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探讨人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RT—PCR检测白血病细胞株K562、HL-60、U937和骨髓LTC—IC VEGF mRNA、VEGF—R1(FLT-1)mRNA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细胞VEGF和VEGF—R1(FLT-1)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的含量,将sFLT-1加入K562、HL-60白血病细胞株和骨髓LTC—IC培养体系中,应用MTT法计算细胞生长的抑制率。结果显示:白血病细胞株K562、HL-60、U937和骨髓LTC—IC均表达VEGF,以K562表达VEGF量最高。K562和HL-60细胞株还表达FLT-1,U937细胞和骨髓LTC—IC表达的FLT-1表达量很低。sFLT-1明显抑制白血病细胞株K562及HL-60的生长,并且随着sFLT-1浓度的增加,其抑制率增加,以用药后48小时抑制作用最明显。结论:sFLT-1能够抑制某些白血病细胞株的生长,其抑制效应随用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sFLT-1对正常骨髓细胞增殖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脉冲强磁场对白血病细胞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连续4天观察了脉冲强磁场(峰值15T)对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MT-2细胞及正常人淋巴细胞的体外处理效应。结果显示,脉冲强磁场淋巴细胞无任何不良影响,但能使MT-2细胞的增殖缓慢、细胞活力下降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释放减少,并随脉冲强磁场处理次数的增加而逐渐明显,以处理20次/d的实验组最为明显(P<0.05),表明脉冲强磁场能选择性抑制白血病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DC)是有效的抗原呈递细胞,我们从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外周血中培养出DC,探讨其对特异性抗白血病T细胞(AntiLBT)的作用。病例和方法1 病例 初诊CMLCP患者16例。均有t(9;22)染色体异常。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32(18~45)岁。分别将与其中6例患者HLA相合的6名健康亲属作为正常对照。2 单个核细胞(MNC)的分离制备 取肝素抗凝的外周血或骨髓2~3ml,按文献[1]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或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  相似文献   

4.
树突状细胞(DC)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但大多数白血病病病人有DC功能缺陷,在外体扩增DC并增强其抗肿瘤免疫功能及以DC为基础的肿瘤疫苗是对白血病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法,为了探讨由不同的髓性白血病细胞诱生DC的条件及其抗白血病反应,选用HL-60,K562和THP-1细胞与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诱生DC,以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术观察形态特征,用流式细胞术和单克隆抗体检测细胞表型,以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用^51Cr释放法检测诱生细胞的细胞术和单克隆抗体检测细胞表型,以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用^51Cr释放法检测诱生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用ELISA法测定DC培养及DC+血单个核细胞培养的血清中IL-12及INF-γ的量,结果表明,由K562,HL-60和THP-1细胞诱生的DC具有村突状细胞的形太学特征,细胞表达DC的表面分化抗原,其中GM-CSF+IL-4+TNF-γ刺激HL-60-DC和THP-DC和GMCSF+IL-4+IL-12刺激的K562-DC中有抗原表达。3种细胞诱生的DC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CTL反应有强刺激细胞因子能诱导髓性白细胞产生DC,不同细胞需要不同的细胞因子和培养条件,这些DC表达抗原呈递细胞的表型具有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和诱导CTL反应以及分泌IL-2和促进T细胞分泌INF-γ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残存白血病细胞的检测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6.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的多酚类化合物,研究发现它们具有许多潜在的药用价值,其中抗白血病作用是一个研究热点。其抗白血病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分化、干预细胞信号转导和增强抑癌基因活性及抑制癌基因表达等方面。本文就黄酮类化合物抗白血病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降钙素基因甲基化程度和N-ras基因突变与髓细胞白血病亚型的特异相关性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并展望了它的临床前景。  相似文献   

8.
众多研究揭示白血病细胞克隆的过度增殖与白血病细胞程序性凋亡的异常调节有关。本文从白血病细胞分化与凋亡;白血病相关性特异癌基因与凋亡的角度,综述了白血病状态下细胞凋亡调节的研究进展;并对凋亡调节基因Bcl-2,Bcl-x及Bax在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表达及演变;bcr-abl,PML/RARa融合基因对凋亡的抑制作用及机制进行了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9.
CD9抗原在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D9抗原在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及意义李凤焕沈德诚陈桂彬贾海蓉CD9抗原为分子量2.4万的糖蛋白,广泛分布于血小板、前B细胞、单核细胞等造血细胞及一些非造血组织细胞。目前,对CD9抗原的研究多限于正常的造血细胞,而在白血病细胞的免疫分型研究报道较少,因...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survivin致敏树突状细胞(DC)疫苗对特异性T细胞的激活影响及对白血病细胞生长抑制作用,采用共聚焦显微镜及免疫沉淀-Western印迹等方法检测急性白血病细胞survivin表达;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诱导DC细胞的形成;体外进行survivin抗原负载,制备survivin DC疫苗;survivin DC激发同基因型T细胞,用流式细胞术进一步分析T细胞表型;^3H-TdR法测定刺激指数(SI);并用^51Cr释放法测定特异性的抗白血病CTL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检测19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survivin的表达率为84.2%;其荧光分布均在细胞胞浆内;免疫沉淀-Western印迹进一步分析证实其survivin蛋白表达;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形成的DC细胞具有典型的DC的形态学特征;survivinDC可显刺激T细胞的活化增殖;survivin激活的T细胞中,CD4^ TH比例显较DC组高,DC激发的T细胞则以表达CD8和CD56为主;同时survivinDC显抑制白血病细胞的生长。结论:急性白血病细胞表达survivin抗原,利用survivinDC疫苗可有效地抑制白血病细胞的生长,为DC治疗白血病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我们采用了一种新的利用细胞凋亡机制筛选抗癌药物的方法,即细胞凋亡的荧光染色法(apoptosisfluorescenceassay,AFS)进行药敏试验,并初步证明它具有比原有MTT法更特异、更灵敏等优点,将来可推广至临床使用。材料和方法1细胞株R...  相似文献   

12.
白血病细胞内基因突变对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白血病发病“双重打击”学说的提出,对白血病细胞内基因突变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主要的重现性基因突变有RUNX1、FLT3、CEBPA、PTPN11、SHIP、RAS、KIT、NPM1和NOTCH1等;其中CEBPA、NPM1和NOTCH1突变的患者预后较好,而RUNX1、FLT3、PTPN11和RAS突变的患者预后较差;SHIP和KIT等突变的预后意义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3.
卡介苗抑制裸鼠白血病移植瘤生长及抗肿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建立人白血病突变株细胞异种移植模型探讨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 vaccine,BCG)的抗白血病作用。对8-10周龄的BALB/c裸鼠皮下接种1×107/ml人急性髓系白0细胞,于4-6天可形成皮下浸润的白血病裸鼠模型,随后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于肿瘤内接种生理盐水,实验组又分为T1组(BCG组)、T2组(灭活的BCG组)。观察各组裸鼠带瘤生存情况,以及通过对肿瘤组织及多个脏器组织行石蜡切片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肿瘤内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HL-60细胞植入裸鼠皮下后各组裸鼠体表接种部位形成淡绿色的肿块,同时有局部转移及肝脏脾脏转移。在BCG组、灭活的BCG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肿瘤组织坏死现象。结论 :用白血病HL-60细胞建立了白血病移植裸鼠模型,有全身肿瘤转移的现象,在接种BCG后均未出现明显的结核感染情况。BCG自身对肿瘤组织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带有外源性β-半乳糖苷酶(lacZ)基因标志的大鼠粒细胞白血病细胞LT12nl接种BN大鼠,9天后给予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诱导出微小残留白血病状态。通过对骨髓细胞的X-gal染色和白血病细胞集落培养,发现化疗早期虽有白血病细胞存在,但无增殖能力,是一种非功能性细胞,其中的绝大多数很快死亡;随病程的发展,白血病细胞的增殖能力逐渐增强。病理形态学动态观察发现白血病的复发由白血病细胞灶起始,其大小和  相似文献   

15.
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讨论了有关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各种治疗方案。鉴于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及其内在生物学特性所决定,老年AML预后差,病死率高,对老年AML化疗方案的选择应综合各种因素,并注意个体化。  相似文献   

16.
30例高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蕊  傅菊芳 《现代护理》1999,5(8):12-13
本文收集我科1993年至1997年共210例急性白血病中,发生高细胞白血病30例,发病率为14.3%。总结了高血压细胞血病发生的临床特点、并发症及危险相关因素的分析、护理体会。有效的降低了HAL的危险性及早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FL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为了探讨FLAG方案治疗难治和复发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refractory and relapsed acute myeloid leukemia)的疗效,本研究采用FLAG方案(氟达拉宾50mg,静脉点滴,30分滴完,第1—5天;阿糖胞苷1000mg/m^2,静脉点滴,第1~5天;G-CsF150—300μg皮下注射第0—5天)治疗27例难治和复发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其中难治性AML10例,复发AML17例。结果表明:27例患者中,13例难治和复发AML达完全缓解(CR率48.2%),4例达部分缓解(PR率14.8%),总有效率63.0%。CR的患者中有3例已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3例均处于无病存活状况,其中存活最长的20个月,仍处于CR期。毒副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轻度肝功异常。结论:FLAG方案对部分难治和复发AML仍有效,毒副作用可以耐受,可用于治疗对其他化疗方案无效的难治和复发AML,并为患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18.
白血病细胞形态学的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我们五年来白血病细胞形态学工作的体会结合当前的进展作一浅谈。一、白血病细胞的多态性在实践中,我们常遇这样情况:一部分病人的原幼细胞既象这系统的细胞又似那一系统的细胞或既有某系统的又有另一系统的原细胞。有时在分化和成熟的中晚期细胞也存在,很难判定是粒细胞还是单核细胞抑或其他细胞。在化疗后也常可见白血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细胞冻融抗原 (CLA)致敏的树突状细胞 (DC)对特异性抗白血病的作用 ,将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在体外用CLA致敏 ,再与CML患者的经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同培养。应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观察其对自身CML细胞 ,K5 6 2细胞和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 (CIK +CLA DC组 ) ,与未致敏的DC +CIK(CIK +DC组 ) ,CIK组及CIK +CLA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效靶比为 2 5∶1时细胞杀伤活性最强 ,在该效靶比下 ,4组细胞对自身CML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 (6 8 8± 14 2 ) % ,(5 2 5± 9 4 ) % ,(2 0 7± 7 5 ) %和 (2 4 2± 8 7) %。CIK +CLA DC组杀伤活性最强 ,与其余 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CIK +DC组比CIK组杀伤活性强 (P <0 0 1) ;CIK组与CIK +CL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CIK +CLA DC组在效靶比为 2 5∶1时对自身CML细胞 ,K5 6 2细胞和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 (6 8 8± 14 2 ) % ,(14 6± 6 2 ) %和 (12 7± 10 2 ) % ,与K5 6 2细胞和Raji细胞比较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CIK对CML患者自身细胞具有一定的杀伤活性 ;CIK与CML DC共培养组对自身CML细胞杀伤活性比CIK组强 ;CIK与CLA抗原致敏CML DC共培养组具有最强的杀伤活性。CLA抗原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对566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ALL)和586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ALL)的细胞遗传学进行对比分析。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分析,部分患者进行了FISH检测。结果表明:aALL与cALL的染色体异常存在明显的差异。aALL中异常核型占62.0%,染色体异常较多见的为t(9;22)(q34;q11)、亚二倍体、超二倍体(47—50)、abn(6q)、abn(9p)、-7等,预后不良的占多数。cALL中异常核型占39.2%,染色体异常较多见的为高超二倍体、亚二倍体、TEL/AML1(+)、+8、超二倍体(47—50)、+21等,预后良好的占多数。其中异常核型、总亚二倍体、总超二倍体(47—50)、t(9;22)(q34;q11)、-7、abn(7q)、abn(14q32)、+Ph在aALL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eALL;cAu.正常核型(N)、高超二倍体、+8、+21*2、TEL/AML1(+)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ALL。Ph(+)在aALL中的检出率为20.5%,伴有附加异常的占63.8%。Ph(+)aALL附加异常中+Ph、-7、i(9q+)、9p-、+8、+21、+x、6q-、abn(14q32)、+14出现的比例较高。Ph(+)在cALL中的检出率为4.4%,明显低于aALL(P:0.000),伴有附加异常的占42.3%,附加异常中abn(9p)、abn(7p)、-7、17p-、+21出现的比例较高。结论:本组病例染色体数目异常及结构异常几乎涉及到每一条染色体,复杂核型多见。aALL与cALL的染色体异常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