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s,BPs)治疗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达正常而进入药物假期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治疗的OI患者,纳入BPs治疗后BMD达正常而停药的35例OI儿童为停药组,以年龄、性别、疗程匹配且因BMD仍低而继续治疗的35例OI儿童为对照组,应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测量BMD,并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β-cross 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β-CTX)的浓度,对比分析两组基线、治疗期间及停药时BMD、骨转换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停药组平均治疗4年BMD达正常而停药,该组基线腰椎、股骨颈、全髋BMD明显高于对照组[(543±229)mg/cm~2vs.(419±182)mg/cm~2、(513±241)mg/cm~2vs.(300±231)mg/cm~2、(573±216)mg/cm~2vs.(328±226)mg/cm~2],停药组治疗前年骨折次数低于对照组[(1.3±2.6)次vs.(2.1±3.5)次,P0.05];治疗4年时,两组各部位BMD均较基线增加,但BMD变化率无明显差异,新发年骨折次数及血ALP、β-CTX降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停药时,停药组腰椎、股骨颈、全髋BMD仍明显高于对照组[(1 065±129)mg/cm~2vs.(803±170)mg/cm~2、(944±92)mg/cm~2vs.(674±140)mg/cm~2、(941±92)mg/cm~2vs.(687±140)mg/cm~2,均P0.01]。结论 BPs能够增加不同病情OI患者的BMD,降低骨折率和骨转换生化指标。病情较轻的OI患者接受平均4年BPs治疗后有望BMD达正常而停药,而病情较重的OI患者则需BPs治疗更长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口服阿仑膦酸钠以及静脉注射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4年12月-2016年1月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中筛选出接受阿仑膦酸钠治疗至少1年和接受唑来膦酸治疗至少1年的妇女各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口服阿仑膦酸钠组(70 mg/周)以及静脉注射唑来膦酸组(5 mg/年),所有患者均口服碳酸钙600 mg/d和维生素D 125 IU/d。采集所有患者基线及治疗12个月后腰椎L1-4、股骨颈和全髋部位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血清I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carboxy-telo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β-CTX)等资料,进行组间及药物治疗前后对照。结果阿仑膦酸钠组患者平均年龄(66.48±8.39)岁,唑来膦酸组患者平均年龄(65.11±7.69)岁。治疗12个月后,阿仑膦酸钠组腰椎BMD上升(5.46±4.42)%、股骨颈BMD上升(2.81±3.83)%,全髋BMD上升(2.72±2.76)%(均P0.001)。唑来膦酸组腰椎BMD上升(6.66±6.37)%、股骨颈BMD上升(1.97±3.13)%,全髋BMD上升(2.20±3.63)%(均P0.001)。分别比较两药物组腰椎、股骨颈、全髋BMD以及β-CTX变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16、0.132、0.312、0.066)。结论阿仑膦酸钠70 mg/周和唑来膦酸5 mg/年治疗1年均能够显著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的腰椎以及髋部BMD,两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并探讨甲状旁腺素和阿仑膦酸钠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IOP)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动物实验:将40只9月龄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皮下注射;糖皮质激素(GC)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5mg/kg·d皮下注射;GC+双膦酸盐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5mg/kg·d皮下注射+阿仑膦酸钠4mg/kg·d灌胃;GC+甲状旁腺激素(PTH)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5mg/kg·d皮下注射+rPTH80μg/kg·d皮下注射。所有动物喂养3个月后处死。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大鼠腰椎和股骨骨密度,用骨形态计量学方法分析大鼠股骨力学参数,收集外周血检测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和骨钙素。细胞实验:将原代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分为对照组;GC组:地塞米松(Dex)10-5mol/L;阿仑膦酸钠(ALN)组:ALN10-7mol/L;PTH组:人重组PTH1-3410-7mol/L;GC+ALN组:Dex10-5M+ALN10-7mol/L;GC+PTH组:Dex10-5mol/L+PTH10-7mol/L;分别采用MTT、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和茜素红染色法观察各组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矿化情况;采用Real-timePCR检测各组成骨细胞FGF23和SOST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动物实验结果显示,GC组大鼠腰椎骨密度(0.232±0.021)和股骨骨密度(0.203±0.018)较各自对照组(0.247±0.03和0.226±0.037)明显降低(P<0.05);GC+ALN组股骨骨密度(0.224±0.03)和GC+PTH组腰椎骨密度(0.271±0.018)较GC组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GC组骨小梁容积、骨形成率、矿化沉积率和血BGP明显降低(P<0.05),破骨细胞表面积和血TRAP5b明显升高(P<0.05)。GC+PTH组骨小梁容积显著增加(P<0.05),GC+ALN组骨小梁容积与对照组持平。与GC组相比,GC+PTH组骨形成率和血BGP明显升高(P<0.05),GC+ALN组矿化沉积率升高(P<0.01),破骨细胞表面积和血TRAP5b降低(P<0.05)。细胞实验结果显示,GC可降低成骨细胞的增殖率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减少矿化结节形成(P<0.05),GC+PTH和GC+ALN使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至对照组水平,但PTH能著抑制矿化,ALN促进矿化。Realtime-PCR结果提示经GC干预后骨硬化蛋白(SOST)和纤维生长因子23(FGF23)表达显著升高(P<0.05),PTH抑制SOST表达(P<0.01),ALN抑制SOST和FGF23的表达(P<0.05)。结论过量GC可增加SOST和FGF23表达,与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骨形成降低和骨矿化受损有关。PTH和ALN可提高骨量,改善骨强度;PTH可降低SOST表达,促进骨形成;ALN可降低FGF23表达,促进骨矿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唑来膦酸对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患者骨折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行乳腺癌手术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等分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均25例,两组患者均口服来曲唑或阿那曲唑治疗。对照组给予碳酸钙600 mg(钙尔奇)+活性维生素D(罗盖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滴唑来膦酸4 mg(艾朗),每年1次。随访2年,在内分泌治疗前(基线)、内分泌治疗第1、2年进行骨密度检测。收集两组对象的一般资料,同时使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计算骨折风险分数值。结果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腰椎及股骨颈两个部位骨密度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年后、治疗2年后对照组两个部位骨密度均较基线值显著下降。观察组两个部位骨密度均较基线值显著提高,治疗2年后高于显著治疗1年后,观察组治疗1年后、治疗2年后两个部位骨密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1年后、治疗2年后两个骨折风险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无异常,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唑来膦酸应用于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患者中,能够提高骨密度,预防骨丢失,降低骨折风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唑唻磷酸(ZOL)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是否通过抑制GTPase异戊二烯化途径实现。方法体外培养小鼠5TGMl骨髓瘤细胞系,用不同浓度ZOL作用后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分子GTPaseRaplA的异戊二烯化水平。用碘化丙锭(PI)掺入法测定细胞周期。将5TGMl细胞接种于C57 BL/6 KaLwR-ij/Hsd小鼠皮下建立浆细胞瘤模型。ZOL100μg/kg皮下注射,每周2次(n=8)。测定肿瘤组和ZOL治疗组小鼠的肿瘤生长情况。处死动物后测定瘤细胞Rap1A异戊二烯化是否受到抑制以及细胞周期比例。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应用10μmoL/L ZOL即可抑制Rap1A异戊二烯化,50μmol/L ZOL可造成S期阻滞并显著抑制5TGM1细胞体外增生,G_0/G_1细胞比例为(42.3±8.7)%,与对照组(59.2±10.3)%相比显著下降(P0.01);S期比例为(56.7±10.7)%,与对照组(37.2±8.9)%相比显著升高(P0.01)。体内实验结果显示,ZOL单药治疗2周即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ZOL治疗组和对照组肿瘤重量分别为(98±48)g和(383±85)g(P0.01)。但体内实验组肿瘤细胞ZOL治疗组并未出现Rap1A异戊二烯化受抑。细胞周期各阶段比例与对照组亦无明显差异。结论 ZOL具有抑制5TGMl体外增生、抑制RaplA异戊二烯化和抑制体内浆细胞瘤生长的作用,但并非通过GTPase异戊二烯化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二膦酸盐对2型糖尿病绝经后女性患者骨密度以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绝经后女性骨密度减低患者55例,随机分为两组,二膦酸盐组和糖尿病对照组,分别给予二膦酸盐10mg/d、维生素B110mg/d;基础用药:钙尔奇D600mg/d,治疗1年。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S)、空腹胰岛素(Ins)、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前后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测量腰椎、髋部骨密度;检测血清骨钙素、尿吡啶酚/尿肌酐(尿PYD/Cr);观察新骨折发生和不良反应。结果二膦酸盐治疗组腰椎骨密度增加1.45%,髋部骨密度增加1.93%;而对照组腰椎、髋部的骨密度分别下降0.7%、2.3%;二膦酸盐治疗组血清骨钙素、尿PYD/Cr分别下降17%、24%。二膦酸盐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上腹部不适。结论二膦酸盐能提高2型糖尿病绝经后女性患者骨密度;结合补充适量钙剂,是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病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患者使用唑来膦酸治疗前后不同时期髋部骨几何结构参数、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生化指标等变化特点,同时观察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非骨折患者髋部骨几何结构参数的影响。方法 动态观察20171月至2020年1月住院使用唑来膦酸抗骨质疏松治疗的114例骨质疏松患者,其中包括57例严重骨质疏松致骨折患者(骨折组)及57例单纯骨质疏松患者(非骨折组)。采用美国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所有患者的腰椎总体(lumbar total, Ltot)、左侧股骨颈(Neck)和髋部总体(hip total, Htot)的BMD进行测量,并通过骨密度仪分析髋部骨几何结构参数,包括髋部股骨颈、转子间和股骨干的BMD、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 CSA)、平均骨皮质厚度(average cortical thickness, ACT)、弯曲系数(buckling ratio, BR)。观察骨折组和非骨折组治疗前后髋部骨几何结构参数、BMD、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差异。结果 (1)与基线相比,治疗1年后股骨颈CSA、ACT,转子间CSA、ACT,股骨干CSA、BR分别增加1.68%、1.73%、3.04%、1.92%、2.17%、2.69%;治疗2年后上述指标分别增加了2%、2.49%、3.26%、2.51%、2.17%、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线相比,股骨颈BR在治疗1和2年后分别下降了1.44%和2.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基线相比,治疗1年后Ltot、Neck、Htot的BMD分别提升了6.6%、1.57%、1.33%。治疗2年后,三者BMD分别提升了7.45%、2.13%、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线相比,治疗1和2年后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分别下降了15.54%和13%(P<0.05);血钙分别下降了3.32%和2.8%(P<0.05);尿酸分别增加了9.83%和11.01%。(3)骨折组与非骨折组治疗1年后转子间BR分别为11.52±2.73和10.37±2.1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Ltot BMD治疗1和2年后均有上升(P<0.05);ALP在治疗1和2年后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患者可明显增加BMD,改变髋部骨几何结构参数,主要通过增加CSA、ACT而改善骨质量,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治疗后同样获益,进一步佐证了唑来膦酸治疗严重骨质疏松的同时可减少骨折再发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糖尿病骨质疏松者为例,探究唑来膦酸注射液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8年4—7月间选取该院接收的糖尿病骨质疏松者86例为对象,以整群随机化方式分设组别。对照组患者选择采取碳酸钙D3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研究组患者选择采取唑来膦酸治疗。观察两者的治疗疗效,骨密度值,疼痛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5.12%,低于研究组的9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值均低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高于研究组,组间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者予以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骨密度值,减轻疼痛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 ZOL)在改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预后和预防对侧髋部序贯性骨折发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诊断为髋部脆性骨折, 并接受手术和抗骨质疏松治疗的206例患者, 通过生存率分析总结ZOL治疗组患者的预后以及急性期发热反应(acute febrile reaction, AFR)的影响因素。应用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ZOL能否减少对侧序贯性骨折的发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ZOL治疗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更高(P=0.026), 而AFR发生率高达53.3%, 其中年龄[OR=0.786, P=0.027,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24]和合并心肺疾病(OR=0.043, P=0.025, ROC曲线下面积为0.628)与AFR具有显著相关性。另一方面, ZOL治疗组中序贯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356,P=0.037), 其中ZOL应用史(OR=0.160, P=0.007, ROC曲线下面积为0.586)和股骨颈骨折类型(OR=0.196, P=0.001, ROC曲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骨松宝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慢性腰背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慢性腰背痛患者,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维生素D、钙剂,同时采用轻度按摩法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唑来膦酸注射液及骨松宝胶囊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密度t值、视觉疼痛模拟评分及日常活动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7.78%)高于对照组(57.78%)(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t值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1.97±0.65)〕分低于对照组〔(3.35±1.12)〕分(P0.01);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标准心理组分、标准生理组分等均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骨松宝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征慢性腰背痛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目的了解大肠癌细胞株(SW480,LOVO,HT29)线粒体DNA的突变,克隆突变的大肠癌线粒体DNA(mtDNA)基因,构建peDNA3.1(+)-mtDNA真核表达重组体,并导入NIH3T3及LST细胞,以探讨线粒体基因突变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提取大肠癌细胞株(SW480,LOVO,HT29)mtDNA,扩增D—LOOP区,产物用DNA自动测序法进行序列分析。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其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eDNA3.1(+),并用脂质体法导人NIH3T3及LST细胞。用MitoCa.ptureMitochondrialApoptosisDetectionKit试剂盒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及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细胞的凋亡情况。扩增并测序分析转染细胞的D—LOOP区突变特点。结果检测出大肠癌细胞株SW480,LOVO,HT29细胞mtDNAD—LOOP分别有10,9,8个突变位点。转染前后,各组间细胞凋亡无明显变化。转染细胞的核基因组可扩增出目的基因及Neo基因。4株NIH3T3转染细胞mtDNAD-环区分别检测到9,11,8,4个突变点,并相应有3,4,3,2个多态性变化。结论(1)转染突变的大肠癌细胞mtDNA后转染细胞的mtDNA均可发生多处的突变位点。(2)通过转染后突变的外源性的mtDNA可以整合到核基因组内。(3)突变的mtDNA转染LST细胞及NIH3T3细胞后,不影响转染细胞的凋亡改变。(4)mtDNA的突变可能通过影响体细胞mtDNA的突变和通过外源性mtDNA在核内的整合从而影响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表达异常,从而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