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准确发现、解释结直肠癌患者错配修复基因的种系突变对临床治疗至关重要。近来的资料表明,错配修复突变具有高度的异质性,仅凭常规DNA测序无法检测到许多突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重PCR靶向富集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ncer,CRC)中检测错配修复 (mismatch repair,MMR)基因种系突变的应用。方法  收集17例CRC患者和14例正常人的血液并提取基因组DNA;设计和优化寡聚核苷酸探针,使其能对5个基因MLHl、MSH2、PMS1、PMS2和MSH6的73个外显子序列进行有效的PCR扩增和富集;应用多重PCR技术靶向富集样本MMR基因的外显子序列;扩增产物进行文库构建和高通量测序,检测MLHl、MSH2、PMS1、PMS2和MSH6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31个样本共得到2.7Gb的数据,平均reads数为287 048,测序数据中平均82.18%可与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外显子序列平均覆盖度为99.9%,平均测序深度为2 282。在MMR基因的外显子区域共发现13种非同义单核苷酸变异 (single nucleotide variation,SNV)、2种同义 SNV,其中MSH6的c.G3205C:p.G1069R为未见报道SNV。检测结果经Sanger法测序验证,结果一致。结论  多重PCR靶向富集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是一套通量高、速度快、费用低、准确性高的MMR基因突变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Jin HY  Ding YJ  Liu XF  Yang BL  Lai RS  Ni M  Ge YS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1):1445-1447
目的研究修订Bethseda标准筛选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的价值及在结直肠癌中的构成比。方法对2004年8月至2005年12月进行手术治疗的连续110例患者建立队列、多重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肿瘤的微卫星不稳定(MSI)状态,对于MSI结直肠癌患者检测hMSH2、hMLH1和hMSH6基因种系突变。结果110例患者中共检出MSI结直肠癌患者23例(20.9%)。在23例MSI结直肠癌患者中,共发现病理性突变7个(30.4%),占所有结直肠癌6.4%;其中hMSH6基因种系突变3个,hMSH2基因突变3个,hMLH1基因突变1个。结论以修订Bethesda标准,MSI结直肠癌检出率为20.9%,HNPCC检出率6.4%;在中国人错配修复基因种系突变中hMSH2和hMSH6错义突变比较多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蛋白MLH1、MSH2、MSH6和PMS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MSI在结直肠癌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方面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的结直肠癌29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DNA错配修复蛋白MLH1、MSH2、MSH6和PMS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297例结直肠癌中MLH1表达缺失率(34/297)、MSH2表达缺失率(19/297)、MSH6表达缺失率(2/297)、PMS2表达缺失率(3/297);MLH1和PMS2共表达缺失3例;MSH2和MSH6表达缺失2例;MLH1和/或MSH2缺失率为91.38%(53/58),MSH6和/或PMS2的缺失率为8.62%(5/58)。2、错配修复系统缺失(dMMR)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和淋巴结转移无关;与肿瘤分期程度和肿瘤部位有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NA错配修复蛋白MLH1、MSH2、MSH6和PMS2在结直肠癌中的高表达并且跟肿瘤的分化程度和肿瘤的部位有关,有助于指导结直肠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MSH6在大肠癌中的种系突变情况及特征荟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翟景花  韩冰  王帆  赵亚双 《循证医学》2007,7(4):220-223
目的了解错配修复基因MSH6在不同形式大肠癌人群中的种系突变频率及特征,提供真正的突变热点。方法收集1997-2005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文献,提取信息,数据用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MSH6在大肠癌总人群、HNPCC、可疑HNPCC和散发大肠癌人群中的突变频率分别为4.39%、4.23%、5.61%和1.10%;男性、女性大肠癌患者MSH6种系突变频率4.49%、7.00%。碱基插入、缺失、置换分别占22.8%、22.8%、54.5%;女性携带MSH6突变的大肠癌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9.1岁,男性为46.3岁。结论错配修复基因MSH6在不同形式大肠癌人群中的突变率较低;突变种类以碱基置换较多;大肠癌女性发病年龄较男性偏晚。  相似文献   

6.
背景:在诊断结肠直肠癌时,识别DNA错配修复基因的种系突变对于疾病控制十分重要。方法:不考虑家族史,选取年龄<55岁未经提前选择的结肠直肠癌患者870例,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2期数学模型,预测患者体内发生D NA错配修复基因M LH1、M SH2、和M SH6种系突变的概率,其中1期模型仅有临床变量,而2期模型则包括肿瘤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和微卫星不稳定性测试。该模型在独立的患病人群中证实有效。作者还对随访多年的2938例患者进行了分析,以确定患者的基因型是否影响其存活率。结果:30/870例(4%)患者发生基因突变,其中M LH1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蛋白MLH1、PMS2、MSH2、MSH6和Ki-67的表达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中的临床意义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1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结直肠癌患者,回顾性分析4种错配修复蛋白和Ki-67的表达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意义,分析其与随访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在213例病例中, MLH1、PMS2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病变部位有关(P<0.05),Ki-67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病变部位、脉管内癌栓侵犯有关(P<0.05),在男性、未侵及固有肌层、肿瘤分期为Ⅰ期的结直肠癌,4种错配修复蛋白MLH1、PMS2、MSH2、MSH6和Ki-67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对符合标准的患者定期随访,微卫星不稳定性、Ki-67的表达与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率有相关性(P<0.05)。结论错配修复蛋白MLH1、PMS2、MSH2、MSH6和Ki-67的表达在结直肠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且在一定情况下,错配修复蛋白MLH1、PMS2、MSH2、MSH6与Ki-67的表达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董惠  王卫峰  冯玉良  朱琴  丛衍群  张虹  郑培奋 《浙江医学》2020,42(11):1154-115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Oncomine数据库(http://www.oncomine.org/resource)、人类蛋白质图谱(HPA)数据库(http://www.proteinatlas.org/)、GEPIA数据库(http://gepia.cancer-pku.cn)提取数据,比较结直肠癌组织与正常结直肠组织中ACE2表达,分析ACE2基因表达量与错配修复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同时比较结直肠癌患者ACE2基因高、低表达组生存率。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ACE2基因表达量较正常结直肠组织明显下调(P<0.05),ACE2蛋白表达较正常结直肠组织明显上调。通过GEPIA数据库分析发现,ACE2基因表达量与错配修复基因MLH1、MSH2、MSH6、PMS1和PMS2表达量均有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直肠癌患者ACE2基因高、低表达组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CE2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对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无明显影响,但与涉及结直肠癌发生的错配修复基因表达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CRC)中错配修复蛋白(MMRP)MLH1、MSH2、PMS2、MSH6及p5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经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261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错配修复蛋白MLH1、MSH2、PMS2、MSH6、及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的分子病理特征,评估该病在北京地区住院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方法 94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均采集自2012年3~9月于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及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使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肿瘤组织内错配修复基因MLH1、MSH2、MSH6及PMS2的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94例结直肠癌患者中,至少有一种错配修复基因表达为阴性的共有13例,其中MLH1表达为阴性的有3例,MSH2表达为阴性的有11例,MSH6表达为阴性的有2例,PMS2表达为阴性的仅有1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为13.83%,MSH2基因突变所占比例达84.62%,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国际合作组织提供的数据(4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地区住院的结直肠癌患者中,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发病率高于世界每年新发病例的水平,且MSH2基因突变致病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低龄大肠癌患者MSH2和MLH1基因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ang YP  Zhang JN  Li JT  Zhou JN  Zhang XM  Zhu M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5):1326-1330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基因MSH2、MLH1功能和结构改变在低龄大肠癌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配对提取 4 2例低龄 (<5 0岁 )大肠癌患者的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DNA ,在错配修复基因功能状态分析的基础上 ,对伴有微卫星DNA不稳定 (MSI+ )患者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HPLC)、DNA序列分析技术及定量多重PCR技术系统分析MSH2、MLH1基因的微小突变和大片段DNA缺失。结果  2 2 / 4 2 (5 2 .4 % )的患者肿瘤细胞检出MSI+ ,其中 10 / 4 2为高度不稳定 (MSI+ H) ,12 / 4 2低度不稳定 (MSI+ L)。对MSI+ 患者的进一步突变分析揭示 ,在 9例患者存在MSH2、MLH1基因的 8个位点遗传性单个碱基的改变 ,其中 3/ 8为新发现的点突变 ,5 / 8为基因的多态位点 ;在 2例存在MSI+ H的肿瘤组织检出MSH2基因大片段DNA(exon 1 6 )缺失或MLH1基因的错义突变Met2 4 2Ile。结论 中国人低龄大肠癌患者中MSH2、MLH1基因的遗传性和体细胞性突变为频发事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蛋白基因MSH5基因C85T多态性与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y failure,POF)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F)技术,对65例卵巢早衰患者(POF患者组)和66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MSH5基因C85T多态性进行分析,并随机抽取50%样本测序进行验证。结果:(1)正常对照组MSH5基因C85T多态性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7.3%、19.7%、3.0%,POF患者组分别为80.0%、18.5%、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等位基因C、T频率分别为87.1%、12.9%,POF患者组分别为89.2%、10.8%,两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2)DNA测序结果与PCR-RELF结果完全一致。结论:MSH5基因C85T多态性与POF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蛋白MSH2、MSH6、MLH1及PMS2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191例)中MSH2、MSH6、MLH1及PMS2的表达情况,将4种MMR蛋白中的1种及以上表达缺失判定为错配修复基因缺陷(dMMR),全部阳性判定为错配修复基因完整(pMMR),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191例中pMMR组159例,MMR蛋白表达率83.2%,dMMR组32例,MMR蛋白缺失率为16.8%。MSH2、MSH6、MLH1及PMS2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2.6%、2.6%、8.9%及14.7%;其中共同缺失表达类型为MSH2-MSH6、MLH1-PMS2及4种共同缺失者分别为4例(2.1%)、14例(7.3%)、2例(1.0%)。(2)CRC癌患者dMMR与pMMR在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和神经侵犯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R蛋白与CRC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密切。MMR蛋白对预测CRC的恶性程度、临床预后及发病机制方面可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DNA错配修复系统和微卫星不稳定性与结直肠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CR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涉及到一系列遗传学改变。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存在于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NPCC),部分散发性结直肠癌(SCRC)胃癌等当中,MSI是错配修复基因的异常造成的。DNA错配修复基因的突变可以解释90%以上的HNPCC,少部分的HNPCC肿瘤和散发性MSl 的肿瘤可由其他途径所致,比如基因的甲基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错配修复蛋白(MMR)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KRAS、BRAF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扩增阻滞突变系统对212例结直肠癌根治标本石蜡组织的MMR蛋白表达及KRAS、BRAF基因突变状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2例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率为11.3%(24/212)。21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KRAS、BRAF基因的突变率分别为40.6%(86/212)、3.3%(7/212)。结论 错配修复蛋白联合KRAS、BRAF突变检测可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估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钟璧璟  雷芹 《海南医学》2020,31(3):287-290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患者MLH1、MSH2、MSH6、PMS2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淋巴转移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安康市中医医院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LH1、MSH2、MSH6、PMS2肿瘤标志物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105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四项肿瘤标志物表达缺失者21例,总缺失率为20.00%,其中MLH1、MSH2、MSH6、PMS2表达缺失者分别为5例(4.76%)、3例(2.86%)、3例(2.86%)和10例(9.52%);结直肠癌患者中MLH1、MSH2、MSH6和PMS2的表达缺失与年龄、性别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左、右半结肠MIHI蛋白表达缺失者分别有5例(14.29%)和7例(23.33%),明显多于直肠处的1例(2.50%),侵袭至浆膜及外部者10例(11.24%),明显多于黏膜及下层者0例(0)和肌层者4例(26.67%),MSH2蛋白表达缺失在无淋巴转移者中有8例(12.31%),明显多于淋巴转移者的1例(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微卫星不稳定性(MSI)与晚期结直肠癌(mCRC)患者姑息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4例mCRC姑息化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MMR)MLH1、MSH2,MSH6、PMS2、蛋白表达,分析MSI与临床特征、化疗反应及预后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前列腺癌患者错配修复(MMR)基因胚系致病性突变携带情况及MMR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8至2022年收治的85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胚系基因测序数据,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突变分类标准指南、Clinvar数据库和Intervar数据库评估突变的致病性。比较MMR基因突变患者(MMR+组)、携带除外MMR基因的DNA损伤修复(DDR)基因胚系致病性突变患者(DDR+MMR-组)、未携带DDR基因胚系致病性突变患者(DDR-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对去势治疗的反应。结果:855例前列腺癌患者中,13例(1.52%)患者纳入MMR+组,其中MLH1基因突变1例,MSH2基因突变6例,MSH6基因突变4例,PMS2基因突变2例;105例(11.9%)患者纳入DDR+MMR-组;737例(86.2%)患者纳入DDR-组。与DDR-组比较,...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中K-ras基因突变率及突变类型,探讨结直肠癌K-ras基因野生型及突变型与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通过基因测序,指导临床靶向药物用药。方法随机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结直肠外科2008年9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标本通过手术室取材、组织标本DNA提取、逆转录PCR、凝胶电泳、胶回收、直接测序等技术筛选K-ras基因突变标本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得出突变率及突变类型。结果共筛选出了34例(34%)K-ras基因突变标本,其基因突变均发生在第一外显子的第12及第13密码子。结果表明:第一外显子的第12密码子GGT突变为GAT或GTT;第一外显子第13密码子由GGC突变为GGT。其中并未发现第二外显子第59及第61位发生突变,及第一外显子12位13位同时突变。结论 K-ras基因结直肠癌中约有34%发生突变。在K-ras基因突变类型与患者的病期、病理类型、肿瘤的浸润深度、发病部位等因素无关。  相似文献   

20.
背景和目的:MYH相关息肉病是一种近期发现的疾病,其特征是多发结直肠腺瘤和隐性遗传方式。患有MYH相关息肉病的个体在MYH上有双等位基因突变并且在APC基因上无种系突变。MYH基因是一个碱基剪切修复基因。Y165C(165位酪氨酸突变为半胱氨酸)和G382D(382位甘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是白种人中2个最常见的MYH突变。本研究分析了984例受试者中这两个基因的表达情况。这些受试者来自3类人群:400例经过结肠镜检筛查发现0~3个息肉的患者,444例结直肠癌(CRC)患者,以及140例未能确定基因种系突变而需要进行APC突变分析的患者。方法:通过Py-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