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DM)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的11倍,且周围动脉硬化发展快,程度重,一旦发生,其截肢率是非糖尿病人的40倍[1]。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60例ASO的临床特征,探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ASO之间的差异及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方案。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收集1996年1月~2006年6月我院ASO患者60例(72条肢体),其中DM组32例(40条肢体),非糖尿病组28例(32条肢体)。两组临床资料见表1。2.诊断:本组患者ASO的诊断:(1)有肢体缺血性表现;(2)踝/肱动脉压力指数(ABI)小于0.9;(3)血管造影有明显狭窄;(4)彩超发现有动脉狭窄。72条肢…  相似文献   

2.
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指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以下肢最为常见。本病多见于老年男性,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发病率逐年上升。以往,传统的外科转流术是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症的主要治疗方法〔1〕,疗效确切,远期通畅  相似文献   

3.
4.
血管重建、恢复远端肢体灌注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关键点。血管重建的方法包括开放重建和腔内重建。腔内治疗作为高新技术的代表,已逐渐成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主力军,甚至复杂主髂动脉、股腘动脉、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也越来越多地采用创伤相对小的腔内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就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现状和展望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国外研究表明 ,血管内超声溶栓技术的成功应用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1,2 ] 。据既往研究报道 ,血管内超声溶栓术均在 X线监视下进行的。我们在应用血管内超声溶栓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实践中发现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技术可以作为血管内超声溶栓治疗的监视引导手段 ,且在提高溶栓治疗的准确性、安全性方面有一定优势。为此 ,我们进行了研究观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 本组 1 3例男 1 0例 ,女 3例 ;年龄 5 8~ 80岁 ;8例有糖尿病史。间歇性跛行 7例 ,静息痛 6例 ,其中 4例有足趾部小…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足患者经皮胫腓动脉腔内成形术(PTA)后随访3~12个月显示:15例(17条腿)术后临床动脉影像达100%成功。1例于3个月后截肢,其余病例临床疗效满意。3个月动脉开放率达94%。结论是:PTA对胫腓动脉阻塞的DM患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8例(24条肢体)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经导管动脉内溶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选择性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PCI)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经综合介入治疗后均开通,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踝/肱指数由0.12~0.68上升为0.51~0.07。随访6个月~3年,6个月、1年、2年累计初次开通率分别为95.0%、85.0%、75.0%。结论:经导管动脉溶栓、PTA及选择性支架置入为主的综合介入治疗是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需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XFZY)和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E1(PGE1)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疗效。方法动脉狭窄程度及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结果 XFZY组显效率为82.9%,对照组为54.8%(P<0.05);两组治疗后凝血功能、动脉狭窄程度等指标均有改善,XFZY组较治疗前可明显提高ABI(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和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注射液合用能显著改善ASO患者肢体缺血症状,增加组织灌流量。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为代表的周围动脉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其诊治是一项迫切的系统工程。本文拟结合最新文献和单中心经验,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治进展做一概述。在筛查诊断方面,流行病学资料提示国内在诊断和认识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在基础用药方面,要重视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的基础治疗作用。在血管重建方面,我们要熟练掌握和合理运用开放、介入及杂交手术。在开放血管手术方面,我们仍需重视手术质量控制;在介入治疗方面,要及时关注减容技术、药物球囊技术、新型支架技术等治疗进展。杂交手术可综合前两者的优点,解决复杂临床情况,应用比例逐年增加。及时诊断,综合治疗,合理应用腔内、开放或杂交等血管重建技术,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1月~2006年11月,我们对167例(201条)下肢动脉闭塞症并发血栓形成患者采用了动脉置管治疗,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藻酸双酯钠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藻酸双酯钠(PSS)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5例应用PSS100~200mg/d,缓慢静滴,连用10~14d.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临床症状、踝/肱指数、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直径)及血流峰速和血糖、血脂及凝血三项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后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总有效率达91.4%,无出血及其他不良反应.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脂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凝血三项数据显示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脉狭窄程度及血流峰速、踝/肱指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SS可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肢体血流量;可明显降低血脂、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是一种较好的微循环障碍改善剂,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动脉粥样化的重要肢体表现。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1年1~10月我院进行手术或介入治疗的ASO 101例,平均年龄(69.64±5.07)岁,其中男68例,女33例。根据采用的术式不同分组手术组患者平均年龄明显低于介入组(P<0.05);两组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ASC)分级构成比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于2006年2月至2010年2月对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采用介入方法治疗,对于其中发生围术期并发症的患者进行临床相关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2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接受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的LEASO患者112例,其中男76例,女  相似文献   

14.
25例高龄动脉硬化闭塞症截肢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1月~2001年8月,我们共行下肢截肢术(股部或小腿)92例,其中,70岁患者25例(27.17%),均符合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诊断,现将其临床特点总结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发病率随社会老龄化而逐年增加.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根本解决下肢缺血坏死症状,外科手术搭桥多因病变呈弥漫性,术后疗效欠佳或术后并发症的几率较高而难以推广应用.近年来随着介入医学的不断进步,介入技术的迅猛发展,介入治疗已逐渐成为临床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1,2].现将我科成功行血管内介入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6.
17.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魏成志  栗力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4):3317-3319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由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在患者下肢的同一动脉系统中可存在一个或多个节段的动脉严重狭窄或阻塞,是老年人慢性下肢缺血的最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定向斑块旋切治疗下肢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下肢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采用TurboHawk定向斑块旋切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治疗。收集数据,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临床症状、踝臂指数改善情况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观察组术后再狭窄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定向斑块旋切在治疗下肢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可以获得与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相似的通畅率,是一种安全、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33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予以全面的护理干预(如,心理护理、饮食指导以及疼痛护理等),并对其护理效果加以观察。结果经过治疗与护理之后,33例患者均痊愈或好转出院,并且坏疽、溃疡以及静息等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予以有效地护理干预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治疗的效果,加快病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电针夹脊穴治疗;周期为21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踝肱指数和足背温度、治疗后微循环血流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夹脊穴+常规治疗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观察组踝肱指数、足背温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流量基础值、加压缺血状态下血流量最小值、减压后反应时流血最大血流量、开始减压至升为最大血流量所需时间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辅助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以改善微循环血流,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