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药房管理质量改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年6月~2018年6月门诊药房采取常规管理模式的设为A组,采用PDCA循环模式管理的设为B组,选取45名药剂师,1000种药物,观察比较实施不同管理模式的药房管理质量。结果:B组药房管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A组,药品库存、缺药情况与药物批号管理失误状况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房管理中采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管理,能有效提升药房管理质量,降低药品应用期间发生差错的风险性,适合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药房拆零药品的质量影响因素,观察质量风险管理用于药房拆零药品的管理效果。方法 某院药房于2020年7月1日起开始对拆零药品实施质量问题评估与风险管理,回顾性调研风险管理实施前6个月(2020年1~6月)和风险管理实施后6个月(2020年7~12月)某院药房拆零药品的管理数据。分析总结拆零药品的质量影响因素,观察两种不同管理体制的管理效果,统计两组药品调配差错、药品破损、药品过期、药品失效情况。采用自制的药房工作满意度评价表,评价工作人员满意度。结果 药房拆零药品管理质量因素概括分为人员因素、药品因素、环境与设备因素、管理因素四大类,针对上述问题制定并实施质量风险管理。管理后药房拆零药品调配差错(1.77±0.81)次/月,药品破损(1.98±0.64)次/月,药品破损(0.45±0.09)次/月,药品失效(0.86±0.12)次/月,均低于风险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风险管理后药房人员工作质量满意度(100.0%)也高于风险管理前(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药房拆零药品质量影响因素众多,以此为据开展质量风险管理,可...  相似文献   

3.
手术用药闭环化管理模式的建立与持续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加强手术用药的质量与使用管理,保证患者术中用药安全、有效、及时。方法 在手术室成立手术药房,制订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及标准操作规程,由药剂师负责对药品进行管理;以药箱和药盒为转运载体,对术中用药实行闭环化管理,即药剂师按照目录预先补充药箱和药盒中药品,麻醉医师手术前到药房领取所需药箱和药盒或其他药品,手术结束后将剩余药品和空安瓿交还手术药房,药剂师对药品实际使用量、医嘱开具量及空安瓿数量进行核对。结果 手术药房建立后,药品质量得到了有效监控,处方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药品实际使用量、医嘱开具量及空安瓿数量达到了一致。结论 在手术室成立手术药房并建立闭环化药品管理模式,可实现对手术用药的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DCA持续质量改进在药房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药房2017年1月~12月间(PDCA实施后)发放的52217件药品设为研究组,2016年1月~12月间(PDCA实施前)发放的51920件药品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药品管理差错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药品管理差错事件发生率(0.08%)较对照组(0.18%)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药房药品管理过程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可持续改进相关工作质量,有效降低药品管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用药服务。  相似文献   

5.
石永中 《抗感染药学》2021,18(4):594-596
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对医院药剂科药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0月-2019年3月间实施品管圈活动前门诊药房药品调配处方1 260张及药剂人员12人作为实施前组,另抽取2019年4月-9月间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门诊药房药品调配处方1 260张及药剂人员12人作为实施后组,比较两组药品调配处方的差错发生情况,并评价药剂科工作人员药品质量管理的工作效率评分值.结果:实施后组药品调配处方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组(2.06%vs 5.63%,P<0.05),目标达成率为117.05%,进步率为63.41%;实施后药剂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责任心、荣誉度、工作效率、沟通能力、团队凝聚力的评分值均高于实施前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减少了药剂科药品调配处方差错的发生,提高了药师对药品管理质量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程萍  鲁继光 《中国药房》2014,(5):428-430
目的:借鉴2013年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要求促进医院药房药品质量管理水平。方法:借鉴2013年版GSP中关于药品质量控制的基本准则包括全程质量控制、冷链管理、药品质量追溯等,与我院药库药品管理相结合,提升医院药房的药品质量管理。结果与结论:医院药房借鉴2013年版GSP要求,通过升级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实现药品批号追踪管理、药品采购自动衔接,强化院内药品冷链管理和药品票据管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与全员质量管理等具体措施,可全方位提升医院药品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药房麻醉和精神药品管理中采取PDCA循环的临床效果。方法药剂科的药品质量管理小组于2017年1~12月期间检查该院药房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2017年1~6月为PDCA管理前时间段,2017年7~12月开展PDCA循环管理,观察PDCA循环管理前后的医患纠纷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情况及麻精药品检出问题情况。结果药房麻精药品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在PDCA循环管理后明显减少,与PDCA管理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PDCA管理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关于麻醉、精药品使用中引起的医患纠纷明显减少,与管理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 PDCA管理实施后,各项风险发生情况均明显减少。结论在药房麻精药品的管理中开展PDCA循环模式,能有效提高麻精药品的管理质量,效果显著,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苟吉玉  余松 《北方药学》2016,(3):155-156
目的:加强医院药房药品管理,临床探讨5S管理法在药房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于2015年7~12月在我院药房药品管理中施行5S管理法,观察施行前后药品管理的改进情况以及临床科室满意程度.结果:管理前药房药品合格率为87.1%,管理后合格率高达97.1%,管理后较管理前药房药品合格率明显上升.管理前临床科室满意度为80%,管理后满意度为96%,管理后临床科室满意度明显高于管理前.结论:在医院药房采用5S管理法对药品进行管理不仅可有效提高药品合格率,避免药品过期、错放,也可提高药学人员工作效率和临床科室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我院药房调剂工作的质量管理与绩效考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晓彤  张健  胡松浩  杨传敏 《中国药房》2010,(13):1187-1188
目的:建立医院调剂部门质量管理与考核体系,为全面、正确评估药房的调剂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依托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对药品调剂工作的流程和岗位职责进行梳理,建立了"调剂工作质量管理规范和业绩考核体系"并加以实施。结果:调剂工作质量管理有据可循,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显著提高,58.3%的部门组长是经过科室聘任和考评后上岗的40岁以下的管理人员。结论:调剂工作质量管理规范与业绩考核体系是保证药房的调剂工作质量,保证药品使用环节的安全、有效的综合需要,是调剂工作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PDCA循环对住院药房药品质量进行有效管理,确保药品质量与用药安全。方法:按照PDCA步骤,分析住院药房药品质量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制定实施针对性整改措施,并检查评价、处理余留问题。结果与结论:PDCA循环应用后,药品破损率逐步下降,由药师发现的药品质量问题比率得到提升,发出的药品质量更有保障,住院药品质量管理更为规范。  相似文献   

11.
五常法在门诊药房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志华 《海峡药学》2009,21(12):257-258
目的探讨门诊药房药事管理新方法,以提高管理质量。方法引入五常法模式,使之渗透到人员、环境、药品质量管理三个方面,并实行常态化管理。结论五常法模式的应用,使门诊药房药品质量得到保障,人员素质提高,环境明显改善,五常法模式对促进医院药学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在医院药房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与2017年药房管理资料,对所选取的年度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针对药品质量问题制定相应的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方案,统计并分析本次调查结果。结果实施药房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后,与实施前相比较,药品安全问题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在医院药房中应用,可有效减少药品安全问题,对提高医院药品安全使用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规范化管理在药房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由文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5):153-154
药房是医院的重要职能部门,高效的药房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药房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药品质量,实现药房的高质量运作,为患者和医师提供高效的临床药学服务,满足临床发展对药房的要求。2010年3月1日开始本院以药房规范化管理为契机,对药房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和严格的定期考核,通过规范化管理,实现了药房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使得药房管理质量水平大大提高,有效发挥了药房的窗口作用,药房管理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药房工作模式也由原来的以提供药品为主,转变为药品提供和药学服务兼顾的"二元"模式,得到患者和医师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4.
王亚琦  袁罕博 《贵州医药》2023,(10):1601-1602
目的 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在药房药品管理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药房开展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的100张处方作为研究组,另选接受常规管理的120张处方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差错事件的发生率、药品管理评分、药房工作人员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差错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药品储存、有效期监测、药品标识、准确调配药品、自备药品充足上的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工作人员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在药品管理中效果更为理想,能够有效减少差错事件出现,并提升管理效果,且药房工作人员的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5.
李肖玲  陆国红  沈金芳 《中国药房》2012,(25):2345-2347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CQI)提高住院药房调剂质量,提升药房管理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和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找出我院住院药房调剂过程中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实施相应CQI措施(如实行目视管理、完善医院信息系统程序、合理排班等),并对比实施前(2010年5-8月)、后(2010年9-12月)的各类差错(如"漏药品"、"数量错"等)数据,评价CQI的效果。结果:实施一系列CQI措施后,改进前差错例数居前列的"漏药品"和"数量错"分别从186、133例下降至92、65例,下降幅度均超过50%;口服药、注射剂2种摆药方式发生的差错例数均较改进前显著下降(从284、131例下降至127、49例,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效的维护机制、不断的持续改进,是提高医院住院药房调剂质量的重要保障,是提升药房管理水平的基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于JCI标准的门诊药房质量监督管理方法,改进门诊药房的工作与服务质量。方法 JCI标准结合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建立C-B-A 3级递进式门诊药房质量控制目标和评价指标,并对2015年5月—9月的门诊药房质量监督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按C级评价指标进行检查,16个检查项目中有6项发现问题,分别为①药房环境、药品储存、消防安全;②药品效期管理;③特殊药品管理;④高警讯药品管理;⑤冷藏药品管理;⑥流程管理6项,其中前4项的扣分值占总扣分值80%以上。结论 将JCI标准的“质量,安全,持续不断的质量改进”的理念应用于药房质量督导工作中,利于持续保证药房质量管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门诊药房中开展PDCA循环管理方式对处方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6月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的门诊药方处方质量作为对照组,2019年7月对门诊药房开始实施PDCA循环管理,2019年7-12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的门诊药方处方质量作为研究组,比较门诊药房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处方质量缺陷存在的问题及数量、处方合格率。结果研究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在药品批号管理失效、缺药、发药错误、药品失效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门诊药房处方合格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2.4%(χ2=68.827,P=0.000)。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方式应用在门诊药房管理中,可有效降低发药风险,减少药品调配差错,有效提高处理质量,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8.
加强住院药房药品质量管理,保证调剂质量.总结在住院药房多年的工作、管理经验,对药品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药品质量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用药安全,做好药品质量管理既可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也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调剂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抗感染药学》2017,(8):1538-1540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对医院药剂科工作质量管理中的影响和成效,为相关科室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抽查2016年1—6月间药品调配处方差错处方计192张为管理前组,和2016年7—12月间药品调配处方差错处方计18张为管理后组,按门诊药房品管圈活动的步骤比较药品质量管理前后数量差错、规格差错、品项差错和患者姓名例数的发生率及其各差错处理时间和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以及管理前后无形成果评价值的差异。结果:管理前组药品差错件数明显多于管理后组,管理后组在药品数量、规格品项差错和患者姓名差错例数低于管理前组;处理差错时间短于管理前组;活动开展后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有所提升,科室团队协作能力、荣誉感等明显增强。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药剂科的服务质量,激发了药学人员的工作热情。  相似文献   

20.
《抗感染药学》2018,(1):66-69
目的:分析质量风险管理在医院药房退药环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9月—2016年8月期间药房退药病例120例资料设为管理前组,另抽取2016年9月—2017年8月期间经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及审核等流程的质量管理后的药房退药病例120例资料设为管理后组,比较两组病例实施质量风险管理后的风险因素的发生率,及退回药品再利用率及其医疗纠纷与投诉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管理后组病例实施质量风险管理后的风险因素发生率分别为1.67%、1.67%、0.83%、2.50%和0.83%,低于管理前组分别为9.17%、7.50%、6.67%、11.67%和5.83%(P<0.05),退回药品再利用率为96.67%高于管理前组为86.67%(P<0.05),医疗纠纷、投诉发生率分别为0.83%和0.00%均低于管理前组为6.67%和4.17%(P<0.05)。结论:质量风险管理后药房退药环节明确,有效减少了风险因素和医疗纠纷与投诉的发生,提高了退回药品的再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