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医认为,肿瘤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其对于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也有一套自己的理论。讲究正邪虚实,扶正补泄。同时,现代的中医也和西医联合治疗肿瘤,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以中文文摘数据库中的关于中医对于消化道治疗的核心期刊为参考,对中医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治疗和施治理论进行讨论,同时总结了研究者们在胃癌、胰腺癌、胆囊癌、消化道肿瘤术后,中药结合放、化疗,以及消化道梗阻、防止再发等方面的中医治疗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5项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技术测定90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和60例正常人血清中5项肿瘤标志物的水平。结果:肺癌患者各证型组CEA,CA19—9,CA125,NSE,CYFRA21—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CEA浓度以瘀阻肺络型最高,并依气阴两虚型、阴虚毒热型、痰湿蕴肺型依次降低。气阴两虚型CA19—9、NSE、CA125水平高于其它各组(p〈0.05),但阴虚毒热型、痰湿蕴肺型、瘀阻肺络型各组间无差异(P〉0.05)。肺癌各证型组间CYFRA21—1无差异(P〉0.05)。结论:CEA、CA19—9、CA125、NSE、Cyfra21—1联合检测不仅是诊断原发性肺癌的重要依据,且与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NFα水平与中医辨证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了6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20例健康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组(TNFα)水平,并探讨了其与中医辨证的关系。结果银屑病患者组血清TNFα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中医辨证血虚风燥型银屑病患者TNFα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及血热型组。结论提示TNFα水平对本病中医整体辨证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用半导体体温计,通过60例患者,每例每日6次(共720次)的体温测量,结果认为:阴虚、阳虚、瘀血三种证型肿瘤患者的体温,在正常范围时,一日内的变化是有差异的。阴虚组每日不同时刻体温波动明显,瘀血组每日平均体温偏高,以上两组最高体温出现在18点;阳虚组体温变化相对平稳,最高体温出现于14点;五心烦热的患者手心温度低于腋温。此项观察结果为临床测量体温的时间及诊断证型提供了新的客观根据。  相似文献   

5.
作者通过实验室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肝癌患者血清AFP,γ-GT,CEA,AKP,SFe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人(P<0.01),且脾 气虚证,肝郁脾虚瘀血阴阻络证患者血清AFP,CEA高于肝气郁结证,瘀血阻络证(P<0.05),说明AFP,γ-GT,CEA不仅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依据,而且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体温,脉搏动态变化与湿热辨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中医体质辨识调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例消化道肿瘤根治术后病例,予以中医辨体、辨证治疗和调养,治疗前后均进行相关血液检查(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IgA、IgG、IgM)、中医证候评分和体重测量。结果:①治疗后6月患者中医证候疗效较好,症状总改善率为80%。②治疗6月后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IgA、IgG、IgM水平有明显提高(P<0.05),但治疗后1月、3月与治疗前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和治疗后1月、3月、6月的体重对比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中医辨体辨证治疗一定时间后,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液免疫均有明显改善,说明中医体质辨识调养对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浅谈体温现象与中医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体温现象与中医学理论杨明耀(黑龙江省北安市中医院北安164000)生物的体温是生物功能活动特征性表现,体温高低的变化是机体功能状态的标志,由体温变化而引发的各种症状,常是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体温搏动现象与诸多中医理论有关,重温这些理论对指导中医临...  相似文献   

9.
肺癌肿瘤标志物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肺癌相关的多项肿瘤标志物血清水平的变化,探讨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规律及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项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测定32例原发性肺癌患者(中医不同证候)和30例正常人血清中12项肿瘤标志物的血清水平.结果: 气血瘀滞型、痰湿蕴肺型、热毒炽盛型CEA浓度、CA19-9和CA242的浓度明显高于气阴两虚型(P<0. 01 ),但热毒炽盛型和气血瘀滞型、痰湿蕴肺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气血瘀滞型、痰湿蕴肺型、气阴两虚型CA125的浓度明显高于热毒炽盛型(P<0. 01 ).结论:肺癌患者多项肿瘤标志物的表达量与中医虚实证候密切相关,可作为微观辨证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中体温干预对全麻患者围手术期体温的影响。方法:将80例全麻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保温组与非保温组。对保温组的患者采取一系列保暖措施,而非保温组的患者不做特殊处理。结果:手术开始30分钟至结束时,非保温组体温下降明显,存在低体温发生的危险。结论:对全麻患者围手术期进行体温管理,可以有效防止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肿瘤转移与微观血瘀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性之一。本研究试图以肺癌转移患与肺癌未转移患的血液流变学变化,阐明肿瘤转移与微观血瘀证的关系。通过77例肺癌患(转移27例,未转移50例)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表明:肺癌患的多项指标较正常人有显性差异(P<0.01或P<0.05);肺癌转移患的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较肺癌未转移患有显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肺癌患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对肺癌转移起重要作用。进而表明肿瘤转移与微观血瘀证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为活血化瘀法治疗肿瘤及其转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联合腹腔镜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对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甲状腺肿瘤切除术,观察组患者术后加用我院自拟中药方,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月的疗效及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0.59%,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G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治疗后的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药方剂联合腹腔镜甲状腺肿瘤切除术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的疗效,同时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清TG水平,从而降低肿瘤的复发率,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中医辨证治疗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种中医辨证治疗肿瘤方法:1.清热解毒法:应用于邪实正气未衰,多为各种肿瘤早期及体质较强壮者,发热身痛,口干舌燥,便秘尿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体温昼夜节律参数的特征性改变角度揭示“阴虚”、“阳虚”状态的时间病理学基础。方法:分别采用氢考Ⅰ型(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多)和氢考Ⅱ型(肾上腺皮质机能抑制)方法塑造大鼠“阴虚”、“阳虚”病理模型,昼夜监测动物肛温,并用单个余弦法程序对体温数据进行昼夜节律性分析。结果:正常大鼠的体温具有明显昼夜节律性波动峰相位平均为351.13度(约在23.4时);“阴虚”大鼠的体温仍保持昼夜节律,但峰相位为32.23度(约在2.2时),发生明显心后性转移,节律中值、振幅有升高趋势;“阳虚”大鼠体温昼夜节律消失,峰相位为307.50度(即20.5时),发生明显超前性转移,节律中值、振幅明显降低。结论:“阴虚”、“阳虚”大鼠体温具有不同的昼夜变动模式,“阴虚”、“阳虚“状态具有不同的时间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刘沈林教授治疗消化道肿瘤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超 《新中医》2003,35(8):12-13
介绍刘沈林教授应用中医药治疗消化道肿瘤的经验。刘教授认为正虚瘀毒是肿瘤的病机特点,强调扶正为本兼顾攻邪。治疗注重调和脾胃,化湿祛瘀;选药平和,守方勿更,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余炅  唐晓玲  熊林楷 《中医杂志》2012,53(8):642-644,657
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熊墨年教授从事中医肿瘤医疗数十年,临床经验丰富,现将其辨证治疗肿瘤的经验介绍如下. 熊老师认为,肿瘤发生的病因乃是正虚邪实,缘于人体正气亏虚,加上情志失调,或外邪入侵,或体质偏颇、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局部气滞血瘀、痰凝、热毒等病理产物相互胶结,壅塞经络,结久不散而成瘤.由于肿瘤具有多因素共同作用、侵害人体重要脏器的特点,因此,其辨证方法与普通病证亦不尽相同.只有抓住肿瘤的发病特点准确辨证,并将其作为立法、处方、遣药的依据,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肿瘤相关性贫血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性贫血中医证型分布的规律。方法:109例肿瘤相关性贫血,按照中医虚证的证候诊断标准分组,统计各组证候出现频率及各组在贫血程度、肿瘤病理分期、中医症状评分的分布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常见的复合证候。结果:气虚证87例、血虚证26例、阴虚证47例、阳虚证9例,血瘀证83例、痰湿证44例、湿热证18例、痰热证19例、气滞证16例,各组在肿瘤分期、贫血程度、中医症状评分等方面分布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复合证候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气虚血瘀证,其次为气阴两虚证、痰瘀互阻证。结论: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病理状态多虚实夹杂,以气虚、阴虚、痰、瘀为最多见。  相似文献   

19.
高振华 《中医研究》2008,21(8):42-44
“印法辨证”是已故老中医孙秉严(1922—2005)创立的独特辨证方法。笔者临床辨治肿瘤患者,每遇阴阳显晦未易辨之证,水火征兆尚难明之时,在“四诊”的同时,运用“印法辨证”,均能起到释疑解惑的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作者通过实验室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结果发现肝癌患者血清AFP、γ -GT、CEA、AKP、SFe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人 (P <0 .0 1) ,且脾气虚证、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证患者血清AFP、CEA高于肝气郁结证、瘀血阻络证 (P <0 .0 5 ) ,说明AFP、γ -GT、CEA不仅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依据 ,而且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