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杨俊霞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Z):131-131
目的分析研究宫颈、宫腔粘连的病因,探讨其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120例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预防措施:本组全部用探针及宫颈扩张器、刮匙解除粘连,同时放置T型宫内节育器(1个月后取出)或宫颈粘连分离后放置碘伏纱条置于内口处(48h后取出),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部分病例给予人工周期疗法及中药治疗,疗程3个周期。结果经治疗,本组有90例下腹痛消失(占75%),月经恢复正常116例(占97%),2例半年后恢复月经,但量少,3例并发子宫腺肌病,6例并发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中2例行子宫切除术。结论发生宫颈、官腔粘连的相关因素中,不规范的宫腔手术操作和感染是本病的主要原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暴力,术前有感染疾病者给予控制,术后抗感染治疗,减少人工流产,可以有效预防宫颈宫腔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Ⅱ度以上宫腔粘连分离术采用不同物理屏障抗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12例Ⅱ度以上宫腔粘连患者,其中宫腔粘连分离术留置宫内节育器者作为A组(Ⅱ度47例,Ⅲ度38例,Ⅳ度43例),宫腔粘连分离术留置宫内球囊后改放置节育器者作为B组(Ⅱ度28例,Ⅲ度30例,Ⅳ度26例)。以上两组术后其他后续治疗方法均一致。术后每28d复查1次,性激素序贯治疗3周期结束后予以宫腔镜下节育器取出术同时行二次探查并登记月经情况。结果(1)月经情况:两组术前月经过少的同度患者相比,月经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闭经患者术后月经复潮率89.3%(92/103)。IV度术后月经复潮率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8%vs 62.5%,P<0.05)。(2)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宫内节育器嵌顿共12例,A组8例,B组4例,总发生率5.7%,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泌尿道生殖道感染病例。宫腔粘连重新形成110例(51.9%);其中IV度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V度宫腔粘连行宫腔镜下分离术,术中留置宫内球囊后改宫内节育器将比单独使用宫内节育器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彭保安  黄丽丽  玉利权 《浙江医学》2010,32(12):1832-1833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可逆、易于接受的长效避孕方法,是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之一,近年来也常用其作为术后宫腔粘连的预防措施,但其严重并发症之一是IUD异位,  相似文献   

4.
宫腔粘连综合征45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宫腔镜手术为主联合应用宫内节育器及雌孕激素替代疗法综合诊治宫腔粘连(Asherman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宫腔镜下手术分离官腔粘连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宫腔粘连Ⅰ度为57.8%,Ⅱ度28.9%,Ⅲ度8.9%,Ⅳ、Ⅳ度各占2.2%。治愈36例(80%),有效8例(18%),总有效率97%,无效1例(2.2%)。结论 宫腔镜手术恢复宫腔正常解剖学形态后,联合应用宫内节育器和雌、孕激素替代治疗预防粘连的复发,对于宫腔粘连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腔镜处理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的优势和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53例节育器取出困难患者,经宫腔镜检查发现,在宫腔镜直视下(必要时B超引导),采取直接夹取、针状电极电切粘连带,游离节育器后,以取环钩取出、环形电切环切除黏膜下肌瘤后,宫腔镜下取环钩取出,2例因宫内节育器异位入盆腔,经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取出。结果 53例患者中,51例经宫腔镜处理后取出,2例经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取出。结论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的原因与节育器嵌顿子宫黏膜下层、嵌入肌层、套入黏膜下肌瘤蒂部及宫腔形态异常、宫腔粘连包裹节育器及异位有关,宫腔镜有操作方便、直观、图像放大、止血迅速、创伤小、无伤口等优点,是处理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时的首选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生长激素宫腔注入联合宫内节育器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冷刀系统手术后再粘连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舟山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62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1)与研究组(n=31)。对照组给予生长激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宫内节育器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与手术3个月后子宫内膜厚度、术后6个月的月经恢复情况,以及术后3个月的宫腔粘连复发情况。结果 手术前,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减少且研究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薄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的月经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的再次粘连总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长激素宫腔注入联合宫内节育器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冷刀系统手术后再粘连的预防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置宫内节育器联合球囊尿管预防宫腔再粘连效果的探究。方法选取符合条件患者均行trca,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64例,对照组术毕根据患者情况将宫内节育器置入宫腔内,研究组术毕将球囊尿管置于宫腔内再置入宫内节育器。所有患者进行戊酸雌二醇、黄体酮用药方案。结果研究组月经恢复、治疗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置球囊尿管预防宫腔再粘连的效果要好于单纯放置节育器。  相似文献   

8.
宫颈、宫腔粘连12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研究宫颈、宫腔粘连的病因,探讨其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120例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预防措施。本组全部用探针及宫颈扩张器、刮匙解除粘连,同时放置T型宫内节育器(1个月后取出)或宫颈粘连分离后放置碘伏纱条置于内口处(48h后取出),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部分病例给予人工周期疗法及中药治疗,疗程3个周期。结果经治疗,本组有90例下腹痛消失(占75%),月经恢复正常116例(占97%),2例半年后恢复月经,但量少,3例并发子宫腺肌病,6例并发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中2例行子宫切除术。结论发生宫颈、宫腔粘连的相关因素中,不规范的宫腔手术操作和感染是本病的主要原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暴力,术前有感染疾病者给予控制,术后抗感染治疗,减少人工流产,可以有效预防宫颈宫腔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节育环取出困难的妇女行宫腔镜检查并取环,必要时行B超监测。结果:宫腔镜检查发现节育环处于正常位置者13例,其中3例合并子宫内膜息肉,5例合并宫腔粘连;9例节育环部分嵌顿;节育环异位于子宫内膜或子宫浅肌层23例;宫颈或宫腔粘连10例;节育环曲变形3例。58例妇女节育环均在宫腔镜下顺利取出。结论:在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时应用宫腔镜(必要时可结合B超),不仅安全、有效且成功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980~1989年早孕人工流产的15573例病人术后并发Ascherman综合征42例(0.27%)进行了分析,经孕妇高于初孕妇(13:1)。宫颈粘连37例(88.09%),富颈宫腔粘连5例(11.90%)。宫颈及官腔内膜损伤是导致Ascherman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对人工流产术后有经期延迟、经量减少或闭经、周期性下腹痛等症状者应考虑Ascherman综合征。探、扩宫时有陈旧性血液流出是该病的主要特点。其处理方法:①探、扩宫法;②放置宫内节育器;③宫腔镜直视下分离粘连;④Foley导尿管放入宫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宫腔粘连综合征(IUA)中的诊疗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8例宫腔粘连患者在宫腔镜下分离粘连、术毕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并人工周期治疗。结果:408例IUA中402例一次分离成功,6例二次分离成功,一次手术成功率98.5%,总有效率100%。结论:宫腔镜在宫腔粘连综合征中有很高的诊疗价值,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孙娜 《浙江医学》2013,(22):2025-2026,2030
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减退,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宫颈组织变硬,宫颈容受性下降,颈管出现狭窄与粘连,甚至完全封闭,子宫发生生理性萎缩,宫腔变狭小与原来放置的宫内节育器(IUD)不相适应,致使IUD变形、移位,甚至嵌入子宫肌层;取器难度增大,易失败,操作中极易发生IUD嵌顿、断裂以及子宫穿孔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8):74-77
目的 比较宫安康与球囊联合宫内节育器对宫腔镜电切术后宫腔粘连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妇科2017年9月~2019年9月的86例宫腔镜电切术患者,根据术后宫腔粘连不同预防方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43例,A组应用宫安康,B组应用球囊联合宫内节育器,对比两组患者的AFS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宫腔粘连发生情况、月经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AFS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宫腔粘连发生率、月经恢复率均相当(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98%)低于B组(18.60%)(P0.05)。结论 宫安康与球囊联合宫内节育器对宫腔镜电切术后宫腔粘连的预防效果相近,均可明显降低AFS评分,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月经恢复率高,且宫腔粘连发生率低;但宫安康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球囊联合宫内节育器,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宫内节育器合并异位妊娠章晓光1曹云霞2作者单位:1安徽省和县县医院妇产科238200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合肥230022近年来,随着宫内节育器(以下简称IUD)的广泛应用,并发异位妊娠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因放置IUD避孕后而放松警惕,或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腔球囊及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在宫腔粘连电切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uterine adhe-sions,TCRA)后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在我科确诊为宫腔粘连并实施TCRA且术后仅选择宫腔球囊或宫内节育器一种屏障措施的共计8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TCRA术后采用宫腔球囊预防再粘连的患者24例,采用宫内节育器的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在3个月内再次行第二次宫腔镜检查。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妊娠相关刮宫次数、治疗前美国生育协会(American Fertility Association,AFS)评分、月经、粘连程度以及术后随访时间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月经恢复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宫腔球囊组术后妊娠率、活产率分别为13/24(54.2%)、2/24(8.33%),IUD组术后妊娠率、活产率分别为27/56(48.2%)、12/56(21.42%),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2组患者在第二次宫腔镜术前AFS评分(2.50±2.41 vs. 1.06±1.65)、术后妊娠时间(11.23±6.93 vs. 6.89±4.39)、宫腔形态恢复等方面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UD作为TRCA术后的防粘连屏障与宫腔球囊相比在改善术后AFS评分、缩短妊娠时间及促进宫腔形态恢复方面更有优势,宫腔球囊在TRCA术后的实际使用方法上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刘伟 《中原医刊》1997,24(9):17-17
宫腔及宫颈粘连的防治刘伟开封市计划生育研究所(475004)1材料与方法1.1对象14例宫内粘连(IUA)病人全部来自妇科门诊,年龄26~39岁,平均34岁,其中1例以不孕为主诉,经造影证实为宫腔粘连,粘连面占整个宫腔的1/2。追问病史,曾有一次自然...  相似文献   

17.
宫内放置节育器(IUD)是我国广大育龄妇女所采取的主要节育措施,由于节育器达到使用年限而需及时更换或因年老绝经而取出。施行宫内放置IUD时,可因一些原因如剖宫产后、宫颈条件差、宫颈严重粘连、宫颈狭窄、精神高度紧张而致置器困难。取出IUD时也可因精神高度紧张或绝经后子宫萎缩,  相似文献   

18.
扎西  陈颖  李明丽 《河北医学》2014,(11):1785-1788
探讨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后不同预防宫腔粘连方法对患者术后宫腔粘连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均行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术后A组采用雌激素预防宫腔粘连、B组放置带铜圆形宫内节育器、C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结果:三组患者宫腔深度、纵隔长度与宫深关系、纵隔基底宽度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三组患者残余中隔发生率及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随访2年,三组患者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及术后首次妊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治疗子宫纵隔安全、有效,改善患者孕产结局;术后应用雌激素或宫内节育器对防止宫腔粘连形成、提高妊娠率及改善妊娠结局无明显益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宫腔镜下分离宫腔粘连后两种抗粘连方法的疗效。方法 43例宫腔镜下宫腔III度及以上粘连分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contraceptive device,IUD)组(22例)和几丁糖组(21例),术后1个月宫腔镜下观察两组宫腔内粘连情况。结果 IUD组宫腔再粘连率54.55%,明显高于几丁糖组的再粘连率19.05%(P〈0.05);且IUD组肌性及结缔组织性粘连比例40.91%,明显高于几丁糖组4.76%(P〈0.01)。结论宫腔镜下III度及以上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应用几丁糖能显著减少术后宫腔再粘连的发生,较之常规术后置器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正> 宫内节育器作为一个异物,居寄于宫腔内,惹致子宫的一系列反应。产生这些反应的主要因素是节育器对子宫的刺激,但也可能由于节育器通过宫颈时宫颈粘液中的细菌污染节育器,而把细菌带入宫腔,引起细菌性炎症反应。节育器刺激导致反应的时间和放置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