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口腔健康教育对患者口腔保健知识、口腔卫生行为和口腔卫生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本院口腔科门诊初诊病例200例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通过口腔卫生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等进行为期6个月的口腔健康教育及干预。结果健康教育后病人对口腔疾病的危害及有关病因的认识有明显提高;对刷牙与牙齿保护关系的知晓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对定期作口腔检查的认识率提高最为明显;而对牙膏、牙刷如何选择改善不明显;健康教育后掌握正确刷牙方法、时间、坚持饭后漱口的人数均有明显提高;健康教育前菌斑染色指数为1.99±0.12,健康教育后为1.15±0.06,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过口腔健康教育干预,200例患者在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态度、行为方面的认识有了明显改善,口腔卫生状况也有显著提高,表明在临床普及口腔健康知识和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对社会各个层次的人群都是适宜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6,(14):162-165
目的观察社区口腔健康教育对老年居民口腔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社区老年居民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在首次免费发放牙刷及牙膏时给予简单讲解刷牙的必要性和正确刷牙的方法;观察组在免费发放牙刷及牙膏同时,期间举办口腔健康教育讲座和进行4次一对一健康教育会谈。比较两组居民入选时及12个月后老年口腔健康评价指数(GOHAI)。结果两组干预前生理功能、疼痛与不适、心理功能、行为影响、GOHAI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生理功能、疼痛与不适、心理功能、行为影响、GOHAI总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宣教干预12个月后生理功能、疼痛与不适、心理功能、行为影响、GOHAI总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12个月后,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口腔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增强社区老年居民口腔健康意识,改善居民的口腔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及影响因素情况。方法分析我县2010年收集的3、6、12岁三个年龄组儿童口腔健康调查情况。结果 12岁组儿童龋齿、牙龈炎、牙石发生率均明显优于3、6、12岁组儿童饮食习惯、自我口腔保健行为以及口腔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明显优于3、6岁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年龄段儿童都应加强口腔健康检查、饮食习惯、自我口腔保健行为以及口腔健康相关知识的宣教工作,从而降低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调查对比牙周病患者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前后的健康行为情况,分析其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牙周病患者81例,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并使用调查问卷对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的健康知识及健康行为进行调查统计。结果牙周病患者在接受口腔健康教育后BASS刷牙法应用、刷牙次数、刷牙时间、牙间隙处理及定期口腔检查等口腔健康行为情况均有明显的好转,与教育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牙周病患者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提高对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明显增强其健康行为,具有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红梅  刘巧玲 《临床医药实践》2007,16(10):1010-1011
目的:了解城乡学龄前儿童及家长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及行为情况。明确差距,分析相关因素。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由于经济条件、信息和家长的文化层次及行为的影响,儿童及家长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存在城乡差别。结论:应对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加以重视,尤其是乡村及家长行为,积极预防和早期治疗儿童的口腔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为制订今后口腔卫生工作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结合的方法抽取田林三中139名学生,对其进行为期3个月的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其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结果健康教育后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答题平均正确率均高于健康教育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19项内容,答题正确率均高于健康教育前,两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初中儿童开展系统的口腔卫生保健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增强中学生口腔保健意识,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应该进行有计划、有系统、长期的口腔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孙英 《中国医药指南》2010,8(29):340-34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患龋齿率也随之增长,给儿童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儿童口腔卫生保健势在必行,本文从健康教育在儿童口腔卫生保健工作中的必要性及督促家长全面开展儿童口腔保健两方面阐述健康教育在儿童口腔保健中的应用,为改善儿童牙齿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对幼儿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384名幼儿的家长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家长的文化程度、幼儿的口腔疾病状况、幼儿的口腔健康行为、家长口腔健康知识。然后根据家长的文化程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幼儿的口腔健康行为越优,对口腔的保健知识的认知也越优。结论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对幼儿的口腔健康行为越有积极影响,应加强对家长口腔健康知识的教育,促进儿童建立正确的口腔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9.
儿童口腔健康教育与刷牙效果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筠  张源 《现代临床医学》2006,32(2):121-122
目的:研究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以菌斑指数(PLI)为指标,比较75名3~6岁儿童健康教育前后刷牙效果.结果:75名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前后牙平均菌斑指数分别为3.09和2.13,菌斑清除率分别为9.98%和30.97%,有显著差异(均P<0.01).结论:适时开展口腔健康教育,使儿童在幼儿园时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式,可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儿童的口腔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优化教育模式提高口腔本科生口腔健康教育能力情况。方法 选择口腔本科生2017级和2018级,分别为32名,作为研究对象。2017级采用传统口腔健康教育,设定为对照组,2018级采用优化教育,设定为观察组。分析两种方法后学生口腔健康教育能力。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理论成绩上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实践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方式评价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课程生动性评分、问题处理能力评分、学习有效性评分、语言表达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学生对口腔医学课程总体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优化教育模式能够提升口腔本科生口腔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口腔人才,为我国口腔医疗服务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长口腔保健意识、掌握正确刷牙的方法及口腔卫生习惯与儿童龋齿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社区门诊和窝沟封闭的165名小学二年级学生及家长进行口腔卫生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口腔卫生知识、卫生习惯及家长对口腔保健的态度。结果:165名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合格率为46.10%,患龋率为52.12%,龋均为3.12只。具有良好口腔卫生知识和习惯的学生患龋率低,家长的文化程度与日常督促与患龋率有关。结论: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加大对家长口腔健康教育的力度,是预防儿童龋齿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王礼文 《上海医药》2013,(22):47-49
目的:探索学龄期儿童口腔健康教育防治龋病的效果。方法:将257名小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28人接受口腔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129人仅给予口腔卫生宣传。结果:干预后,儿童及其家长口腔卫生认知明显提高,实验组龋病患病率为43.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9.07%;实验组龋齿充填率(60.87%)也较对照组(50.73%)高。结论:口腔健康教育可以全面降低学龄儿童龋病患病率,改善学龄儿童口腔保健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高桥社区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社区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2014年对研究对象开展口腔健康情况检查及口腔保健知识行为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高桥社区小学生龋齿患病率为63.18%。口腔保健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9.86%,无龋学生的知晓率显著高于有龋学生(P<0.05);口腔保健行为方面:“吃甜食频率”和“刷牙后睡觉前吃甜点或喝甜饮料”的发生频率越高的学生龋齿患病率越高(P<0.05);“每天刷牙次数”和“家长帮助孩子刷牙”发生频率越高的学生患龋率越低(P<0.05)。结论:社区口腔卫生保健工作人员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促进其口腔健康行为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对入托儿童家长进行铅中毒防治健康教育的效果,以促进妇幼保健专业人员重视儿童铅中毒防治的健康教育。方法:随机抽取杏花岭区各幼儿园儿童家长478名,一名家长对应一名儿童,在儿童9月份第一次入托体检和二月份第二次入托体检时,发放相同铅中毒防治知识调查问卷,第一次入托体检后,通过面对面、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和定期电话随访等健康教育形式,比较478名儿童家长健康教育前后对铅中毒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入托儿童家长接受健康教育后,铅中毒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态度和行为的改变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轻度铅中毒的检出率有所下降。结论:健康教育是提高学龄前儿童铅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健康生活习惯和卫生行为形成率行之有效的举措,从而能有效地降低儿童铅中毒的发生率,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口腔保健对妊娠期牙龈炎的临床防治效果。方法:选取某院产检中心2018年1~12月的160例妊娠期妇女,随机纳入常规组与保健组,各80例。常规组予以口腔疾病知识宣教,保健组加强口腔保健干预,对比两组妊娠期妇女的牙龈炎发病率以及妊娠期牙龈炎患者干预前后的牙周临床指标与总体疗效。结果:常规组的牙龈炎发病率为18.8%,保健组为7.5%,保健组低于常规组(P<0.05);保健组患者干预后的PLI、BOP、PD、AL均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的总有效率为66.7%,保健组为83.3%,保健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妊娠期妇女实施口腔保健干预,可降低妊娠期牙龈炎的发病率,改善牙龈炎患者的牙周临床指标,提高总体疗效,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16.
谢玲  任重鸿  苏吉梅 《安徽医药》2015,19(10):1937-1940
目的:分析儿童口腔科患儿的就诊原因以及家长对疾病的态度,从而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案。方法2012年1—12月到合肥市口腔医院儿童科初次就诊的2~8岁患儿进行调查分析,对就诊原因及不愿接受治疗的患儿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牙痛是主要就诊原因,占45.02%。有32.17%的家长不愿接受治疗,主要原因包括害怕治疗疼痛(36.38%),认为乳牙不需要治疗(35.45%),治疗价格高、治疗时间长没有时间来就诊(26.29%)。从疾病分类来看占不愿接受治疗第一位的是没有临床症状的龋病,占51.4%。对是否愿意接受治疗的患儿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长文化水平高、经济条件好以及患儿有疼痛症状,是患儿就诊率高的影响因素。临床上主要分为龋病,牙髓炎和根尖炎,反,外伤等疾病。结论家长的受教育程度,经济水平以及对儿童口腔疾病的危害缺乏认识是导致放弃治疗的主要原因。加强家长对儿童口腔卫生知识的了解,以促进对儿童口腔疾病的预防、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儿童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情况。方法对2012年3~5月门诊儿童家长350名进行口腔知识调查。结果不同性别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以上及专科人群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高中以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对家长的口腔宣教,以减少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现阶段黄埔街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晓率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积极探索和改进现行的健康教育工作方法 .方法 采用统一问卷、整群抽样方法 对辖区2009年9-12月份门诊500名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的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平均为59.16%,家长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对预防接种知晓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对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健康教育的力度,提高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进一步提高群众积极参与预防接种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s

To develop and implement a health fair and educational sessions for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led by health professions students.

Design

The structure and process were developed with elementary school administration to determine the health topics to be covered. Students and faculty members created a “hands-on,” youth-oriented health fair and interactive health educational sessions.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ata were collected on learning outcomes from the underserved child population and health professions students.

Assessment

The health fair and educational sessions increased awareness of underserved youth in the areas of critical health behaviors, purposeful education on health issues facing their community, and exposure to careers in various health professions. The activities provided meaningful learning experiences for the health professions students.

Conclusion

The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 model is an excellent way to teach health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and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service learning to health professions stud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