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睡眠障碍采取有效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睡眠以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且伴有睡眠障碍的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睡眠障碍的原因,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Score,PSQI)方法评价护理干预实施7 d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情况。结果:问卷有效回收率100%,所有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光线强度、作息时间、生活环境、疾病因素、饮食习惯、运动锻炼方式和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前和干预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护理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根据不同患者自身情况,采用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其睡眠障碍,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福建省老年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睡眠护理干预。结果:2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睡眠障碍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PSQI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SQI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力、情绪、社会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睡眠障碍原因主要包括疾病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生活习惯因素,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睡眠护理干预下的护理效果更好,更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进行心理、饮食、习惯等方面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按心力衰竭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睡眠质量改变情况,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指数测评。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PSQI各因子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睡眠质量方面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进行心理、饮食、习惯等方面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按心力衰竭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睡眠质量改变情况,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指数测评.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PSQI各因子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时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睡眠质量方面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李丽  赵瑜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0):1063-1064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为改善心衰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其生命质量,2005年12月~2006年3月我院对33例心衰患者以及影响睡眠状况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33例心衰患者均符合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提出的分级方案,心功能在Ⅱ~Ⅳ级且存在睡眠障碍的住院患者,男18例,女15例,年龄60~87岁,病程5~24年。排除有严重精神疾病、严重慢性肺疾病及其他危及生命的疾病。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影响睡眠因素调查表,对住院心衰睡眠障碍患者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此种护理模式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在泉州市光前医院就诊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生命质量(WHOQOL-100)评分。结果:护理后,2组患者HAMA评分及HAMD评分均下降,观察组HAMA评分及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2组患者PSQI评分均降低,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WHOQOL-100评分较对照组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运用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不仅可以缓解不良情绪,还有利于减轻睡眠障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因此,此种护理措施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护理干预对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老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心理干预、睡眠行为干预等)。结果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提高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模式的构建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9月本院住院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施行老年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老年常规性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模式干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WHFQ)比较两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SQI总分及各维度评分、MLWHF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理护理模式的构建能够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可促进心力衰竭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或终末阶段,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疾病损伤心室射血和(或)充盈能力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或乏力~([1])。CHF是临床重要的健康问题,2013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心力衰竭患者已达450万~([2])。一项系统综述显示,近十余年60岁以上人群中心力衰竭的患病率达到10%以上~([3])。可以预见,随着我国人口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 方法 将180例老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干预。 结果 实验组患者睡眠潜伏期由干预前的(46.36±7.85)min减低至(25.8±21.13)min,睡眠时间由干预前的(198.26±63.46)min提高至(291.45±50.5)min,干预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对照组患者睡眠潜伏期由干预前的(41.34±9.29)min减低至(32.58±7.35)min,睡眠时间由干预前的(187.35±56.52)min提高至(246.2±6.01)min,干预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 做好心理护理、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和条件、睡眠行为疗法、刺激控制指导、睡眠限制、睡眠卫生教育,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的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护理干预对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80例老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睡眠潜伏期由干预前的46.36±7.85min减低至25.8±21.13min,睡眠时间由干预前的198.26±63.46min提高至291.45±50.5min,干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患者睡眠潜伏期由干预前的41.34±9.29min减低至32.58±7.35min,睡眠时间由干预前的187.35±56.52min提高至246.2±6.01min,干预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做好心理护理、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和条件、睡眠行为疗法、刺激控制指导、睡眠限制、睡眠卫生教育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的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学上将与睡眠相关的各种症状表现称为睡眠障碍,指睡眠总量的减少及质量下降而言,并非仅指失眠,还包括睡眠过程中的异常体验或行为^[1-2]。睡眠障碍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长期反复的睡眠障碍会影响老年患者原发病的治疗和康复,加重或诱发某些躯体疾病,是威胁老年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3]。睡眠障碍对人体的危害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13.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97例老年慢性心衰睡眠障碍患者进行原因分析,探讨改善睡眠障碍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一对一访谈式调查,主要内容包括:①一般资料;⑦睡眠障碍的症状:包括患者上床时间、入睡所需时间、夜醒次数、再次入睡所需时间、晨醒时间等。③影响睡眠的因素:包括疾病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及其他因素。护理干预后3d及7d再次对患者进行睡眠质量评价。结果慢性心衰患者睡眠障碍症状主要有早醒(40.2%)、入睡困难(35.1%)、夜醒、醒后难入睡等;主要原因依次为疾病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其他因素;护理干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疾病因素和心理因素是影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主要因素,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心衰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医学上将与睡眠相关的各种症状表现称为睡眠障碍,指睡眠总量的减少及质量下降而言,并非仅指失眠,还包括睡眠过程中的异常体验或行为[1-2].睡眠障碍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长期反复的睡眠障碍会影响老年患者原发病的治疗和康复,加重或诱发某些躯体疾病,是威胁老年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3].睡眠障碍对人体的危害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97例老年慢性心衰睡眠障碍患者进行原因分析,探讨改善睡眠障碍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一对一访谈式调查,主要内容包括:①一般资料;②睡眠障碍的症状:包括患者上床时间、入睡所需时间、夜醒次数、再次入睡所需时间、晨醒时间等。③影响睡眠的因素:包括疾病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及其他因素。护理干预后3 d及7 d再次对患者进行睡眠质量评价。结果慢性心衰患者睡眠障碍症状主要有早醒(40.2%)、入睡困难(35.1%)、夜醒、醒后难入睡等;主要原因依次为疾病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其他因素;护理干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疾病因素和心理因素是影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主要因素,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心衰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孙静意 《天津护理》2014,22(6):511-512
目的:探讨对老年睡眠障碍患者实施针对性睡眠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诊断符合失眠症的老年睡眠障碍患者,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入组患者在入院24 h内护理干预前进行问卷调查,评分7分为睡眠质量问题的界值,共入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观察组除与对照组相同的护理措施外进行睡前松弛疗法、睡前行为干预、睡眠质量干预。实施干预后2周再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入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和总得分项目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催眠药物项目得分虽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睡眠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睡眠障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并观察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伴有睡眠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以改善患者睡眠障碍为目的的护理干预措施。4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干预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睡眠障碍有积极的影响,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实施老年综合评估下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莆田九十五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取心内科专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老年综合评估下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生命质量评分,并分析睡眠障碍发生的种类与原因,总结睡眠质量评分。结果:96例患者中,入睡困难最为常见睡眠困难62例(64.58%),入睡困难伴随中途觉醒48例(50.00%),睡眠时间减少33例(34.38%)。观察组干预后,中国心血管病人生命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观察组PSQI评分(4.58±0.17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综合评估的护理干预应用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以及护理干预的应用方案,观察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茂名市电白区中医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护理干预模式。研究期间为2组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工作,最后对护理干预效果以及常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与分析,并发现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结果:经统计学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为96. 67%,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为83. 33%,经统计学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通过对2组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最终发现,观察组的护理干预能够为患者起到极为显著的护理效果,同时能够缓解患者的睡眠问题,加速患者的康复,应该大力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