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索一种自体肋软骨耳支架的雕刻—拼接制作方法,以期获得良好的再造耳形态。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共行545侧外耳再造术。应用改良Nagata法耳再造术285例,扩张皮瓣法260例。切取第6~8肋软骨,分2~3层雕刻、拼接耳支架,构建耳轮、对耳轮、耳舟、三角窝、对耳轮上脚、耳屏、对耳屏、耳甲腔等耳廓亚结构,用于外耳再造术。结果术后有6例因局部皮肤坏死致耳支架外露,经再次手术处理后愈合;1例因感染取出肋软骨支架,6个月后再次行外耳再造术。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488例再造耳廓形态良好,效果满意;80例再造耳廓亚结构欠清晰,效果欠佳;另有19例失访。结论用雕刻—拼接法制作自体肋软骨耳支架,可获得结构稳固、形态逼真的支架,是耳再造获得良好效果的必要步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瓣扩张”技术在耳郭再造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手术分3期完成:Ⅰ期耳后扩张器置入术;Ⅱ期扩张器取出,肋软骨切取,耳郭支架雕刻,扩张皮瓣包裹耳郭支架;Ⅲ期再造耳修整,耳屏再造,耳垂转位,耳甲腔加深.自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对74例小耳畸形患者行“单瓣扩张法”耳郭再造术.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 ~ 18个月,5例扩张器渗漏,2例血肿,3例扩张皮肤破溃,1例伤口裂开,1例软骨外露;其余患者获满意效果,再造耳形态结构稳定,位置、大小、方向、耳颅角高度与健侧耳基本对称,耳轮、耳舟、对耳轮及其上下脚、三角窝、耳屏、耳甲腔等结构清晰自然,再造耳前后色泽、质地一致,耳后瘢痕不明显.结论 “单瓣扩张法”耳郭再造术是利用耳后扩张皮瓣包裹耳支架,无需筋膜瓣和皮片移植,即可形成结构清晰自然、稳定竖立的再造耳;手术过程简单,创伤较小,瘢痕较少.为耳后皮肤厚或者耳后皮肤松、薄的小耳畸形患者提供了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二期法"行耳廓再造术的临床应用。方法第1期手术:切取右侧第6~8肋软骨,制成具有三层结构的自体肋软骨支架;应用"双瓣"技术,以残耳根部为蒂,将后方乳突区无毛发的皮肤掀起,形成皮瓣,耳后筋膜瓣的范围扩大至发际线内3.5~4 cm,呈半圆形。将肋软骨支架移植于"双瓣"之间,进行耳廓再造。第2期:利用剩余的残耳组织,重建耳轮脚、耳屏和耳甲腔等耳廓亚解剖结构。将残耳上半部制成"V"形耳轮脚皮瓣;将中部残耳组织制成半圆形耳屏皮瓣。同时将上半部残耳软骨雕刻成圆锥状,与再造耳的耳轮末端缝合固定,耳轮脚皮瓣转位覆盖,形成耳轮脚;将中部残耳软骨修剪成半圆形,用耳屏皮瓣包裹再造耳屏。切除耳甲内多余组织,进行加深,创面植皮覆盖。结果 2007年至2010年,采用"二期法"实施耳廓再造71例。经过0.5~3年随访观察,再造耳位置适当,大小与健侧基本一致;皮肤颜色与面部接近,随时间延长皮肤感觉逐渐恢复;支架无吸收及变形,再造耳廓的立体结构良好、外形自然;颅耳角与对侧相似,耳后瘢痕不明显。结论 "二期法"耳廓再造术简便易行,并发症少,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扩张皮瓣联合Medpor耳支架行全耳再造术,使耳再造成形逼真,立体感强,手术时间缩短,减少创伤,探讨如何防治Medpor耳支架外露。方法:先在耳缺损区埋置扩张器,定期注水,扩张两个月后,取出扩张器。将Medpor耳支架依照健侧耳廓为模型进行雕刻,塑形后,置入耳缺损区扩张皮瓣后面(耳后乳突区),耳支架后缘用颞浅筋膜瓣及耳后筋膜瓣包埋,植皮,全耳再造成功。结果:共完成此手术8例(男6例,女2例),耳成形良好,手术效果满意,扩张皮瓣覆盖组织与Medpor耳支架贴合紧密,且外形显现良好,耳廓形态逼真。其中仅1例耳支架后方绿豆大小外露,经局部修复痊愈。结论:扩张皮瓣联合Medpro耳支架全耳再造术,形态逼真,立体感强,耳廓形态稳定,远期不易变形,与使用肋软骨支架相比,无切取肋软骨之苦,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不足:MedPor耳支架价格昂贵,弹性较差,易外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扩张法成人小耳畸形耳再造手术中肋软骨的使用和支架组合技巧。方法选取自2008年8月至2018年5月就诊的先天性小耳畸形成年患者共34例,耳郭畸形均为Ⅱ型或Ⅲ型,所有患者均采用耳后皮肤扩张法肋软骨耳再造手术。一期手术常规采用残耳耳后皮肤置入扩张器,注水扩张;二期手术仅切取2段肋软骨(第6、7肋)进行雕刻及组合,形成3层三维立体耳郭支架结构进行耳再造;三期进行耳垂转位及耳甲腔加深。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3~24个月。颅耳沟存在,角度适中,耳郭位置正常,耳轮、对耳轮及三角窝结构显现,患者及家属对外观表示满意。结论对成年人小耳畸形耳再造患者采取合理的肋软骨切取方法,高效的利用及精心的拼接技巧,仅用2段肋软骨就能得到术后满意的外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皮肤扩张法结合自体肋软骨支架治疗重度杯状耳畸形的效果。方法:采用皮肤扩张法结合自体肋软骨支架三期法治疗重度杯状耳畸形患者共16例(16只耳)。第一期手术耳后置入50~80ml扩张器,注水扩张3个月,第二期手术切取自体肋软骨,雕刻组合成三维立体软骨支架,用扩张皮瓣包裹支架形成耳廓。3个月后,杯状耳转位与再造部分衔接,完成重度杯状耳畸形的修复。结果:1例患者第三期术后出现软骨支架外露,经换药后愈合。其余15例无并发症发生。再造的耳廓外形良好,结构清晰,双侧耳廓对称。结论:采用扩张法结合自体肋软骨支架治疗重度杯状耳畸形,能够提供足够的皮肤及软骨量,是矫正杯状耳畸形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耳后扩张皮瓣、耳后筋膜瓣两瓣法包裹自体肋软骨支架再造先天性小耳畸形的方法.方法 手术分为耳后扩张器置入,耳后扩张皮瓣、耳后筋膜瓣两瓣包裹自体肋软骨支架再造外耳基本形态和耳屏重建、耳甲腔加深3个步骤.自2000年10月至2010年12月,对1026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行两瓣法耳郭再造术,其中双侧先天性小耳畸形者72例,再造耳共1098只.结果 1026例患者中,血肿14例,切口裂开8例,扩张皮肤坏死12例,感染1例,软骨支架外露11例.822例获随访6个月至4年,再造耳形态结构稳定,耳轮、耳屏均良好显现,耳甲腔深,颅耳角良好,大部分与健侧对称.795例再造耳对耳轮、三角凹和舟状凹显现明显,27例显现不够.结论 此方法 可一次覆盖肋软骨耳支架,并可获得具有细微结构、稳定竖立的再造耳,是先天性小耳畸形理想的治疗方法.但存在治疗周期长、并发症发生概率增多、手术创伤较大、瘢痕略重的缺点.  相似文献   

8.
扩张器法与乳突区局部皮瓣法耳再造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将扩张器法与乳突区局部皮瓣法耳再造术同期用于临床,以寻找·种疗效较为可靠的耳再造方法.方法 切取自体肋软骨雕刻成耳郭支架后,分别以扩张器扩张的皮肤及乳突区局部皮瓣覆盖支架.自2006年7月至20lO年8月,对28例(29只耳)患者行耳再造手术,并对术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扩张器法行耳再造的22例患者中,出现感染致再造耳失败并1例;出现血肿者1例,经处理后效果未受影响;出现皮肤破溃软骨外露者3例,经局部皮瓣转移后创面痊愈.余者均获得了较好的耳外行.采用乳突区局部皮瓣法行耳再造的6例患者,术后耳部轮廓清晰,再造的耳轮、对耳轮、三角窝等结构有显现;耳后植皮区出现了搬痕和色素沉着结论两种方法均获得了良好的耳再造效果.其中乳突区局部皮瓣法更能显现再造耳的精细结构,应为首选;扩张器法并发症稍多,但对于耳后乳突区皮肤不足者扩张器法是可选择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agata技术及皮肤扩张技术在耳郭再造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手术分两期完成:一期耳后扩张器置入术;二期扩张器取出,肋软骨切取,耳郭支架雕刻,扩张皮瓣包裹耳郭支架,并进行耳垂转位,耳屏再造。结果本组26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1例出现耳垂远端缺血;1例出现耳甲腔皮肤缺血;2例要求进一步手术;其余22例患者均获得较满意效果。再造耳形态结构稳定,位置、大小、方向、耳颅角高度与健侧耳基本对称;耳轮、耳舟、对耳轮及其上下脚、三角窝、耳屏、耳甲腔等结构清晰自然;再造耳前后色泽、质地一致;耳后瘢痕不明显。结论结合Nagata法与皮肤扩张技术的新型耳郭再造术,可以充分利用组织扩张技术及Nagata技术的优点,缩短了治疗周期,无需耳后筋膜瓣及皮片移植,且创伤较小,瘢痕较少,是耳郭再造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扩张法耳再造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和自体肋软骨支架移植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的修复效果。方法:采用一期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同时对残耳进行处理;二期使用自体肋软骨雕刻支架移植的方法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共17例。结果:经1.5~3 年随访观察,除了1例因感染取出耳支架外,其余再造耳廓皮瓣色泽红润、再造耳廓位置、形态、大小和对侧基本一致。结论:组织扩张器结合自体肋软骨支架移植的外耳再造方法,是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耳后乳突区皮肤扩张及自体肋软骨支架法全耳廓成形术矫正先天性小耳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1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分3期进行手术治疗。Ⅰ期:患侧耳后乳突区皮下埋置50ml肾形扩张器,术后定期注水,扩张皮肤3~4个月,平均注水(80.51±3.87)ml,达预定量后稳定养护1个月。Ⅱ期:取自体肋软骨,雕刻成由4层软骨构成的耳支架,整体为倒立的海螺样外观,将扩张皮瓣覆盖于整个自体肋软骨支架表面,再造耳廓。Ⅲ期:Ⅱ期术后3个月对成形耳进行细节性修整。结果21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成形耳廓大小、外形均与健侧相似,医患双方满意。结论耳后乳突区皮肤扩张法所扩张的皮肤,可覆盖于整个自体肋软骨支架表面,术后耳廓外形逼真,立体感强。  相似文献   

12.
多孔高密度聚乙烯应用于扩张法耳廓再造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多孔高密度聚乙烯(Medpor)作为再造耳支架对先天性小耳或后天耳廓缺失患者进行再造的可行性。方法1999年2月-2004年2月收治61例耳廓缺失患者,男38例,女23例;年龄5~61岁。先天性小耳40例,其中双侧1例,单侧39例.外伤后耳廓缺损21例,其中双侧6例,单侧15例。应用耳后软组织扩张法,以Medpor为支架行耳廓再造术。手术分二期,一期为耳后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术;二期为耳廓再造术。以耳后扩张皮瓣或扩张的耳后瘢痕瓣和乳突区皮下组织筋膜瓣包裹Medpor支架,再造耳廓。结果61例耳廓再造术患者均痊愈出院,获随访6个月~5年1个月,平均2.8年。其中49例(80.3%)患者对手术结果满意,7例(11.5%)认为再造耳手术效果尚可,3例(4.9%)发生了支架外露,对手术效果不满意,2例(3.3%)于术后6个月行自体肋软骨移植,置换Medpor支架。结论扩张法耳廓再造术中,对不适合、不能或不愿取用自体肋软骨作为再造耳支架的患者,应用Medpor耳支架,是一种较为安全、简便及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三维立体耳支架成形在二期全耳廓再造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临床分析32例三维立体耳支架成形在二期全耳廓再造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从2001年~2005年对32例小耳畸形患者应用自体肋软骨二期全耳再造法进行耳廓再造共33个,手术Ⅰ期为耳解剖结构三维轮廓再造,Ⅱ期为颅耳角再造.结果 本组32例,30例手术效果满意,2例外耳轮软骨尖端弹开外露,行外露软骨再固定,局部皮肤转瓣缝合,痊愈.随访3个月~4年,再造耳廓具有个性化的三维立体轮廓.结论 应用自体肋软骨耳支架成形进行的耳解剖结构轮廓再造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再造耳廓具有个性化的三维立体轮廓,拥有良好的颅耳角,能承受日常生活压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先天性小耳畸形的残耳组织在再造耳廓修整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2000年10月至2006年7月,对1 823例已完成自体肋软骨支架移植耳廓再造术的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在再造耳廓修整手术中应用残耳组织形成残耳皮瓣,用以再造耳屏、对耳屏、耳轮脚和耳甲腔.或向上方旋转松解耳廓上极与颅侧壁的粘连;形成残耳软骨瓣转移至支架下方重塑颅耳角或转移至耳前皮下充填面部凹陷;通过皮下蒂转移耳前残存皮赘至再造后的耳垂用以丰满后者.结果 在1 823例患者中,再造耳廓修整术中应用残耳组织形成残耳皮瓣再造耳屏、对耳屏、耳甲腔1180例;形成残耳皮瓣向上方旋转松解耳廓上极与颅侧壁的粘连68例;应用残耳组织形成耳轮脚皮瓣或皮肤软骨复合组织瓣修复耳轮脚743例;形成残耳皮瓣丰满耳垂37例;形成残耳皮下组织软骨瓣95例,其中转移至耳软骨支架基底重塑颅耳角77例,转移至耳前皮下充填面部凹陷18例.上述组织瓣完全成活.无一例发生血运障碍.对273例患者进行远期随访,随访1~6年,平均2.5年.修整后的再造耳廓各微细结构清晰,与健侧更加接近,患者及家属均满意.结论 应用残耳组织可形成各种残耳组织瓣,进行再造耳廓的修整效果满意;残耳组织是再造耳廓修整手术中最好的材料来源,在耳廓再造手术中不能轻易切除,应尽量保留以备修整术时充分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光子脱毛联合较大体积扩张器法行外耳再造术治疗小耳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1月~2006年1月,收治先天性单侧小耳畸形患者73例。32例采用光子脱毛联合较大体积扩张器扩张方法(新方法组)。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6~45岁。小耳畸形I度6例,Ⅱ度20例,Ⅲ度6例。切取皮瓣范围9cm×5cm~11cm×6cm,筋膜瓣范围7cm×5cm~9cm×6cm。余41例采用常规扩张法进行外耳再造(传统组)。其中男13例,女28例;年龄6~42岁。小耳畸形I度8例,Ⅱ度27例,Ⅲ度6例。切取皮瓣范围8cm×5cm~10cm×6cm,筋膜瓣范围7cm×5cm~9cm×6cm。对两组术中切取皮肤、术后供区瘢痕面积进行测定,比较患者及家属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在二期术后6~12个月行三期再造耳修整时随访。新方法组:术后皮瓣及移植皮片均成活,切口I期愈合;再造耳耳轮脚及耳轮清晰,耳轮缘无毛发生长。传统组:1例术后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导致支架外露,经对症处理后愈合;余患者皮瓣及移植皮片均成活,切口1期愈合;再造耳耳轮清晰,耳甲及耳舟可见,35例再造耳廓耳轮上部边缘有部分毛发。新方法组切取皮肤、瘢痕面积及患者满意率分别为18.3±1.5cm。、8.1±0.8cm^2及86%,与传统组(34.2±2.6cm^2、14.4±1.2cm^2及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方法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与传统组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子脱毛联合较大体积扩张器法行外耳再造在未增加并发症的基础上,实现较大体积的皮肤扩张,二期再造时切取的皮肤面积小,术后瘢痕轻,再造耳无毛发,外观佳。  相似文献   

16.
残耳组织在小耳畸形外耳再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总结外耳再造术中对残耳进行的不同处理,探讨合理应用残耳的方法. 方法 2005年9月-2006年7月,对128例单侧小耳畸形患者采用分期手术进行矫治.男79例,女49例;年龄5~21岁,平均11岁.左耳44例,右耳84例.残耳呈花生状56例,腊肠状35例,舟状27例,贝壳状10例.外耳道正常存在5例,狭窄11例,闭锁112例.患耳按耳廓发育情况分为Ⅰ度17例,Ⅱ度98例,Ⅲ度13例.一期手术时植入50 mL肾形扩张器1枚.对于残耳上端距发际线较近者,同期将残耳中上部纵行切开,去除多余的残耳软骨,切口直接缝合.二期手术时利用残耳中上部覆盖软骨支架下部,根据残耳的具体位置,应用"V-Y"推进、"Z"成形术和残耳向上逆转等方法矫正残耳位置.三期手术时利用保留的残耳再造耳轮脚或覆盖再造耳修整时形成的创面. 结果 患者残耳经改形或移位后血运良好,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患者均获8~15个月随访.以残耳形成的耳垂外形丰满自然,再造耳与健侧耳基本对称.再造耳耳垂存活良好,无破溃.再造的耳轮脚清晰可见,耳轮、对耳轮及三角窝结构清晰,患者及家属均满意. 结论 合理应用残耳是成功施行外耳再造术、保证再造耳与健侧耳对称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皮肤软组织扩张与自体肋软骨移植法外耳再造相关护理的经验及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耳廓缺损患者20例,其中先天性小耳畸形18例,外伤性耳廓缺损2例;手术方法:Ⅰ期耳后乳突区置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Ⅱ期利用扩张的耳后皮瓣及筋膜瓣覆盖自体肋软骨耳支架加皮片移植,形成再造耳,Ⅲ期行耳屏、耳甲腔等整形术。相应的护理对策措施主要有:围手术期的护理、心理护理、引流管的护理。结果:随访6个月~4年,均完成三期耳再造术,再造耳位置正常,形态良好,三维结构清晰,医患双方满意;未发生扩张器外露、感染、扩张器埋置术后血肿、软骨支架外露等并发症。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和健康指导,可以减少并发症,是获得皮肤软组织扩张与自体肋软骨移植法外耳再造法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耳后双蒂扩张皮瓣在耳廓再造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七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全部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一期行扩张器置入,二期采用耳后双蒂扩张皮瓣覆盖耳支架,耳后筋膜包裹耳支架外耳轮,联合耳后上极游离植皮重建耳廓。患者于术后1、6个月及三期手术前进行复查,由两名未参与手术的初级医生在患者三期手术前复查时对其再造耳廓形态进行评价,如有分歧,则由上级医生进行最终评价,评估结果分为好、中等、差。结果共纳入46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49只耳),男36例(39只耳),女10例(10只耳),年龄6~23岁。其中3例患者(3只耳)术后5 d拔除引流管时双蒂扩张皮瓣下有积血,经负压抽吸和换药后恢复良好。术后随访6~18个月,43例(46只耳)再造耳形态评价为好,患者双侧耳廓大小和位置对称,再造耳廓三维结构完整、清晰,形态良好,色泽均一,瘢痕位于耳后发际线处,位置隐蔽,可被头发遮盖,乳突区色泽佳;3例(3只耳)再造耳形态评价为良,术后5 d拔除引流管时有积血,经负压抽吸及换药后完全成活,未见耳支架感染及外露。结论耳后双蒂扩张皮瓣血运可靠,再造耳廓形态自然,瘢痕隐蔽,皮肤色差小,是耳廓再造时包裹耳支架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9.
耳廓再造术中扩张皮瓣破溃感染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在利用扩张皮瓣结合肋软骨雕刻耳支架移植进行耳廓再造过程中发生扩张皮瓣破溃感染时耳廓再造的治疗。方法:58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于耳后皮瓣扩张过程中发生了扩张皮瓣破溃、感染等并发症,根据不同情况,28例行即刻耳廓再造术,15例行扩张皮瓣舒平,延期耳廓再造术,12例行扩张器取出的延期重新扩张的耳廓再造术,3例经抗感染治疗,继续扩张过程。结果:58例患者术后再造耳效果良好。结论:在利用皮肤扩张法进行耳再造术时,即使发生了扩张皮瓣破溃、感染等并发症,经适当的积极治疗,可望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