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目的:了解宝安城区幼儿安氏Ⅲ类错He发病情况和发病因素,为本区防治计划提供资料,方法,随机抽取宝宝城区幼儿园3、4、5岁儿童各200人,调查安氏Ⅲ类错He发生情况及发病因素,结果:3、4、5岁幼儿安氏Ⅲ类错He发病率5.7%,正畸治疗率5.0%,发病因素有遗传性,不良口腔习惯,乳牙局部障碍。结论:本区幼儿安氏Ⅲ类错He发病率,正畸治疗率低;发病与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改良型He诱导矫治器矫治安氏II类错H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培元  常俊和 《天津医药》1996,24(7):437-438
  相似文献   

6.
《现代医药卫生》2002,18(11):958-959
目的总结直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拔牙病例的疗效.方法对20例年龄在14~25岁的骨性Ⅱ类Ⅰ分类病例,采用上颌拔除第一双尖牙,下颌拔除第二双尖牙,依据直丝弓技术矫治原则和顺序进行矫治.结果20例患者平均矫治时间为16.4个月,矫治后均达到了理想的侧貌外形,磨牙关系由Ⅱ类改变为Ⅰ类.前牙覆盖覆  相似文献   

7.
8.
目的采用PAR指数对安氏Ⅲ类错畸形的矫治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安氏Ⅲ类错畸形患者60例,对其矫治前后的记存模型进行PAR指数测量、分析及疗效评价。结果矫治后各评估项目分值均低于矫治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接近理想53例,可以接受7例,无不能接受患者。牙关系无改善或变坏的例数为0,改善12例,极大改善48例。结论安氏Ⅲ类错畸形病情复杂,其矫治过程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牙齿错位、反覆盖、中线不调等方面,但只要合理设计矫治方案,患者积极配合,都能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作者对40例恒牙列早期安氏Ⅱ2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两组进行矫治,治疗组以平面导板和斜面导板结合上颌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意在寻求一种简便、有效而快速的矫治安氏Ⅱ2类错牙合畸形的方法,结果完成矫治的平均时间为9·8个月。对照组应用常规标准方丝弓矫治,完成矫治的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 采用PAR指数对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60例,对其矫治前后的记存模型进行PAR指数测量、分析及疗效评价.结果 矫治后各评估项目分值均低于矫治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接近理想53例,可以接受7例,无不能接受患者.牙牙合关系无改善或变坏的例数为0,改善12例,极大改善48例.结论 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病情复杂,其矫治过程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牙齿错位、反覆盖、中线不调等方面,但只要合理设计矫治方案,患者积极配合,都能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汪郁 《中国医药指南》2012,(19):163-164
目的安氏Ⅲ类错我们称作矫正中的急诊,强调早期有效的原则,对安氏Ⅲ类错应不失时机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前期和高峰期给予正确的颌骨矫形治疗,大多数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方法取23例4.5~12岁患者,其中男性12名,女性11名,平均年龄9岁,分别应用上颌双侧垫矫治器,FRⅢ、面前方牵引器进行早期的矫正。结果使用上颌双侧垫矫治器纠正前牙反可以早期开展治疗,不会产生过大的矫治力,不会造成牙髓、牙周的损伤,FRⅢ通过建立新的功能型而产生新的形态型,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利用口面肌力影响牙齿骨骼,促进下移至新的位置,是一种早期有效的矫治方法,面前方牵引可以改善面型,改善咬合功能,协调上下咬合关系,对上下颌骨正常生长发育提供有利的环境。结论早期矫正治疗安氏Ⅲ类错利用患者的生长潜力促进上颌骨发育抑制下颌骨发育对颌骨畸形起到减轻和抑制发展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改良反式TwinBlock联合前牵矫治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的临床效果及稳定性。方法应用改良反式TwinBlock联合前牵矫治替牙期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15例,对矫治前后、矫治后一年患者头颅侧位片硬组织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矫治的效果和矫治结束后一年的稳定性。结果矫治刚结束覆盖平均增加5.41mm,SNA角平均增加2.23°,ANB角平均增加3.18°,SNB角平均减小2.28°,SL平均减小6.57mm,SE平均增加4.92mm。矫治结束后一年与矫治前比较覆盖平均增加4.21mm,SNA角平均增加3.24°,ANB角平均增加3.69°,SL平均减小3.87mm,OPSN角平均增加3.02°,GoGnSN平均增加2.47°。结论改良反式TwinBlock联合前牵对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矫治有明显的效果,可促进上颌骨发育,使下颌后退,反覆盖反覆牙合能在6~7个月内纠正。但矫治结束后不能完全控制下颌骨的遗传性过度生长,导致矫治后一年覆盖有少量减少,下颌骨颏前点仍向前下方向生长。从而提示安氏Ⅲ类错牙合的长期随访与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比较乳牙期应用MRC与功能性矫治器(FR-Ⅲ)矫治安氏Ⅲ类错颌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乳牙期安氏Ⅲ类错颌患儿,随机分为FR-Ⅲ组与MRC组,各28例.FR-Ⅲ组应用FR-Ⅲ功能矫形器,MRC组应用I3系列矫形器,配合肌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颅底-上牙槽座角(∠SNA)、颅底-下牙槽座角(∠SNB)、上下牙...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应用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Ⅲ类错畸形,观察患者颅面型的改变,探讨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Ⅲ类错畸形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选择11例Ⅲ类错畸形患者进行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的矫治,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进行测量并比较。结果矫治后ANB角、Wits值明显减小(P<0.05),上下唇突点到SnPg’平面的距离明显减小(P<0.05),面型明显改善。结论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使用持续轻力快速倾斜移动牙齿,软硬组织同时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力矫治器矫治早期功能性-骨性安氏Ⅲ类错合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20例替牙期功能性-骨性安氏Ⅲ类错合前牙反合患者。使用磁力矫治器进行矫治,并作头影测量分析及面型分析。结果经治患者面型改善,前牙反合解除,磨牙Ⅰ类关系,效果满意。结论磁力矫治器矫治早期功能性-骨性安氏Ⅲ类错合疗效显著,使用方便,患者易合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