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帕金森病(PD)患者痴呆组与非痴呆组的脑电图特点,探讨PD患者痴呆与脑电活动的关系。方法:将经临床确诊的PD患者分为痴呆组和非痴呆组,分别作脑电图(EEG)描记。结果:痴呆组EEG异常率明显高于非痴呆组(P<0.01);痴呆程度与EEG异常程度有关,痴呆组EEGα波低波幅者、低波率者、低指数者及有泛化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痴呆组异常EEG快波(β)与慢波(θ,δ)出现率均高于对照组,但以θ,δ波为著(P<0.01或P<0.05)。结论:EEG可用以帮助判断PD痴呆的严重程度,并可作为评价PD智能状况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病记忆障碍的脑电活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比较帕金森病(PD)患者记忆障碍组与健康老年人的脑电图特点,探讨帕金森病记忆障碍与脑电活动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PD记忆障碍患者为试验组进行脑电图(EEG)检查,同时取35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进行记忆测定和EEG检查。结果:试验组EEG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EEG波低波幅者、低波率者、低指数者及有泛化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试验组异常EEG快波(β)及慢波(θ、δ)出现率均高于对照组,但以θ、δ波为著(P<0.05)。结论:记忆测定和EEG检查对判断PD的认知功能障碍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诱发电位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预测价值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事件相关电位(ERP)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CA)患认知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痴呆组和30例非痴呆组急性期诱发电位检测结果。结果 二组ERP的异常率有非常明显差异(P<0.01),SEP,BAEP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AICA患急性期ERP异常结合临床后,可作为将来发生痴呆的简易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尼莫同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脑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图(EEG)的影响。方法 60例发病24h内蛛网膜下腔出血患,随机分为尼莫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止血、降颅压等治疗,尼莫同组加用尼莫同注射液50mL,iv drip,Qd,两组疗程均14d。治疗前和治疗后1mo患均进行经颅三维多普勒(TCD)和EEG。结果 治疗前TCD异常率尼莫同组96.7%,脑血管痉挛(CVS)53.3%,EEG异常率100%,对照组90%、50%和100%;治疗1mo后,尼莫同组TCD异常率和CVS为36.7%和13.3%,对照组73.3%和33.3%,两组比较,P<0.05、0.01;两组EEG改善率83.3%和43.3%,尼莫同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尼莫地平能有效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防治脑血管痉挛、改善脑功能。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患者视觉诱发电位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帕金森病(PD)患的视觉诱发电位(VEP)的改变。方法 对15例PD患和健康人进行VEP检查,对其双眼P100潜伏期,P100波幅进行比较。结果 PD患组双眼VEP的P100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P100波幅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VEP可客观地反映PD患视觉通睡内多巴胺变化所致的视觉通路的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6.
老年性痴呆病与正常老年人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对老年性痴呆与正常老年人的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进行分析,探讨老年性痴呆患的大脑功能损害程度其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EEG、BEAM对老年性痴呆与正常老年人进行检查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26例AD患EEG异常21例(80.8%)弥漫性异常19例,BEAM异常24例(92.41%)弥漫性异常21例。正常老年人的EEG异常4例(22.23%)弥漫性异常3例、BEAM异常7例(38.9%)弥漫性异常5例。发现AD患EEG、BEAM的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老年人的(P<0.005)。结论:EEG、BEAM检查可作为评价脑功能的一项客观的参考指标之一。特别在AD患中能及时反映脑功能损害程度,对掌握病情进展和判断预后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多动综合征患儿的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儿童多动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比较多动综合征儿童150例(A组)与非多动综合征儿童100例(B组)的脑电图,同时采用中药对A组进行治疗。结果:A组脑电图异常率(56.7%)明显高于B组(17.0%,P〈0.01);A组不同年龄段脑电图异常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不同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中药治疗后A组脑电图异常率明显改善。结论:多动综合征儿童的脑电图异常率较高,脑电图对儿童多动综合征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飞  李燕君 《现代康复》2001,5(9):74-75
目的:研究帕金林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脑功能与脑血流量及其相关性。方法:检测90例PD患和60例正常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脑血流量(CBF,^133Xe吸入法),并采用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分。结果:PD患BAEP和CBF异常率分别为43.3%和46.7%,高于对照组17.5%和27.5%,UPDRS评分愈高则异常率愈高,BAEP异常PD患平均CBF明显低于BAEP正常患,(P<0.05-0.01),结论:BAEP是初步评价PD患脑功能和脑血流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正常老人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电图(EEG)变化特点。方法:选择正常老人20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20例,进行EEG,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正常组EEG示:α节律变慢,调节变差,α指数减少;δ、θ波随着年龄增大,有明显增加趋势。AD组EEG示:α节律变但和α指数减少;弥漫性δ、θ波进一步增加。两组间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01)。AD组EEG改变,特别是侵波较正常组明显增加。结论:EEG检查,对于AD早期诊断、客观评价老年人健康状况,都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淋巴细胞凋亡状况和淋巴细胞各亚群的数量变化,以探讨其与本病慢性化和重型化的关系。方法:利用慢性非重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病人和正常对照组(健康献血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PHA-P刺激下短期培养,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的凋亡情况并相互比较,采用流式细胞仪结合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慢性非重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病人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各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经PHAP刺激72h后,慢性非重型乙型肝炎组PBMC亡率明显高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慢性非重型乙型肝炎组总淋巴细胞百分率显高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P<0.01),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淋巴细胞总数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D3+,CD3+CD4+亚群绝对数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低于慢性非重型乙型肝炎组(P<0.05),CD3+CD8+亚群绝对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低于慢性非重型乙型肝炎组(P<0.05)。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单核细胞百分率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于慢性非重型乙肝型肝炎组(P<0.05)。结论:慢性非重型乙型肝炎患淋巴细胞活化与凋亡共存,慢性重性乙型肝炎患淋巴细胞消耗严重。淋巴细胞活化诱导细胞(AICD)参与乙型肝炎慢性化,重型化的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卒中所致抑郁、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及其与临床类型、病情程度、脑卒中发作次数的关系。方法应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Hachinski缺血计分、神经功能测试量表对10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43%,痴呆发生率为3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共患率为20%。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抑郁、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就越高(均为P<0.05);多发性脑梗死组的血管性痴呆发生率高于其他脑梗死组(均为P<0.05)。复发性脑卒中患者的抑郁与血管性痴呆发生率显著高于初发者(均为P<0.01)。结论抑郁和血管性痴呆在脑卒中患者中较常见,其发生率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类型、脑卒中反复发作有关,抑郁的发生率比血管性痴呆高,两者有较高的共惠性。应加强两者的旱期甄别,以便有效地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对食管动力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影响。方法:本文采用放免法(RIA)测定64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EV)患者和30例健康人(HS)的血浆VIP含量;用核素扫描测定食管液体通过时间和胃食管返流(GER);检查后其中22例食管动力异常的患者给予多潘立酮10mg tid、法莫替丁20mg bid口服,并随访1年。结果:EV组血浆VIP含量显著高于HS组(P<0.01);EV食管动力异常组血浆VIP含量显著高于EV食管动力正常组(P<0.01);EV食管动力异常非治疗组出血率显著高于EV食管动力正常组(P<0.05);EV食管动力异常非治疗组出血率显著高于EV食管动力异常治疗组(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VIP含量的升高可能引起食管动力异常而增加EVB机会。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所致的抑郁与血管性痴呆的分析——附8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玮琳  朱敏嘉  吴京平  梁浩 《新医学》2001,32(8):466-467,484
目的:探讨脑卒中所致抑郁、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及其与临床类型、病情程度、脑卒中发作次数的关系。方法:应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Hachinski缺血计分,神经功能测试量表对8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44%,痴呆发生率为2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共患率为17%。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抑郁,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就越高(均为P<0.05);多发性脑梗死组的血管性痴呆发生率高于其他脑梗死组(均为P<0.05)。复发性脑卒中患者的抑郁与血管性痴呆发生率显著高于初发者(均为P<0.01)。结论:抑郁和血管性痴呆在脑卒中患者中较常见,其发生率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类型,脑卒中反复发作有关,抑郁的发生率比血管性痴呆高,两者有较高的共患者,应加强两者的早期的甄别,以便有效地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与脑电图异常的关系。方法对41例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测,并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世界卫生组织‐加利福尼亚洛杉矶大学听觉词语学习测验、画钟测验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重度痴呆12例,中度痴呆15例,轻度痴呆14例;脑电图轻度异常15例,中度异常14例,重度异常12例;不同程度脑电图异常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世界卫生组织‐加利福尼亚洛杉矶大学听觉词语学习测验、画钟测验评分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痴呆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电图可作为检测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的一个客观指标,脑电图检测联合神经心理学测验结果可作为阿尔茨海默病诊治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治疗对老年性痴呆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性痴呆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为期8周的心理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临床痴呆评定表(CDR)评分和中心动脉脉压(cPP),脑电图(EEG)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MMSE、CSS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R3.0例数减少3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R2.0减少2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血压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G异常例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康复可以明显缓解重度痴呆的病情,并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王新 《临床医学》2002,22(1):19-20
目的:探讨脑卒中所致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及其与临床类型、病情程度、发作次数的关系。方法: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Hachinski缺血计分、神经功能测试量表对6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痴呆发生率为24%,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血管性痴呆发生率就越高(P<0.05);多发性脑梗死组的血管性痴呆发生率高于其他脑梗死组(均为P<0.05);复发性脑卒中患者的血管性痴呆发生率显著高于初发者(P<0.01)。结论:血管性痴呆在脑卒中患者中较常见,其发生率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类型、脑卒中反复发作有关,应加强血管性痴呆的早期诊断,以便有效地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官健  金大地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9):2892-2893
目的:比较并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与(-)强直性脊柱炎(AS)患的病情及预后。方法:105例AS患中,94例B27(+),11例B27(-),将两组患的关节受累、关节强直和血流(ESR)异常等病情进行了全面的比较。结果:B27(+)患胸廓、颈椎及髋关节的受累率(分别为45%,39%和50%)均显高于B27(-)患(分别为0,0和18%,P<0.05);B28(+)患中,分别有73%和40%发展为腰椎强直和胸廓强直,而B27(-)患分别为27%和0(P<0.05和P<0.01);B27(+)AS的ESR异常率为92%,显高于B27(-)AS(仅为27%,P<0.01)。结论:B27(-)AS与B27(+)AS相比,其病情显轻微,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猪经股动脉放血降压至术前的50%,同时阻断其双侧颈总动脉和推动脉。10min后出现平坦脑电图(EEG)且伴随全身抽搐。制成上述急性完全性脑缺血模型5min后,分三组分别给予尼莫地平(0.2mg/kg)、参麦注射液(1ml/kg)及等量生理盐水静滴,比较尼莫地平、参麦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复苏效应。与对照组相比,结果表现为尼莫地平促进脑缺血再灌流猪EEG幅度的有效恢复且降低了EEG的异常率(P<0.01);参麦注射液有类似效果,但作用软弱(P<0.05);尼莫地平和参麦注射液均可抑制再灌流损伤后脑环磷酸腺苷(cAM)的升高(P<0.05);减轻脑水肿和大脑皮层损伤的程度。提示尼莫地平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流脑组织损伤有明显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和脑电图对早期痴呆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7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痴呆患者113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名为健康对照组,分别进行P300检测和脑电图检测,比较其差异。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痴呆组P300潜伏期延长[(402.5±37.4)、(320.4±23.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0,P=0.02),P300波幅降低[(3.76±1.76)、(5.32±1.38)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4,P=0.01)。(2)痴呆组脑电图异常68例(60.2%),健康对照组34例(34.0%),脑电图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3.54,P〈0.01),两组脑电图中度异常[26.5%(18/68)与5.9%(2/34)]和重度异常[8.8%(6/68)与2.9%(1/34)]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85、1.22,P值均为0.02),轻度异常和界限性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300是诊断早期痴呆特异性较强的客观指标,脑电图可为痴呆患者脑功能损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个案护理管理计划在痴呆综合征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痴呆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个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主要护理问题的改善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及痴呆严重程度,对两种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主要护理问题:不知饥饱、躁动不安、激越、昼夜颠倒、便秘问题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下降(P<0.05),两组患者的妄想行为、两便失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出院时痴呆严重程度临床评定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出院时( P<0.01)。结论个案护理能减少痴呆综合征患者的主要护理问题,提高护理效果及患者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