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目的:对盆底康复技术应用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治疗效果进行研讨。方法:随机将某院收住的86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生物反馈治疗仪盆底康复疗法,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经盆底功能康复技术治疗后,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情况得以改善,患者盆底肌肉肌力和弹性提高,观察组患者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和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技术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治疗中起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及分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护理中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旨在进一步提升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效果。方法于本院就诊并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筛选6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组者选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在接受治疗同时,对照组32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33例在常规基础上联合实施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的临床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康复治疗后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尿失禁及脏器脱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性生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护理中应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效果理想,盆底功能及肌肉张力改善效果确切,可降低脏器脱垂及尿失禁发生率,提升患者性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82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观察组展开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比两组产妇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3个月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性生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展开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其康复锻炼的依从性,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医共体模式下产后盆底功能康复对盆底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初产妇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下的盆底功能康复,观察组行医共体模式下的盆底功能康复。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8周后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平均肌电压,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量表评分,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及FSFI量表总分高于对照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11.1%(10/90)低于对照组[23.3%(21/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98、23.19、25.33,χ2=4.72,P<0.05)。结论 医共体模式下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应用可改善产妇盆底肌力,提升性功能,减少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电刺激+生物反馈法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妇科就诊的盆底功能障碍并排除女性性功能障碍患者,共纳入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盆底康复器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法,两组疗程均为30d。观察治疗前后的尿失禁和盆腔脱垂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盆腔肌力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尿失禁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50.8%;治疗组治疗后盆腔器官脱垂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则为53.9%,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的阴道静总压、阴道收缩压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同组间比较均有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同期的上述3个指标改善明显(P〈0.05)。结论电刺激结合生物反馈法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盆底肌肉训练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2月在本院分娩产妇,随访确诊为盆底功能障碍患者4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0例。观察组患者产后6周开始接受盆底肌肉训练,采用法国PHENIX盆底康复训练系统治疗仪进行生物反馈及电刺激治疗,同时给予常规盆底肌肉训练指导,对照组给予常规盆底肌肉训练指导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力治疗有效226例,有效率为94.17%,子宫脱垂治疗有效76例,有效率为90.48%,尿失禁治疗有效119例,有效率为95.97%。对照组患者盆底肌力治疗有效182例,有效率为75.83%,子宫治疗有效脱垂53例,有效率为60.92%,尿失禁治疗有效84例,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盆底肌力治疗有效率、子宫脱垂治疗有效率及尿失禁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手测盆底肌力为(4.04±0.35)级,盆底玉类肌纤维肌电压为(8.08±1.56)μV,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为(8.11±1.51)μV,盆底玉类肌纤维疲劳度为(-0.02±0.02)%,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为(0±0.01)%。对照组治疗后手测盆底肌力为(3.32±0.41)级,盆底玉类肌纤维肌电压为(5.05±1.24)μV,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为(5.42±1.33)μV,盆底玉类肌纤维疲劳度为(-0.04±0.02)%,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为(-0.01±0.02)%。观察组盆底肌力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力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力有显著效果,对改善尿失禁与子宫脱垂情况也起到有效作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应用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258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分为顺产组(197例)、剖宫产组(39例)、产钳/胎吸助产组(22例);观察分析各组患者经盆底康复治疗后的有效率,盆底肌力、盆腔器官脱垂及尿失禁症状情况。结果 治疗后顺产组和剖宫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产钳/胎吸助产组(P 0.05);顺产组和剖宫产组盆底肌力、盆腔器官脱垂及尿失禁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治疗前(P 0.05)。结论 盆底康复治疗对不同分娩方式导致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均有疗效,可以改善盆底肌力状况,减少盆腔器官脱垂及尿失禁症状。对产钳/胎吸助产导致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需要强化疗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疗法初治产后女性功能障碍的患者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产后女性功能障碍的患者21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观察A组和观察B组,均进行基础治疗的心理护理。单纯使用家中凯格尔训练的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2种不同的盆底康复疗法各对70例患者进行治疗,记为A组和B组。其中观察A组为器械组,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家庭康复器的疗法;观察组B组为训练组,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凯格尔训练的疗法,疗程均为3个月,两两对比三组治疗后的盆底肌力、治疗后的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和治疗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并发症。结果两两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后的盆底肌力,观察A组和观察B组在治疗后盆底肌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A组在治疗后其盆底肌力与观察B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后的盆腔器官脱垂程度,观察A组和观察B组在治疗后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A组在治疗后其盆腔器官脱垂程度与观察B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对比三组治疗后的盆底功能障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与近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关系。方法 2005年7月—2010年遂平县红十字医院分娩的1366例孕产妇分为阴道分娩组760例,剖宫产组606例,观察两组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阴道分娩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17.63%、盆腔器官脱垂30.26%;剖宫产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3.30%,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16.83%。结论妊娠和分娩可能都是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重要原因,剖宫产近期能减少某些盆底功能损伤的风险,但不能完全避免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20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盆底肌力改善情况及子宫脱垂、尿失禁和性生活质量的治疗康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力评分1级3例,2级7例,3级32例,4级30例,5级28例.盆底肌力评估3级以上90例,占90%;对照组盆底肌力评分1级18例,2级24例,3级25例,4级20例,5级13例.盆底肌力评估3级以上58例,占58%.观察组盆底肌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脱垂、尿失禁和性生活质量的治疗康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6%(96/100),对照组的满意率仅为77%(77/100),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疗效显著,患者满意率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盆底肌训练和电刺激在产后盆底肌力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5月~2018年5月于某院接受治疗的足月妊娠产妇120例,采用抓阄的方式将其分为3组,即A、B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3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3组产妇的康复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优良率的比较来看,研究组产妇治疗优良率较A、B对照组明显更高,3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产妇静息压、盆底收缩压亦明显高于A、B对照组,3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训练和盆底电刺激在产后盆地肌力康复中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产妇的产后康复效果,临床可积极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仪结合会阴雷火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效果及对盆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女性SUI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盆底康复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会阴雷火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盆底功能、盆底肌力、1 h漏尿量、盆腔脏器脱垂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静息肌电值低于对照组,最大收缩力、持续收缩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 h漏尿量小于对照组,盆底肌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仪结合会阴雷火灸可提高SUI患者的治疗效果,加快盆底功能恢复,增加盆底肌肌力,减少漏尿量,降低盆腔脏器脱垂风险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程芳  杨云洁 《中国基层医药》2014,(24):3752-3755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对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产后6~8周尿失禁患者435例,采用尿失禁问卷调查( ICI-QSF问卷)及性功能问卷调查( FSFI问卷)对产妇分别进行尿失禁( SUI)调查、盆腔脏器脱垂( POP-Q)分度及性生活质量问卷调查。比较盆底康复治疗前后Ⅰ类肌、Ⅱ类肌的肌力和疲劳度、阴道动态压的变化等盆底功能的改变。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包括:仿生物电刺激、生物反馈、场景反射训练及Kegel锻炼。结果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后,盆底功能明显提高,盆底肌力提高,疲劳度下降,阴道动态压上升:肌电值治疗前(5.6±1.8)μV,治疗8周后(15.1±4.6)μV(t=3.6,P<0.05);阴道动态压治疗前(48.7±11.0)cmH2O,治疗4周后(86.3±5.1)cmH2O(t=7.2,P<0.01);疲劳度明显改善(P<0.01),尿失禁治疗效果非常明显(t=5.6,P<0.05),盆腔脏器脱垂改善明显,阴道前后壁脱垂治疗前Ⅱ度63例、Ⅲ度14例,治疗后Ⅱ度16例、Ⅲ度0例,缓解率82%;子宫脱垂治疗前172例,治疗后39例,缓解率77.3%;性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前评分(78.00±20.45)分,治疗后评分(100.00±25.36)分( t=8.6,P<0.01)。结论盆底肌肉康复治疗有效提高产后妇女的盆底功能,可达到治疗尿失禁、改善盆腔脏器脱垂、提高性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产后个体化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对盆底肌肉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0年8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产后6周复诊的产妇206例,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105例于产后6周开始进行1个疗程的个体化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即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101例则由专业医师指导其自行在家做Kegel操,进行单纯的盆底肌肉康复训练。两组均于产后3个月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及国际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调查,并进行盆底肌肉张力测定。产后12个月进行问卷调查及盆底肌肉张力测定和POP-Q分度,评价两种盆底肌肉训练的效果。结果研究组产后3个月、产后12个月盆底肌肉张力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及对照组产后3个月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2.9%(3/105)和9.8%(10/10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产后12个月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3.8%(4/105)和9.8%(10/10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产后12个月POP-QⅠ度脱垂发生率分别为22.8%(24/105)和41.6%(42/10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后个体化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盆底肌肉张力,降低尿失禁发生率,改善盆腔脏器脱垂,且操作简单、有效、无损伤的特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使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1日-2012年1月113在本院妇产科门诊通过筛查诊断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4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0例和对照组220例,治疗组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盆底肌肉锻炼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尿失禁改善情况、性生活情况及行盆底肌肉功能评估,盆腔脏器脱垂测定,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盆底肌收缩力、子宫脱垂、性生活质量、压力性尿失禁等方面两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疗效满意,较单纯盆底肌肉锻炼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盆底超声对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从2014年2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选取72例,包括40例尿失禁和32例器宫脱垂,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女性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进行盆底超声检测,并分析对比其盆底形态学观察指标.结果 在静息、缩肛及Valsalva状态下,尿失禁组[(16.15±5.71) cm2、(16.48±3.71)cm2、(18.40±6.12)cm]和器宫脱垂组[(16.42±3.75) cm2、(18.16±2.97) cm2、(24.15±4.31) cm2]A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3.90±2.10)cm2、(14.67±2.53) cm2、(17.58±3.41)cm2)];其中Valsalva状态下前者M值[(6.15±0.71)cm、(6.04±0.67) c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59±0.70) 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盆底超声可有效反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结构,通过在不同状态下对盆底结构形态参数变化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此类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郁胜 《天津医药》2010,38(12):1103
目的:评价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对28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进行全盆底重建术,合并有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同时行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分析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平均时间109min,平均出血量156ml,平均住院时间9.3天,术后平均随访1.2年,患者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等症状得到纠正,不适症状消失。术后有1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出现阴道前壁Ⅰ度膨出。结论:全盆底悬吊术安全可行,可完成全盆底结构及功能的重建,短期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治疗的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10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阴式修补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残余尿量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盆底疾病生活影响问卷评分(10.37±3.21),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问卷评分(22.18±2.32);对照组术后盆底疾病生活影响问卷评分(21.37士5.68),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问卷评分(31.36±4.1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性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天数,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但对性生活质量无改善,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盆底康复操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产妇盆底肌力和情绪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77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8例)和B组(39例).A组产妇接受常规产后康复方式,B组产妇在A组基础上采用盆底康复操.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0月在本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245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130例)和对照组(11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两组患者肌力的改善情况,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以及尿失禁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肌力改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尿失禁、性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方法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