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改良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 12例改良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收支的 12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术后 1个月复查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示钡剂顺利通过贲门 ,宽度 1~ 2cm ,食管宽度小于 5cm ,症状消失或改善。结论 改良Heller手术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有效方法 ,手术要点是切口部位粘膜的充分彭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贲门失弛缓症的Heller氏法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1984年以来18例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治疗病例。结果:18例病人术后均随访2年以上,效果良好。结论: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方法极多,认为Heller氏法手术切开食管及贲门,胃的浆肌层使靶膜充分膨出,是简单、安全的,便于普及;近、远期疗效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改良Heller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2年16例行腹腔镜下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联合Dor(前180°胃底折叠缝合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16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其中2例因食管黏膜穿孔行一期缝合修复,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无明显并发症,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腹腔镜改良Heller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贲门失弛缓症外科治疗的理想方法。方法总结27例贲门失弛缓症经胸前外侧小切口(长9~14cm)非损伤肌肉手术治疗经验,行改良Heller手术15例,改良Heller手术附加带蒂膈肌瓣反转抗反流术12例。结果术后治愈23例(85.19%),好转4例(14.81%),发生反流性食管炎4例(14.81%)。结论经胸前外侧小切口非损伤肌肉开胸适合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治疗,包括改良Heller术及附加抗反流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顺利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贲门失弛缓症通常称为贲门痉挛,是一种食管神经肌肉功能失调疾病。从1985年起我科改变以往经胸行Heller手术的治疗方案,采用经腹迷走神经左支切断、食管下端贲门肌层切开、胃底固定及幽门成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5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Heller-Do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7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腹腔镜Heller肌切开加Dor胃底折叠术并随访。结果2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术后6个月复查上消化道造影显示恢复正常;术后回访有2例出现反流性食管炎症状,余无复发。结论腹腔镜Heller-Do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有效,术后胃食管反流少。  相似文献   

7.
王冬滨 《海南医学》2007,18(2):75-76
目的 探讨贲门失弛缓症经胸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对25例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均术前确诊,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均获随访,无手术死亡,除3例切除贲门者外,手术有效率为87.4%(19/22).结论 经胸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确切、满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式为Heller改良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用空气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气囊扩张器在内镜下治疗3-5次,扩张后随访2年,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15例经气囊扩张治疗后。症状消失12例,合并穿孔1例,2年后症状复发者2例。结论经内镜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较好。与外科Heller手术比较,其治疗后抗胃食管返流明显优于Heller手术,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用空气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气囊扩张器在内镜下治疗3-5次,扩张后随访2年,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15例经气囊扩张治疗后,症状消失12例,合并穿孔1例,2年后症状复发者2例.结论经内镜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较好,与外科Heller手术比较,其治疗后抗胃食管返流明显优于Heller手术[1],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 探讨小儿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收治的小儿贲门失弛缓症32例。全部行经腹改良Heller手术治疗,23例附加Nissen手术治疗。③结果 术后随访l~2年无复发者,生长发育正常。单纯行Heller手术者有2例在术后1个月左右出现轻度泛酸、嗳气等症状;23例附加Nissen手术者无胃食管反流症状。④结论 经腹改良Heller手术附加Nissen手术,操作简便,创伤相对较小,可大大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是治疗小儿贲门失弛缓症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贲门失弛缓症通常称为贲门痉挛,是一种食管神经肌肉功能失调疾病。从1985年起我科改变以往经胸行Heller手术的治疗方案,采用经腹迷走神经左支切断、食管下端贲门肌层切开、胃底固定及幽门成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5例,结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滕寅  张舰  刘文  林鹏 《贵阳医学院学报》2012,37(1):96-97,100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食管下段肌层切开(Heller)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4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胸腔镜下Heller手术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6.66%(3/45).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吞咽困难均有好转;术后1个月、3个月及1年测定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率均明显下降.结论:胸腔镜下Heller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合理掌握胃食管连接部的肌层切开范围,可有效防止术后胃食管反流,故可作为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胸腹腔镜下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将39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分为胸腔镜Heller术组、腹腔镜Heller术组和腹腔镜Heller-Dor术组,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率和手术满意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在手术时间方面腹腔镜Heller-Dor术组长于胸腔镜Heller术组,腹腔镜Heller术组和胸腔镜Heller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腹腔镜Heller术组和腹腔镜Heller-Dor术组均少于胸腔镜Heller术组(P<0.05)。在并发症率和手术满意率方面,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腔镜和腹腔镜Heller手术均可作为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方法。在保证手术效果和手术安全的前提下,选择何种术式可根据术者的经验、操作习惯及患者的情况而定。是否附加抗返流手术有待进一步研究,不必强求均加行抗返流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改良Heller术加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0月至2009年11月北京航天中心医院收治的7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胃镜改良Heller术加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结果 7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70.0~220.0 min,平均140.7 min,术中出血量10.0~65.0 mL,平均28.6mL,无1例中转开腹及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4.0~8.0 d,平均6.5 d。术后随访2.0~26.0个月,平均12.1个月,术前症状均缓解。结论腹腔镜联合胃镜改良Heller术加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具有安全,创伤小、术野清晰、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2005年3月至2007年7月,作者采用腹腔镜改良Heller术加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比较内镜下球囊扩张术、胸腔镜Heller手术及开胸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中远期效果。方法内镜/钡餐检查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的53例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组(扩张组)14例,胸腔镜Heller手术治疗组(胸腔镜组)11例,开胸Heller手术治疗组(开胸组)28例。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症状、食管中下段直径及食管pH值;以首次扩张治疗后6个月~1年为中期疗效、1年以上为远期疗效,计算该疗法的中远期有效率。结果开胸组和胸腔镜组近期疗效均优于扩张组(P均<0.05),三组中期疗效及胸腔镜组远期疗效均达100%,开胸组远期疗效为97.73%,扩张组远期疗效为86.96%。3例复发再次扩张治疗后症状缓减。无食管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球囊扩张术、胸腔镜Heller手术及开胸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均具有良好的中远期疗效。球囊扩张术可经门诊治疗、操作简便、疗效确切、费用低廉、创伤小,是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治疗方法;外科手术治疗为最有效的方法,但不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2005年3月至2007年7月,作者采用腹腔镜改良Heller术加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经腹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俭  李建业  曾多  于涛  马山  于磊 《北京医学》2002,24(6):378-380
目的评价经腹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总结经腹改良Heller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02例,行单纯改良Heller术19例;附加抗反流术式83例,其中行Lortat-Jacob术式58例,行Toupet术式13例,行Dor术式12例.结果近期疗效:术后1例症状与术前相同,1例仍有吞咽困难,余100例症状消失.远期疗效:随访90例,其中优良76例(84.4%),改善11例(12.2%),无效3例(3.3%).全组发生反流性食管炎17例,其中单纯改良Heller术10例(58.5%,10/17),Heller术附加抗反流术7例(9.6%,7/73).结论经腹改良Heller术附加抗反流术式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是防止反流的有效措施,手术操作简单易行,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我们采用Heller手术附加Nissen胃底包绕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21例,效果满意。通过各项检查及术后随访证实,贲门功能良好,无反流发生,无手术后可能产生的憩室、瘢痕狭窄以及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本文就手术操作方法、抗反流机制及术中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讨论。并认为这种手术方法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理想术式。方法 回顾分析6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手术方式与其疗效的关系。结果 单纯Heller肌层切开术15例,Heller手术附加Belsey MarkⅣ底折叠术17例,自行设计的改良Heller手术附加胃底折叠术34例。全组随访3年以上,失访3例按无效计算,疗效优,良者占91.2%(60/66)/单纯Heller手术病例术后复发3例(3/15,20.0%),发生反流性食管炎4例(4/15,26.7%);Heller手术附加Belsey MarkⅣ底折叠发生反流性食管炎2例(2/17,11.8%),膈裂孔疝1例(1/17,5.9%),而改良Heller手术附加胃底折叠术无复发及反流。全组无手术死亡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改良式Heller手术加胃底折叠术式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