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女,23岁,头晕3年,伴乏力2个月。查体:颈动脉及桡动脉搏动消失。超声所见:双侧颈总动脉管径较窄,均约为4.9mm,管壁弥漫性增厚,管腔内无回声消失,代之纤维样稍强回声物充填。CDFI:双侧颈总动脉管腔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双侧椎动脉内径增宽,右侧4.7mm,左侧内径4.8mm,椎动脉管腔结构清晰,腔内无回声。CDFI:管腔内血流充盈良好,流速测值高于正常范围。腹主动脉二维图像及血流均未见明显异常。双侧桡动脉内径均为1.5mm,内膜面粗糙,管壁增厚。CDFI:管腔内血流充盈欠佳,流速测值减低。超声提示:多发性大动脉炎致双侧颈总动脉血流阻断;双侧…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18岁,学生。因左眼视力骤降半月余,就诊于本院眼科。患者因突发左眼视力下降2d,就诊于某医院,发现“眼底出血”。体格检查:双侧桡动脉搏动消失,股动脉搏动存在,双侧颈动脉可闻杂音,上肢血压测不出,脉搏测不出。周围血管彩超示:大动脉炎累及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左椎动脉(右颈总动脉闭塞,余动脉狭窄);右侧椎动脉代偿性增宽,双侧锁骨下动脉、腋动脉、右侧肱动脉管腔狭窄,左侧肱动脉、双侧桡动脉近端、远端及尺动脉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3.
患者 ,女 ,2 5岁 ,农民 ,因双上肢酸困发凉半年伴阵发性黑目蒙、晕厥 2月前来就诊。体检 :左上肢肱动脉、桡动脉搏动减弱 ,血压 6 0 /4 0mmHg。右上肢肱动脉、桡动脉搏动消失 ,血压测不出。颈部及锁骨上下区均可闻及粗糙的收缩期杂音 ,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有力 ,既往有结核性胸膜炎病史。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左、右颈总动脉前后壁内膜呈不规则的向心性增厚 (厚度 1 .7~ 2 .9mm) ,回声略强 ,血管腔明显狭窄 ,左颈总动脉内径最窄处为 0 .83mm ,右颈总动脉内径最窄处为 0 .8mm ,范围从颈总动脉起始部延续至颈内动脉。左颈内动脉起始…  相似文献   

4.
张一新  古丽扎  郑俊平 《中外医疗》2008,27(22):121-122
目的 探讨彩色多瞢勒超声(CDU)在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SS)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4例SSS患者进行二维超声及CLD检查,并分析结果.结果 24例SSS中,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16例,多发性大动脉炎7例,先天性锁骨下动脉狭窄1例.二维超声表现为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强回声、低回声、或混合性回声斑块,部分后方伴声影,内径约2~3mm,血管闭塞时,管腔内充满低或强回声;彩色多普勒示血流信号呈五彩镶嵌的花色血流.频谱多普勒探及高速血流,流速约260~450cm/s,当闭塞时探不到血流信号、血流频谱.多发性大动脉炎表现为锁骨下动脉管壁不同程度节段性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狡窄段较长,多累及2条以上大血管,同时伴颈总动脉、无名动脉等血管病变.完全性窃血主要表现为患侧椎动脉血流方向与同侧颈总动脉血流方向相反,患饲椎动脉收缩期、舒张期均出现返漉;部分性窃血表现为收缩期椎动脉反向血流,舒张期正向血流.患侧上肢肱动脉及挠动脉血流明显低于健侧,频谱形态表现为低速低阻波形.结论 CUD诊断SSS具有无创、无痛、简便、迅速、可重复性的特点,必要时可以行MRI或有创的DSA检查以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67岁,近年来频发眩晕,双上肢无力.用力活动时症状加重。查体:脉搏弱,双上肢血压低11/7kpa。脑CT无明显异常。经颅多普勒显示: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血流增快;大脑中动脉、前动脉血流减慢,后动脉(交通前段)及椎~基底动脉流速增高,血流方向逆转。双侧锁骨下动脉近段流速明显增高,峰速约160cm/s,声频增强伴鸥鸣样杂音。双上肢各动脉流速减低,声频低钝,PI值减低,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37岁,因“突发持续性胸闷痛1天”于2008年7月6日入院。患者持续性胸闷痛伴胸部紧缩感,向背部放射,无撕裂样疼痛。体格检查:左上肢血压180/100mmHg(1mmHg=0.133kPa),右上肢血压186/102mmHg,下肢血压192/104mmHg,两侧肱动脉、桡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心率86次份,心律整齐,心音正常,心瓣膜区、锁骨下、肾动脉区均未闻及杂音。  相似文献   

7.
双侧肱动脉变异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年男尸 ,其双侧肱动脉走行均有异常。 (1)右侧 :右浅肱动脉在胸小肌上缘处由腋动脉内侧壁发出 ,夹角 32°,发出点距喙突 31mm,根部直径 6 mm。发出后在正中神经浅面并与之伴行于肱二头肌内侧沟内 ,距喙突约 130 mm处远离正中神经 ,并向外下斜越肱二头肌前面 ,经肱二头肌腱浅面下行于前臂外侧移行为桡动脉 ,桡动脉在前臂行程无异常。浅肱动脉在行程中还发出胸肩峰动脉和尺侧副动脉 ,其中前者发出点距浅肱动脉根部 8.5 mm ,直径 4 .5 mm,后者距浅肱动脉根部分别为 2 4 mm(近侧支 )和 134mm (远侧支 )。右肱动脉位于正中神经后面 ,由臂丛、外…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 患者男,37岁,因“突发持续性胸闷痛1天”于2008—07-06入院。病人持续性胸闷痛伴胸部紧缩感,向背部放射,无撕裂样胀痛。体格检查:左上肢血压180/100mmHg,右上肢血压186/102mmHg,下肢血压192/104mmHg,两侧肱动脉、桡动脉、股动脉、胭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心率86次份,心律整齐,心音正常,心瓣膜区、锁骨下、肾动脉区均未闻及杂音。  相似文献   

9.
腔内技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经皮血管内成形术(PTA)及内支架置放术治疗6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6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血流数字造影显示锁骨下动脉平均狭窄72%,双上肢动脉收缩压差平均为53.3mmHg。经股动脉途径行球囊血管成形术4例,经股动脉和肱动脉联合入路双向造影支架打通狭窄或闭塞2例,PTA联合支架置入术4例。结果5例患者的腔内治疗获得成功,术后即刻桡动脉搏动获得改善,双上肢动脉收缩压差平均为22mmHg。1例腔内治疗失败,导丝无法打通闭塞段动脉。无任何病例发生严重并发症。5例患者术后随访1~19个月,无神经症状复发。结论采用腔内技术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患者进行PTA和支架置入后其效果可靠,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3岁,查体时无意中发现双侧颈部均可闻及较粗糙的收缩期杂音,遂作超声检查。超声所见: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弥漫性增厚,左右颈总动脉内中膜最厚处分别为1.5ram和1.7mm,内膜回声虽然增强,但壁上无斑块回声,外膜粗糙,管腔变细,左右管腔内径分别为4.1mm和4.0mm,Pw示血流速度尚正常范围,Vmax110cm/秒。频谱包络线毛糙,阻力指数偏低,双侧颈内外动脉及椎动脉管壁结构及血流参数未见明显异常。超声诊断:双侧颈总动脉大动脉炎。  相似文献   

11.
高邮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2):1601-1602
目的:应用TCD技术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脑血流观察,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临床表现有眩晕、一侧肢体麻木无力、胸闷、出汗、颈项不适双上肢血压相差40/20~30mmHg,所有患者均有颈部血管杂音,应用德国EME公司TC2010CompoinⅡ检测仪,用2兆赫脉冲探头经颞窗、枕窗,分别检测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末段、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用4兆赫探头检查双侧锁骨下动脉、挠动脉。均行血管造影数字减影,方法是经股动脉插管,注入ominique100ml~150ml,观察双侧大脑前动脉、双侧椎动脉、颈总动脉。结果:19例均表现基底动脉反向血流,15例表现左侧椎动脉反向血流,4例双侧椎动脉均见反向血流;反向血流程度:均表现左椎动脉收缩期近完全反向,舒张期血流顺超声方向,4例双侧椎动脉均见反向血流的,其右侧只见收缩期部分反向血流。基底动脉部分收缩期反向血流;基底动脉、右椎动脉血流频谱呈高阻力;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位血流速度低,左挠动脉频谱呈低阻血流;束臂实验迅速放气减压,左椎动脉收缩期反向血流速度明显增加。右椎动脉无变化;DSA所见:19例均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狭窄,锁骨下动脉远段延期显影,自右椎动脉起始部位注入造影剂,左椎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远段延期显影。其他血管未发现异常。结论:TCD技术可作为了解锁骨下动脉盗血的程度、侧枝循环建立的情况以及评价治疗效果和随诊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61岁,主因发作性眩晕,左侧上肢无力、疼痛来院就诊。既往“原发性高血压病”史2年,血压控制于17.3— 20/ 10— 12. 7 kPa, 3天前突感眩晕,左侧上肢活动时加剧,伴恶心、未吐,左侧上肢无力、疼痛、余肢体活动正常,言语流利。查体:上肢血压左 15/11.7 kPa,右 14.8/12 kPa,左侧桡、尺动脉搏动减弱,左锁骨上窝可听到血管杂音,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四肢肌张力正常,左上肢肌力w级,感觉疼痛、寒冷、余肢体肌力V级,无感障碍。MRI示左侧基底节腔隙性梗塞,彩色多普勒超声(…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54岁,主因不明原因上腹痛4 h 就诊。无高血压病史,吸烟史20年。行超声肠系膜上动脉扫查,肠系膜上动脉可测长度7.80 cm,内径约1.07 cm,肠系膜上动脉内可见与管壁走行一致的强回声带将肠系膜上动脉分为真假腔,彩色多谱勒血流:真腔内可见花色血流信号,流速约69.7 cm/s;假腔内血流色彩暗淡,流速约29 cm/s。超声提示: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行增强计算机扫描成像血管造影(computer-iz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进一步检查示: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破口距开口2.1 cm)。  相似文献   

14.
长期拄拐致右上肢血管闭塞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1岁,因"右上肢麻木、疼痛半个月余",于2007年2月10日来我院诊治.患者出生后8个月患脊髓灰质炎,遗留右下肢挛缩、屈曲畸形,长期靠右上肢拄拐行走.患者半个月前出现右食指、中指及无名指麻木,感右上肢远端发冷,热敷无效.入院前4 d并出现右上肢疼痛,持续性存在,尤以活动后明显.查体:体温、呼吸、脉搏正常,左上肢血压130/80 mmHg,右上肢血压不能测出,右侧桡动脉、肱动脉、腋动脉未触及搏动.右上肢皮肤苍白、皮温低,肌肉无萎缩,肌力、肌张力、痛觉均正常,右侧霍夫曼征(-).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53岁。因车祸伤后左上肢及左肩颈部肿胀1 d急症入院。入院后查体左侧颈肩部肿胀淤血发绀,左上肢明显肿胀,皮温高,较对侧增粗约2 cm,左侧桡动脉搏动正常,左上肢活动受限,左侧锁骨中外处压痛,可及骨擦感。X线显示左侧锁骨中外1/3处粉碎性骨折,断端稍移位。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34岁,因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房颤入院。3天后,突诉下腹部、会阴部、双下肢剧烈疼痛,全身大汗,双下肢不能活动。查体:BP21/14kpa,双下肢皮肤颜色苍白,皮温低,足背动脉未扪及博动,以左侧为甚。诊断为腹主动脉栓塞。彩超示:左侧髂总动脉未见血流,左侧股动脉可见血栓弱回声充满腔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式及近期随访的结果.方法 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对65例行主动脉腔内修复需要扩大近端锚定区的患者进行了部分覆盖左锁骨下动脉(部分覆盖组,15例)、支架开窗(开窗组,18例)和左锁骨下动脉转流(转流组,32例)3种处理方式.观察术后内漏的发生率,左上肢的血压降低幅度,左上肢缺血症状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6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术期无患者死亡.转流组术后支架内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左上肢血压均下降,但转流组的血压下降的幅度要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没有患者出现左上肢缺血症状;转流组声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左锁骨下动脉的3种处理方式均可以达到扩大腔内修复近端锚定区的作用,但转流手术可以为左锁骨下动脉提供更好的前向血流.  相似文献   

18.
李盈  陈智毅 《广东医学》2016,(Z1):291-291
患者,女,81岁,因左乳无痛肿物1月余,明显增大伴皮肤发红1周于2015年6月11日入院。体格检查:双乳腺外观不对称,左乳2~3点乳晕旁皮肤发红,范围约5 cm ×4 cm,未见橘皮征、酒窝征,双乳皮肤无溃疡、结节,左2~3点乳晕旁触及约4 cm ×3 cm肿物,无痛、质硬、边缘欠清、表面不光滑,活动度欠佳。双乳头无内陷、偏斜、糜烂,挤压乳头无溢液,右侧乳房未及明显肿物,双侧腋窝及锁骨上区淋巴结未及肿大。彩超检查:左侧乳腺外上象限见一梭形高回声团,范围40 mm ×10 mm,边界不清,内部回声尚均匀,周边及内部未见彩色血流信号。双侧腋窝区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图1)。彩超提示:左侧乳腺高回声团:脂肪瘤?三维乳腺超声检查:双侧乳腺导管稍增粗,左侧内径2.6 mm,右侧内径2.7 mm。左侧乳房外上象限见一片状高回声团,范围46 mm ×16 mm ×30 mm,3D自动容积扫查示:该高回声团中心位于1点处,距离乳头约34 mm,距离体表约6 mm,边缘回声欠完整,界限欠清楚,内部回声欠均匀,后方回声无改变,长轴方向与皮肤平行,周围组织回声稍增强,CDFI及3 DCDE显示:该高回声团周边及内部可见丰富彩色血流信号,彩色血流Adler 分级Ⅲ级(图2)。三维乳腺超声提示:双侧乳腺导管稍增粗。左侧乳房外上象限高回声团,拟BI -RADS 3级,请结合临床,脂肪瘤待排。双侧腋窝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超声引导下乳腺穿刺活检送病理检查(图3),确诊为左乳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 细胞型),生发中心型。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39岁。因反复头昏,头痛5年,加重伴乏力、恶心3天于2005年1月12日入院。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头痛。在外院就诊,多次测血压高于正常,最高达200/120mmHg(1mmHg=0.133kPa),拟“高血压病”予降压药物治疗,症状一直反复。本次入院时查体:左上肢血压140/100mmHg,右上肢血压160/80mmHg,双侧桡动脉搏动清晰,双侧股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弱。心脏听诊主动脉听诊区及左锁骨下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并向左腋下传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肱前动脉血压测量替代上肢测压的可行性。方法:卧位规范测量510名成年人的双侧肱动脉和肱前动脉血压分别计算胫前动脉血压与右友动脉血压差值,并分高血压和正常血压二组作比较。结果:两侧胫前动脉血压无显著差异;肱前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胫前动脉测压方便、可靠,可以替代上肢血压测量,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