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玉莲  王颖  王立存 《河北中医》2008,30(5):508-510
目的观察头项针治疗中风共济失调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中风共济失调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过程中各脱落1例。治疗组20例以头项针为手段治疗,每日1次;对照组20例用传统针刺治疗,每日1次。2组均连续针刺5日,休息2日,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定量测定治疗前(发病72 h内),发病第7日、第14日血清VEGF的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5%,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愈显率30%,总有效率7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在第7日和第14日的VEGF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项针治疗中风共济失调疗效确切,其作用可能与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共济失调的疗效。方法采用头针和体针治疗124例,观察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脑血管血液流速变化。结果根据Berg平衡量表评定结果,总有效率93.5%。治疗前后ADL指数比较,总有效率91.1%。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液流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共济失调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3.
头针注射为主治疗中风共济失调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采用头针及穴位注射为主治疗中风后共济失调30例,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30例患者均符合1 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1]之标准,经CT或MRI确诊为小脑梗塞或出血,以共济失调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男1 7例,女1 3例;年龄  相似文献   

4.
头体针结合治疗中风共济失调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风共济失调是脑血管病,尤其是小脑病变后的常见临床表现。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运用头体针相结合针刺法治疗中风共济失调(小脑型)60例,并设30例对照组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针灸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军  方针 《中国针灸》2009,29(11):901
通过近5年的临床实践,笔者逐渐归纳整理出一套具有特色的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方案,即采用枕后区排刺、额顶颞散刺、巧用开窍穴、配用颈夹脊及酌情用体针等方法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7.
舌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风是常见病证,病情危重易致残,而偏瘫又是中风后最常见的症状,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从1986年以来对我院及乌海市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千余例中风患者,进行舌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从1995年以来开展舌针治...  相似文献   

8.
康永为 《河北中医》1998,20(2):119-119
1头针配体针,治瘫效果奇刘某,男,60岁,农民.1995—03—10诊.中风后四肢瘫痪,伴痉挛性抽搐,口眼(口呙)斜,言语不清近3个月.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约3个月前因“脑出血”行开颅手术,术后神识较清,失语,四肢瘫痪以左侧为重,伴口眼(口呙)斜,吞咽困难.经多家医院行各种中医、西医疗法综合治疗,疗效甚微,自动出院回家疗养,邀余诊视.现症:言语不清,右侧面瘫,颈软,头部转侧、仰、伸不利,左侧肢体废用,伴有不自主痉挛、抽搐,且不能自行缓解,大小便阵发性失禁.血压22/12.5kPa,心肺正常,呼吸平稳,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苔腻徽黄,脉弦有力稍数.诊为中风后遗症.证属肝阳上亢,生风动血,瘀血阻络.只有针药并进,才能蠲除大疴.治疗:(1)针刺.①头针:足运感区、运动区(上、中、下)、言语一区、晕听区,每日1次,得气后留针2小时;②体针;第1组为胃俞(双)、肾俞(双)、风池、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承山.第2组为三焦俞(双)、气海俞(双)、天柱、肩廖、尺泽、间使、秩边、中渎、足三里、三阴交、丘虚.2组穴位交替使用,以防穴位疲劳.每日1次,得气后留针30分钟.③电针:取右侧的足运感区、运动区中部分别与左侧上肢的间使、合谷,下肢的悬钟、三阴交等穴,用上海产的G6805—1型治疗仪,将正极接在头针的穴  相似文献   

9.
头针加项七针为主治疗脑中风后共济失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观察头体针并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筛选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头体针组(36例)、头针组(30例)和体针组(30例)3组。治疗6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总结对照。结果 头体针组疗效明显优于头针组或体针组。结论 头体针并用治疗中风后遗症优于单一疗法。  相似文献   

12.
针刺双眼上焦区、下焦区穴和头针健侧运动区,治疗34例中风后遗症患者,总有效率97%.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药物治疗对中风患者假性球麻痹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药物组,每组40例。药物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针药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吞咽障碍积分评定、构音障碍积分评定。结果针药组治疗假性球麻痹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优于药物组,针药组对患者吞咽功能、构音障碍的改善优于药物组。结论针药并用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行之有效,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通关利窍针法治疗中风致假性延髓麻痹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通关利窍针法治疗中风致假性延髓麻痹的疗效。方法 将 10 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5 0例 ,治疗组采用通关利窍针法 ,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法 ,均 14次为 1个疗程 ,疗程间休息 3日 ,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6 .4 % ,对照组 2 4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治疗组疗效和年龄、病程、病情轻重有关。结论 通关利窍针法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优于康复训练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中风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将450例患者随机双盲分成穴注针刺组、穴注组、针刺组,每组150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各组疗效。结果与结论穴注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8%,穴注组和针刺组分别为66%和84%。经Ridit分析,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以穴注针刺组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6.
针灸加康复综合治疗失语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针灸与现代康复医学结合治疗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印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针刺加康复疗法和单纯针刺疗法,治疗20日后评定疗效。结果与结论 治疗组综合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头针加中药治疗多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6 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西药组治疗 ,并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针药组与西药组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头针加中药对多动秽语综合征的治疗有良好的效果 ,疗效明显优于西药  相似文献   

18.
头针为主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头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采用头针联合体针、舌针疗法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体针、舌针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8%,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1)、血浆比黏度(KO.01)、纤维蛋白原(P〈0.01)、红细胞压积(P〈0.01):并且治疗组在半身不遂、头痛、头晕目眩、面色咣白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治疗中风后遗症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方法将在我院诊治的12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及治疗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针灸及口服补阳还五汤治疗,4周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57例,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有效49例,总有效率81.67%。经比较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头针抽提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头针抽提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采用改良Ba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及MBI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及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头针抽提法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