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下腔静脉临时性滤器置入术(IVCFI)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连续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18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明确诊断并确认符合IVCFI适应症.术前应用CDFI依次扫查右颈内静脉(RJV)、下腔静脉(IVC)和肾静脉(RV),明确RV入口位置,测量滤器置入处IVC最大内径.在超声引导下,采用标准Seldinger穿刺术经RJV将临时滤器置入到IVC.结果 18例患者中除1例因滤器置入IVC段过短而放弃外,17例均经CDFI评估符合滤器置入要求并在超声引导下成功置人临时滤器17枚,放置时间1天~31天,平均21±4天,而后成功取出,无并发症发生,技术成功率100%.结论 超声可安全有效地引导临时IVCFI,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永平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3):303-304,F0004
目的探讨非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预防肺栓塞中的应用。方法对8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非永久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其中48例采用国产Aegisy可回收滤器,38例采用TempoFilterⅡ临时滤器,滤器均置于双肾静脉水平以下的下腔静脉中。结果48例国产Aegisy可回收滤器均经股静脉穿刺置入,3~4周43例取出,5例作为永久滤器使用,38例TempoFilterⅡ临时滤器均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入,4周后经右颈内静脉取出。手术成功率100%。随访62例,2例采用国产Aegisy可回收滤器释放后4周滤器倾斜,调整后顺利取出,1例TempoFilterⅡ临时滤器术后2周连接杆盘曲,调整后顺利取出,术中术后未穿破管壁和肺栓塞。结论非永久型下腔静脉滤器是一种预防肺栓塞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生存期较长的患者为预防肺栓塞置入非永久型下腔静脉滤器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置入腔静脉滤器预防因静脉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和1例上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置入钛质Bird'snestfilter(BNF).滤器位于双肾静脉水平以下的下腔静脉内或上腔静脉干内.术后分别于1、6、12个月摄胸或腹部平片复查,观察滤器的位置、形态变化.结果:全部滤器经股静脉或右颈内静脉穿刺置入,经右股静脉15例,左股静脉3例,右颈内静脉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发现2例向头侧移,1例向足侧移位,2例跨度增大,腹部CT发现滤器的2只脚穿透腔静脉壁,未出现任何症状,无1例滤器发生倾斜.无1例发生腔静脉阻塞或复发肺栓塞.结论:置入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综合治疗中预防肺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自我院住院治疗的32例下肢DVT患者经股静脉途径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以防止肺动脉栓塞。IVCF置入后同时行抗凝、溶栓治疗。结果 32例下腔静脉滤器均一次性置入成功,技术成功率100%。32例DVT行IVCF患者无一例发生致命性肺栓塞。所有患者下肢症状明显好转。本组2例出现滤器倾斜,但倾斜角度小于15度。1例发生下移,但未进入髂静脉内,不影响滤过效果。未发生下腔静脉穿孔、阻塞等并发症。结论经皮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置入方法简单、安全、并发症少,可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7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VCF)置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PE)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自2008年1月~2010年4月,对7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施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其中临时性滤器6例,永久性滤器73例,男性35例,女性47例;年龄22~85岁,平均51.4岁。深静脉血栓位于右下肢16例,左下肢57例,双下肢4例,下腔静脉2例。经健侧股静脉路径滤器置入73例,经颈静脉路径置入6例。常规行下腔静脉造影,将滤器置入到肾静脉开口水平下的下腔静脉。结果:本组病例全部释放成功。出院前均行腹部X线片检查滤器位置和形态。术后随访2~25个月,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操作简便,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发生肺动脉栓塞,并防止再发肺栓塞所致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置入可回收型下腔静脉滤器预防因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置入可回收型下腔静脉滤器,并采用抗凝、溶栓治疗,临床观察是否出现肺栓塞症状和体征。结果 可回收型下腔静脉滤器全部置入成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和体征缓解,无肺栓塞发生。置入滤器后14天成功回收21例,其中11例滤器上有血栓附着。结论 置入可回收型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中是预防肺栓塞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腔静脉临时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置入下腔静脉临时滤器预防因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前置入临时滤器ATF,2例采用抗凝、溶拴治疗,19例其中2例已出现肺栓塞。实施手术和血管腔内治疗,临床观察是否出现肺栓塞症状和体征或加重。结果:腔静脉临时滤器置入全部成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治疗血管开通,症状和体征消失。无肺栓塞发生或肺栓塞病情加重。置入滤器后平均12.4d取出。滤器上均有血栓性物附着。结论:置入临时性静脉滤器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中是预防肺栓塞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汤连喜  孙刚 《中外医疗》2008,27(12):16-16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预防肺栓塞的作用.方法 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共36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8.3岁.深静脉血栓位于右下肢8例,左下肢22例,双下肢6例.常规行下腔静脉造影,确定下腔静脉以及释放路径有无血栓形成,将滤器放置在肾静脉开口下的下腔静脉.结果 本组病例均释放成功,经股静脉途径15例,经右侧颈内静脉途径21例,术后随访1-24月,全部病例均未出现肺栓塞.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可以预防下肢深静脉继发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动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经彩超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于下腔静脉内置入滤器,然后经患肢的足背静脉推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疗效,并随访肺栓塞的发生情况。结果34例患者下腔静脉滤器均展开良好,无移位。其中,痊愈6例,显效24例,有效4例,无效0例。随访1-12月未发现肺动脉栓塞发生。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可有效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的价值.方法 对3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别经股静脉(30例)、右颈静脉(9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滤器位于双肾静脉水平以下的下腔静脉内,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将溶栓导管插入血栓之髂股静脉进行溶栓.药物尿激酶80~100万u,肝素1mg/kg.结果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全部成功,术中导管溶栓32例完全再通及部分再通,余16例术后溶栓成功.结论? 经导管术中溶栓成功率高,效果好,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防止肺栓塞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下肢深静脉血栓所致的急性肺动脉栓塞双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双介入技术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所致的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右颈内静脉或健侧股静脉放置下腔静脉滤器38枚,常规行下腔静脉造影,确定下腔静脉和释放途径无血栓形成,将滤器放置于肾静脉开口以下的下腔静脉,后经皮经肺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术后常规抗凝.结果 38例患者下腔静脉滤器放置成功,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对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植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梗塞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入钛质Greenfieldfilter(TKG)3例,Bird's nest filter 1例。滤器位于双肾静脉水平以下的下腔静脉内。结果:4例滤器均成功植入,3例滤器由右股静脉穿刺植入,1例滤器经右颈静脉植入。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滤器偏斜,角度小于15度。结论:植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梗塞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高志康  徐浩  张庆桥  祖茂衡 《当代医学》2009,15(35):652-654
目的探讨Aegisy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经导管溶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4月~2009年8月间,45例下肢DVT患者(左侧:36例,右侧:6例,双侧:3例,4例已发生肺栓塞)在经颈静脉插管溶栓过程中行Aegisy腔静脉滤器置入术,以防止肺动脉栓塞。结果45支Aegisy腔静脉滤器经颈静脉一次性于下腔静脉植入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未出现滤器错位、移位、倾斜、滤器折断、腔静脉穿孔、下腔静脉阻塞等并发症。在溶栓治疗过程中1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因右心衰竭死亡,其他患者无症状性肺动脉栓塞发生。溶栓治疗后,45支滤器中的36只成功取出,滤器留置时间为7~18天(平均9.5天),余9支滤器永久性留置于患者体内。随访2~17个月(平均9.7个月),滤器无移位及血栓形成。结论Aegisy腔静脉滤器经颈静脉途径植入方法简单、释放可控、安全,可有效防止症状性肺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14.
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国  陈开  郑江华  朱彦彬  杨林 《四川医学》2010,31(7):905-906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IVCF)植入的手术指征、并发症、意义及术后抗凝、溶栓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3月我院3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的临床资料,并对之随防。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将滤器置于双侧肾静脉开口平面下方,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0个月,均无症状性肺栓塞(PE)发生,1例滤器内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2%。无其他相关并发症。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可有效预防致命性肺栓塞发生,严格的手术操作及术后正规的抗凝溶栓治疗是防止滤器植入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肺栓塞4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术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预防肺栓塞疗效,并发症以及相关处理。方法:在DSA下经皮股静脉途径置入下腔静脉滤器46例,术中观察和术后随访了解预防致死性肺栓塞(PE)的发生情况。结果:46例患者下腔静脉滤器均置入成功,术后随访6~24个月,其中1例于术中发生肺栓塞,经抢救后患者恢复正常;1例患者术中发现下腔静脉内有血栓形成;1例患者出现11个月后健侧静脉血栓形成;1例患者出现下腔静脉穿孔。余无相关并发症。结论:下腔静脉滤器可以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术前彩色超声及术中下腔静脉造影是确保下腔静脉滤器(VCF)放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联合腹部大血管的彩色超声诊断深静脉血栓(DVT)及其病因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85例有症状的下肢DVT患者行下肢深静脉的彩超检查,其中68例血栓累及股静脉的患者同时逆行扫查髂静脉及下腔静脉.结果 85例下肢DVT患者急性期51例,亚急性期和慢性期34例,管腔内实性回声、探头加压管腔不被压瘪或消失,CDFI示血流充盈缺损或消失,PW未引出血流频谱或频谱波形不正常是DVT的特征性表现.腹部大血管扫查发现髂静脉和/或下腔静脉内的血检、瘤栓形成、左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髂静脉炎性粘连等是导致下肢DVT的病因.结论 彩色超声对下肢DVT的诊断明确,联合髂静脉、下腔静脉及周围组织的扫查可提高DVT病因的检出率,对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tVCF)预防肺动脉栓塞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4年9月-2007年1月对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施行IVCF植入术。男6例,戈4例,年龄45~79岁,患者经健侧股静脉径路植入IVCF全部成功,植入部位均为肾静脉开口水平以下,随访12~30个月。结果本组10例均成功植入,术后无局部血肿及血栓形成,均无肺栓塞发生,无一例滤器移位、腔静脉血栓阻塞和死亡。然而5例患者均残存不同程度的患侧肢体麻木、无力、肿胀等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症状。1例术后1月停用华法林,自行中药治疗而再次股静脉栓塞,但未发生肺栓塞。结论IVCF植入术能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并防止再发肺栓塞所致死亡,对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The incidence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and pulmonary embolism (PE) among Chinese is much lower than in Caucasians. The total number of inferior vena cava (IVC) filters inserted in regional hospitals in Canada (about 700 beds in Toronto General Hospital) and Hong Kong (about 1,250 beds in Pamela Youde Nethersole Eastern Hospital) also reflects this. Thirty-six IVC filters were deployed in Toronto General Hospital, compared to 8 IVC filters inserted in Pamela Youde Nethersole Eastern Hospital from August 1997 to September 1998. Despite this, the physician may encounter patients with thromboembolic disease who require inferior vena cava interruption. The usual indication will be pulmonary embolism with contraindications to, or failure or complications of,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It is important for angiographers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technique of percutaneous insertion of IVC filters. The types of IVC filters, techniques of insertion and guidelines relating to the choice of a filter would b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