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品常面临多种致病菌同时污染的风险,常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一次只能检测一种致病菌,无法满足快速高效检测的需求。因此,建立食源性致病菌快速高效的检测新方法对有效应对食品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高通量检测方法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生物传感器法、微流体技术、DNA微阵列技术等能在单次分析运行中同时检测多种致病菌,从而减少检测时间和成本,已被应用于多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高效检测。本文重点综述了这4种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以及近几年来其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为预防食源性致病菌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湖北省黄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本市6类食品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作者对其相关数据予以描述,以期加强执法部门食品检验检疫力度,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泉州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探讨更为快速、敏感和特异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为食品污染物监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按福建省2012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实施方案要求,采集泉州市7类食品共212份样品进行检测,并对常规致病菌分离培养法和Real-time PCR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市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检测市售食品样品212份,7类食品中共致病菌检出率为8.0%,以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最高,尤其在熟制米面制品中。结论我市食品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可将常规致病菌分离法与Real-time PCR法进行结合,既可提高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又可缩短时间,提高食品污染物监测敏感性,值得基层实验室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洛阳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洛阳市8大类180件食品,依据国家标准GB4789-2010,检测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阪崎肠杆菌、空肠弯曲菌8种致病菌。结果检测样品180份,检出致病菌29株,总检出率为16.11%。在8种致病菌中,以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为最高(6.67%),其次是沙门氏菌(3.8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33%),副溶血性弧菌为2.22%。在8类食品中,以肉与肉制品污染率最高(28.85%)其中生禽肉污染率为最高(68.75%),其次为餐饮食品(19.44%),其中鲜榨果汁污染率为最高(33.33%)。动物性水产品、豆制品、粮食加工品及米面制品等食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结论洛阳市居民主要消费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监督部门应提供有效的监管措施,避免食源性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聊城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的状况,为食品安全监管和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依照《食品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 4789-2003、《食品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 4789-2010标准要求进行检验。结果调查采集12类食品301份样品,共检出致病菌49株,总检出率16.28%。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6.67%,沙门菌检出率1.33%,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4.40%,阪崎杆菌检出率40.00%,副溶血弧菌检出率8.00%,大肠埃希菌O157检出率4.67%;未检出空肠弯曲菌、蜡样芽孢杆菌和志贺菌。结论食源性致病菌在聊城市流通领域食品中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较严重的污染,存在安全隐患,应加强监督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暴发。 相似文献
6.
食品中的生物性污染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是影响食品安全的最主要的原因。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认识的提高,食源性致病菌及食源性疾病已引起了世界各国广泛的关注,致病菌的检测技术是食源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关键技术环节。目前我们国家虽然制定有相关的食物样品和食物中毒病原菌检验方法,但该方法耗时较长, 相似文献
7.
食源性致病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方法]以出血性大肠杆菌的编码大肠杆菌不耐热毒素的B亚单位(LTB)基因、福氏志贺菌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ipaH)、霍乱弧菌肠毒素细胞外分泌蛋白(EPSM)基因作为目的基因,分别设计一对引物,优化各种工作条件,建立一种多重PCR诊断方法.[结果]应用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能快速、特异地检测出出血性大肠杆菌194 bp、福氏志贺菌606 bp、霍乱强菌482 bp的目的基因.[结论]该检测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卫生检测和临床检验等领域. 相似文献
8.
9.
镇江市区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镇江市区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 方法 样品采集于镇江市区主要超市、农贸批发市场和餐饮单位,按照GB/T4789-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对样品中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肠道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O157:H7)以及大肠菌群进行检测. 结果检测食品样品104份,样品的不合格率为18.26%;受致病菌污染的主要是生畜肉、动物性水产品以及即食食品中的熟肉制品、中式凉拌菜、沙拉.结论 应加强对市售食品尤其是生畜肉、动物性水产品以及即食食品的监管;还应引进快速检测方法,提高开展食源性致病菌预警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金州新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时发现食品中的安全隐患,从而为食品监管及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及国家标准GB/T 4789-2008、2010的检测方法,对所采样品进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单增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6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共检测11类食品280份样品,检出致病菌28株,总检出率为10.00%;11类食品中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有8类,总检出率为72.73%。结论金州新区食品中存在一定的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食品监管部门应加强管理,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监测中加强抽样的科学性、代表性和检测的力度,把我区的食品安全风险因素降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11.
12.
13.
2009年北京市大兴区食源性致病菌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按照北京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2009工作计划,大兴区于2009年年初开始随机抽取集贸市场、屠宰场、食品超市、副食商店等的各类食品165件,进行包括沙门氏菌、O157∶H7肠出血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 相似文献
14.
15.
应用6种增菌液5种培养基检测8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快速全面地检测常规细菌性食物中毒致病菌 ,为临床提供实验室诊断依据。方法 依据《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GB 4789 1-94,采用 6种增菌液 5种培养基就可完成 8种常见致病菌的检验工作。结果 2 0 0 3年深圳市龙岗区发生的 9宗食物中毒 ,临床诊断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有 6宗 ,其中 5宗均分离出致病菌。 45份食物中毒送检标本中 ,共分离出致病菌 11株 ,分离率 2 4 4%。菌型有金黄色葡萄球菌 2株 ,O 15 7;H 7大肠埃希菌 2株 ,甲型副伤寒 3株 ,福氏Ⅱ型志贺氏菌 2株 ,副溶血性弧菌 2株。结论 应用 6种增菌液 5种培养基能快速检测 8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本辖区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根据省卫生厅关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相关文件和监测方案,对本辖区可能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的食品进行了检测,对采集的345份样品进行检测,对检测出来的致病菌进行分析,总结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的情况,为食品安全提供理论支持,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7.
萨日娜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12):2951-2952
目的:根据卫生部《2011年食品安全保障项目管理方案》及《2011年内蒙古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计划》的要求,了解锡林浩特市食品中7种致病菌污染状况结果。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及《2011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有关章节检验。结果:共检测样品255份,检出致病菌11株,检出率4.31%,其中检出沙门菌2侏,检出率0.78%;检出大肠杆菌O157∶H71株,检出率0.39%;检出单增李斯特菌5株,检出率1.96%;检出蜡样芽脆杆菌3株,检出率1.18%。结论:生畜肉及米粉、米线是主要被污染食品,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殷华美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11):2688-2689,2692
目的:对半固体保存的模拟肛拭子样品进行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确定引起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通过实验室间的比对试验,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能力。方法:根据《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4、7、8、10、30、36-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5、6、11、14-2003对样品进行增菌分离,观察各平板上的菌落特征,挑取可疑菌落进行生化试验,血清凝集,染色镜检。结果:综合以上得出,本半固体培养基共检出二种菌种:弗氏柠檬酸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事件,患者是由于食用了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所引起。 相似文献
19.
嘉兴市南湖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及菌相分布状况,为南湖区提供食品中致病菌污染资料,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标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食品样品分别进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海鸥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培养、分离及血清学、生化鉴定。结果共计检测食品样品148份,检出食源性致病菌42株,检出率28.38%。其中沙门菌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单增李斯特氏菌10株、副溶血性弧菌17株,海鸥菌2株。结论南湖区11种主要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以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是单增李斯特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20.
ELISA和GICA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对全国部分省市的生肉、熟肉、乳和乳制品、水产品、蔬菜中的致病菌污染状况进行了连续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微生物源性食物中毒占居首位,高达39.62%。微生物性食品污染包括细菌性污染、病毒污染和真菌及其毒素的污染等。针对不同的检测对象,微生物源性食品污染的检测方法很多,如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法、多聚酶链式反应(PCR)、生物芯片技术和免疫学检测技术等。随着免疫学检测技术研究的飞速发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GICA)以其简便、快速、灵敏、成本低、检测谱广等特点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