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2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我科从2003年8月至2007年2月共有25例经病理确诊的CD20阳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接受美罗华联合化疗,中位疗程数为4(2~6)。化疗方案包括CHOP、ProMACE/cytaBOM、FMD、FC、COP、COPP、DVAE。结果25例中完全缓解(CR)16例(64.0%);部分缓解(PR)8例(32.0%);总有效(OR)率为96.0%。治疗后随访期3~44个月,中位缓解期32个月,4例存活3个月以上,1例因肿瘤晚期进展死亡,其余20例存活8个月以上(80%),最长已存活45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22例出现白细胞减少,其中Ⅲ~Ⅳ度6例;其它毒副反应包括Ⅰ~Ⅱ度恶心呕吐、轻度脱发和肝功能受损等。美罗华输注相关毒副反应主要有Ⅰ~Ⅱ度寒战和发热、皮疹、诱发哮喘、间质性肺炎、低免疫球蛋白血症等,经对症治疗后均得到缓解。结论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毒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男性,55岁,于2013年11月24日因进食后腹部绞痛就诊,无发热、恶心、呕吐、黑便、便血等症状。腹部彩超结果示肝内胆管结石并钙化;下腹肠间隙少量积液。经解痉治疗后疼痛缓解。20 d后再次出现腹部隐痛,剑突下明显,伴腹胀、盗汗,体温仍正常。肠镜、胃镜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体检:ECOG评分为2分;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部膨隆,未触及明显肿块,移动性浊音阳性,心肺无明显异常,双下肢不  相似文献   

3.
关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评估,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国际预后指数IPI,但它仅是一些临床指标的结合,对相当大的一部分患者的预后不能做出准确评估。一些基因及其表达蛋白在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Bel-6、Bcl—2、survivin、p53等分子生物学预后指标对指导DLBCL的预后评估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96例临床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多种因素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Kaplan Meier法分析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期,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1、2、3和5年生存率Ⅰ、Ⅱ期患者为98.8%、91.5%、87.5%、70.3%;Ⅲ期、Ⅳ期患者为62.1%、55.5%、40.1%、23.8%。结论:年龄、乳酸脱氢酶水平、临床分期、身体状况评分是影响DLBCL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抗CD20单克隆抗体美罗华的导入,使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免疫化疗使这种高度侵袭性的淋巴瘤50%可以达到治愈。然而,对于难治复发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仍然是棘手的问题。深入的研究发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肿瘤,基因谱分析至少可以将其分为三种预后不同的类型,生发中心来源的弥漫大B淋巴瘤具有更好的预后,是弥漫大B淋巴瘤的一个独立预后预测因素。分子靶向治疗初见端倪,有免疫修饰调节剂,针对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及其激酶,蛋白酶体,组蛋白乙酰化酶等有关细胞信号传导分子药物问世。尽管有大量的新药出现,单独用于弥漫大B淋巴瘤的治疗效果有限,需要与化疗联合进行更多的临床试验,期待弥漫大B淋巴瘤的疗效有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使用方法和安全性。方法:所有的病例均为病理检查证实CD20阳性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美罗华剂量375mg/m^2,静脉滴注,1次/周,共4周为一疗程并评价疗效。结果:9例患者中经治疗后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3例。均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无骨髓抑制。结论:美罗华是对CD20阳性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有效的治疗药物,多数患者耐受良好,有条件的患者应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美罗华(Rituximab)联合CHOP方案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选择4例复发性或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第1天给美罗华375mg/m2,第2天起予CHOP方案化疗,21~28天为一个疗程,所有患者均至少完成2个疗程以上.结果:4例B细胞淋巴瘤患者经治疗后达到CR 2例,PR2例,仅出现Ⅰ度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结论: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复发性B细胞淋巴瘤,疗效好,毒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为2005年新定义的疾病,临床少见,近期我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病案摘要患者刘某某,男性,58岁,于2011年1月发现双下肢皮下结节,初为左侧小腿单个结节,后逐渐增多,且出现右小腿的皮下结节,并逐渐增大,局部皮肤暗红,无痛,质中,直径约1-3cm;当地医院切取双小腿皮下结节各1枚,病理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术后局部切口愈合好,于2011年3月就诊于我院.查体见右小腿内侧术后瘢痕约5cm大小,左小腿内侧术后瘢痕约4cm大小,愈合好.左小腿可及皮下结节3枚,局部皮肤暗红色,直径均在1cm大小,无压痛,质中,可活动;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肝脾不大.白细胞6.09×109/L、血红蛋白159g/L、血小板249×109/L,谷氨酰基转肽酶55U/L、LDH 192U/L;骨髓检查,粒、红、巨三系细胞增生活跃,未见异常细胞.胸部CT双肺未见异常,未见纵隔肿大淋巴结影;超声检查,双颈部、腋下、腹股沟未见肿大淋巴结,肝脾不大,腹腔未见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I-DLBCL)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2月至2013年4月诊治的17例PGI-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分期采用Ann Arbor分期法,采用国际预后指数(IPI)和Ki-67评估,观察短期缓解率,分析临床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17例PGI-DLBCL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3∶1(男9例,女8例),中位年龄47岁(15~69岁);有B症状者6人,占35.3%;随访时间为4~7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Ann Arbor分期Ⅰ/Ⅱ期10例(58.8%),Ⅲ/Ⅳ期7例(41.2%);IPI评分≤2分患者11例(64.7%),IPI评分>2分患者6例(35.3%);6例可评估免疫分型的患者中生发中心型4例(66.7%),非生发中心型2例(33.3%);按部位,胃12例,结肠3例,直肠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2疗程以上的化疗,采用CHOP、CHOP(E)方案化疗患者9例(52.9%),采用利妥西单抗联合化疗者8例(47.1%)。近期疗效显示:16例可评估患者,5例CR(31.3%),5例PR(31.3%),3例SD(18.8%),3例PD(18.8%);IPI评分≤2分患者50%达CR,IPI评分>2分患者均未达CR;7例Ann Arbor分期Ⅲ-Ⅳ期患者,1例达CR(14.3%),9例Ann Arbor分期Ⅰ-Ⅱ期患者,4例达CR(44.4%);7例患者联合了利妥西单抗治疗,总有效率达71.4%(2例CR、3例PR),9例未联合利妥西单抗治疗,总有效率为55.6%(3例CR、2例PR)。结论:17例PGI-DLBCL患者多为中年,确诊依靠手术或内镜病理活检,大部分患者Ki-67表达>40%,需加强超声胃镜及PET-CT检查,以便更好的评估预后。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显示IPI评分与其预后相关。治疗中利妥西单抗联合化疗的治疗反应较好,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王丽发 《癌症进展》2018,16(5):647-649,662
目的 探讨复方斑蝥胶囊联合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复方斑蝥胶囊联合CHOP组(n=37)和CHOP组(n=36),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复方斑蝥胶囊联合CHOP组中,完全缓解(CR)21例,部分缓解(PR)10例,总有效率为83.8%(31/37);CHOP组中,CR 15例,PR 7例,总有效率为61.1%(22/36),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3~5分、Ki-67≥80%及β2微球蛋白升高的患者,复方斑蝥胶囊联合CHOP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7%、90.5%和90.0%,均高于CHOP组的55.0%、61.9%和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1年总生存率、1年无进展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斑蝥胶囊联合CHOP方案治疗DLBCL的临床有效率高于CHOP方案,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早期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WR-DLBCL)接受CHOP为主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2006-2018年间收治137例确诊为WR-DLBCL患者,其中Ⅰ期22例,Ⅱ期115例。全组接受了CHOP类为主方案化疗,其中62例使用了利妥昔单抗,87例接受了累及野放疗。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RFS),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5年OS、PFS、LRRFS分别为78.6%、69.5%、83.2%,综合治疗组分别为87.5%、80.2%、90.9%,单纯化疗组分别为64.2%、53.6%、72.9%。单因素分析显示乳酸脱氢酶、国际预后指数评分、大肿块、利妥昔单抗、化疗周期及综合治疗是影响OS、PFS因素;乳酸脱氢酶、大肿块、综合治疗是影响LRRFS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乳酸脱氢酶、综合治疗模式、利妥昔单抗是影响OS因素,LDH、综合治疗模式是影响PFS因素,LDH是影响LRRFS因素。结论 早期WR-BLBCL预后良好,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时代,化疗联合放疗的综合治疗方式仍然是早期WR-BLBCL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早期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WR-DLBCL)接受CHOP为主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2006-2018年间收治137例确诊为WR-DLBCL患者,其中Ⅰ期22例,Ⅱ期115例。全组接受了CHOP类为主方案化疗,其中62例使用了利妥昔单抗,87例接受了累及野放疗。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RFS),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5年OS、PFS、LRRFS分别为78.6%、69.5%、83.2%,综合治疗组分别为87.5%、80.2%、90.9%,单纯化疗组分别为64.2%、53.6%、72.9%。单因素分析显示乳酸脱氢酶、国际预后指数评分、大肿块、利妥昔单抗、化疗周期及综合治疗是影响OS、PFS因素;乳酸脱氢酶、大肿块、综合治疗是影响LRRFS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乳酸脱氢酶、综合治疗模式、利妥昔单抗是影响OS因素,LDH、综合治疗模式是影响PFS因素,LDH是影响LRRFS因素。结论 早期WR-BLBCL预后良好,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时代,化疗联合放疗的综合治疗方式仍然是早期WR-BLBCL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点及化疗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4年12月间济南市中医医院和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5例初始化疗后DLBC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强的松(CHOP方案)或利妥昔单抗-CHOP(R-CHOP方案)联合化疗,分析患者化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体重减轻、贫血、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血沉水平、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结外病变数、临床分期、化疗方案、局部是否手术和是否局部放疗,均与DLBCL的复发有关(均P <0. 05)。体重减轻、贫血、血清LDH升高、血沉升高、ECOG评分> 2分、结外病变数>2个和临床分期Ⅲ~Ⅳ期是影响DLBCL化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均P <0. 05)。结论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化疗、化疗前进行结外病变手术和化疗后配合结外病变局部放疗均能减少DLBCL化疗后复发。  相似文献   

14.
老年(>60岁)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明显差于年轻患者,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老年DLBCL患者异质性较大,在治疗前对老年DLBCL患者进行分层,有助于实现精准化治疗,从而改善预后。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强的松)仍是一般状况较好的老年DLBCL患者的推荐治疗方...  相似文献   

15.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常规治疗效果尚满意,但复发耐药患者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抗CD20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美罗华)是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用于淋巴瘤治疗的单抗,是20世纪90年代治疗低度恶性淋巴瘤的重要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麻疹疫苗(measles vaccine)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DLBCL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麻疹疫苗联合CHOP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CHOP方案化疗.全部患者完成6个周期化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随访观察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 (OR)率(CR+PR)为83.3%(25/30),对照组总有效(OR)率(CR+PR)为60%(18/3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1年PFS率为76.7%及50%(P<0.05),1年总生存率为90%及66.7%(P<0.05).结论:麻疹疫苗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有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生存率高等优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B细胞淋巴瘤治疗新药美罗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美罗华(rituximab)进行的Ⅰ、Ⅱ、Ⅲ期临床研究表明,该药对复发,难治的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有较好疗效。联合化疗可提高疗效,但对小数点细胞型疗效最差。其不良反应轻且易耐受,无剂量限制性毒性,是一种低毒、高效的新型抗瘤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使用美罗华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护理67例美罗华联合方案治疗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观察其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总结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67例患者中,CR 44例(65.7%),PR 17例(25.4%),总有效率91.0%。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1-2度50.7%、3-4度44.7%,2例出现荨麻疹,4例出现寒战、发热,2例出现血压下降。结论:美罗华联合方案治疗B细胞淋巴瘤效果显著并且安全,护理要点为严格掌握静脉滴注的速度,加强对过敏、畏冷、发热以及血液系统等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相似文献   

19.
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是目前增长速度最快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NHL分为B细胞性、T细胞性和NK细胞性三大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为其中最常见的淋巴瘤类型,在美国每年约有25000例新发病例,约占全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40%;在中国也属最常见的病理亚型,  相似文献   

20.
美罗华联合方案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使用美罗华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护理67例美罗华联合方案治疗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观察其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总结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67例患者中,CR44例(65.7%),PR17例(25.4%),总有效率91.0%。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1—2度50.7%、3—4度44.7%,2例出现荨麻疹,4例出现寒战、发热,2例出现血压下降。结论:美罗华联合方案治疗B细胞淋巴瘤效果显著并且安全,护理要点为严格掌握静脉滴注的速度,加强对过敏、畏冷、发热以及血液系统等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