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2 毫秒
1.
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5例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对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预后等进行了讨论。手术治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但多为姑息切除。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心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2例原发心脏良性肿瘤、12例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认为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心脏肿瘤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手术切除是治疗心脏肿瘤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3.
郑颖  刘启明 《山东医药》2012,52(30):48-49
目的总结原发性心脏肿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接受手术治疗的186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以41~50岁为高发年龄区段;首发症状以心悸、气短最为常见;右心恶性肿瘤比例高于左心(P<0.05)。心脏肿瘤为良性者占95.7%,其中黏液瘤占91.9%,均经心脏超声检查确诊,171例黏液瘤手术切除。左、右心肿瘤患者病死率、复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黏液瘤组复发率、远期病死率低于恶性肿瘤组(P均<0.05)。结论原发性心脏肿瘤多数为左房黏液瘤,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心脏超声检查是术前诊断心脏肿瘤的最佳手段,右心系统肿瘤中恶性肿瘤比例高;手术切除是原发性心脏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其预后取决于肿瘤的病理类型及浸润范围。  相似文献   

4.
心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体会(附六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心脏恶性肿瘤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的体会。方法分析2006年4月至2009年6月我科收治的6例心脏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有5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肿瘤切除术,其中肿瘤完整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心脏肿瘤切除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1例。1例未行心脏肿瘤切除术,因肿瘤局部侵犯伴大量心包积液,仅行心包穿刺引流术。结果6例患者中,围手术期死亡1例,其余5例均好转出院。住院时间20~68d(平均32.5d)。随访5例,随访时间2~10个月,3例于术后4~6个月死亡,另2例于术后2个月、5个月、8个月随访,情况稳定,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心脏肿瘤诊断有特殊价值。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一经诊断应首选手术切除,继发性心脏恶性肿瘤外科治疗以缓解心脏压迫症状为主。心脏恶性肿瘤治疗选择以外科手术为主,加做放疗可适当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附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伟杰  沈振亚 《山东医药》2009,49(10):65-66
对1例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患者于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心脏超声检查发现右室流出道占位,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成像(CTA)检查发现右心室内不规则肿块。手术探查于右室流出道隔束至肺动脉瓣见一椭圆形肿瘤,切除肿瘤,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认为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超声检查有助于发现肿瘤,手术是确诊和治疗心脏恶性肿瘤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心脏肿瘤7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79例心脏肿瘤病例进行临床分析。良性者19例,均为粘液瘤,临床表现、X线和ECG检查类似二尖瓣病和三尖瓣病,但发热、栓塞现象和贫血颇为突出,而心房颤动仅2例。恶性肿瘤30例(继发性与原发性者各半),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但发热、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则相当明显。超声心动图对心脏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手术切除肿瘤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44例原发性心脏肿瘤的发生部位、肿瘤性质、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44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男性12例,女性32例,年龄25~69(37.6±11.9)岁;其中良性肿瘤42例、恶性肿瘤2例。所有病例均经超声心动图诊断并在体外循环下行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手术死亡1例,其余43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1例恶性肿瘤于术后6个月死亡,2例黏液瘤分别于术后10、20个月后复发。结论原发性心脏肿瘤良性以黏液瘤多见,彻底切除肿瘤是防止复发的关键。心脏恶性肿瘤手术近远期效果差。  相似文献   

8.
《内科》2016,(6)
原发性心脏肿瘤较为少见,影响着各个年龄段的患者,良性肿瘤以左心房黏液瘤多见,恶性肿瘤以右心房肉瘤多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与肿瘤的生长部位、大小、侵袭力、活动度、生长速度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心脏彩超检查具有简便、经济、无创、可重复性强等特点,目前被作为心脏肿瘤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目前良性肿瘤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治疗;恶性肿瘤可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脏非黏液性肿瘤临床特点,总结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1996年10月至2005年3月进行外科治疗的56例心脏非黏液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发生部位、肿瘤性质和外科治疗特点等。结果心脏非粘液性肿瘤占本院同期手术患者的0.14%,良性肿瘤28例,恶性肿瘤28例,其中继发性心脏肿瘤8例。良性肿瘤最常见的是生长在心室,共18例;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生长部位是心房,共15例。外科治疗行急诊手术者12例。心包开窗引流术2例,探查术1例,术中肿瘤全部切除者26例,部分切除27例,术后住院期间死亡1例。结论心脏非黏液性肿瘤临床表现各异、病理类型多样、病变广泛,手术原则为尽可能切除肿瘤和保持心脏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一、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原发于心脏(含心包)的肿瘤非常少见,发生率仅为0.0017~0.28%,其中75%为良性,25%为恶性。心脏良性肿瘤以粘液瘤最常见,恶性者几乎均为肉瘤,以血管肉瘤、横纹肌肉瘤、纤维肉瘤和淋巴瘤多见。发生于心包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则以间皮瘤最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总结原发性心脏肿瘤103例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根据病检结果分类,103例中良性肿瘤97例,占94.2;恶性肿瘤6例,占5.8。本组病例术前均行心脏彩超,怀疑恶性者行CT或核磁共振检查。所有良性肿瘤中,除1例平滑肌瘤由下腔静脉延伸至右房,仅部分切除外,其余均完全切除。同期行Dacron补片房间隔修补74例,三尖瓣瓣膜置换1例,二尖瓣整形6例,三尖瓣整形1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2例。恶性心脏肿瘤患者中,2例血管肉瘤患者,1例完全切除肿瘤,同期行右房-房间隔重建并行右房-上腔静脉人工血管连接术,并在术后接受局部放疗,另1例行部分切除及自体心包右心房修补;2例右室横纹肌肉瘤患者,行部分肿瘤切除术;2例肺动脉恶性间皮瘤累及肺动脉患者,在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切口清除肿瘤,疏通肺动脉直至肺门水平。结果:住院期间,全组仅死亡1例,其余患者均顺利出院。良性肿瘤在(2±1.7)年随访期内未发现复发者。6例恶性肿瘤患者中5例术后6个月内早期复发。结论:原发性心脏肿瘤的治疗应根据其恶性程度、来源、侵犯范围、大小来决定手术时机和方式;心脏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是黏液瘤,手术应及时进行。发热及血沉增快并不是手术禁忌;术中应防止瘤体破碎,避免遗留肿瘤组织,应切除瘤蒂附着的房壁、房间隔甚至部分瓣膜,防止复发;心脏原发恶性肿瘤预后不良,往往难以完全切除,术后应辅以化疗或放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心脏肿瘤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本院1997年5月至2010年5月,手术治疗原发性心脏肿瘤34例。其中良性肿瘤28例,恶性肿瘤6例。术前均经彩色超声心动图并结合CT、MRI明确诊断。结果:所有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施行肿瘤切除,33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痊愈患者28例良性肿瘤,随访6个月至10年未见复发。5例心脏恶性肿瘤,随访3个月至6个月,3例术后复发,2例死亡。结论:原发性心脏肿瘤,因随时可能发生栓塞,甚至猝死。由于恶性肿瘤进展较快,应早期手术并结合综合性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心脏原发性肿瘤是起源于心包、心肌或心内膜的原发性肿瘤,发病率极低。良性肿瘤以黏液瘤多见,多发生于左心房;恶性肿瘤以肉瘤多见,多发生于右心系统。受肿瘤的生长部位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原发性心脏肿瘤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目前首选的辅助检查为超声心动图,因其简便、经济及可重复性高。核磁共振成像因其对心脏肿瘤定位、定性诊断的独特优势也应用广泛。目前良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恶性心脏肿瘤多采用手术和术后放疗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心脏肿瘤在连续尸检中的发病率为0.0017%~0.03%,良性肿瘤占75%~80%,恶性肿瘤仅占20%~25%。因此,多年来有关心脏恶性肿瘤的报道甚少,且许多总结性文献在其发病、诊断及治疗等问题的认识上尚存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心脏淋巴瘤临床较罕见,通常定义为仅累及心脏或(和)心包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由于本病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诊断较为困难,而且预后相对较差。本文所介绍的患者在切除心脏内肿瘤并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后,最终经过6个周期的R-CHOP方案的化疗达到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16.
<正>心脏恶性肿瘤较少见,据文献报道约占全部肿瘤的0.017%-0.800%,占心脏肿瘤的10%-25%,在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中,肉瘤最为常见[1]。心脏肉瘤好发于左心房,最常见后壁和房间隔[2]。原发于心脏的恶性肉瘤由于生物学行为具有高度侵袭性,外科手术切除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预后不良且生存期短[3]。加之其发病率低,治疗难度大,国内报道例数较少[4],本院于2023年9月6日收治1例心脏左房内膜肉瘤术后复发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2023年9月23日患者好转出院,现将该患者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总结原发性心脏肿瘤外科切除的手术方法和经验,分析其临床疗效和随访结果。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9年9月,于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149例,术前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接受全麻体外循环下肿瘤切除手术,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直视下手术,完全切除148例,部分切除1例。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21例,三尖瓣成形术14例,房颤射频消融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二尖瓣置换术1例。术中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评价手术切除效果和瓣膜功能,术后常规病理检查明确肿瘤类型。结果住院期间,全组患者死亡1例,右室肉瘤患者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第5 d死亡,其余均顺利康复出院。病理检查示良性肿瘤145例(97.32%),恶性肿瘤3例(2.01%),交界性肿瘤1例(0.67%)。134例随访2个月~14年,失访15例,良性肿瘤均未复发,随访生存良好。2例右室肉瘤分别于术后7个月、1年1个月复发,术后11个月、1年3个月死亡。结论原发性心脏肿瘤首选外科手术切除,高龄、心功能不全并非禁忌症,临床疗效取决于病理类型和手术时机。良性肿瘤预后好,把握手术时机和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恶性肿瘤易复发,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自2004年6月至2014年5月,于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3例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病例的病例特点、手术治疗方法和随访资料,比较完整切除(A组,14例,3例术后失访,1例院内死亡)和姑息切除(B组,9例)的远期生存情况。结果:23例患者平均年龄(44.7±12.7)岁,男性12例,女性11例。肿瘤生长部位统计显示右心房肿瘤11例,右心室肿瘤2例,肺动脉肿瘤1例,左心房肿瘤9例。肿瘤病理分型包括血管肉瘤11例(47.8%)、平滑肌肉瘤4例(17.4%)、横纹肌肉瘤4例(17.4%)、黏液肉瘤4例(17.4%)、未分化肉瘤1例(4.3%)及恶性淋巴瘤1例(4.3%),手术病死率4.3%。总计随访284个月,最长66个月,最短1个月。A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38.2±9.1)个月,B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4.1±1.2)个月,P=0.001]。结论:原发性心脏肿瘤罕见、侵袭力强、出现症状晚及完整切除肿瘤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早期明确诊断,改进手术方法,提高完整切除比率,综合应用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手段,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4例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其中男1例,女3例,年龄26~43岁,平均35岁,本组除1例右心房肿瘤广泛侵犯右房室环及心包仅做活检外,其余3例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辅助下行肿瘤切除术,根据肿瘤的部位及侵润程度,完整切除2例,姑息切除1例,同期行室间隔修补、肺动脉成形1例,二尖瓣置换1例,三尖瓣成形1例。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死亡。单纯探查活检术的患者2个月后死于心力衰竭;1例右心室梭形细胞肉瘤术后辅助放、化疗,术后18个月肿瘤复发死于右心衰竭;1例左心房恶性间皮瘤手术后3个月死于双肺广泛转移;1例左心房梭形细胞肉瘤术后随访5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原发心脏恶性肿瘤预后欠佳,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辅以综合治疗可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正> 原发性心脏肿瘤是一种少见疾病。由于心脏肿瘤缺乏特异性表现,易被误诊及延误诊断,心脏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的预后不良。对病变早期认识及病理特征的描述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就以下心脏肿瘤的特点、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1 概况原发性心脏肿瘤的尸体解剖发生率为0.02%,其中75%为良性肿瘤,25%为恶性肿瘤;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是粘液瘤,其次为脂肪瘤、乳头状纤维弹力瘤;在原发性心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