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敏  班博  张梅  汲宝兰  孙冰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4):1717-1721
贫血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普遍存在,多项研究表明贫血是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等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其可通过诱导缺氧、氧化应激、内皮功能失调等机制参与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探讨贫血与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的致病关系,研究通过纠正贫血改善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预后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微血管病变并发症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方法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有、无微血管病变并发症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CRP水平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有、无微血管病变并发症的血清CR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而微血管病变组血清CRP比单纯糖尿病(DM)组升高明显(P〈0.05);糖尿病患者血清CRP水平与病程、高血压、体重指数、尿白蛋白排泄率、甘油三酯、空腹胰岛素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CRP增高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明显相关,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危险预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2diabeleSmellitus,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macroangiop—athy,MA)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107例T2DM患者分为MA组(病例组)46例,非MA组(对照组)61例,对两组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odynlassindex,BMI)、糖化血红蛋白A1C(glycosylatedhemoglobinAlc,GHbAlc)、高血压(hypertension,HT)和微血管并发症(microvascularcomplications.MC)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T、MC是T2DM合并M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HT和MC是T2DM合并MA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控制血压和血糖对预防糖尿病合并MA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Hcy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是否相关。方法将随机选取的85例T2DM受试者分成有微血管病变组和无微血管病变组,并选取7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2型DM无微血管病变组及有微血管病变组血浆Hcy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有微血管病变组又较无微血管病变组明显(P〈0.05),高Hcy组比Hcy正常组发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率高(P〈0.05)。结论 Hcy参与了T2DM合并症病变过程,调节Hcy的代谢可延缓T2DM患者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谢新荣 《疑难病杂志》2010,9(7):560-561
2型糖尿病(DM)是当今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大血管病变是2型DM患者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2型DM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主要取决于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微血管并发症最终将会影响几乎每一例糖尿病患者。有研究发现,50%的糖尿病患者会由于神经系统病变的进行性恶化而出现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失明患者较非糖尿病高25倍。尽管2型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较1型糖尿病者为低,但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总人数的95%左右,故探讨其发病因素,对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颈动脉病变和视网膜病变时的氧化应激表现。方珐:选择92例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浓度及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尿酸、纤维蛋白原、血脂水平,并进行对照分析。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判定糖尿病颈动脉病变,采用眼底荧光造影判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按结果将其分为3组:糖尿病无颈动脉病变和无视网膜病变组(DM1组)30例,糖尿病伴颈动脉病变组(DM2组)30例,糖尿病伴颈动脉病变和视网膜病变组(DM3组)32例。结果:(1)TAOC与MDA呈负相关(r=0.312,P〈0.01)。(2)DM2组、DM3组TAOC水平均明显低于DM1组(P〈0.05)。(3)DM2组、DM3组MDA水平明显高于DM1组(P〈0.05),DM3组MDA水平明显高于DM2组(P〈0.05)。结论:氧化应激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可能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分别测定29例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A组)及25例2型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患者(B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Ps-CRP)。采用非条件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及Hs-CRP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关系;计数资料用校正的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结果①2型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性别没有关系;②随年龄增大、病程延长,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③收缩压升高及Hs-CRP是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压升高及炎症反应可加速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而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随着病情进展,糖尿病患者可出现多种皮肤损害,约61%的2型糖尿病(DM)患者伴发皮肤病变。高血糖的毒性逐渐造成各种代谢紊乱,同时引起末梢神经和微血管病变、微循环障碍及皮肤感染等,继而出现溃疡、坏疽,甚至截肢,这些并发症导致患者反复住院,甚至死亡阁。  相似文献   

10.
血清脂蛋白(a)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联系。方法根据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不同部位,将14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四组:糖尿病肾病组(DN)3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32例、糖尿病‘肾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组32例、无微血管病变组(对照组)55例。分别测定四组患者的血清脂蛋白(a)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作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组、视网膜病变组和肾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组的LP(a)、HbAlc均显著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结论高水平IJP(a)与T2DM微血管并发症有着紧密的联系,血清LP(a)的升高可能引起微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XA2和PGI2失衡及PLA2活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失衡及PLA2活性变化。方法:以放免法测定血栓素B2和6-酮-前列腺素含量,以改良Zieve法测定血浆PLA2活性,同时观察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等的变化。结果:①2型DM患者存在TXA2和PGI2合成异常,且Ⅱ组(有微血管病变组)较I组(无微血管病变组)更为严重;②2型DM患者组血浆PLA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但I组与Ⅱ组之间无显著差异;③2型DM患者组TXB2与FBG、TG显著正相关,6-K-PGF1a与FINS显著负相关,TXB2与6-K-PGF1a均与血浆PLA2无显著相关性。结论:①TXA2和PGI2失衡在2型糖尿病及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②血浆分泌型PLA2活性变化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但在糖尿病患者TXA2和PGI2失衡及微血管病变中可能不起直接作用;③糖脂代谢紊乱以及高胰岛素血症在TXA2和PGI2失衡及DM微血管病变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以长期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并发心脑血管和微血管病理改变较普遍。现对88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葡萄糖(GLU),糖化血红蛋白(GHb),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胰岛素(InS)和C-肽(C—P)的含量进行检测,探讨DM发展与并发症的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曹永红  史尔兰  戴武 《安徽医学》2019,40(11):1288-1291
<正>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慢性疾病,其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以及骨脆性增加等,这都严重影响了T2DM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T2DM患者骨脆性增加的病因尚不清楚,近年来,新型抗糖尿病药物胰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34例T2DM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根据公式non-HDL—C=TC—HDL-C计算出non—HDL—C含量,并与60例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T2DM组TC、TG、LDL—C及non-HDL-C均高于正常对照组,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上述指标均高于T2DM无微血管病变患者(P〈0.05);HDL-C明显低于T2DM无微血管病变患者(P〈0.05)。T2DM无微血管病变患者HDL-C略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2DM微血管病变与TC、TG、LDL—C、non-HDL—C等指标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且non-HDL-C与T2DM微血管病变之间相关性优于TG、TC和LDL-C。结论:脂质代谢紊乱的敏感指标non—HDL-C与T2DM微血管病变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2DM)和原发性高血压(EH)常有共同的环境遗传因素和发病机制,二者可同时或相继发生。肾脏是2-DM和EH主要累及的靶器官之一。几乎所有DM患者随病情的发展,病程的延长,终将出现不同程度的微血管病变,继而发生肾脏的损害。当常规出现尿蛋白时,肾脏病变往往不可逆转,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这也是导致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GBP术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并进一步探讨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发生机制,评估GBP术对降低T2DM大鼠微血管病变风险的作用.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T2DM大鼠).对成模的T2DM大鼠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行GBP术的手术组,行不规律内科治疗(食物中加入不定量的降糖药)的内科治疗组,和未实行任何治疗的未经干预组,以及健康大鼠的正常对照组.在未施行GBP术前,及施行GBP术后的第1周,2周,4周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生化分析仪,对HBA1 C1、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容(PCT)进行分析.结果:行GBP术的手术组,大鼠的血小板参数和HBA1C1在术后一周时趋于稳定,术后2~4周逐渐恢复正常,微血管病变风险随之降低,甚至消失;不规律内科治疗组大鼠HBA1C1值和血小板参数值不稳定,上下波动,提示微血管病变风险仍存在;未经干预组的HBA1 C1值和血小板参数值均改变明显,提示糖尿病情加重即提示微血管病变风险升高.结论:GBP术对于降低T2DM大鼠微血管病变风险有确切的效果,及时行GBP术或可逆转微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7.
孙霞  郑建方 《浙江医学》2006,28(12):1042-1043
有研究发现,许多炎症因子与糖尿病及其肾病、神经病变有一定关联。作为急性炎症时相最敏感的蛋白指标之一,C反应蛋白(CRP)不但直接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而且与全身血管病变的危险性密切相关;纤维蛋白原(FIB)作为炎症标志物之一,也是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本文对有微血管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高敏-CRP(hsCRP)、FIB水平作了检测,以探讨炎症与糖尿病及其肾病、神经病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微血管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A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糖尿病无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53例,糖尿病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47例,设健康人群对照组50例。所有人群入院或体检时即采集静脉血,进行vWF:Ag、AT:A检测。结果 2型糖尿病无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患者血浆vWF:Ag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2型糖尿病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患者血浆vWF:Ag含量与2型糖尿病无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2型糖尿病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中背景性病变和增殖性病变患者血浆vWF:Ag含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型糖尿病无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患者血浆AT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型糖尿病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患者血浆AT活性与2型糖尿病无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2型糖尿病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中背景性病变和增殖性病变患者血浆AT活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vWF:Ag、AT:A的变化与糖尿病微血管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监测其水平与活性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任根梅 《新疆医学》2009,39(4):10-12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性微血管病变所致,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产生蛋白尿,从而加重肾脏损伤^[1],是造成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原因,也是临床常见韵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I型DM患者其DN患病率33%-40%,2型DM患者其患病率20%-25%,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血浆内皮素与微血管病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讨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血浆内皮素(ET1)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变化。有关数据采用直线回归相关分析法。[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ET1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结论] 血浆内皮素的变化是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糖尿病(DM)患者要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提早应用ET拮抗剂及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以减少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