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伴血管母细胞瘤成分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ccRCC) with hemangioblastoma(HB) component, ccRCC-HBc]的临床病理及分子学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9月和2016年3月福建省立医院手术切除标本及会诊病例共2例...  相似文献   

2.
肾母细胞瘤大鼠模型的建立及特点陈莲步星耀金百祥肾母细胞瘤为儿童期较常见的恶性实体肿瘤,由于该肿瘤部位隐匿,恶性程度高及早期诊断困难,故它是小儿肿瘤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我们应用1,2-二甲基肼(1,2-dimethlhydrazine,DMH)在Wist...  相似文献   

3.
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与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探讨其鉴别诊断及组织学起源。方法:采用光镜观察结合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标记对7例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者中6例为儿童,1例为35岁成年人。男性5例,女性2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躯干和四肢皮下缓慢增大的无痛性结节,平均直径2.9cm。镜下显示,肿瘤境界不清,主要位于真皮层。瘤细胞主要由轻至中度异型的梭形细胞组成,多呈疏松的束状或波浪状排列,间质呈纤维黏液样,部分区域呈致密胶原化。本病的特征性形态表现肿瘤内含有一些不规则分布的裂隙样或扩张窦样的假脉管性腔隙,其腔隙面内衬一层不连续的梭形细胞和核深染多核巨细胞,两种细胞在形态上有移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梭形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均表达波形蛋白和CD34.5 附有随访资料,其中2例术后复发。结论:(1)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好发于儿童的中间性纤维母细胞性肿瘤,较易局部复发,掌握其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对避免误诊为一些具有相似形态的病变具有重要意义;(2)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与好发于成人的隆突性皮纤维肉瘤的在临床表现、免疫组织化学、细胞及分子遗传学上均极为相似,在组织上也可共存,提示两者在组织学发生了关系密切,可能同属CD34阳性树突状纤维母细胞肿瘤一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angiomyfibroblastoma, AMF )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通过对7例AMF的临床表现、组织学观察与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AMF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 7例均为女性,年龄25~52岁,部位在大阴唇(3例)、宫颈管(3例)和腹股沟(1例),大小1.6~6.0 cm;眼观:肿瘤边界清,无包膜,质地韧,切面灰白,局部有黏液感.镜检:肿瘤细胞分布稀疏不一,呈密集的血管区与少细胞的水肿区相交替分布.瘤细胞肥胖,呈梭形或短梭形,可见胞质突起或波浪状弯曲,瘤细胞围绕丰富的血管,大多是薄壁小血管或毛细血管,间质可见胶原束.免疫表型:瘤细胞vimentin和desmin弥漫阳性,α-SMA和CD34局灶阳性,发生于宫颈的3例ER和PR弱阳性,所有病例CK、S-100蛋白阴性.结论 AMF是发生女性外阴、生殖道的良性软组织肿瘤;需要与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富于细胞性的血管纤维瘤、青春期前外阴纤维瘤、浅表宫颈阴道肌纤维母细胞瘤等软组织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肾母细胞瘤微卫星不稳定性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hen Z  He Z  Bu X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7,26(4):207-210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iteinstability,MSI)与肾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技术,选用分别定位于X及21号染色体的AR和UT762微卫星标记位点,对50例肾母细胞瘤标本作MSI测定。按NWTS-Ⅱ病理分类法,将50例分成间变型和无间变型,以及按NWTS-Ⅲ病期分类法可分为四期。结果AR位点MSI阳性14例(28%),UT762位点阳性10例(20%),同一病例两个位点均阳性2例(4%),总阳性病例22例(44%)。早期肿瘤(Ⅰ,Ⅱ期38例)中16例阳性(42.1%),晚期肿瘤(Ⅲ,Ⅳ期12例)6例阳性(50%),(P>0.05)。间变型(14例)10例阳性,阳性率71%,显著高于无间变型(36例中12例阳性)的阳性率33%(P<0.05)。并发现手术边缘组织2例阳性。结论微卫星不稳定性对区分肾母细胞瘤的恶性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肾外肾母细胞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性 ,6 2岁 ,腰部不适数天。体检 :血压正常 ,B超发现左肾上腺部有 10cm× 7cm× 7cm肿块。实验室检查 :血糖、血电解质正常。考虑肾上腺肿瘤 ,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术中冷冻切片见正常肾上腺组织及团块样似肾小球样组织 ,未作诊断。手术医师见肿块位于肾上腺部位 ,有完整包膜 ,与肾脏相距 3~ 4cm ,肾包膜完整 ,肿块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易分离 ,行肿块剥离术。术后 1个月复查未见病征。病理检查 眼观 :10cm× 7cm× 7cm肿块 1块 ,切面分叶状 ,实性 ,灰黄灰白 ,可见坏死灶 ,有部分包膜。镜检 :肿瘤组织由肾上腺皮质束状…  相似文献   

7.
肾脏的肿瘤性囊性病变是指不伴有剩余肾实质囊性改变的肾脏的孤立性囊性肿块。目前肾脏有4种囊性病变:囊性肾瘤(CN)、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EST)、囊性部分分化型肾母细胞瘤(CPDN)和多囊性肾细胞癌。其中CN和MEST是少见的良性肾脏肿瘤,二者病变的临床和形态学特征有重叠,包括中年女性多发,大小不等的囊腔、嗜酸性细胞、被覆囊腔的雪钉样细胞和卵巢性间质。作者研究了20例CN和14例ME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19例肾腺瘤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各型肾腺瘤的形态特点及其诊断标准。方法 各型肾腺瘤共19例,进行光镜,电镜观察,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及随访观察。结果 乳头状腺瘤3例,呈乳头,管乳头状排列;由嗜碱性细胞或嗜酸性细胞组成;上皮膜抗原(EMA)及细胞角蛋白(CK)7双表达。嗜酸细胞腺瘤13例,呈巢状排列,也见管状,乳头结构或单个细胞散在;以嗜酸细胞为主,尚见“嗜酸母细胞”及透亮细胞等;波形蛋白,CK7均阴性,Hale胶体铁染爸阴性;电镜示胞质内多量大线粒体。后肾腺瘤3例,均匀一致的小细胞构成小管,亦见实性,肾小球样,分支长管结构,间质未肿状;EMA阴性,CK7阴性或局灶阳性。各型肾腺瘤均随访3-5年,1例嗜酸细胞腺瘤5年后死亡,余均健在。结论 肾腺瘤有3种,乳头状腺瘤,嗜酸细胞腺瘤,后肾腺瘤,各有其临床病理特点,后两者以形态学为诊断依据,前者仍需参考肿瘤大小。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DNA免疫激发针对肾母细胞瘤CTL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将鼠源肾母细胞瘤WT1基因一段序列(WT1y)构建于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 ),通过小鼠和体外细胞模型初步研究所激发的针对肾母细胞瘤CTL效应.方法 人工合成WT1基因一段序列,含有HLA-A*2402锚定残基的9个氨基酸.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 )/WT1y.免疫Balb/c小鼠,通过ELISA方法检测体液免疫反应;分离脾淋巴细胞,FCM检测脾淋巴细胞中CD4/CD8;将分离的脾淋巴细胞与小鼠肾母细胞瘤细胞共培养,检测其体外溶解组织相容性抗原型别一致的外源性靶细胞能力.结果 构建的重组质粒经测序鉴定,与GenBank中登录的序列完全一致;免疫组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及CTL活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体外具有较强溶解靶细胞的功能.结论 WT1基因的DNA疫苗初步研究具有很强的CTL效应,为小儿肾母细胞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经介入治疗后切除病肝标本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方法对4例介入治疗后切除送检的病肝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例1经介入治疗后,肝癌病灶全部发生凝固性坏死。例2、3经介入治疗后,见凝固性坏死灶,同时发现HCC病灶。例4经介入治疗后,肝组织中未找到癌组织。例3、4的坏死灶均为肝硬化的假小叶结构。结论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组织病理学诊断在HCC介入治疗中的重要作用,避免漏、误诊。  相似文献   

11.
12.
苏炳银  苏慧慈 《解剖学报》1998,29(2):151-155,I009
  相似文献   

13.
目前有关多发性骨髓瘤、肝癌、胃癌等恶性肿瘤患者血清β_2-m升高的报道较多,但关于小儿肾母细胞瘤血清β_2-m变化与肿瘤切除术后,肿瘤复发及预后的关系,国内尚未见报道。作者对32例肾母细胞瘤患儿的和血清β_2-m进行测定: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对象:32例(男18,女14)肾母细胞瘤患儿,年龄2~10岁,按NWTS-Ⅱ分期法分组,Ⅰ期2例,Ⅱ期10例,Ⅲ期10例,Ⅳ期9例,V期1例。另取同龄健康儿童32例,作对照组。 二、标本采集:32例患儿分别于手术前、术后1、3、7、14天取空腹静脉血2ml,部分患儿于术后1、2、3月取标本均室温静置8小时,以1500转/分离心后取血清,置-40低温冰箱中待测。同样的方法制备对  相似文献   

14.
胰母细胞瘤(panceratoblastoma.PBL)是发生于胰腺的极为少见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大多数医师对其缺乏认识,临床工作中易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散发性肾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010和2013年收集的2例散发性肾血管母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等进行观察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例1为40岁男性,例2为45岁女性,体检发现右肾占位.大体均为右肾中极外突性肿物,切面灰红灰褐色,边界清楚.镜下由两种成分构成:即不同成熟阶段的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网之间丰富的间质细胞.例1为细胞亚型,以间质细胞为主;例2为网状亚型,以毛细血管网为主.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间质细胞波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蛋白及α抑制素均为阳性,CK以及HMB45、Melan A、CD56、突触素、上皮细胞膜抗原均为阴性,Ki-67阳性指数<1%,CD34血管壁阳性.结论 散发性肾血管母细胞瘤是肾原发性良性间叶性肿瘤,临床罕见,诊断主要依赖特征性的形态学表现,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与临床检查除外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16.
肾上腺肌纤维母细胞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肌纤维母细胞瘤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1例儿童肾上腺的肌纤维母细胞瘤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HE中瘤细胞呈梭形、不规则形,排列无序,间杂以淋巴细胞等浸润及胶原纤维束;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Vim(+),SMA+(+),CgA(-),EMA(-)。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结论:肌纤维母细胞瘤是由既具有平滑肌细胞特征,又具有纤维母细胞特征的独立性肿瘤。  相似文献   

17.
苏炳银  张成岗 《解剖学报》1999,30(2):119-123,I005
研究大鼠CNS肾母细胞瘤过度表达基因(nov)mRNA神经元的发育。方法原位杂交组织化学和逆转录PCR。结果P0-P4;原位杂交方法最早检测到novmRNA神经元是P0,P0-P4阳性信号均较弱,分布于脑桥和脊髓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肾外肾母细胞瘤(extrarenal Wilms'tumor,EW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幼儿右侧腹膜后EWT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镜下可见片巢状排列的胚芽,由胚胎样管、肾小球样结构组成的上皮成分,以及黏液纤维样间质,并可见间质中向横纹肌分化的区域.免疫组化胚芽弥漫表达WT-1,向横纹肌分化细胞表达myogenin,PTAH染色可见胞质内横纹.结论 EWT罕见,在我国好发于5岁以内幼儿,以女性多见,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9.
性腺母细胞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临床资料例1:女性,24岁。因无月经来潮就诊。体检:女性体态,双乳未发育,腋毛少。外阴女性型,阴道可容两指,子宫小,盆腔未及肿块。临床诊断:睾丸女性化。剖腹探查见始基子宫两侧发育不全索条状性腺及输卵管。例2:女性,15岁。反复下腹痛1月,加重1周。...  相似文献   

20.
c-erbB-2蛋白在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张忠德张文竹一、材料和方法1980~1993年间新华医院手术切除的肾母细胞瘤病例,择其资料完整的52例,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作c-erbB-2蛋白检测。52例病例,年龄为生后5个月~12岁,平均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