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其血清胃蛋白酶原(PG)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22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有无感染Hp将其分为感染组(58例)和非感染组(64例)。检测两组患者PGⅠ与PGⅡ水平,对比两组PGⅠ/Ⅱ比值;并观察对比高血压不同分级以及不同合并症患者PGⅠ/Ⅱ比值。结果感染组PGⅠ/Ⅱ比值为(7.88±1.57),非感染组PGⅠ/Ⅱ比值为(12.45±2.41),感染组PGⅠ/Ⅱ比值低于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27, P=0.00<0.05)。两组不同高血压分级患者PGⅠ/Ⅱ比值组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高血压Ⅰ、Ⅱ、Ⅲ级患者PGⅠ/Ⅱ比值分别为(7.23±3.01)、(8.52±2.85)、(8.34±2.67),均低于非感染组高血压同一分级患者的(12.03±3.11)、(12.75±3.44)、(11.84±3.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合并高血压肾病、糖尿病患者PGⅠ/Ⅱ比值均低于本组未合并高血压肾病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合并高血压肾病、糖尿病患者PGⅠ/Ⅱ比值均低于非感染组合并同一合并症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未合并高血压肾病、糖尿病患者PGⅠ/Ⅱ比值均低于非感染组未合并同一合并症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Hp感染患者可引起PGⅠ/Ⅱ比值降低,而利用PGⅠ/Ⅱ比值对于预测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具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血清中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的含量,探讨其与HP感染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用ELISA法分别定量检测HP感染阳性组和HP感染阴性组患者血清中G-17、PG-Ⅰ和PG-Ⅱ的含量。结果 HP感染阳性组患者G-17、PG-Ⅱ和PG-Ⅰ/PG-Ⅱ的阳性检出量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G-Ⅰ在该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G-17和PG-Ⅱ水平与HP感染有关联,可为HP感染或既往感染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药实践》2018,(5):341-344
目的:探讨血清中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按照Hp感染情况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诊治且行Hp感染检测的248例患者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对比分析两组血清中G-17、PG-Ⅰ和PG-Ⅱ的表达水平。结果:Hp阳性组的PG-Ⅰ和G-17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而PG-Ⅱ、PGⅠ与PGⅡ比值(PGR)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PG-Ⅰ、PG-Ⅱ和G-17水平为Hp是否感染的影响因素,其中PG-Ⅰ和G-17为Hp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PG-Ⅱ是Hp感染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血清中G-17、PG-Ⅰ和PG-Ⅱ与Hp感染显著相关,G-17和PG-Ⅰ是危险因素,PG-Ⅱ对Hp感染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4.
5.
《临床医药实践》2020,(3):191-193
目的:分析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和PGⅠ与PGⅡ比值(PGR)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3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非慢性萎缩性胃炎者30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两组参检人员空腹肘静脉血3 mL,检测血清中PGⅠ和PGⅡ水平,并计算PGR;采用~(14)C呼气试验检测Hp阳性率。比较两组PGⅠ和PGⅡ及PGR检测水平及Hp阳性检出率;对比Hp阳性与阴性者的PGⅠ,PGR水平;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PGⅠ,PGⅡ,PGR及Hp单一及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PGⅠ及PG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G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Hp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者PGⅠ及PGR水平均低于Hp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Ⅰ,PGⅡ,PGR及Hp单独检测慢性萎缩性胃炎阳性率低于PGⅠ,PGⅡ,PGR及Hp联合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Ⅰ,PGⅡ,PGR及Hp在检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且PG水平变化与Hp有关。  相似文献   

6.
对34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予德诺120mg+四环素0.25g+痢特灵10mg4/d的小剂量三联治疗,并对其治疗前后尿胃蛋白酶原进行测定。结果治疗28天后幽门螺杆菌清除27例,1个月后复查24例根除者尿胃蛋白酶原为12.017±0.459%,与治疗前的47.311±3.427%及幽门螺杆菌持续阳性者的48356±3989%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表明检测尿胃蛋白酶原对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评价抗幽门螺杆菌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该项研究旨在通过测定幽门螺杆菌相关与非相关性胃溃疡患者血清中生长素(Ghrelin)在未接受抑酸药物治疗前的含量,探讨Ghrelin在胃溃疡时循环血中的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快速尿素酶法与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法联合检测26例胃溃疡患者,确定幽门螺杆菌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清中Ghrelin的水平。结果:胃溃疡患者血清中Ghrelin的水平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非感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溃疡患者血清中Ghrelin水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无明显关系,推测幽门螺杆菌对胃溃疡Ghrelin患者水平的变化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PG)与幽门螺杆菌(HP)相关胃炎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82例以上消化道症状就诊儿童进行PG检测,与胃镜结果对比,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PG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 HP阳性组PGⅠ、PGⅡ水平明显升高,PGⅠ/PGⅡ降低。PGⅡ≥9.01μg/L的检出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7%和75%。结论 PG水平与胃炎患儿HP感染状态密切相关。PGⅡ≥9.01μg/L可以作为辅助诊断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非侵入性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血清胃蛋白酶原(PG)与慢性胃病、胃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240例受检者分为浅表性胃炎(A组,40例)、胃溃疡(B组,4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组,46例)、胃癌(D组,55例)和正常对照(E组,58例)五组。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PGⅠ和PGⅡ值;胶体金法检测血清中Hp-IgG抗体。结果与E组比较,B组血清PGⅠ、PGⅡ明显升高(P<0.01),PGⅠ/PGⅡ比值(PGR)显著降低(P<0.01);C组和D组血清PGⅠ水平和PGR均显著降低(P<0.01),而PGⅡ水平明显增高(P<0.05或P<0.01)。E组、A组、B组、C组和D组Hp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56.9%、65.0%、78.0%、69.6%和76.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组患者血清PGⅠ、PGⅡ及PGR在Hp-IgG抗体阳性组和Hp-IgG抗体阴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异常血清PG可作为癌前病变及胃癌早期的筛查指标。Hp感染对慢性胃病及胃癌患者血清PG水平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杨力  王平 《河北医药》2004,26(10):773-774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抗体和血清胃蛋白酶原 (serumpepsinogen ,sPG)与慢性胃炎、胃癌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慢性活动性胃窦炎 18例 (activechronicgastritis ,ACG) ,慢性非活动性胃窦炎 (inactivechronicgastritis ,ICG) 19例 ,胃癌 (gastriccancer ,GC) 2 0例 ,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H .pylori IgG(A) ,免疫放射法测sPG浓度。结果 抗H .pylori IgG阳性GC组抗H .pylori IgG吸光值为 1.13 46± 0 .2 1,高于ACG组和ICG组 ( 1.0 0 5± 0 .193 ;1.0 11± 0 .2 3 3 )。sPGⅠ为 ( 62 .16± 3 1.95 )ng ml ,低于抗H .pylori IgG阴性GC组 ( 14 6.2± 10 0 .4)及ACG( 87.3 2± 13 .40 )组 ,差异有显著性。抗H .pylori IgG阳性ACG组sPGⅡ为 2 1.2 2± 8.0 4,高于ICG组 ( 9.99± 3 .89) ,差异有显著性。抗H .pylori IgG与sPGⅠ负相关。结论 抗H .pylori IgG高滴度与sPGⅠ降低可能是胃癌高危因素。抗H .pylori IgG阳性与sPG水平密切相关。sPG筛查法可能更适用于H .pylori相关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各种胃病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浅表性胃炎5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胃溃疡40例、胃癌37例。正常对照组56例。应用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胃蛋白酶Ⅰ、Ⅱ(PGI、PGⅡ),ELISA方法检测血清幽门螺杆抗体。结果:浅表性胃炎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清PGI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PGⅡ显著上升(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患者与对照组对比PGⅠ显著下降(P〈0.05),PGⅡ无明显差异(P〉0.05),胃溃疡患者血清PGⅠ,PGⅡ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浓度可以作为诊断各种胃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Ⅱ检测对早期胃癌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胃癌筛查患者作为观察组,按分期不同分为早期胃癌患者(早期胃癌组,15例)、萎缩性胃炎患者(萎缩性胃炎组,1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进展期胃癌组,20例),另选取同期20例进行常规体检的自愿者作为对照组。四组均接受血清PGⅠ、PGⅡ、胃蛋白酶原比值(PGR)检测和尿素13C呼气试验。比较四组血清PGⅠ、PGⅡ水平及PGR,Hp阳性率,观察组Hp阳性和阴性患者的血清PGⅠ水平及PGR。结果早期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进展期胃癌组患者的血清PGⅠ水平分别为(63.50±2.45)、(70.85±1.35)、(52.65±2.50)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103.65±2.50)ng/ml;PGR分别为(3.20±0.55)、(4.80±1.05)、(2.75±1.01),均低于对照组的(6.65±0.50);血清PGⅡ水平分别为(21.30±1.50)、(18.20±1.45)、(22.50±2.65)ng/ml,均高于对照组的(15.20±0.6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进展期胃癌组患者Hp阳性率分别为60.00%、46.67%、75.00%,均高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进展期胃癌组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患者的血清PGⅠ水平(58.30±2.35)ng/ml、PGR(3.25±0.15)均明显低于Hp阴性患者的(90.45±6.45)ng/ml、(5.85±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胃癌筛查中实施PGⅠ、PGⅡ检测的应用价值确切。  相似文献   

14.
林健  谭韬  陈卫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4):503-504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I、Ⅱ含量变化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胃炎治疗效果的评价作用.方法 对312例Hp相关性胃疾病患者予以常规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三联治疗,8周后采用免疫比浊分析法测定血清PG I、Ⅱ,PCR法测定Hp-DNA的含量变化,联合判断Hp根除效果;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8周采用免疫比浊分析法测定血清PG I、Ⅱ的含量,比较Hp组和除菌失败组血清PG的含量.结果 Hp除茵成功者121例,成功率38.78%.与治疗前比较,除茵成功组的PG I、Ⅱ含量明显降低,PG I/PGⅡ比值明显升高:失败组PGI、Ⅱ的变化不明显.结论 根除Hp治疗前后血清PG发生特异性改变,血清PG含量可作为Hp根除效果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抗感染药学》2017,(6):1196-1197
目的:评价抗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与三联疗法对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胃溃疡患者80例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雷贝拉唑三联组(n=40)和埃索美拉唑镁三联组(n=40);雷贝拉唑三联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埃索美拉唑镁三联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镁、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对白介素-2(IL-2)和IL-6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雷贝拉唑三联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6月后复发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埃索美拉唑镁三联组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埃索美拉唑镁三联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2水平高于雷贝拉唑三联组,而IL-6水平低于雷贝拉唑三联组(P<0.05)。结论:采用埃索美拉唑镁三联疗法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溃疡患者,其疗效优于雷贝拉唑三联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早期胃癌患者内镜表现及与幽门螺杆菌(Hp)、血清胃蛋白酶原(PG)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接收的92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92例患者均接受内镜检查和Hp、PG(PGⅠ、PGⅡ、PGⅠ/PGⅡ比值检测)。根据Hp、PG检测结果分析患者的内镜表现,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法分析Hp、PG与内镜表现的关系。结果 与Hp阴性患者相比,Hp阳性患者内镜下发现萎缩、肠化、鸡皮样、黏膜肿胀、弥漫性发红比例更高(P<0.05);血清PG异常患者的萎缩、肠化、增生性息肉、鸡皮样、黏膜肿胀、黏液浑浊发生比例均高于血清PG正常患者(P<0.05)。经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Hp感染与早期胃癌患者内镜下的萎缩、肠化、鸡皮样胃炎、黏膜肿胀、弥漫性发红表现呈正相关(P<0.05)。Hp联合PG诊断胃癌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高于单一指标诊断效能(P<0.05)。结论 早期胃癌患者的内镜表现与Hp感染、PG异常表达密切相关,内镜下观察萎缩、肠化、增生性息肉、鸡皮样、黏膜肿胀、弥漫性发红、黏液浑浊...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G-17和幽门螺杆菌检测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胃部病变患者190例,其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46例,萎缩性胃炎组61例,胃溃疡组43例,早期胃癌组40例。比较四组研究对象血清PGⅠ、PGⅡ、PGR比值及G-17水平差异,PGⅠ、PGⅡ、PGR比值和G-17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早期胃癌患者Hp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PGⅠ、PGⅡ、PGR比值和G-17水平差异。结果 四组研究对象血清PGⅠ、PGⅡ、PGR比值及G-17水平比较,P<0.05,其中早期胃癌组血清PGⅠ、PGⅡ水平均最低,G-17水平最高,胃溃疡组血清PGⅠ、PGⅡ水平均最高,G-17水平最低,其次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PGR比值最高,其次为萎缩性胃炎组、早期胃癌组,胃溃疡组最低。PGⅠ、PGⅡ、PGR比值和G-17联合检测AUC为0.857、灵敏度为89.3%、特异度为80.25%均显著高于单一检测指标。早期胃癌Hp阳性组PGⅠ、PGⅡ水平、G-17水平均显著高于阴性组,PGR比值显著低于阴性组,P<0.0...  相似文献   

19.
胃溃疡预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联4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溃疡的预后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联。方法观察40例Hp阳性的胃溃疡患者的内窥镜下表现,与根除Hp后的疗效。结果 Hp感染程度不同的3组在内窥镜下表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4周,Hp(+++)组总有效率80.0%,Hp(++)组总有效率83.3%。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Hp(+)组总有效率100%,与前2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追访6个月,Hp(+++)组复发3例(20.0%),Hp(++)组复发3例((25.0%),Hp(+)组复发0例。前2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后1组与前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p感染程度与胃溃疡镜下表现的严重程度无密切联系,但Hp感染程度轻者对治疗的反应好,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