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益胃汤由沙参、麦冬、冰糖、生地、玉竹组成。具有养阴益胃的作用。胃为水谷之海,十二经皆禀气于胃,胃阴服则气降能食。临床上运用于小儿厌食症,疗效显著。并举临床医案1例。  相似文献   

2.
《临证指南医案》中的血证医案(卷二吐血、卷七便血、卷八衄)体现了叶天士诊疗血证的学术思想,结合各家经验,对《临证指南医案》中诊疗血证的病案及方药进行归纳、分析,认为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诊疗血证多从脾胃着手,脾胃分治,重视胃阴,以甘寒之品滋养胃中阴液;不忽视脾阳,用燥湿之药理脾,顾护脾胃的同时亦不闭门留寇。脾胃同治,以甘淡薄味养胃补脾,助脾胃升清降浊,恢复中焦受纳运化之权。  相似文献   

3.
《临证指南医案》所载血证医案充分体现了叶天士诊疗血证的学术思想。其治疗血证多从脾胃入手,分阴阳而治,拟升阳健脾、甘温益营、甘润养阴、通补胃阳等法,尤重胃阴;脾胃同治,采用健脾养胃、补脾疏胃之法;主张“上下交病,治在中焦”“肝木犯土,调肝治中”;注重调养脾胃,药寓食疗。  相似文献   

4.
正沙参属于补药之一。中药学教材中,沙参的归类属于补虚药,其味甘善补五脏之阴,尤其擅长补益肺胃之阴,因而适用于肺阴亏虚引起的干咳少痰、咽干咽痒、久咳不愈、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以及胃阴亏虚引起的口渴心烦、大便干燥、饥而不欲食等证。沙参的补,与党参、人参的补有点不同。党参、人参等以补益气分为主,多适合怕冷、疲倦、懒言、动则汗出、口淡、小便清长等虚寒体质的人,属于温补的范畴;而沙参以补益阴津为主,多适合怕  相似文献   

5.
麦门冬又称麦冬或寸冬,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沿阶草的块根,其性微寒、味甘,具润肺养阴、益胃生津的功效,中医常用于热病伤阴、肺痿、肺痈、咯血、燥咳等症。如《本草正义》称,“其味大甘,膏脂浓郁,故专补胃阴,滋津液,本是甘药补益之上品。凡胃火偏盛,阴液渐枯,及热病伤阴,病后虚羸、津液未复,或炎暑燥津,短气倦怠,秋燥迫人,肺胃液耗等证,麦冬寒润,补阴解渴,皆为必用之药”。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报》2019,(12):2525-2529
叶天士学术思想成型的时代处于第74个甲子的后30年。据运气大司天理论,该时期为阳明燥金大在泉。阳明病早期从热化则气血弛张;中期从寒化则气血乏源,聚痰湿、水饮阻脉入络。因阳明为三阳"阖",厥阴为三阴"阖",两者同气相求,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叶天士结合运气大司天的特点,提出了独重阳明病的学术观点。阳明从热化,肺胃之阴液不足,不能濡养阳明。叶天士多以甘寒、辛润、苦温之品以轻宣肺气、濡养胃阴,以促进肺胃津液输布阳明。阳明从寒化,痰湿内生而渐成癥瘕积聚之变,治疗关键仍以调治中焦脾胃为主,培补胃气、通降阳明以恢复阳明系统的平衡,使阳气重新输布中焦;若阳明病转化为厥阴病,叶天士提出"阳明胃土,独当厥阴风木"的观点,通过调治阳明以恢复厥阴;若阳明与太阴同病,则采用甘平之法以健脾养胃。由此可知,叶天士脾胃学说的建构与运气大司天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邝嘉炜  邱向红 《中医学报》2019,34(12):2525-2529
叶天士学术思想成型的时代处于第74个甲子的后30年。据运气大司天理论,该时期为阳明燥金大在泉。阳明病早期从热化则气血弛张;中期从寒化则气血乏源,聚痰湿、水饮阻脉入络。因阳明为三阳"阖",厥阴为三阴"阖",两者同气相求,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叶天士结合运气大司天的特点,提出了独重阳明病的学术观点。阳明从热化,肺胃之阴液不足,不能濡养阳明。叶天士多以甘寒、辛润、苦温之品以轻宣肺气、濡养胃阴,以促进肺胃津液输布阳明。阳明从寒化,痰湿内生而渐成癥瘕积聚之变,治疗关键仍以调治中焦脾胃为主,培补胃气、通降阳明以恢复阳明系统的平衡,使阳气重新输布中焦;若阳明病转化为厥阴病,叶天士提出"阳明胃土,独当厥阴风木"的观点,通过调治阳明以恢复厥阴;若阳明与太阴同病,则采用甘平之法以健脾养胃。由此可知,叶天士脾胃学说的建构与运气大司天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麦门冬汤加味临床应用举隅天津中医学院(300193)李成立麦门冬汤出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篇“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方由麦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六味药组成,主治虚热肺痿证.因其病机关键在于肺胃阴虚,虚火上逆,故方中重用麦冬,甘寒滋润,既清肺胃之伏热虚火,又滋养肺胃之阴津不足;然胃者肺之母气也,为后天气血津液生化之源,又配以人参、甘草、大枣、粳米之健脾益胃之品,大补中气以生津液,使阴津上归,润养于肺,培土生金,以治其本;肺胃之气皆以下行为顺,又佐小剂量半夏,以降逆气、化痰浊;药虽六味,但主从有序,润降相宜,既滋肺胃之阴,又降肺胃之气逆,兼化痰浊,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9.
《临证指南医案》之"肝-胃"相关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临证指南医案>中的"肝—胃"相关理论及在该理论指导下的药物使用情况,认为<临证指南医案>在脾胃、肝胆两系统内重点提炼出胃、肝这两个主要脏腑,并强调两者在系统间的联系,同时叶天士还将人体放于自然之中,运用四时六气理论,与气候、时令、昼夜同步解释病机,指导治疗."肝—胃"关系被叶天士运用到大多数疾病的辨治,是叶天士辨证思路中的重要模式.该书"肝—胃"相关模式是肝脾相关的一个特例,丰富了五脏相关学说中肝脾相关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辨治脾胃病时,尤重视"胃阳"理论。认为胃为阳腑,胃阳充足,则纳食传导功能正常。若胃阳虚衰,其辨证论治经验为:阳虚冷闭,宜温阳散寒降浊;阳微饮阻,需辛热通阳开浊;脾胃两虚,则理中焦温脾阳;肝风犯胃,采用苦降酸泻和阳;胃阳日薄,以通补胃阳为要;阳微气阻,则可调气活血止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