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本院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132例,根据溶栓治疗方案的差异分为对照组69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63例(替罗非班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纤溶系统指标变化及治疗后6个月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76.81%,差异有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纤溶系统指标(PT、APTT、D-D)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预后良好率为55.07%,观察组77.78%(P<0.05)。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好,可改善纤溶系统指标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静脉溶栓治疗,21例)和观察组(尤瑞克林联合静脉溶栓治疗,21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24%VS61.90%),P<0.05;观察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一氧化氮(NO)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14.29%),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应用阿替普酶(t-PA)静脉溶栓40例,对照组应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36例。结果冠状动脉总再通率:t-PA观察组81.3%对照组61.7%两组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性(P<0.01)。t-PA并发症明显低于UK对照组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MI临床疗效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制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人尿激肽原酶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系统、日常生活能力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人尿激肽原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治疗14d后比较2组神经系统、日常生活能力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14d时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人尿激肽原酶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能改善患者的神经损伤情况,同时还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尿激酶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组和阿替普酶组,各50例。阿替普酶组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尿激酶组采取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3 h、24 h、1周,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阿替普酶组NIHSS评分分别为(10.53±3.61)、(7.52±2.50)、(4.53±2.78)分,均低于尿激酶组的(12.04±2.64)、(9.37±3.12)、(6.41±3.9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替普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尿激酶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替普酶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尿激酶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更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红花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超早期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红花组予红花注射液15 mL+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阿替普酶组予阿替普酶0.9 mg/kg静脉溶栓,联用组予以上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比较三组患者溶栓治疗后的血栓弹力图(TEG)指标、出血转化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疗效。结果 治疗1 h,红花组和联用组对TEG指标的影响弱于阿替普酶组(P<0.05)。治疗12、24、36 h,红花组的出血转化率均低于联用组和阿替普酶组(P<0.05)。治疗4、24 h,联用组和阿替普酶组NIHSS评分低于红花组,疗效优于红花组(P<0.05)。结论 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超早期不干扰阿替普酶的溶栓效果与出血转化率,安全性高,但常规剂量溶栓能力欠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超早期(发病后<6 h)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AIS患者21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9例。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及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加予注射用阿替普酶行超早期静脉溶栓。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3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18%(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改良Rankin量表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丙二醛、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氧磷酶-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2.75%比1.83%,P> 0.05)。结论 阿替普酶超早期静脉溶栓,可进一步提升对AIS的疗效,有助于恢复患者神经功能,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及血管内皮损伤,恢复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照组给予神经营养药、自由基清除剂及抗血小板药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 h,24 h,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少。结论: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同时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按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研究组联合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与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不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分别为94 X.12%、(2.4±1.3)分、(57.2±6.6)分,对照组分别为80.39%、(5.5±1.7)分、(52.3±10.1)分,研究组疗效、NIHSS评分、ADL评分均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49%、2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与丁苯酞注射溶液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和良好安全性,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这个时间段中入住我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总计60例,按照每组30例分为两组,使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其中一组患者并划分为对照组,剩余一组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将其划分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HI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疗效评定结果为显效以及有效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随访调查中观察组内残疾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具有加速阻塞部位再通、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有效降低了急性脑梗死的致残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120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连续治疗14 d。比较2组疗效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凝血功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神经递质水平,采用脑灌注CT检查脑血流灌注量变化,并记录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NIHSS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多巴胺(DA)、5-羟色胺(5-HT)、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值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平均通过时间(MTT)值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1.67% vs. 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和凝血功能,促进神经功能修复和重建,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低剂量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剂量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组应用低剂量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巴氏(Barthel)指数及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发生情况和死亡率。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内,观察组颅内出血0例,消化道出血3例;对照组颅内出血5例,消化道出血7例。观察组颅内出血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1.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1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随访,观察组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心律失常;对照组死亡5例,死亡原因为溶栓后脑大量出血3例、肺内感染与心力衰竭2例。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13.
陈望青 《中国药房》2012,(20):1879-1880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维生素C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其对血肌钙蛋白T(cTnT)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2例,采用绝对卧床休息、抗心律失常、抗病毒、营养心肌代谢药物等综合治疗;观察组5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参麦注射液+维生素C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并在治疗前、后测定cTnT。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9.65%)明显高于对照组(6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TnT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Tn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效果良好,并可能通过影响血中cTnT的变化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剂量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将采用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标准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00%比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80.00%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少,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以及风险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在溶栓时间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按照0.9 mg/kg(最大剂量为90 mg)给药,其中10%于1 min内静脉推注完毕,其余90%药液在1 h内静脉泵入。溶栓24 h后复查头颅CT无出血后,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第1~2天予以60 mg/d阿加曲班稀释后持续静脉泵注(速度2.5 mg/h),其后阿加曲班注射液10 mg于生理盐水20 mL中持续静脉泵入3 h,2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7 d。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溶栓后1 h、治疗后7 d、治疗后3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P<0.05)。治疗后,两组NIHSS、mRS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替普酶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安阳市中医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使用注射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最大剂量90 mg/d,首次注射1 min内先将阿替普酶剂量的10%静脉推注,剩余剂量在60 min内使用微量泵持续泵入。观察组在溶栓完毕后立即静脉滴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130 mg/次,1次/d,共治疗14 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预后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有效率分别为77.5%和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中位数为4.5(1,9.25)和3(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0 d内,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5%和6.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90 d后,两组分别有20例(50%)、33例(73.3%)患者预后良好,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超急性期溶栓后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且不增加出血及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注射用血塞通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α 2PI复合物(PIC)和血栓负荷的影响。方法 选取龙口市人民医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首次静脉推注20 mg,然后在30 min内静脉滴注50 mg,然后在60 min后静脉滴注30 mg,每日总剂量100 mg。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血塞通,0.4 g溶于250 mL葡萄糖注射液稀释,1次/d。两组连续治疗15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舒张早期流速峰值/舒张晚期流速峰值(E/A值)、血栓负荷程度、Hcy、TM、PIC和梗死面积。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治疗后的LVEF、CO、E/A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LVEF、CO、E/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栓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的Hcy、TM、PI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cy、TM、PIC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均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梗死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血塞通联合阿替普酶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降低hcy、TM、PIC的水平,减轻血栓负荷程度,提高心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及探讨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溶栓后联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7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35例,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患者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d,共治疗14 d。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两组分别治疗第7天及第14天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天时,NIHSS评分及MR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第7、14天时,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时,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第7天时,MRS评分无论是组间比较还是组内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性;但在第14天时,无论组间比较还是组内比较,MRS评分均有明显的差异性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进行阿替普酶溶栓后联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显著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尤其在脑梗死1周之后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刘阳  马建斌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11):2822-2826
目的比较低剂量与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7月—201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收治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3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低剂量组(120例)和标准剂量组(117例)。所有患者在发病4.5 h内均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低剂量组给予0.6 mg/kg,15%快速静脉推注,85%静脉泵输注,持续60 min,最大剂量60 mg。标准剂量组0.9 mg/kg,10%快速静脉推注,90%静脉泵输注,持续60 min,最大剂量90 mg。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NIHSS评分、m RS评分、7 d内症状性颅内出血情况。结果标准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6.32%、85.83%,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溶栓后各时间点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总体而言,两组NIHSS评分均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同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 d时m RS评分0~1分和2、3、4、5、6分的患者例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7 d内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与标准剂量相当,低剂量阿替普酶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节省宝贵的医疗资源,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的脑卒中患者应用阿加曲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诸暨市人民医院经CT扫描确诊的因大脑中动脉及分支狭窄或闭塞引发的早期急性脑卒中且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再闭塞的患者4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4)和试验组(n=23),两组患者均用注射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0.9 mg/kg),l min内静脉注射总剂量的10%,剩余药液于1 h内静脉滴注完毕。对照组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24 h后静脉滴注300 mL 0.9%氯化钠溶液,每日1次;第3~7天改为静脉滴注100 mL 0.9%氯化钠溶液,每日1次。试验组给予阿加曲班注射液10 mg加入至3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12.5 mL/h微泵静推维持48 h,溶栓治疗后的第3~7天阿加曲班注射液改为每日2次微泵静推(每次用阿加曲班注射液10 mg加入至3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12.5 mL/h微泵静推维持4 h)。两组均在溶栓24 h后头颅CT排除脑出血后常规给予脑卒中二级预防药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在治疗后和治疗后1个月,试验组NIHSS评分、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加曲班可改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疗效较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