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原慢性缺氧对不同民族健康男性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影响机制. [方法]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对高原移居汉族和世居藏族健康男性血清EPO水平进行测定.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 [结果]世居藏族血清EPO含量明显高于移居汉族(P<0.01);TN-α高于移居汉族(P<0.05);IL-6世居藏族高于移居汉族,但无统计学差异(P=0.13). [结论]高原慢性缺氧使世居藏族血清EPO明显高于移居汉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BMI)的世居高原藏族大学生移居平原初期肝脏功能变化规律,为世居高原藏族脱适应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方法  选取从高原(西藏)初入平原(陕西)的3 035名藏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脱适应症状筛查。将受试者分为体重偏轻、体重正常、超重及肥胖4组,分别于初入平原3,6,9 d检测肝脏功能指标。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肝功能指标异常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BMI与肝功能指标异常的关系。  结果  超重藏族男生与肥胖藏族男女生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超重藏族男生和肥胖藏族女生的总胆汁酸(TBA)在脱适应初期均高于体重正常组(P值均 < 0.05)。在脱适应3,6,9 d,指标总体呈上升趋势的包括超重组男、女生直接胆红素(DBIL)、肥胖组女生血清总蛋白(TP)、球蛋白(GLOB)(P值均 < 0.05)。超重组男生ALT(13.9%),肥胖组男、女生ALT(34.3%,26.7%)、GGT(11.4%,13.3%)和女生AST(10.0%)肝功能指标异常率高于体重偏轻(2.8%,3.5%,0,1.0%,1.5%)、正常组(3.5%,3.4%,0.9%,3.6%,4.1%)(χ2值分别为48.07,20.55,20.55,17.93,10.23,P值均 <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和性别因素后,超重与ALT(OR=2.10,95%CI=1.20~3.62)异常呈正相关,肥胖与ALT(OR=5.50,95%CI=4.23~7.40)、GGT(OR=4.10,95%CI=2.03~6.74)异常均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世居高原藏族大学生移居平原初期,肝脏功能指标变化与BMI相关。超重肥胖者肝功能损伤指标异常率较高。肥胖高危人群从高原移居平原地区时需进行健康检查及医务监督。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干部职工的睡眠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西藏7个地市的干部职工以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自填式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一般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对计量资料进行秩和检验,对多因素分析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西藏自治区干部职工的平均PSQI得分为(6.45±3.31),低睡眠质量的检出率为32.82%,其中世居藏族中低睡眠质量的检出率为23.88%,移居汉族中低睡眠质量检出率为43.43%。世居藏族PSQI总分和7个部分的得分均低于移居汉族;在海拔3 500 m以上时,海拔越高睡眠质量越差。高原居民类型、年龄、地区及海拔对睡眠质量均有显著影响(P0.001),高原居住年限对睡眠质量有影响(P0.05),而性别对睡眠质量没有影响(P0.05)。结论西藏自治区干部职工的睡眠质量较国内平原地区居民差,世居藏族的睡眠质量普遍较移居汉族好。无论世居藏族还是移居汉族,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质量均变差。移居汉族在高原居住年限越长睡眠质量越差,世居藏族并无这一规律。居住地区及海拔与睡眠质量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青海海西地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青海海西地区人群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的患病率和有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自然人群调查并按国际统一诊断标准,对青海海西海拔在3000m以上的~3600m、~4600m、~5000m3个地区的2116人进行调查并作患病因素的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的2116人中共发现符合标准(Hb≥210g/L)者80例,患病率3.78%。[结论]青海海西地区人群HAPC患病率随海拔高度增高而明显增高(P﹤0.01),世移居间患病率亦有明显差别,移居汉族明显高于世居藏族(P﹤0.001),此外,年龄、性别、劳动强度与该病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高原心脏病     
正高原病是指正常人由平原进入高原(通常为3 000 m以上地区),或由低海拔地区进入高海拔地区时,由于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全或失调而发生的综合征,通常又称高山病,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1-2]。高原心脏病(high altitude heart disease,HAHD)是慢性高原病的一种,指平原地区正常人移居高原后,在长期持续低压、缺氧环境作用下,引  相似文献   

6.
VDT作业职业危害是多方面的。国内多有平原地区VDT作业人员心电图异常改变的报道,但尚无高原地区的研究报道。对此,我们进行了本次试验调查。结果表明,高原地区(试验海拔2300米)VDT作业人员心电图异常率为:47.4%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2.1%进行检验,两者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75.8、P<0.01)。表明,VDT作业人员心电图异常改变确实:同时,经对高原地区和平原地区VDT作业人员心电图异常改变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两结果有显著性意义(X~2=4.65、P≤0.05),提示高原地区VDT作业人员心电图异常改变较平原地区为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长时间移居西藏高原后返回平原3年以上的汉族人群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348例高原移居人群及86例平原汉族对照的心功能、心脏结构.按照不同性别分析两组人群各心脏指标的差异.结果 返回平原3年以上的高原移居人群在排除年龄影响下,不论男性或是女性,其右房左右径均较平原汉族增大(男性30.81±3.89 vs.29.39±3.93;女性29.05±3.06 vs.27.40±2.97,P均<0.05),左室后壁厚度及幅度也较平原汉族增加(P均< 0.05).高原移居人群三尖瓣反流(TR)发生率显著高于平原对照(44.25% vs.8.13%,P=0.000),而且高原移居女性TR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50.28% vs.38.15%,P=0.025).结论 长时间的高原居民对右心房和左心室的影响显著,三尖瓣反流发生率显著增高,且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上述心脏改变在返回到平原多年后仍不能恢复到平原对照人群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远程心电监测网络在农村老年人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我院远程心电监测网络系统,对2013年度由本院远程会诊的湖北省监利地区某乡镇55岁以上老年人心电图体检病例,共3 7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检测出异常心电图1881例(50.55%),其中ST-T改变554例(14.89%)、窦性心动过缓465例(12.50%)、房性早搏370例(9.94%)、左心室肥厚154例(4.14%)、室性早搏146例(3.92%)、房颤-房扑114例(3.06%)、异常Q波50例(1.34%)、干扰大无法分析63例(1.69%),部分患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心电图改变。男性心电图异常检出率(56.32%)高于女性(46.54%)(P0.01)。男性心肌梗死、窦性心动过缓、早搏检出率高于女性(均P0.01),ST-T改变检出率低于女性(P0.01)。男性、女性左心室肥厚、房颤-房扑检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农村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男性异常心电图检出率高,应予以重视,早期加强干预,增强健康保健意识,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冬休时间、性别、年龄对再入高原施工人员早期生理习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2004年参加高原施工且2003~2005年重返高原(海拔3080m)习服7~15d2528人的“工前体检”资料,根据冬休时间的长短随机分为长休组(≥90d,n=984)与短休组(≤60d,n=1544)并依年龄、性别的不同再分亚组;利用SPSS12.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次年重返高原习服7~15d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血红蛋白均值长休组均低于短休组,脉搏血氧饱和度略高于短休组(均P≤0.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血压异常率长休组亦显著低于短休组(P<0.05或P<0.001);②无论同组或全组中,女性亚组的血压、血红蛋白均优于男性(P<0.05或P<0.001),<40岁亚组的血压、心电图优于≥40岁组(P<0.05或P<0.001)。[结论]高原施工人员(特别是40岁以上男性)冬休时间超过3个月对重返高原的早期生理习服有良好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比较宜昌地区698例放射工作人员心电图异常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为心血管流行病学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北京福田电子医疗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FX-401012道自动分析心电图机上的明尼苏达编码综合8项指标并结合《现代心电图诊断大全》进行诊断。结果(1)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29.94%,窦性心律失常和R波高电压检出率20~30岁组高于40~50岁组(P<0.05)。(2)ST-T检出率40~50岁组高于20~30岁组(P<0.05)。(3)室内传导阻滞异常检出率50岁组明显高于20岁组(P<0.05)。(4)市级医院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高于县级及乡镇卫生院(P<0.05)。结论不同年龄不同级别的放射工作人员均有异常心电图显示。  相似文献   

11.
广梅汕铁路高温作业工人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浩恩 《职业与健康》2009,25(6):583-584
目的了解长时间接触高温对作业工人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高温组为广梅汕铁路公司工务段在铁路沿线从事高温作业工人613例,选取广梅汕铁路公司室内作业人员、列车员及行政管理等人员330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人员心电图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数据处理采用χ2检验。结果高温组的心电图异常率高于对照组(χ^2=12.00,P〈0.01),主要改变为心律失常,左室高电压、心室肥厚、束支与分支传导阻滞、ST-T异常等。结论长期接触高温对心血管系统存在不良影响。定期心电图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高温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保护高温作业工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12.
王萍  李斌  郝佐红  张锐军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509-2510
目的了解高温作业工人心电图的改变。方法对197名高温作业工人心电图检查结果与对照人群进行比较。结果高温作业工人心电图改变异常率为44.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改变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结论接触高温对心脏产生一定影响,应加强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罗金花 《职业与健康》2010,26(9):982-983
目的动态掌握南宁铁路辖区职工心电图异常情况,旨在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预防、控制心血管疾病。方法对2005—2009年12027名职工健康检查中的心电图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9年心电图异常率为23.50%~26.95%;历年的心电图异常率两两比较,只有2005与2009年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职工心电图异常率为23.42%~30.69%,且18~30岁和51~60岁年龄组心电图的异常率分别与31~40岁、41~50岁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30岁的窦性心律失常检出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ST段、T波改变随年龄增大而增多。结论心电图异常尤以18~30岁、51~60岁年龄组明显,且低年龄组职工的窦性心律失常多于高年龄组,ST段、T波异常检出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  相似文献   

14.
孙建滨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754-2755
目的研究电焊烟尘对作业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以电焊作业者132名为观察组,100名不接触电焊作业和其他有害因素的劳动者100名为对照组,对2组进行健康检查,主要对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工作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的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低于国家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的情况下,观察组与对照组有心血管症状者发生率分别为13.95%和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分别为34.09%和14.0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心电图改变以窦性心律不齐为主。工龄10a以上的心电图异常率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5,P0.01)。观察组内10a工龄与≥10a工龄的心电图异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P0.05)。结论电焊烟尘作业者的心电图异常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特殊作业人员6523名心电图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特殊作业人员心电图表现,为职业健康监护提供依据。方法以佛山市职业病防治所门诊体检的特殊作业人员年审职业健康检查的心电图与同期初学者体检的心电图作比较。结果年审的特殊作业人员心电图异常率(14.95%)比初学者(6.11%)高(P〈0.01)。结论特殊作业人员的工作需高度集中精力,部分工种作业人员尚需高空或高温作业等,可能致心电图异常率增高,必须加强对其进行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安徽省军队离退休干部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767名离退休干部进行现况调查。[结果]安徽省军队离退休干部生活满意度较高,生活满意度良好的占59.97%。子女孝顺、营养状况、所里诊断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经济收入、婚姻状况、睡眠情况等是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论]军队干休所医疗卫生工作不仅要放在医疗保健上,而且应重视加强社会、家庭对老年人的关爱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高温对焦化作业工人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选择接触高温的焦化厂1244名作业工人为高温组,另选1180名常温作业行政后勤人员为对照组,进行心电图检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焦化作业工人心电图异常率为31.03%,对照组为15.0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23,P=0.000);高温组作业工人心电图异常率较对照组有明显增高,并随作业工龄增加而增加。结论高温对焦化作业工人的心脏功能具有一定的有害影响,提示应加强对作业工人的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8.
李淑华 《职业与健康》2014,(20):2872-2874
目的了解工人长期持续接触低浓度硫化氢引起的心脏功能改变特征。方法采用定群、纵向研究方法分析研究269名低浓度硫化氢职业接触者2012年在岗期间和2009年岗前的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 2012年心电图异常率(39.03%)高于2009年(2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心电轴偏移、肢导低电压、ST-T改变与2009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012年男女心电图异常率均高于2009年,男性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女性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心电图异常率46-52岁组〉26-35岁组〉36-45岁组,46-52岁组与36-45岁组、26-35岁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个年度间相比,2012年各年龄组异常率均高于2009年,46-52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期持续职业接触低浓度硫化氢和急性硫化氢中毒一样可以导致心脏功能损害,表现出心电图异常,可结合心电图检查结果,判断心肌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煤工尘肺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为正确预防、诊断、治疗煤工尘肺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提供早期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从2003年6月1日至今住院的:370例煤工尘肺患者入院时第1次心电图为基本资料,同时选择无尘肺的200名退休工人体检时的心电图资料做对照,以黄宛编著的《临床心电图学》第5版为标准做出诊断。结果①尘肺组共出现异常心电图人数283人,异常率为76.49%(283/370);对照组异常心电图人数63人,异常率为31.50%(63/200)。②尘肺期别对心电图有影响,尘肺级别越高心电图异常人数越多。③尘肺组与对照组按不同年龄段比较,心电图异常率明显增高,而且,年龄越大心电图异常率越高。结论煤工尘肺能明显影响心血管系统使心电图异常,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和尘肺期别的增加煤工尘肺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0.
黎丹倩  吴梅  朱林平  张梦玲  梁勇 《职业与健康》2010,26(17):1947-1948
目的了解噪声对炼钢厂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接触高噪声的炉前工482名为接触组,另选择接触低噪声作业的铁水工、脱硫工、精炼工525名为对照组,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接触组心电图异常率为28.01%,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为14.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组心电图异常率随作业工龄增加而增高。结论噪声对炼钢厂作业工人的心脏功能具有一定的损害,提示对作业工人进行健康监护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