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并联式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流程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自行设计并联式呼吸心跳骤停病人抢救工作流程,建立一条优质、高效、快捷的急救病人流程,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观察组32例呼吸心跳骤停病人,采用自行设计的并联式呼吸心跳骤停病人抢救工作流程;对照组32例呼吸心跳骤停病人,采用常规、传统的抢救方法.密切观察两组抢救所需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结果 应用自行设计的并联式呼吸心跳骤停病人抢救流程后,抢救病人时间平均缩短了13 min.抢救成功率提高了25.0%.结论 应用自行设计的并联式呼吸心跳骤停病人抢救工作流程,优化了抢救程序,从而使抢救措施更加规范化,医护间相互配合,快速有效地进行急救,为病人赢得了救治时间,有效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心搏、呼吸骤停的抢救流程在护师及以下的年轻护理人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心搏、呼吸骤停患者58例,将应用标准化抢救流程前的2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应用标准化抢救流程后的29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护理人员依据日常工作经验,配合医师抢救;观察组护理人员按照自制的标准化抢救流程,将评估、判断、通知医师、紧急处理、确认有效医嘱并执行、监测、保持舒适等抢救措施规范化,紧密配合医师抢救。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应用标准化的抢救流程后,心搏、呼吸骤停的抢救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Ⅰ期复苏成功22例,对照组12例;观察组Ⅱ期复苏成功16例,对照组4例;观察组Ⅲ期复苏成功7例,对照组2例。结论:应用标准化的抢救流程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提高了护理管理水平,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缺陷,降低了医患纠纷,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呼吸心跳骤停病人抢救工作流程图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鹏  崔莉  王霞 《护理学报》2004,11(12):23-24
目的 通过编制呼吸心跳骤停病人抢救工作流程图,优化急症病人人院抢救流程,改善急救护理服务,建立一条优质、高效、快捷的急救病人流程.提高抢救成功率及病人的满意度。方法 80例病人采用自行设计的呼吸心跳骤停病人抢救工作流程图进行急救护理工作.对照组80例病人采用常规抢救方法进行急救护理工作,两组密切观察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结果 使用呼吸心跳骤停病人抢救工作流程图后抢救病人时间平均缩短18min,抢救成功率由87%提高到93%,病人满意度由90%提高至98%。结论 应用呼吸心跳骤停病人抢救工作流程图.优化抢救程序,将抢救措施程序化、规范化。护理人员相互配合,快速有效地进行急救.为病人赢得时间,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球囊气管插管通气与球囊面罩通气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抽取2019年1月-2019年9月与2020年1月-2020年9月在我院接受抢救的共66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面罩组与插管组各33例,面罩组患者进行球囊面罩通气,插管组患者进行球囊气管插管通气,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专业人员在院内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院内专业急救小组成立前2012-01-2013-12期间80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对照组)临床资料及我院急救小组成立后2014-06-2016-06期间80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试验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各项操作开始与所需时间、循环自主恢复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除颤开始时间、气道开放时间与复苏需要时长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较早。结论:院内急救小队的成立提高了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缩短了抢救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抢救效果与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急诊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改良急诊护理,比较2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死亡率、致残率、脑梗死抢救时间,同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2组患者睡眠质量各指标评分及PSQI总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2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率、致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NIHSS评分、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入院各时间段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可提升脑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可缩短急救时间,还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蓝仕威克HLR R-301心肺复苏机对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4月~2012年2月抢救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61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蓝仕威克心肺复苏机行胸外按压,对照组患者采用徒手胸外按压,两组患者均同时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电除颤及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肺复苏机能明显提高复苏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应用效果好于徒手心肺复苏,在急救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医两护"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急诊科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患者100例为实验组,选择2009年1月-2010年8月10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实验组采用"一医两护"配合的心肺复苏抢救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存活率和实施心肺复苏、除颤、气管插管及静脉输液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实施除颤时间及气管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及静脉输液时间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一医两护"配合的心肺复苏抢救流程能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是一种较好的心肺复苏抢救流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在能级对应管理下对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实施小组定位抢救的效果。方法:将急诊科收治的69例心搏、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护士按日常工作经验配合医师实施定位抢救,观察组护士根据能级对应实施小组定位抢救,比较两组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复苏的效果以及急诊科护士在能级对应管理下实施小组定位抢救前后的培训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急诊科护士在能级对应管理下实施小组定位抢救后培训效果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能级对应管理下实施小组定位抢救不仅提高了复苏成功率,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加强了急诊科护士的梯队建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实施心肺复苏流程再造,提高院内就诊及住院到医技科室检查过程中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院内就诊及住院到医技科室检查过程中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36例为观察组,应用新流程实施团队形式心肺复苏;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院内就诊及住院到医技科室检查过程中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转至急诊科行心肺复苏。比较两组患者总抢救时间、首次除颤时间、胸外按压中断时间、人工气道建立时间、开始监护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肾上腺素使用时间,复苏是否成功。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抢救时间、首次除颤时间、胸外按压中断时间、人工气道建立时间、开始监护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肾上腺素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心肺复苏流程再造,提高了院内心肺复苏时效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高氧液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过程中的作用,评价其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心跳呼吸骤停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每组其它抢救措施均相同,对照组输入复方乳酸钠溶液10~20mL/kg,治疗组输入等量的高氧液。观察记录复苏过程中患者血气指标的动态变化、心跳和呼吸恢复正常率及心肺复苏成功率。结果:治疗组心跳恢复和呼吸恢复正常率较对照组增高(P<0.05),血气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提早(P<0.05),心肺复苏成功率较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静脉输注高氧液是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时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紧急锁骨下静脉给予肾上腺素抢救心跳骤停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50例心跳骤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两组均给予肾上腺素。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h复苏成功率和24h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肾上腺素用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抢救心跳骤停患者,紧急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通过该静脉通道给复苏药可明显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提高了心肺复苏早期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链式流程在心肺复苏(CPR)急救中的时效性,提高CPR救治成功率。方法将126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7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救治,观察组采用链式抢救流程救治。结果两组5min内基本生命支持完成率和抢救成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应用链式流程将各项急救技术进行优化整合,规范急救流程,缩短急救时间,可提高急救效率和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心肺复苏是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采取的急救措施,心跳呼吸骤停是最危急的临床状态,必须分秒必争,抢救及时.因此,熟练掌握小儿心肺复苏技术,早期发现、快速准确的判断,急救小组的分工协作,及时采取准确有效的抢救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院急诊室对28例小儿心跳呼吸骤停患儿采取了规范的急救措施,现将抢救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呼吸心跳骤停是临床上最危急的病情。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均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孕产妇由于血容量、血流动力学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心脏负荷加重,与一般病人相比,有其特殊性。一旦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如抢救不及时,将导致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危及孕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应及时迅速地作出判断,并于最佳时间内及早实施心肺复苏和电除颤技术,配合医生提高抢救成功率,并通过加强复苏后的护理,改善孕产妇复苏后结局[1]。作者对本院2006年6月至2013年9月,住院期间发生呼吸心跳骤停11例孕产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抢救与护理重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感染性休克致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感染性休克致心跳、呼吸骤停在临床上较少见。2004年5月,我院成功地抢救了1例肺部感染性休克致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现将其抢救及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医院内不良事件时有发生,为降低其发生率,建立院内快速反应系统,参与全院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以提高医院内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对院内启动快速反应系统,呼叫快速反应小组的2 130例患者临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院内快速反应系统建立后,院内快速反应小组的抢救成功率与住院患者死亡率呈现显著负相关(P<0.01),有效地提高了院内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论 建立院内快速反应系统后,快速反应小组抢救成功率、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增高,提高了患者就医环境的安全性及抢救患者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我科于2004年11月4日6pm接诊了1例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经过紧张的抢救后暂时恢复呼吸心跳,治疗恢复期间的3周后又发生一次心跳呼吸骤停。后经过采取多种方案的综合治疗,终于使其恢复正常的生活。笔者参加了该患者全过程的抢救和护理工作,积累了一点经验,望与同行就这类疾病的抢救治疗和护理工作一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优化抢救流程实施效果。方法随机择取2017年12月前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未实施优化抢救流程的65例患者为对照组,随机择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实施优化抢救流程的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患者65例为观察组。分析2组抢救的效率、成功率、患者及家属对整体护理流程的满意率以及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的抢救准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5),参与抢救护理人员显著少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90. 77%高于对照组的76. 92%(P 0. 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使用优化抢救流程,提升了整体的抢救效率,缩短整体抢救时间,提升整体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早期心肺复苏(CPR)中A(气道)、B(呼吸)、C(循环)抢救步骤的价值。方法:收集132例心跳、呼吸骤停行CPR患者的临床资料,对43例复苏成功病例,按原发疾病进行分类统计以及实施心肺复苏所采取C、CAB及ABC的步骤,比较各组的成功率。结果:心源性疾患所引起心跳、呼吸骤停C组复苏成功率为50.0%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C组与ABC组比较复苏成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及CAB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CPR中有效的抢救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