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胎儿单纯性室间隔缺损(VSD)及其出生后1年内的自然转归情况。 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单纯性VSD、无染色体异常的51例胎儿心脏进行孕期和出生后1年的超声心动图随访,记录VSD发生位置、大小、愈合时间,并计算愈合率。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VSD宫内与出生后1年愈合率。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位置VSD愈合率、不同大小VSD愈合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167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51例单纯性VSD胎儿,30例为膜周部缺损,16例为肌部缺损,5例为漏斗部缺损;20例(39.2%)自然愈合,其中9例(17.6%)宫内愈合,11例(21.6 %)在出生后1年内愈合,宫内愈合率与出生后1年内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4);肌部缺损16例,11例(68.8%)自然愈合,其中宫内愈合4例(25.0%),出生后1年内愈合7例(43.8%);膜周部缺损30例,9例自然愈合(30.0%),其中宫内愈合5例(16.7%),出生后1年内愈合4例(13.3%);肌部缺损愈合率均高于膜周部、漏斗部缺损愈合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12);膜周部缺损与漏斗部缺损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7);漏斗部缺损无一例愈合。缺损≤3.0 mm共35例,19例(54.3%)自然愈合,其中宫内愈合9例(25.7%),出生后1年内愈合10例(28.6%);缺损3.1~5.0 mm13例,无一例宫内愈合,出生后1年内愈合1例(7.6%);缺损直径≤3.0 mm愈合率高于缺损直径3.1~5.0 mm及>5.0 mm愈合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13);缺损直径3.1~5.0 mm与>5 mm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缺损直径>5 mm的VSD均未愈合。 结论胎儿单纯性VSD在孕期及出生后1年内存在较高的自然愈合率。超声心动图是诊断胎儿单纯性VSD的可靠手段,对观察单纯性VSD发展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所于1994年9月~1996年2月在国内首先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股静脉行纽扣式补片法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获得成功,兹将其麻醉处理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4例中男8例,女6例,年龄4~14岁,体重14~39kg,房间隔缺损大小18.3±3.8mm,室间隔缺损6.3士20mm。1.2手术步骤:ASD关闭法:穿刺股动、静脉进行肝素化,然后插入交换钢丝,送入气囊测ASD直径,再送片补房缺。VSD关闭法;穿刺股动、静脉进行肝素化,行左右心导管术,测VSD直径,建立股动脉、股静脉轨道,再送片补室缺。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最大直径(DVSD)与主动脉根部内径(DAO)比值对胎儿单纯室间隔缺损(i-VSD)预后评估的价值。 方法选取产前胎儿心脏超声诊断为i-VSD并于出生后3个月有随访记录的胎儿175例,其中膜周部i-VSD 83例,肌部i-VSD 82例,干下i-VSD 10例。依据DVSD与DAO的比值R(R=DVSD/DAO)将VSD分为大型(R>1/2)、中型(1/32=24.3,P=0.000)。(2)83例膜周部i-VSD胎儿中,5例R≤1/3,出生后3个月自然愈合率为40.0%(2/5);35例1/31/2,出生后3个月自然愈合率为7.0%(3/43)。不同R值的膜周部i-VSD胎儿出生后3个月自然愈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80,P=0.020)。(3)82例肌部i-VSD胎儿中,21例R≤1/3,出生后3个月自然愈合率为66.7%(14/21);39例1/31/2,出生后3个月自然愈合率为27.4%(6/22)。不同R值的肌部i-VSD胎儿出生后3个月自然愈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1,P=0.029)。(4)干下型i-VSD 10例,2例R≤1/3,4例1/31/2,均未自然愈合。 结论不同部位的i-VSD其出生后自然愈合率有差别;DVSD与DAO的比值(R值)对胎儿期i-VSD的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房间隔缺损 (ASD)介入治疗[1~ 3] 无需开胸 ,痛苦小、康复快。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2 0 0 2~ 2 0 0 4年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ASD共 8例 ,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例患者中 ,男 3例 ,女 5例 ,年龄 2~38岁。 8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ASD ,缺损直径 9~ 2 6mm ,其中 2例有不同程度右房、右室增大 ,1例合并肺动脉狭窄。本组 8例患儿全身麻醉 3例 ,局部麻醉 5例。行右股静脉穿刺 ,建立股静脉 右房 左房 左上肺静脉通道 ,行常规右心导管检查 ;用球囊导管准确测量缺损的大小及直径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筛选及监测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经胸超声检查筛选ASD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封堵中央型ASD69例,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超声检测。术前以二维超声为主,多切面观察缺损部位、大小及与周边情况,剑下双房心切面尤为重要;术中超声监测封堵全过程,指导封堵器位置、大小的确定,残余分流及瓣膜反流的显示;术后即可观察评价封堵疗效。结果经胸超声测量ASD大小与术中球囊导管测值大小接近,选用封堵器直径通常较所测缺损值大约4mm,若缺损断端较软,则应适当加大封堵器直径。66例术中显示无过隔血流;2例封堵器腰部微量残余分流,宽约2mm左右,较术前明显好转;1例封堵器脱落行急诊开胸手术治疗后痊愈。68例病例3个月后复查,肺动脉压及房室腔内径明显改善,残余分流消失。结论经胸超声术前筛选、术中监测、术后即刻疗效评价及随访对ASD封堵治疗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30倒房间隔缺损(ASD),12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进行多平面经食管体元模型动态三维重建超声显像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动态三维重建可从多个角度和方向,甚至模拟手术路径立体显示ASD和VSD的形态、部位和相对大小,及它们和邻近解剖结构间的关系。25例经手术证实的患者中,三维重建纠正了1例ASD和1例VSD患者的多平面经食管二维超声诊断,2例ASD患者三维重建补充了原来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膜部室间隔缺损形态、大小与封堵器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膜部型室间隔缺损(VSD)各种形态的超声心动图特征,缺损形态、大小与封堵器选择的关系.方法 VSD封堵成功的209例膜部型VSD患者.超声心动图术前测量VSD大小、观察缺损口形态及判断缺损右室侧粘连情况.结果 209例VSD中有184例缺损口呈局限性向右室侧突出,形成不同形态,其中不规则形66例,漏斗形56例,瘤形38例,管形24例.不同形态的VSD大小不同,以管形较小,不规则形较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84例中有140例呈多孔,平均最大孔径(3.6±1.1)mm.结论超声心动图在术前准确的测量VSD的大小,观察缺损口形态、缺损右室侧分流口多少及周缘粘连的牢固性等,以筛选VSD封堵术的适应证及合适封堵器大小,保证VSD封堵术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导引介入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价值。方法:继发孔型ASD 215例,其中单一ASD 213例,多发性ASD 2例。男93例,女122例,年龄2~15岁,平均10.2岁。体重11~87kg,平均35.8kg。其中9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合并室上速、室速,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房室传导阻滞Ⅲ°,二尖瓣脱垂合并轻度关闭不全各1例。215例患者术前均作体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术中用TTE或食管超声(TEE)监测导引介入治疗全过程。术后用TTE随诊。结果:215例患者应用进口及国产闭合器成功闭合缺损,成功率100%。经TTE测量ASD直径5~32mm(平均17.14mm),TEE测量直径7~32mm(平均18.45mm),闭合器型号8~40mm(平均21.88mm)。215例患儿术后TTE随诊无并发症,无残余分流。结论:超声导引下介入治疗小儿ASD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外科治疗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技术及围术期的处理.[方法]46例VSD耍幼儿,均合并重度PH,合并卵圆孔未闭(PF0)及房间隔缺损(ASD)32例,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主动脉瓣下VSD 30例,膜周部VSD16例.全部患儿均在中低温、中低流量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VSD均采取补片修补,ASD和PDA予以直接缝合.[结果]死亡3例,手术病死率为2.9%,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1例存在3 mm残余漏.所有患儿术后3个月至1年随访,生长发育好.[结论]合并重度PH的VSD患者儿,尽早行手术治疗,并且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经心导管介入方法治疗室间隔缺损(VSD)是近年来非外科治疗VSD的一种新方法[1 - 2 ] 。本文旨在探讨超声心动图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VSD术前、术中、术后的作用及手术并发症的原因。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VSD2 9例、ASD VSD2例,均为膜周型,行经导管介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术。男13例,女18例,年龄2~15岁,平均(8.1±4 .5 )岁。所有病例均经超声心动图确诊,室间隔缺损间距为3~12 mm,不合并有需手术矫正的心血管畸形和严重肺动脉高压导致的右向左分流,选用封堵器型号为4~14mm。使用仪器为东大阿尔派2 0 0 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双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与肌部流出道型VSD的经胸超声心动图特点,探讨二者的经胸超声鉴别方法.方法 对372例小儿双动脉干下型VSD及61例小儿肌部流出道型VSD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将超声检查结果与外科手术所见进行对照.结果 双动脉干下型VSD中,超声诊断正确353例,误诊为肌部流出道型18例,误诊为多发VSD 1例.肌部流出道型VSD中,超声诊断正确51例,误诊为双动脉干下型9例,误诊为膜周流出道型VSD 1例.结论 双动脉干下型VSD与肌部流出道型VSD容易混淆,但二者具有不同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多切面仔细扫查,有利于二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2.
在导管修补堵塞房间隔缺损(ASD)术中,通常用球囊法测量房间隔缺损的伸张直径(ASD-SD),以指导选择补片大小。ASD-SD也可用超声法通过公式计算:1.05×超声值+5.49。本文报道在11例ASD患者中,我们用二维超声对上述公式的评价,患者年龄3~45岁(平均14.4±11.33岁)。超声测得ASD为15.2±5.3mm,球囊测ASD-SD为21.1±4.7mm,公式法预测ASD-SD值为21.5±5.6mm(P>0.1,与球囊法无显著差别)。球囊与预测ASD-SD相关良好(r=0.99,P<0.001)。除1例患者外,球囊和预测ASD-SD值相差在3mm内。本文证实ASD-SD二维超声准确计算得出,上述公式可以在导管堵塞ASD术中指导选择补片。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总结6例先天性主-肺动脉间隔缺损(APSD)超声心动图诊断的经验及教训.方法:2000年10月~2003年6月间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主-肺动脉间隔缺损的患儿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6.8岁.结果:与术后结果对照,超声心动图确诊3例,漏诊1例,误诊2例.结论:APSD是一种易误诊和漏诊的少见先天性心脏病.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仔细的超声检查、结合升主动脉造影和CT等检查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外科微创封堵术与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或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两种技术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方法:我科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ASD、VSD封堵术25例(A组),2001年11月至2010年6月体外循环直视ASD、VSD修补术133例(B组).比较两组病例手术时间、住ICU时间、切口长度等.结果: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ASD、VSD封堵术各项指标均好于传统体外循环直视手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技术均是治疗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的有效方法.经胸微创封堵术是一种微创技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优于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超声心动图对10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APSD)的诊断价值。 方法运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多切面观察APSD的大小、部位、分型、血流动力学改变、肺动脉高压的程度及有无合并其他畸形。 结果10例患者中8例经手术证实为APSD,超声确诊8例,1例误诊为动脉导管未闭,1例漏诊。合并畸形有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瓣下膜样狭窄、主动脉缩窄、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瓣狭窄等。 结论APSD易漏诊或误诊,仔细分析声像图仍能做出正确诊断,超声在APSD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室间隔缺损是临床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我院4年来通过扇型切面超声心动图检出室缺患者650例。本文总结了83例室缺手术病人扇型切面图改变并与手术、X线、心导管等检查进行对比。认为该检查法是目前非侵入性检查法诊断室缺最好的方法。它对手术术式选择、术后观察有重要意义。本文同时对影响室缺超声诊断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不同类型的室缺要多切面观察并选择最佳切面,还要结合临床表现,方能提高本病诊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封堵器介入治疗心脏室间隔缺损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封堵器介入治疗心脏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t,VSD)患者的围术期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进行封堵器介入治疗的91例心脏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效果、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和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91例患者中,88例患者封堵成功,3例患者发生封堵器脱落而手术失败;91例患者中,发生术后残余分流者3例、心律失常者3例、一过性脑栓塞者1例、穿刺局部明显血肿者5例,除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未恢复外,其余患者的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后,均恢复良好。结论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患者,创伤小、成功率高,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是患者康复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9.
1岁以内婴幼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琪  赁可  张祥蓉  田子朴 《华西医学》2006,21(4):681-682
目的:总结95例一岁以内婴幼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全组共有95例1岁以内室间隔缺损的患儿接受手术,合并有动脉导管未闭18例,房间隔缺损14例,主动脉缩窄8例,主动脉离断1例。结果:手术死亡2例;死亡原因分别为重度心衰,肺动脉高压危相;随访18个月(6,68月),远期无死亡。结论:室间隔缺损合并市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或有反复肺部感染的患者,应及早施行手术。  相似文献   

20.
胎儿室间隔缺损的产前超声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胎儿左心长轴、四腔心切面重点观察室间隔有无中断 ,应用多普勒超声观察有无穿隔彩色血流和分流频谱 ,并多切面观察有无其他心内畸形。结果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 2 7例 (单纯性 8例 ,伴其他畸形 18例 ,宫内自然闭合 1例 ) ,经引产尸体解剖证实 12例 ,产后超声检查证实 14例。结论 :二维超声是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的重要方法 ,彩色与频谱多普勒超声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