 ±0.92)m,各焊接工位控制点平均风速为(0.30 ±0.08)m/s,8个工位粉尘作业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作业)。
结论 该组装车间电焊烟尘浓度及超限倍数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的要求,超标主要原因是通风设施除尘效果较差,应对其通风除尘设施加以改造,并加强职业卫生管理,降低电焊烟尘对作业人员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郑州北车辆段日均加修电焊制动梁150根,9个电焊作业点同时操作,车间空气中粉尘浓度13.5mg/m3。为了治理电焊烟尘,1996年初安装了一套通风除尘,并配合工艺改造,使车间粉尘浓度降至2.4mg/m3。低于国家标准(6mg/m3)。提示制动梁电焊作业可采用环行流水线降低劳动强度,与工艺配套的通风除尘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电焊烟尘,保护职工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某锅炉厂管子厂房通风系统改造后除尘的效果,为机械行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备设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对改造前后车间内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浓度进行个体检测和定点检测,并对粉尘和锰及其化合物的浓度及合格率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改造前后个体检测电焊烟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7 2,P0.05),电焊烟尘超标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P0.05);定点检测电焊烟尘短时间接触浓度(C_(STE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0 4,P0.05),电焊烟尘超标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造前后个体检测锰及其化合物的C_(TW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8 7,P0.05),锰及其化合物超标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点检测锰及其化合物C_(STE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59 9,P0.05),锰及其化合物超标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6,P0.05)。结论该企业管子厂房通风系统改造后未达到预期效果,建议企业进一步改进,以达到通风除尘效果,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