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侦明  唐海  郝杰  陈浩  王成日  李永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4):304-304,309,F0003
恶性黑色素瘤多发于足底、外阴、腰、头颈等易摩擦部位、椎管内恶性黑色素细胞瘤较少见,原发于椎管内硬膜外的黑色素瘤近10年国内只报告过几例,而病变侵及椎体的恶性黑色素瘤更少见。我们收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眼睛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由葡萄膜黑色素细胞发育来,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肝脏,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40%~80 9/6的病人有肝脏转移[1,2].过去认为恶性黑色素瘤病人肝转移为Ⅳ期病人,不适合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3.
眼睛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由葡萄膜黑色素细胞发育来,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肝脏,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40%~80 9/6的病人有肝脏转移[1,2].过去认为恶性黑色素瘤病人肝转移为Ⅳ期病人,不适合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4.
眼睛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由葡萄膜黑色素细胞发育来,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肝脏,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40%~80 9/6的病人有肝脏转移[1,2].过去认为恶性黑色素瘤病人肝转移为Ⅳ期病人,不适合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5.
眼睛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由葡萄膜黑色素细胞发育来,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肝脏,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40%~80 9/6的病人有肝脏转移[1,2].过去认为恶性黑色素瘤病人肝转移为Ⅳ期病人,不适合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6.
眼睛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由葡萄膜黑色素细胞发育来,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肝脏,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40%~80 9/6的病人有肝脏转移[1,2].过去认为恶性黑色素瘤病人肝转移为Ⅳ期病人,不适合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7.
眼睛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由葡萄膜黑色素细胞发育来,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肝脏,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40%~80 9/6的病人有肝脏转移[1,2].过去认为恶性黑色素瘤病人肝转移为Ⅳ期病人,不适合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8.
眼睛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由葡萄膜黑色素细胞发育来,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肝脏,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40%~80 9/6的病人有肝脏转移[1,2].过去认为恶性黑色素瘤病人肝转移为Ⅳ期病人,不适合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9.
眼睛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由葡萄膜黑色素细胞发育来,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肝脏,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40%~80 9/6的病人有肝脏转移[1,2].过去认为恶性黑色素瘤病人肝转移为Ⅳ期病人,不适合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0.
眼睛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由葡萄膜黑色素细胞发育来,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肝脏,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40%~80 9/6的病人有肝脏转移[1,2].过去认为恶性黑色素瘤病人肝转移为Ⅳ期病人,不适合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1.
眼睛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由葡萄膜黑色素细胞发育来,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肝脏,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40%~80 9/6的病人有肝脏转移[1,2].过去认为恶性黑色素瘤病人肝转移为Ⅳ期病人,不适合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2.
眼睛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由葡萄膜黑色素细胞发育来,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肝脏,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40%~80 9/6的病人有肝脏转移[1,2].过去认为恶性黑色素瘤病人肝转移为Ⅳ期病人,不适合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探讨小肠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机制和实验治疗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将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中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新鲜瘤组织块分别植入裸小鼠的小肠黏膜层,观察原位移植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和肝转移率。进行形态学[光镜、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体核型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人小肠恶性黑色素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新鲜瘤组织均获移植成功。建成一株人原发性小肠(原发灶)恶性黑色素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HSIM-0501)和一株人原发性小肠(肝转移灶)恶性黑色素瘤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HSIM-0502)。移植瘤组织病理学为高度恶性黑色素瘤;免疫组化显示S-100蛋白;黑色素瘤单克隆抗体45阳性;电镜下瘤细胞质内可见大量黑色素颗粒及黑色素复合体。染色体众数55~59条;流式细胞DNA指数值1.49-1.61;均为异倍体。HSIM-0501和HSIM-0502分别传至25代和27代;共移植裸鼠317只;肿瘤移植成瘤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HSIM-0501肝转移率为46.2%,淋巴结转移率为36.7%;HSIM-0502肝转移率和淋巴结转移率均为100%。移植瘤在裸鼠小肠内自主侵袭生长,发生血液转移、淋巴结转移和腹腔内种植性转移。结论HSIM-0501和HSIM-0502是首次成功建立的人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可用于小肠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机制、侵袭和转移及抗转移实验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肺转移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人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肺转移瘤的新鲜瘤组织块植入裸鼠小肠黏膜层内,当裸鼠体内形成肺转移瘤后重复筛选4次,再将肺转移瘤植入另一只裸鼠小肠黏膜行鼠问连续传代.观察原位移植成瘤率和转移率,进行形态学、染色体核型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 建成的人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裸鼠肺转移模型命名为HSIM-0601,瘤细胞胞质内可见大量黑色素颗粒及黑色素复合体,S-100、HMB-45呈阳性表达.染色体数57~59条;流式细胞DNA指数值1.49,均为异倍体.HSIM-0601已传至26代,共移植裸鼠173只,成瘤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肺转移率为100%(173/173),淋巴结转移率为61.3%(106/173).结论 首次成功地建立了人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裸鼠原位移植肺转移模型HSIM-0601.完整地模拟了人小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自然临床病理过程,为研究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肺转移机制和抗转移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黑色素瘤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嵴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易发生远处转移,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很差。近年来,免疫治疗逐渐成为黑色素瘤治疗的新方向,越来越多的免疫药物被用于临床治疗。其中,对T细胞肿瘤免疫研究日益深入,多个有治疗意义的T细胞调节通路位点和共刺激分子被发现,并被用于加强对黑色素细胞瘤的免疫反应。本文就两种单克隆抗体,即程序死亡分子1(PD-1)和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以及两种共刺激分子OX40和4-1BB在近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阴茎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诊治及预后。方法对本院1例阴茎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诊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在本院行阴茎全切加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病理证实阴茎浸润性恶性黑色素瘤伴双侧腹股沟多个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3月复查时发现有远处转移。结论阴茎原发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罕见,确诊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总体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7.
<正>恶性黑色素瘤是来源于黑色素细胞、恶性程度较高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皮肤,亦可见于皮肤-粘膜交界处、眼脉络膜和软脑膜等处。阴茎恶性黑色素瘤是其中一类,在临床上极少见,其特征表现为:恶性度极高,进展迅速,易发生远处转移。本文回顾  相似文献   

18.
作者观察了39例乳癌和29例恶性黑色素瘤的细胞免疫资料。在肿瘤手术后2~4周和特异性肿瘤疫苗免疫刺激后8周,分别测定了T/B淋巴细胞比例和植物血凝素、乳癌抗原(BCA)以及黑色素瘤抗原(MA)刺激后的淋转率。可发现明显不同的结果。小乳癌不激发宿主的免疫反应,但小黑色素瘤伴有免疫刺激状态。在免疫治疗8周后,乳癌病人的淋转率提示显著的免疫刺激,而黑色素瘤病人的淋转率显示免疫刺激转为正常反应。Ⅱ期肿瘤病人(指伴部分淋巴结转移,但无远处转移)的结果很不相同:乳癌者显示免疫刺激,但在免疫治疗后并不改变;黑色素瘤者显示低正常免疫反应,免疫治疗后则转变为高正常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在良、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VEGF能否成为预判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指标,并阐明其与MVD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1986年10月-2006年8月住院经手术治疗,且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嗜铬细胞瘤患者存档石蜡标本38例,其中良性嗜铬细胞瘤21例,恶性嗜铬细胞瘤17例.恶性嗜铬细胞瘤组中首次手术确诊为嗜铬细胞瘤后随访4-155个月;良性嗜铬细胞瘤组中首次手术确诊为嗜铬细胞瘤后随访69-240个月.另取20例因良性肾疾患行肾切除时获取的同侧正常肾上腺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良、恶性嗜铬细胞瘤及20例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及CD34标记的MVD表达情况.结果 VEGF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呈高表达,阳性率为82.40%,在良性嗜铬细胞瘤和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3.80%、5.00%,VEGF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与在良性嗜铬细胞瘤和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良性嗜铬细胞瘤和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MVD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表达最高(36.41±13.00),良性嗜铬细胞瘤中次之(21.43±8.05),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表达最少(13.36±4.34),两两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嗜铬细胞瘤中VEGF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结论 VEGF有望成为预判恶性嗜铬细胞瘤的一项指标.VEGF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提示微血管的形成与VEGF的调控有关,MVD增高是恶性嗜铬细胞瘤发生侵袭和远处转移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VEGF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以及与其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恶性黑色素瘤和40例色素痣中VEGF的表达。结果:在68例黑色素瘤中有42例VEGF表达阳性(61.8%),而在40例色素痣中仅有5例表达为阳性(12.5%),恶性黑色素瘤VEGF阳性率高于色素痣(P<0.01);转移性黑色素瘤VEGF阳性率(32/4571.1%)高于原发性黑色素瘤(10/2343.5%)(P<0.05)。结论:VEGF在恶性黑色素瘤的发展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