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医院自从1984年开始开展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心房起搏器、心室起搏器、双腔起搏器)以来,共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146例,自从1992年至于1997年更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24例,曾发生13例并发症经详细分析及研究后,以预防为主,从1998年至2003年6月底,更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28例,未再发生不良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经锁骨下静脉穿刺安置起搏电极入畸形的奇静脉一例熊恩来,蔡其云,牛求鼎(铜陵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安徽244000)患者女性,49岁,诊断扩张性心肌病合并病窦综合征。心电图示窦性静止,交界性逸搏心律。安置AAI永久性起搏器。选择右锁骨下静脉穿刺为植入起搏导管...  相似文献   

3.
例 1,患男 ,32岁 ,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而行VVI型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常规穿刺右锁骨下静脉成功后 ,送入鞘管时 ,受阻于锁骨下静脉和上腔静脉注入处。改选髂外静脉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例 2 ,患女 ,81岁 ,心电图示异位心律 ,心房纤颤 ,最长RR间期达 5 0秒 ,急诊经右侧锁骨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经过常规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后 ,不能送入鞘管及电极 ,经过透视考虑上腔静脉畸形、狭窄。改为髂外静脉途径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方法 在腹股沟韧带上方 2 - 3厘米 ,髂外动脉内侧穿刺髂外静脉成功后 ,送入起搏电极至右室心尖部 ,测试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腋静脉穿刺安置心脏起搏导线的方法、可行性、安全性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安置心脏起搏器手术指征患者共56例,分为头静脉组、锁骨下静脉组、腋静脉组。观察手术操作时间,起搏即刻参数及术后3个月参数。结果56例患者均完成起搏器置入术。腋静脉组成功率高,较头静脉组明显省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锁骨下静脉途径手术并发症少。3组患者起搏器置入术后即刻与术后3个月起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采用腋静脉穿刺安置起搏导线简便安全,适宜多导线安置手术。该方法可避免头静脉分离手术的不便,又能避免锁骨下静脉穿刺带来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漂浮电极导管法临时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一种快速、安全、简便的临时起搏器安置方法。方法选取22例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在床旁通过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方法,将临时起搏漂浮电极导管在观察起搏信号情况下送入右心室,通过测定阈值及QRS波群形态确定电极位置。结果22例患者穿刺均获得成功,从穿刺到右心室起搏平均时间(8±3)min,起搏阈值均<1.0V,起搏电压2.0~5.0V,起搏天数平均5(1~12)d。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床旁漂浮电极导管法是一种操作方便、快速、安全的临时起搏器安置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头静脉切开与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价值。方法121例需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病人随机分为头静脉切开组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组(均包括单腔和双腔亚组),双察两种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导线放置失败率、手术并发症并随访切口及囊袋情况、起搏器工作状态等。结果头静脉切开组(单腔或双腔亚组)手术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组(73.27±13.53min vs 66.63±15.09min;60.68±5.21min vs 52.46±6.27min;83.62±7.81min vs 78.52±8.46min,P<0.05~0.01),导线放置失败率略高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组(P>0.05),X线曝光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2组各有1例术后出现需处理的囊袋血肿,锁骨下静脉穿刺组有2例发生导线脱位、5例误穿锁骨下动脉。2组术后随访2~19个月未见其他并发症,起搏器工作状态良好。结论头静脉切开途径可避免气胸、血胸、导线折断及误穿锁骨下动脉等并发症,只要熟练掌握头静脉分离技术,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应首选头静脉切开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210例患者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166例,头静脉切开56例,其他2例;起搏阈值:心室0.4 ̄0.7(平均0.5)V,心房0.3 ̄0.9(平均0.6)V;起搏方式:心室起搏181例,房室顺序起搏43例。安置起搏器后患者症状缓解,心功能明显改善。认为熟练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精确的电极定位和严格的囊袋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床旁快速临时起搏器安置术路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3年2月收治于本院ICU行床旁快速临时起搏器安置术的老年患者(≥70岁)128例,其中右颈内静脉组25例、左锁骨下静脉组37例、右锁骨下静脉组27例和股静脉组39例,比较各组间植入时间、起搏器电极脱落例数、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各组间穿刺失败和起搏器电极脱落例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左锁骨下静脉组成功植入时间明显短于其余3组,右颈内静脉组总并发症多于股静脉组。结论从穿刺的并发症方面、起搏失败和起搏器电极脱落来说更趋向于经股静脉植入起搏器,如果出现植入困难或失败后建议行左锁骨下静脉途径。  相似文献   

9.
快速心率导致噪音反转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性 ,72岁 ,因冠心病 ,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伴心动过缓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Ⅲ级而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 (VVI)型 ,按常规途径分离右侧头静脉 ,因静脉过细而改作右锁骨下静脉穿刺 ,送入单极起搏电极 (CAPSURESP40 2 3- 5 8cm) ,依次进入右房、右室 ,X线透视示电极定位良好 ,心内膜心电图示rS波 ,ST段抬高 ,表示电极与心内膜接触良好 ,测试起搏阈值 0 .5V ,阻抗 5 2 0Ω ,心内膜电压 7.8mV ,确认电极位置正常后 ,固定电极。但当起搏器 (Sigma10 3型 )与电极连接 ,埋入皮囊后 ,出现附图心电图 ,图示在…  相似文献   

10.
基层医院安全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29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2 90例无手术及相关并发症的经验和体会。 2 90例患者中 ,男 162例 ,女 12 8例 ,年龄 3 4~ 82岁 ,平均 67.4岁。其中病窦综合征 178例 ,房室阻滞 112例。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 2 68例 ,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 2 2例。心室起搏电极位于右室心尖部 12 1例 ,位于右室流入道靠近心尖部 82例。心房电极均位于右心耳。随访 3 5± 1.2 (2~ 5 0 )个月无 1例发生并发症 ,起搏器工作正常。结论 :认为正确掌握起搏指征和方式 ,作好术前准备 ,严格无菌操作 ,掌握置管技巧 ,确保电极定位 ,做好抢救准备 ,术后及时程控起搏参数及选择性抗栓治疗等是安全起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床旁经左锁骨下静脉临时心脏起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在无X线透视下,为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左锁骨下静脉路径床旁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结果:37例穿刺左锁骨下静脉送入临时电极成功,即刻起搏成功率97.3%,手术开始至起搏成功时间8.0±2.2min,电极导管留置时间1~21d,其中2例电极导管脱位。31例急性心肌梗死经临时起搏后,心肌供血得到改善,恢复自主心律,顺利渡过超急期,1例过渡到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结论:床旁经左锁骨下静脉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成功率高,快速,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严重缓慢心律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临床上各种病因所致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伴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及心肺复苏的抢救、外科手术时的保护等情况下需紧急安置临时起搏器以维持基本心率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本研究旨在讨论床旁心电监护下非X线植入临时起搏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10例三度AVB及8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在床旁通过穿刺右锁骨下静脉或右颈内静脉,通过观察起搏信号、QRS波群形态及测定阈值将普通电极导管送入右心室。结果 18例患者穿刺均获成功并成功起博心脏。结论经右锁骨下静脉或右颈内静脉穿刺床旁临时起搏术创伤小、方便快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高龄心脏病人的起搏器在安置中 ,由于高龄的因素有其特点 ,现将我院安置的 6例高龄患者进行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6例住院患者 ,年龄 81~ 85岁 ,男 5例 ,女 1例。分别患有冠心病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2例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2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2例 ,临床上有头晕、心绞痛、晕厥等症状。同时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 2例 ,糖尿病Ⅱ型 2例 ,前列腺肥大 4例。有安置心脏起搏器的适应症 ,无禁忌症。6例均经右锁骨下静脉植入起搏电极 ,植入DDD起搏器 5例 ,VVI起搏器 1例。起搏器埋入右锁骨下部皮下 ,术后使用抗生素 3~ 5…  相似文献   

14.
基层医院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15例缓慢心律失常患者安装了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探讨人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在基层医院治疗的经验体会。方法 采用经锁骨下静脉插入右心室心内膜起搏电极法。结果15例均获成功,症状消失,痊愈出院。结论 埋植永久性起搏器的对象都为慢性或间歇性心律失常,大部分不属于病因可纠治的短期心律失常,无论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还是房室传导阻滞都可得到最佳起搏治疗,在有条件的基层医院可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5.
经锁骨下静脉穿刺床旁临时起搏器快速安置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种快速、安全、简便的临时起搏器安置方法。方法选取78例病人,在床旁通过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方法,将临时起搏电极在观察起搏信号与送入右心室,通过测定阈值及QRS波群的形态确定电极位置。结果78例病人穿刺均获得了成功,所用时间平均13.51±4.69min,留置时间平均为2.23±2.29d,起搏阈值平均为0.73±0.26V。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床旁临时起搏术是一种安全,快捷的临时起搏器安置方法。  相似文献   

16.
报道安置心脏起搏器的严重缓慢心律的失常孕妇7例,其中病窦综合征2例,高度房室阻滞5例。2例在临时起搏保护下终止妊娠;另5例安置永久起搏器。起搏并配以适当的药物治疗,合5例患者均顺利渡过妊娠期并安全分娩。对于严重缓慢心律失常的孕前或孕期妇女,安置心脏起搏器后,酌情调整起搏频率,或者应用频率自适应起搏器,方能适应发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过去一般在X线透视下操作安置,对于不宜搬动或来不及进入导管室的患者,需紧急床旁临时起搏时,多采用气囊漂浮电极导管,但是副作用较多。本院自2006年5月至20139年10月,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对52例合并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经左、右锁骨下静脉或经右颈内静脉植入漂浮电极导管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87~1997年12月本院共安置永久心脏起搏器211例,其中VVI146例、AAI40例、VDD5例、DDD20例。共发生起搏故障11例,其中10例为VVI起搏、1例为AAI起搏。所有患者起搏器植入途径均为左锁骨下静脉。11例患者中,男5例、女6...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撕剥式电极导线导引器在经锁骨下静脉途径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3例经锁骨下静脉途径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患者根据电极导线置入时是否保留撕剥式电极导线导引器分为非保留组(n=50),保留组(n=53),每组又根据置入起搏器类型分为单腔起搏器组和双腔起搏器组两个亚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电极导线放置失败率、手术并发症并随访切口及囊袋情况、起搏器工作状态等。结果保留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及电极导线放置失败率明显少于非保留组(68.8±18.3minvs77.5±18.9min;4.36±1.34minvs5.57±1.62min;0%vs7.9%,P均<0.05~0.01),亚组分析显示不论单腔、双腔起搏器置入,保留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均明显短于非保留组(P均<0.01)。保留组与非保留组各有1例术后出现需处理的囊袋血肿,2组术后随访5个月~4.3年,未见其他并发症,起搏器工作状态良好。结论经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时,保留撕剥式电极导线导引器能缩短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减少电极导线置放失败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作者比较原有或原无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高度房宣传导阻滞(AVB)病人在安置永久性心室或双腔起搏器后的生存率.方法:180(男107、女73)例高度AVB病人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其中132(男75、女57)例心室内按需起搏(VVI,组I),48(男32、女16)例双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