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对评估胃癌患者机体免疫状态的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分析40例术前胃癌患者及30名健康人群(对照组)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cD3^+、cD4^+、cD8^+T细胞、CD4^+/CD8^+比值),组间比较采用τ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研究组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矿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健康人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两组间cD8^+T细胞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侵及浆膜组CD3^+、CD4^+T细胞、CD_4^+/CD8^+比值明显低于未侵及浆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肿瘤有淋巴结转移组CD3^+、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低于肿瘤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肿瘤临床分期TNMⅢ、Ⅳ期组CD3^+、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低于TNM I、II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肿瘤高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间CD3^+、CD4^+T细胞、CD4^+/CD8^+比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不同组间外周血CD8^+T细胞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T细胞亚群对评估胃癌患者机体免疫状态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也为肿瘤的免疫增强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化湿中药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湿证患者临床疗效与激活和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 将CHB湿证患者75例非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化湿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核苷类似物治疗,观察治疗1年后两组临床疗效及激活和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结果 CHB患者外周血CD8^+CD28^+、CD4^+CD28^+T细胞水平与健康人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CD8^+CD38^+T细胞水平与健康人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CD4^+CD28^+、CD8^+CD28^+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D8^+CD38^+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CD8^+CD38^+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HB显效患者治疗后CD8^+CD28^+、CD4^+CD28^+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CD8^+CD38^+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非显效患者治疗前后CD8^+CD28^+、CD4^+CD28^+、CD8^+CD38^+、CD4^+CD25^+T细胞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化湿中药对CHB湿证患者激活和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这可能是抑制病毒复制、清除病毒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其与肿瘤进展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结肠癌患者67例,于术前3 d,抽取外周血1 mL,肝素抗凝,作T细胞及亚群测定。选择13例健康人作对照组,检测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肿瘤位于肌层以下患者T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P>0.05),侵犯浆膜层以外患者CD3+、CD4+细胞及CD4+/CD8+比值显著减少(P<0.01),而CD8+细胞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结肠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肿瘤侵犯程度明显相关,T淋巴细胞亚群高低可协助临床医师判断疾病的进展程度。  相似文献   

4.
黄芪注射液对刀豆蛋白诱导的小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免疫损伤模型组与实验组小鼠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小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组小鼠每天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400μl,正常组与模型组小鼠每天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第7天在给药1小时后,模型组与实验组小鼠分别经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正常组小鼠则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8小时后检测各组动物外周血中CD4^+T、CD8^+T细胞以及CD4^+/CD25^+T细胞所占比例,检测血浆转氨酶水平,制备肝脏病理标本,进行HE染色。结果尾静脉注射8小时后,实验组小鼠外周血的CD4^+所占T细胞比例较模型组有所升高(P〈0.05),但仍低于正常组水平(P〉0.05):而CD8^+T细胞的比例则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ALT、AST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实验组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结论黄芪注射液对刀豆蛋白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有确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化湿中药对湿证患者激活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湿证患者48例作为治疗组,采用化湿中药治疗,随机选取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激活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CD8^+CD38^+细胞、CD4^+CD25^+T细胞水平与正常人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P〈0.05),经过4周治疗,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CD8^+CD38^+细胞水平升高(P〈0.05)。结论:湿证患者激活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下降,化湿中药对湿证患者的激活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有一定调节作用,并且与症状的改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扶正祛痹汤治疗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30例R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西药联合治疗及中西药治疗1个月,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4^+、CD8^+百分比和血清Ig值。结果:RA患者外周血T细胞CD4^+、CD8^+、CD4^+/CD8^+比值、血清IgG、IgA水平显著升高(P<0.05)。中西药治疗后CD4^+/CD8^+、IgG、IgA显著降低(P<0.05)。结论:RA是存在细胞免疫异常。中西药合用可治疗调节T细胞亚群比例平衡。  相似文献   

7.
红景天对肿瘤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红景天对肿瘤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调节作用。方法51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单纯化疗)25例,B组(化疗+红景天)26例,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A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和NK细胞明显下降(P〈0.05,P〈0.001);B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和NK细胞无明显下降(P〉0.05)。2组患者体液免疫功能均无变化(P〉0.05)。结论化疗使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明显下降,联合红景天能使免疫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蒿芩清胆汤对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湿热证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入选外感湿热证病例60例,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NK%值,并与正常对照组健康人的上述相关指标比较其差异。并将病例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单盲分组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配到2组,中药治疗组(30例)、西药对照组(30例)。中药治疗组给予蒿芩清胆合剂,西药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颗粒剂;行干预治疗3日后,用相同的方法复测上述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以观察蒿芩清胆汤的干预作用。结果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中药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的CD8+%降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三组相比较,CD3+%、CD4+%、CD4+/CD8+、NK%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经蒿芩清胆合剂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较治疗前有上升的趋势,并有显著差异(P〈0.05),NK%较治疗前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经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NK%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湿热证病理机制与免疫功能失调有一定的联系。这种异常的机制可能与导致湿热证阴阳失调的病理改变及缠绵难愈的病程变化有关。蒿芩清胆汤对于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湿热证患者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白癜风颗粒剂、白癜风搽荆联合UVA光疗治疗前后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Fas/FasL表达量的改变。探讨其与白癜风发生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正常对照组及58例白癜风患者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T细胞亚群分类检测及外周血淋巴细胞Fas及FasL的定量检测。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达97.55%,白癜风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CD4^+)、抑制性T细胞(CD8^+)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CD4^+/CD8^+比值升高(P〈0.01);治疗后CD3^+、CD4^+、CD8^+较治疗前升高(P〈0.01),CD4^+/CD8^+比值下降(P〈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前外周血淋巴细胞Fas表达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明显上升(P〈0.01),但仍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前外周血淋巴细胞FasL表达有降低趋势;治疗后FasL表达略有回升,但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白癜风的发病与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有关,白癜风颗粒剂、白癜风搽刺联合UVA光疗可通过有效逆转外周血淋巴细胞的Fas/FasL表达异常,诱导淋巴细胞的正常凋亡,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咽癌和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外周血T细胞水平的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健康成人、鼻咽癌(放疗前后)和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3+、CD4^+、CD^8+)的百分率,并进行比较。结果: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CD8^+细胞百分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CD4^+/CD8^+比值明显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别(P〈0.001);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D4^+细胞百分率降低(P〈0.01)、CD8^+细胞百分率升高、CD4^+/CD8^+比值下降(P〈0.001)。结论:鼻咽癌和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体内存在免疫调节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益气健脾法干预乳腺癌患者化疗所致脾虚证的影响。方法:30例女性乳腺癌化疗病人随机分单纯化疗、化疗前中药和化疗后中药3组,用益气健脾法中药干预,研究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脾虚证积分、血象及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3组化疗后脾虚积分均有升高,以单纯化疗组最明显(P〈0.05),中药干预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单纯化疗组60%(6/10)出现Ⅲ度血液毒性,化疗后中药组10%(1/10)出现Ⅲ度血液毒性而化疗后中药组未出现Ⅲ度血液毒性病例;T细胞亚群:化疗前后辅助性T细胞(CD4^+)及CD4^+/CD8^+比值单纯化疗组有明显下降(P〈0.05);中药干预两组反有上升(P〈0.05)。结论:抗肿瘤化疗药物可影响中医证侯,使肿瘤患者出现或加重脾虚证,益气健脾中药干预可减轻或改善患者脾虚证,减轻化疗毒副反应。使CD4^+/CD87^+比值向CD4^+方向漂移,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AI)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疗效、外周血NK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方法:61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用AI加盐酸川芎嗪注射液(LH)治疗,对照组30例用LH治疗。用先进的流式细胞分析仪(FCM)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NK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31例健康人组作对照。结果:ACI治疗前CD3^+、CD4^+、CD4^+/CD8%_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人组(P〈0.01),CD8^+、CD16+56则显著高于健康人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较对照组增高显著(P〈0.05~0.01),CD8^+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临床基本治愈率与显效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CI发病后存在严重的NK细胞和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AI治疗ACI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细胞免疫功能的平衡失调、减轻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应答所致炎症损伤等有关,此为AI的临床应用赋予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测“双固一通”针法对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和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180-220g Wistar大鼠73只,13只为正常对照(A组)。另60只行链脲左茼素腹腔注射造模,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胰俞”针刺治疗组(C组)、“双固一通”针刺治疗组(D组)和常规针刺治疗组(E组),治疗2个疗程后,用血糖仪检测血糖,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胰岛素,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全血T细胞亚群(CD4^+/CD3^+、CD8^+/CD3^+)。结果:C组对糖尿病大鼠血糖、CD4^+T和CD8^+T细胞比例无显著性影响(P〉0.05);D组和E组均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P〈0.05),对降低的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O.05);D组和E组均可使糖尿病大鼠降低的CD4^+T细胞比例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使升高的CD8^+T细胞比例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使CD4^+T/CD8^+T细胞比值不同程度趋于正常水平,组间比较,以D组对T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最好。结论:“双固一通”针法降糖作用确切,其作用可能不是通过升高血浆胰岛素水平实现的;“双固一通”针法对糖尿病大鼠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这可能是其对神经内分泌网络进行调节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白芍总苷对寻常性斑块状银屑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小红  王宁丽 《河南中医》2010,30(5):455-456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治疗寻常性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 CD3^+,CD4^+,CD8^+T细胞变化情况,探讨白芍总苷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观察45例寻常性斑块状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的变化并于治疗开始和治疗结束检测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选择门诊健康献血者13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12周后,有效率为84.44%。治疗后PAS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CD4^+,CD8^+T细胞以及CD4^+/CD8^+比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白芍总苷对寻常性斑块状银屑病疗效肯定,其在改善症状的同时亦能纠正患者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的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等慢性HBV感染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1例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16+CD56+细胞(NK细胞)以及CD3-CD19+细胞(B细胞)进行检测,并与2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组)患者CD3+CD4+细胞fCD4+T细胞)及NK细胞百分比降低,B细胞百分比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硬化组)患者CD3+T细胞、CD3+D4+细胞(CD4+T细胞)、CD3+CD8+细胞(CD8+T细胞)及NK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下降(P〈0.05),B细胞百分比及CD4+/CD8+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体内存在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检测对于了解患者免疫状态,判定病情发展阶段以及估计预后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营分证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及比值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55例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急性扁桃体炎营分证患儿)25例与对照组(健康体检儿童)30例。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细胞数目及细胞数比值,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CD3+、CD4+、CD8+细胞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CD3+和CD4+/CD8+细胞数比值明显升高,CD8+/CD3+比值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营分证可能与T淋巴细胞CIM+/CD3+和CD4+/CD8+比值升高、CD8+/CD3+比值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7.
王品  刘维  刘晓亚 《吉林中医药》2010,30(5):406-407
目的:将类风湿关节炎(RA)中医辨证分型与T细胞亚群检测指标相结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RA提供参考。方法:将120例RA患者分为寒湿阻络型、湿热瘀阻型、痰瘀痹阻型、肝肾亏虚型。T细胞亚群各指标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各组数据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CD3^+T、CD4^+T细胞在中医各证型间无统计学差异,CD8^+T细胞、CD4^+/CD8^+在中医辨证分型间有差异。寒湿阻络型与肝肾亏虚型,寒湿阻络型与痰瘀痹阻型间有显著差异(P=0.01,P=0.03),湿热瘀阻型与肝肾亏虚型,湿热瘀阻型与痰瘀痹阻型间有显著差异(P=0.03,P=0.02),寒湿阻络型与湿热瘀阻型CD8^+T细胞、CD4^+/CD8^+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医证型不同,则T细胞亚群实验室指标有差异,这些规律可为RA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RF及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法,34例患者分为A组(中药组)、B组(TACE组)、C组(RF+TACE+中药组)、D组(RF组)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淋巴细胞转换率、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同治疗前相比,B、D两组淋巴细胞转换率、CD4^+、CD8^+均明豆下降(P〈0.05),A、C两组淋巴细胞转换率无明显变化,CD4^+、CD8^+有所提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F、TACE治疗可引起HCC患者免疫功能的下降,中药可有效保护TACE及RF治疗引起的HCC患者免疫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以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艾灸疗法对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白细胞数量及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将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艾条温和灸治疗组(治疗组)、西药口服组(对照组),分别进行对照治疗,以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外周血白细胞数量、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含量的变化为指标进行实验观察。结果: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艾条温和灸较升白药口服有明显提高外周血白细胞数的作用;前者能提高肿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含量、使CD4^+/CD8^+比值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能明显改善全身虚损症状。结论: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艾条温和灸能有效升高白细胞,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全身症状。  相似文献   

20.
艾迪注射液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艾迪注射液对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6例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放疗前后检测各组外周血T+B+NK、CD3^+、CD4^+、CD8^+、CD4^+/CD8^+、B淋巴细胞、NK淋巴细胞水平。结果:放疗后,对照组免疫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D3^+、CD4^+、CD4^+/CD8^+值、NK淋巴细胞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而T+B+NK、CD8^+和B淋巴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食管癌患者放疗后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