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新兵训练发生胫骨应力性骨折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力性骨折是常见的训练伤,是正常骨过度使用的结果,多发于新兵频繁的越野训练或单一课目的超负荷训练中,尤以股骨、胫骨、跖骨为多见.为防治此类伤的发生,笔者对2003~2007年胫骨中上段应力骨折24例的发生机制、诱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胫骨干粉碎性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原因,并探讨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胫骨干粉碎性骨折术后骨不连的病例进行分析,以胫骨交锁髓内钉固定结合取自体髂骨植骨治疗。结果 2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9个月,21例痊愈,2例延迟愈合,2例远端交锁钉断裂。结论胫骨粉碎性骨折术后骨不连是多种原因引起,其本身是个引发骨不连的因素,其他如骨折端血运欠佳、固定不牢固、应力遮挡、术后管理不善等均是原因之一。交锁髓内钉固定结合取自体髂骨植骨可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胫骨干粉碎性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学生胫骨疲劳和疲劳骨折的发病机理。方法 分析胫骨疲劳和疲劳骨折19倒25侧肢体。均有持续高强度长跑训练史。结果 持续高强度应力积累作用于胫骨超过生理载荷能力时。即会出现胫骨疲劳。继而发生胫骨疲劳骨折。结论 科学训练。循序渐进.变换场地。是预防胫骨疲劳与疲劳骨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目前应力性骨折的发生率居高不下,很大程度地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为确定应力性骨折的风险因素,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筛查和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应力性骨折的发病率。方法采用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为期8周的基础共同科目训练全程跟踪随访,汇总分析数据,对比应力性骨折和非应力骨折组间个指标分布差异。结果文化程度、兵源地、既往锻炼水平、个人骨折史、训练强度主观感受及长跑成绩这六项在应力性骨折组与非应力性骨折组间分布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应力性骨折发病机制复杂,多因素、多机制共同参与,研究结果可作为应力性骨折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5.
应力性骨折又称疲劳性骨折或行军骨折,是军事训练中的常见骨病,以胫骨为多见。1998~2002年,我院共收治胫骨应力性骨折2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应力性骨折也称疲劳性骨折,是常见的训练伤之一,其中以胫骨应力性骨折最为常见,本通过分析胫骨应力性骨折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制定自编问卷来收集我院骨科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0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有无出现骨折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找出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每日适量运动量和充分了解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保护因素,饮食中营养失衡和脆性骨折史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临床上要加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健康宣教,指导患者进食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增加适当户外活动,做好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为每位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小腿骨折在全身长管状骨折中发生率占第一位,胫骨下1/3骨折,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是全身最不易愈合的骨折之一。基于腓骨不持重的理论,忽视小腿下1/3的应力平衡,作者曾用同侧腓骨干作为植骨材料治疗4例胫骨腓骨远侧1/3“骨不连”的年轻患者。经15~17年随访观察,其远期疗效均不满意。4例病人都留有不同程度的踝外翻,其中3例又发生了应力性骨折,残留一定程度的胫骨前弓畸形,结合病例探讨其发生原因。1病例资料患者,男,15岁,左小腿骨折,X线片显示胫骨在踝上8cm,腓骨在踝上4cm处横折。经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10个月,骨折处仍有异常活动,局部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外侧双钢板加植骨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按照Schatzke分类,对胫骨平台骨折的V型、Ⅵ型患者26例行内外侧双钢板加植骨固定,修补胫骨结节撕脱的平台骨折修复后患者的胫骨结节及髌韧带。结果随访0.5~6年,未发生骨不连现象,其中有3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优良率达88.5%。结论使用内外侧双钢板加植骨治疗特殊类型的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固定可靠,且术后可早期行功能活动,减轻了伤后关节功能受限的程度,同时经早期功能活动能增加骨折面的应力,防止骨质疏松,促进骨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晏宇 《中国医药指南》2023,(24):120-122
目的 探讨胫骨骨折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应对措施。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210例,经过术后随访发现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有60例,作为观察组,另有150例患者未发现发生术后切口感染,作为对照组。对胫骨骨折患者医院感染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整理患者感染的菌种情况。结果 病原菌共43株,分别为革兰阴性菌26株(占比60.47%)、革兰阳性菌17株(占比39.53%);单因素结果表明胫骨骨折患者医院感染因素与年龄、体质量指数、骨折类型、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长期使用激素、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导致胫骨骨折患者医院感染的高险因素(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体质量指数(β=0.394,OR=1.476,95%CI=1.632-5.281)、骨折类型(β=0.426,OR=2.103,95%CI=1.262-3.062)、手术时间(β=0.728,OR=2.613,95%CI=0.18-4.402)、长期使用激素(β=1.440,OR=6.325,95%CI=0.235-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术后并发屈拇屈趾畸形的病因及手术方法。方法2006年3月至2011年6月,我院共收治胫腓骨骨折术后屈拇屈趾畸形患者5例,胫骨均行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腓骨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患者于术后2~6个月出现不同程度足趾屈曲畸形,其中单纯拇趾屈曲畸形1例,拇趾伴有第二、三趾屈曲畸形4例,均采用肌腱粘连松解或延长术矫正畸形,距初次内固定术后时间为6~15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拇趾足趾畸形均获矫正,未见复发,行走步态基本正常,无疼痛等不适。结论胫腓骨骨折术后屈拇屈趾畸形主要原因是肌腱与骨折处粘连以及肌肉缺血引起的纤维化,肌腱的松解和延长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陈涛 《中国医药指南》2013,(22):409-410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在治疗胫骨Pilon骨折上的效果,研究其医学价值,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这两年内收治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予以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予以治疗,通过术后X线片检查和骨折愈合时间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在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骨密度的改善情况,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对照组出现5例骨折移位、畸形愈合等并发症,观察组则有2例的浅表皮肤出现感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能维持胫骨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减少和预防并发症,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李娜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4):41-42
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支架配合中西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2月~2010年6月本院治疗的16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分别行单臂外固定支架配合中西药治疗和单臂外固定支架配合西药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臂外固定支架配合中西药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地促进骨痂生长、骨折愈合及骨骼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法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护理措施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我科就诊的28例腓骨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外固定支架治疗,并给予心理护理、体位护理、针道感染护理、外固定支架护理、饮食护理等干预措施,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28例患者未出现骨不连现象,骨折愈合时间0.5 ~ 4.0个月,平均(2.5±0.2)个月;术后关节恢复优良率为96.4%.结论 对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及胫骨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10月收治的16例肱骨及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将患侧同健侧对比,通过患肢成角、旋转及短缩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一例死亡。术后均无伤口感染、内固定金属松动、断裂和骨折不愈合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优良率为93.8%(15/16)。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结构设计合理,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特性均符合骨科发展的BO原则,可有效避免应力遮挡、集中及金属断裂等问题,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钉在治疗股骨、胫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为临床治疗股骨、胫骨骨折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 :2000年2月~2003年2月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胫骨骨折58例。结果 :随访6个月~3年6个月 ,56例股骨、胫骨骨折顺利愈合 ,1例股骨中下段骨折及1例胫骨中上段骨折未遵嘱随访者骨不愈 ,后经植骨并结合交锁钉动力型固定骨折愈合。58例均无骨感染现象 ,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股骨、胫骨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骨折患者反应性精神障碍的发病原因,并总结相关的解决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0例老年骨折术后并发精神障碍患者,对其发病原因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对老年性骨折出现精神障碍患者的相关护理措施。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0例患者精神活动均恢复正常,状态良好,11~19d出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折患者并发精神性障碍与其年龄、手术位置、术后创伤和出血、心理因素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发现异常之时应及时采取治疗和护理措施,以缓解老年性骨折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症状。  相似文献   

18.
新兵集训胫骨骨膜动态变化的高频超声测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高频超声监测新兵集训期间胫骨骨膜厚度的变化,进一步了解高频超声对应力性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2007年12月~2008年2月,随机抽取106名新兵作为研究对象,于开训前及集训各周分别应用高频超声监测胫骨前内侧骨膜厚度,并将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开训后各次检查右胫骨前内侧骨膜平均厚度均较开训前明显增厚(P〈0.05),以开训第3周和第7周检查骨膜增厚为著,检查的10个点中以第3点、第6点增厚为著。结论高频超声对软组织病变具有较好的分辨能力,能及时准确地观测胫骨骨膜厚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胫骨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时机,手术方法。方法随访1999~2005年治疗的胫骨Pilon骨折40例。骨折类型:一型23例,二型9例,三型8例;30例合并腓骨骨折。胫骨最终均用钢板内固定,腓骨用1/3管状钢板内固定。结果40例骨折全部愈合,根据Mazur踝关节症状与功能系统评价标准,优31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5%。结论对胫骨Pilon骨折针对不同的受伤机制与骨折类型选择手术时机,最终坚强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效果优良,可早期活动踝关节,不致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