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眶隔脂肪释放睑袋整复术在下睑凹陷伴泪沟畸形中的应用。方法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将接受睑袋整形术的20例下睑凹陷泪沟畸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选择改良眶隔脂肪释放术式,将有限的眶隔脂肪精确地固定在重度泪沟畸形的浅层组织。结果 20例患者术后获随访6~24个月,术后效果良好,患者满意,无并发症。结论改良眶隔脂肪释放睑袋整复术在下睑凹陷伴泪沟畸形的患者中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术后效果更自然。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眼周年轻化的"画框"美学理念,探讨结膜入路下睑袋去除联合自体脂肪填充的下睑年轻化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0月于笔者科室行结膜入路下睑袋去除联合自体脂肪填充中面部和泪沟的患者,采用眼周"画框"理念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组共382例患者,随访3~12个月,患者术后睑袋、泪沟改善,眼周"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结膜入路睑袋整复术联合眶隔脂肪带蒂转移改善下睑膨隆及眶周衰老形态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对53例睑袋伴泪沟畸形且皮肤无明显松弛的患者行结膜入路睑袋整复术,修剪眶隔脂肪,带蒂移植于眶下缘及上颌前间隙隧道,填充泪沟并增加深层颊内侧脂肪室的容量,观察术后效果.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一种微创,恢复迅速,容易掌握的睑袋和泪沟同时治疗的方法。方法对睑袋膨出伴不同程度的泪沟患者,采用小切口结膜入路睑袋整复术同时行眶隔脂肪移植填充泪沟。结果本组共245例患者。229例睑袋和泪沟有改善,效果较满意;5例因双侧睑袋脂肪不一致行二次手术;11例对睑袋改善满意,泪沟改善效果不明显,再次行自体脂肪移植填充,术后效果满意。结论经结膜入路小切口睑袋整复术同时行泪沟眶隔脂肪移植,手术创伤较小,手术时间较短,恢复较快,易掌握,适合皮肤无明显松弛的中青年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眶隔脂肪在睑袋成形术中矫正泪沟及睑颊沟的方法、疗效、优缺点。方法:在常规下睑袋整复手术中,笔者采用带蒂眶隔脂肪复合组织转移填充泪沟及睑颊沟缺陷,达到平坦、自然的外观。结果:本组病例120例,术后随访1~3个月,效果满意,少数患者出现球结膜水肿,经相应治疗后治愈,没有出现睑球分离、下睑退缩的情况。结论:眶隔脂肪释放技术在下睑袋整复术中。越来越多的占据重要地位,通过解剖复位达到"废物"利用,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下睑缘切口的睑袋整复术联合眶隔脂肪移植填充泪沟在下睑袋伴泪槽畸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7年12月-2019年1月在医院接受诊治的58例睑袋伴不同程度泪槽畸形患者采用经下睑缘切口的睑袋修复术+眶隔脂肪移植填充泪沟术,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和评价手术效果。结果:5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睑袋和泪槽沟凹陷改善满意,下睑形态自然,无下睑凹陷和眼睑退缩。随访1年,无患者睑袋复发,53例(91.38%)泪沟凹陷改善明显,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另外5例患者(8.62%)泪槽沟改善效果不明显,行自体脂肪移植填充泪沟术后达到满意效果。结论:经下睑缘切口的睑袋整复术联合眶隔脂肪移植填充泪沟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易掌握和手术效果好等优点,可用于下睑袋伴泪槽畸形患者的修复治疗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结膜入路睑袋整复术中,眶隔脂肪带蒂移植与游离移植矫正泪沟凹陷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下睑皮肤无明显松弛,经Hirmand法分型为Ⅰ、Ⅱ型的睑袋伴泪沟畸形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行结膜入路睑袋整复术,术中眶隔脂肪释放,带蒂移植矫正泪沟凹陷;对照组行结膜入路睑袋整复术,术中眶隔脂肪游离移植矫正泪沟凹陷。比较两组术后1、6个月泪沟畸形等级量表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98例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以上。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泪沟畸形等级量表评分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泪沟畸形等级量表评分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5.92%)高于对照组(81.6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膜入路睑袋整复术中,眶隔脂肪释放带蒂移植手术效果较好,术后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眶缘韧带松解、眶内脂肪释放、眶隔重置矫正伴泪槽沟睑袋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对收治的睑袋伴泪槽沟畸形求美者106例采用松解眼轮匝肌支持韧带及泪槽沟韧带,术中视情况保留眶隔脂肪,并于眶隔与眶下缘连接处打开眶隔筋膜,将脂肪平铺后与眶隔筋膜一起固定于眶骨骨膜下3~5 mm及泪槽沟畸形处;沿外眦垂线水平处提紧缝合眼轮匝肌。结果本组共106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下睑外翻及睑缘退缩发生,外观形态自然,未见明显的瘢痕形成。随访3~12个月,睑袋及泪槽沟矫正效果较满意。结论采用眶缘韧带松解、眶内脂肪释放、眶隔重置矫正伴泪槽沟睑袋畸形,术后效果较好,并发症少,效果较持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眶肌筋膜韧带提紧、眶隔脂肪释放移位睑袋整复术的方法 及临床效果.方法 在下睑缘睫毛下1~2mm平行于睑缘处切开皮肤,分离出眶肌筋膜韧带,切开眶隔膜,将释放的眶隔脂肪展平移位填充于眶下缘沟,并提紧眶肌筋膜韧带缝合固定于眶外缘骨膜.结果 本组共135例患者,其中80例获随访1~3年,眶下缘沟消失,外观自然,无并发症发生,美容效果满意.结论 眶肌筋膜韧带提紧、眶隔脂肪移位术适用于中老年睑袋整形的患者,术后效果稳定、持久,可达到较理想的年轻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眶隔脂肪下移经皮外固定在伴睑颊沟凹陷畸形睑袋整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常规行睑袋整复术的同时,沿下眶骨缘向下在骨膜表面充分剥离术前标记的睑颊沟凹陷范围,形成一囊腔,并将眶隔脂肪修整成脂肪垫使眶隔脂肪尽量平整铺于囊腔,并用尼龙线外固定.结果:本组119例,均进行了3~12个月的随访,随诊观察下睑袋及泪眶沟均消失,下睑形态自然,曲线圆滑,效果稳定,受术者自觉外观满意.结论:眶隔脂肪下移经皮外固定用于伴睑颊沟凹陷畸形的睑袋整形术,能解决常规睑袋整形术后下睑局部凹陷而不圆润的问题.此法既能使下睑袋及泪眶沟均消失,又能恢复下睑曲线圆滑的自然形态,且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眶脂肪弓状缘释放联合眶肌筋膜韧带悬吊行下睑袋整形的美学效果。方法:选择笔者医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行下睑袋整形术的60例中老年女性患者资料,采用眶脂肪切除法患者纳入对照组(29例,58眼),采用眶脂肪弓状缘释放联合眶肌筋膜韧带悬吊法纳入研究组(31例,62眼),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及美学修复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前泪槽沟及眶颊沟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泪槽沟及眶颊沟分级均较术前下降,研究组泪槽沟及眶颊沟分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年轻化分级比较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美学满意率为69.0%,研究组患者美学满意度为95.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眶脂肪弓状缘释放联合眶肌筋膜韧带悬吊行下睑袋整形能够有效改善中老年女性眼部老化形态,达到眼部年轻化效果,具有较高的美学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下睑眼轮匝肌及其筋膜部分切断加悬吊行睑袋整复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 在眶肌筋膜韧带松解及提紧睑袋整复术的基础上,将下睑眼轮匝肌近外眦部分斜行切断,并悬吊固定在眶外缘骨膜或外眦韧带上,使下睑皮肤得到充分上提. 结果 本组共19例患者,均施行下睑眼轮匝肌及其筋膜部分切断加悬吊睑袋整复术,有明显的眶下沟者,释放下睑疝出眶隔脂肪填充.随访2~6个月,手术均取得良好的效果,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下睑眼轮匝肌及其筋膜部分切断加悬吊睑袋整复术,可作为眶肌筋膜韧带(王韧带)提紧术的有益补充,获得了更好的眶区年轻化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睑眼轮匝肌及其筋膜部分切断加悬吊行睑袋整复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在眶肌筋膜韧带松解及提紧睑袋整复术的基础上,将下睑眼轮匝肌近外眦部分斜行切断,并悬吊固定在眶外缘骨膜或外眦韧带上,使下睑皮肤得到充分上提。结果本组共19例患者,均施行下睑眼轮匝肌及其筋膜部分切断加悬吊睑袋整复术,有明显的眶下沟者,释放下睑疝出眶隔脂肪填充。随访2~6个月,手术均取得良好的效果,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下睑眼轮匝肌及其筋膜部分切断加悬吊睑袋整复术,可作为眶肌筋膜韧带(王韧带)提紧术的有益补充,获得了更好的眶区年轻化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睑袋整形术中处理眶隔及眶隔脂肪并充分矫正宽大泪沟和睑颊沟的方法。方法自2016年7月至2017年11月,共35例患者接受眶隔脂肪瓣翻转填充法睑袋整形术。术中完整显露眶隔后,将眶下剥离范围延伸到距眶缘1 cm,在眶隔上缘将眶隔剪开后形成蒂在上的向下翻转的脂肪瓣,充分填充泪沟与睑颊沟基底。结果本组共35例患者,术后随访4~12个月。睑袋畸形及泪沟、睑颊沟显现等体征均得以矫正,眶周及中面部较术前明显年轻,远期无下睑凹陷、外翻或巩膜过分显露、睑球分离、眶下神经支配区域麻木疼痛等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结论眶下沟槽区域充分剥离同时眶隔脂肪瓣翻转填充对较重泪沟以及睑颊沟的患者改善较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眶隔脂肪释放转位法下睑袋及眶下缘凹陷整复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下睑袋整复术中眶隔脂肪的合理保留与利用对术后形态的影响。方法:经皮肤入路下睑袋整复术与经结膜入路下睑袋整复术中释放眶隔内脂肪,缝合固定填充眶下缘凹陷区。结果:自2004年以来共施术236例,其中186例就医者随访3~12个月,除9例术后因复发眶下缘凹陷做第2次手术矫正外,其余均获得了满意的美容效果。结论:以保留和释放转位眶隔脂肪法,整复下睑袋及眶下缘凹陷,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面中部老化表现为眼周软组织萎缩、松弛,眶隔脂肪疝出形成睑袋,随之眼球位置下移、后缩.颧脂肪垫的下移导致了鼻唇沟的形成.眶下缘处因眶隔脂肪疝出形成突起或颧脂肪垫下移使眶下缘处软组织容积量减少,加之局部皮下组织萎缩,三者共同形成了泪沟及睑颊结合处的局部凹陷.传统的术式多以切除眶隔脂肪为主要矫正手段,用内切法(结膜入路法)及外切法(皮肤入路法)去除多余脂肪[1].Hamra[2]则提出了"弓状缘释放、眶脂肪保留"的睑袋整复术式,是在去除睑袋同时矫治了泪沟、睑颊结合处的局部凹陷.虽然各种手术方法仍在不断改进创新中,但有关眶内出血、下睑凹陷、下睑缘退缩及睑外翻、眼球位置下沉、后移等许多问题,依旧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自2005年1月至2011年8月,我们对97例求美者采用完整还纳眶隔脂肪睑袋整复术,有效地避免和解决了上述问题.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眼轮匝肌下脂肪(SOOF)浅面眶隔脂肪释放、重置在下睑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整形外科接受下睑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SOOF浅面眶隔脂肪释放重置下睑成形术:手术经皮肤入路, 于眼轮匝肌与SOOF之间松解泪槽韧带和眼轮匝肌限制韧带;释放眶隔脂肪至眼轮匝肌与SOOF之间的间隙, 外侧脂肪瓣固定于SOOF包膜, 内侧脂肪瓣固定于提上唇肌浅面筋膜, 重置眶隔, 悬吊外眦。术后随访观察患者下睑形态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共纳入58例患者, 其中男8例, 女50例;年龄(49.8±10.4)岁(32~70岁);患者双侧下睑袋明显, 并伴有泪槽畸形和(或)睑颊沟形成。术后有57例获得随访, 时间为(29.1±16.9)个月(6~67个月), 所有患者下睑区域皮肤平坦, 睑袋和泪沟获得明显改善, 患者对手术效果均表示满意。2例于术后1周出现轻度下睑外翻, 适度按摩于术后2周缓解;1例于术后1个月出现轻度下睑退缩, 无不适主诉, 未予特殊处置;1例出现球结膜出血, 未予特殊处理自行恢复。结论下睑成形术中于SOOF浅面对眶隔脂肪进...  相似文献   

18.
眶隔脂肪在睑袋整复术中处理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眶隔脂肪在睑袋整复术中的处理方法.方法 在外切口睑袋整形术的基础上.将眶隔脂肪剪除改为眶隔剪开、眶脂释放,眶隔缩紧连带眶隔脂肪缝合固定于眶缘下的附着组织上,以填充眶下缘凹陷区,形成丰满的下睑.结果 本组32例患者,术后局部略有肿胀,随访1~12个月,无明显的出血瘀斑、下睑后缩、睑球分离、下睑外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效果满意.结论 对伴有眶鼻沟加深、颊部组织松弛的睑袋矫正的患者,将眶隔脂肪重置于眶下缘凹陷区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通过结膜入路矫正下睑袋畸形的同时,以眶隔脂肪填充修复泪槽沟畸形的方法。方法:通过结膜入路释放眶隔脂肪,将其以缝线内固定的方法稳妥填充泪槽沟畸形。结果:手术方法简单,未见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术后效果满意,长期观察未见眶隔脂肪脱落造成泪槽沟复发畸形。结论:改良固定眶隔脂肪的方法在结膜入路下睑袋整复术中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睑眼袋整复术中眶隔脂肪转移技术.方法:利用下睑眼袋整复术中的眶隔脂肪转移进行眼角、眶下缘、眼鼻沟充填.结果:42例下睑眼袋整复术患者应用眶隔脂肪转移技术均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眼角鱼尾纹、眶下缘凹陷、眼鼻沟凹陷都得到改善,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下眼袋整复术眶隔脂肪转移能显著改善眼部外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