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盆底肌训练和盆底电刺激联合应用在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收治的118例足月妊娠产妇进行研究,分为联合组(n=41)、电刺激组(n=37)和训练组(n=40),电刺激组采用盆底电刺激治疗,训练组采用Kegel运动和阴道哑铃治疗,联合组为三者联合治疗,比较3组产妇治疗效果、压力、Ⅰ类及Ⅱ类肌纤维改善情况.结果 联合组产妇康复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电刺激组和训练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产妇在治疗后30、90 d时盆底收缩压、静息压、持续收缩压、持续时间、快速收缩压和收缩个数均优于电刺激组和训练组产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电刺激和盆底肌训练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锻炼在产后盆底肌肉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后42 d复查的产妇1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研究组于产后42 d开始进行1个疗程(12次)的生物反馈+电刺激的盆底肌肉锻练,治疗期间指导产妇在家进行Kegel锻炼配合阴道哑铃的盆底肌肉锻练;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产后健康教育.2组均于产后42 d、3个月进行盆底肌肉张力测定及POP-Q分度,评价盆底肌肉康复锻练的效果.结果 产后42 d妇女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盆底压力受损,2组盆底肌肉张力测定及POP-Q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3个月盆底肌肉张力均高于对照组;2组产后3个月POP-Q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锻炼对提高盆底肌肉张力、改善盆腔器官脱垂、促进妇女产后盆底康复有一定的价值,值得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3.
赵梅平  杨卫卫  仲健  薛潇 《贵州医药》2023,(12):1907-1908
目的 探究凯格尔球运动结合盆底肌肉电刺激对顺产妇盆底肌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接受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的顺产产妇200例,根据患者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协助患者取平卧位,观察组于上述基础上联合凯格尔球运动,采用会阴肌力测试患者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盆底肌力恢复情况及盆底功能状态。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力1级、2级、3级的比例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盆底肌力4级、5级比例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静息压、盆底收缩压均升高,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肌力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盆底功能状态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顺产产妇的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中,于常规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凯格尔球运动,对促进患者盆底肌力恢复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间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收的50例产妇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产妇选择产后3个月开始盆底康复训练,研究组产妇选择产后42d开始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分析比较两组盆底压力分级及康复训练前、训练后尿失禁阳性率。另外,对比两组训练前、后Ⅰ类及Ⅱ类肌纤维肌力分级,同时对比两组尿失禁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两组盆底压力Ⅰ级、Ⅱ级、Ⅲ级、IV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康复训练前尿失禁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康复训练后研究组尿失禁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训练前后两组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两组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尿失禁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0%;两组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产后开始盆底康复的时间越早越有利于盆底肌的修复,改善盆底功能受损,预防尿失禁的发生,有效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科学》2016,(16):77-80
目的观察剖宫产及顺产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分析产后盆底肌电刺激康复治疗对其改善作用。方法 300例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n=150)和阴道顺产组(n=150),比较产后两组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发生率差异,比较产后6周两组间盆底肌力差异及血清松弛素(RLX)水平及产妇盆底结缔组织中胶原含量差异。选择盆底肌力3级的产妇进行产后盆底肌电刺激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盆底肌力差异。结果剖宫产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率、盆底肌力受损率及PFD发生率显著低于顺产组;剖宫产组阴道横断面肌力分级显著高于顺产组,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检测结果显示显示剖宫产组盆底Ⅰ、Ⅱ类肌纤维的肌电压高于顺产组,疲劳度则低于剖宫产组;剖宫产组血清RLX水平显著低于顺产组,产妇盆底结缔组织中胶原含量则显著高于顺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盆底肌电刺激康复治疗后,剖宫产组和顺产组手测阴道横断面肌力、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显著提升,血清RLX水平显著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顺产,剖宫产对盆底功能造成的损伤较小,盆底肌电刺激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PFD患者的盆底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165例初产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和59例经产妇(经产妇组),将初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及经产妇组予以产后盆底肌训练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对照组予以一般的产后健康宣教。产妇分别于产后3月随访,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及盆底肌肉功能评估、阴道张力测定,评价盆底肌肉训练的结果。结果观察组在盆底综合肌力、盆底脏器脱垂及尿失禁方面均较对照组及经产妇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盆底康复是一个可行、安全、有效的方案,且对初产妇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分娩6周后9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康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康复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盆底肌基础张力、应激力、耐力和阴道紧缩度显著提高,夜尿次数、尿失禁发病率以及漏尿次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疗法较常规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治疗效果更显著,可有效提高盆底肌力和阴道紧缩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产后运动康复结合盆底电刺激对产后盆底肌功能的影响及对盆底功能障碍的预防作用。方法 90例行产后康复干预的产妇,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参照组给予产后运动康复干预,研究组给予产后运动康复结合盆底电刺激干预。对比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盆底肌肌力指标、盆底肌功能评分、尿失禁评分、盆底肌肌力分级及盆底功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产妇10 s慢肌收缩平均值(27.15±2.68)μV、60 s慢肌收缩平均值(22.36±2.48)μV、快肌收缩最大值(35.41±3.69)μV、盆底肌功能评分(3.84±1.06)分高于参照组的(22.34±2.57)μV、(19.62±2.45)μV、(30.14±3.48)μV、(3.22±1.09)分,尿失禁评分(1.75±0.24)分低于参照组的(2.65±0.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产妇盆底肌肌力分级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内,研究组盆底功能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低于参照组的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9.
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促进产妇心身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盆底训练包括电刺激生物反馈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将156例自然分娩初产妇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8例。实验组由专人指导进行盆底功能训练,对照组进行一般的产后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盆底肌收缩力、性生活质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张力性尿失禁、及尿失禁情绪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盆底肌训练预防治疗盆底功能障碍安全、有效,改善产妇整体康复水平促进产妇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产后盆底康复锻炼联合生物电刺激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80例自然分娩产妇,根据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产妇产后给予单纯盆底康复锻炼治疗,研究组产妇产后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产妇治疗后盆底肌张力恢复情况、器官脱垂发生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盆底肌张力总恢复率97.5%高于对照组的75.0%,器官脱垂发生率7.5%低于对照组的25.0%,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的2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产后使用盆底康复锻炼联合生物电刺激治疗能够有效帮助其恢复盆底肌张力,降低器官脱垂和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产后个体化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对盆底肌肉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0年8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产后6周复诊的产妇206例,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105例于产后6周开始进行1个疗程的个体化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即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101例则由专业医师指导其自行在家做Kegel操,进行单纯的盆底肌肉康复训练。两组均于产后3个月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及国际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调查,并进行盆底肌肉张力测定。产后12个月进行问卷调查及盆底肌肉张力测定和POP-Q分度,评价两种盆底肌肉训练的效果。结果研究组产后3个月、产后12个月盆底肌肉张力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及对照组产后3个月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2.9%(3/105)和9.8%(10/10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产后12个月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3.8%(4/105)和9.8%(10/10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产后12个月POP-QⅠ度脱垂发生率分别为22.8%(24/105)和41.6%(42/10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后个体化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盆底肌肉张力,降低尿失禁发生率,改善盆腔脏器脱垂,且操作简单、有效、无损伤的特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12月住院顺产初产妇(单胎)共10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照组仅予盆底肌功能训练。6个月后随访盆底功能。结果观察组各项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为8.0%,显著低于对照组(40.0%,P<0.01)。观察组盆底肌收缩力评分(4.22±0.42)分,对照组为(3.18±0.35)分(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有利于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盆底功能障碍实施盆底康复治疗对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取2018年1月~12月在某院治疗的100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再给予观察组盆底康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尿失禁发生率、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盆底收缩压、阴道静息压、Ⅰ类肌纤维的持续收缩压均更高,持续时间更长,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更高,收缩个数更多,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在常规盆底训练的同时再进行盆底康复治疗,能有效恢复盆底肌力,明显改善患者盆底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对孕产妇痔愈合及盆底肌张力的影响。方法将103例孕妇合并痔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痔的卫生宣教方法护理,观察组加用盆底肌功能锻炼指导。结果观察组产后痔肿胀与对照组相比均有差异性(P<0.05).观察组产后盆底肌张力恢复也较对照组快(P<0.05)。结论对孕产妇合并痔予盆底肌功能锻炼,可促进痔的愈合;同时,盆底肌功能锻炼能促进盆底肌张力的恢复,可作为预防痔的保健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分娩方式对盆底自主收缩肌肉力量的影响,分析盆底肌力训练的作用。方法选取自然分娩产妇50例为A组;选取剖宫产的产妇50例为B组;抽查未孕妇女50例为C组。对三组妇女的骨盆底肌力评分、15s内肌肉收缩次数、用力收缩持续时间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探究分娩方式对盆底自主收缩肌肉力量的影响。之后,从A、B组中各抽取25例组成D组,将A、B组其余妇女组成E组,其中D组妇女进行盆底肌力训练,E组妇女只做常规处理,对D组、E组妇女的骨盆底肌力评分、15s内肌肉收缩次数、用力收缩持续时间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分析盆底肌力训练的作用。结果 A组、B组妇女的骨盆底肌力评分、15s肌肉收缩次数、用力收缩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C组。B组妇女的骨盆底肌力评分、15s内肌肉收缩次数、用力收缩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A组。E组妇女的骨盆底肌力评分、15s内肌肉收缩次数、用力收缩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D组。结论剖宫产妇女、自然分娩妇女的骨盆底肌力评分、15s内肌肉收缩次数、用力收缩持续时间低于未孕妇女,剖宫产妇女的骨盆底肌力评分、15s内肌肉收缩次数、用力收缩持续时间低于自然分娩的妇女,盆地肌力训练能够有效地促进盆底自主收缩肌肉力量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性激素补充治疗联合电刺激与盆底肌锻炼治疗围绝经期妇女真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GSUI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给予性激素补充联合电刺激与盆底肌锻炼治疗)和对照组30例(给予电刺激与盆底肌锻炼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33%,即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性激素补充联合电刺激与盆底肌锻炼法是治疗GSUI患者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产后盆底康复的个体化治疗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盆底电刺激用于产后盆底康复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取产后42天女性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行盆底电刺激治疗,对照组自行恢复,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行盆底电刺激康复的研究组产妇主观自觉症状好转,阴道弹性改善,盆底综合肌力提高,超声检查和性生活满意度改变明显,50名产后女性接受治疗,治疗次数从2~20次不等,平均7.8次,治疗时间20~30分钟,平均分钟22.5分钟.两组治疗后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盆底电刺激用于产后盆底康复有效修复盆底组织结构与功能损伤,可作为产后盆底康复的常规内容.  相似文献   

18.
盆底肌功能训练预防和治疗产后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产后进行盆底肌肉锻炼(PFMT)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将192例住院自然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产后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由专业助产士实施8周以上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及盆底肌功能训练指导。分别于产后3、6及12个月随访,通过两组排尿状况、盆底肌张力及尿垫试验进行评估,评价PFMT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后3、6、12个月排尿状况评分、盆底肌张力强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产后6、12个月尿垫试验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产后行PFMT可以有效防治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阴道哑铃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盆底肌强度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P〈0.05);实验组中Ⅱ、Ⅲ级患者数明显少于对照组,Ⅳ、Ⅴ级患者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肉训练可以改善产后盆底肌力,有助于提高产后性生活质量,预防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孙艳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457-458
目的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肌张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5月至10月在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初产妇80例,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38例)和阴道分娩组(42例)。于产后6周,3个月、6个月进行盆底肌力评分。比较2组产后盆底肌张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阴道分娩对盆底肌力的早期影响大于择期剖宫产,选择性剖宫产可降低产后早期盆腔脏器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结论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有影响,选择性剖宫产对早期盆底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