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七氟醚或者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和麻醉苏醒的情况。方法 ASAⅠ或Ⅱ级择期行单纯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68例随机分为两组,七氟醚组及丙泊酚组,每组34例。七氟醚组诱导时面罩吸入七氟醚,七氟醚浓度从1%逐渐增加到3%,丙泊酚组诱导时以丙泊酚2mg/kg静脉推注后以4mg/(kg min)持续泵入,两组均静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mg/kg肌松,然后缓慢静注瑞芬太尼1μg/kg后以0.4gμg/(kg min)持续泵入镇痛,面罩加压给氧3min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瑞芬太尼0.4μg/(kg min)静脉泵注,根据麻醉深浅调整丙泊酚泵注速度及七氟醚吸入浓度维持循环稳定。手术结束时给予0.2μg/kg舒芬太尼镇痛及0.1mg/kg的昂丹司琼止吐。记录麻醉前,插管即刻,插管后5min,手术开始前,手术开始后5min,拔管时及拔管后5min心率及血压的变化情况,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患儿苏醒时间及气管拔管时间。结果七氟醚组麻醉后心率及血压都比较平稳;丙泊酚组在麻醉中的心率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P<0.05),显著低于同一时间点的七氟醚组心率(P<0.05),且插管即刻血压较麻醉前显著下降(P<0.05)。停止麻醉药后,七氟醚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患儿意识恢复时间及气管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及手术中各时点对心血管反应影响较小,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可控性强,术后自主呼吸、意识恢复迅速、完善的,可能成为小儿扁桃体切除术麻醉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观察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与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麻醉中的作用.方法 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S组(七氟醚-瑞芬太尼组)与P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组),每组20例.麻醉采用静脉诱导.麻醉维持:在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25~0.30μg/(kg·min)的基础上,S组复合吸入七氟醚(1.0%~2.0%,氧流量2 L/min),P组静脉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1.5~3.0 mg/ml),调节麻醉深度以满足外科手术的需要.手术结束后准备缝皮时停用所有麻醉药,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O)、插管时(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3 min(T3)、插管后5 min(T4)、气腹时(T5)、手术结束时(T6)、拔管时(T7)的血压和心率,同时记录停用麻醉药至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记录术中不良反应、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有无术中知晓.结果 (1)T4、T5时点S组MAP与HR均比P组低,在其余时间点两组无明显不同.(2)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S组均较P组短,但无统计学意义.(3)术中S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比P组高,术后随访两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S组高于P组.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等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丙泊酚-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用于麻醉维持,较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更易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在麻醉后恢复方面,丙泊酚-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可提供与七氟醚-瑞芬太尼复合应用相当的快速苏醒.七氟醚-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后均可发生恶心呕吐,但七氟醚-瑞芬太尼发生率较高.两种麻醉方法均可用于妇科腹腔镜麻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提供一种合理的麻醉方法。方法 6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七氟醚组(Q组)和丙泊酚组(B组),七氟醚组诱导使用8%七氟醚半紧闭吸入,麻醉维持用七氟醚吸入和瑞芬太尼泵注;丙泊酚组患者静注依托咪酯0.3mg/kg,麻醉维持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静脉泵注。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糖、皮质醇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七氟醚组血流动力学明显比丙泊酚组平稳,皮质醇和血糖各时间点无明显改变(P0.05);丙泊酚组T2、T3、T4、T5时皮质醇、血糖明显升高,与七氟醚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应激反应小,血流动力学平稳,适于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乳腺癌根治术七氟醚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及麻醉恢复情况。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40例,ASA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R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相同,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4μg/kg,丙泊酚2mg/kg,插入喉罩。麻醉维持:S组吸入七氟醚,PR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输注。手术结束时,停止吸入七氟醚,纯氧吸入。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记录手术时间、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喉罩时间,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及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结果:两组比较,S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缩短(P<0.05),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延长(P<0.05)。结论:七氟醚麻醉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七氟醚麻醉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较快,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患者术后早期意识状态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小儿腭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R组缓慢注入瑞芬太尼0.004 mg/kg,面罩吸氧,静脉推注丙泊酚2~3 mg/kg,意识消失后静脉推注顺阿曲库铵0.15 mg/kg,2~3 min后行气管插管,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4~6 mg·kg-1·h-1,瑞芬太尼0.15μg·kg-1·min-1维持麻醉;S组采用全凭吸入七氟醚的麻醉方式,面罩吸入带有七氟醚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七氟醚最大浓度可到8%,待患儿入睡后给予肌松药插管,麻醉维持阶段,七氟醚的浓度为1.3~1.5 MAC,所有患儿手术结束前5 min停麻醉药,完全清醒、哭声响亮后返回病房。监测血压、心率、SPO2等指标,观察并比较2组诱导及恢复的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麻醉期间,2组患儿血压、心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R组患儿诱导时间及苏醒时间显著少于S组(P<0.05),R组苏醒后恶心呕吐、躁动、寒颤、复睡等情况显著优于S组(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术中可控性强、术后苏醒快,可作为小儿唇腭裂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吸入七氟醚和静脉注射丙泊酚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诱导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0例行择期短小手术的患儿,随机均分为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组(丙泊酚组)和七氟醚吸入诱导组(七氟醚组)。记录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监测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1、3、5min(T3~T5),SBP、DBP、HR、SpO2的变化及诱导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丙泊酚组麻醉诱导起效更快,意识消失时间、插管时间较七氟醚组缩短(P<0.05)。而七氟醚组麻醉诱导对心率的影响更小,诱导更平稳。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与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均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小儿短小手术。  相似文献   

7.
刘济泳 《中国医药指南》2013,(1):39+43-39,43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患者应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维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月行腹部手术患者86例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麻醉诱导后吸入异氟醚,芬太尼静脉注射麻醉维持;观察组麻醉诱导后以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麻醉维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者插管前、插管后5min、10min时的收缩压(SPB)、舒张压(DPB)、心率(HR)的变化,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气管插管前后各时间点的SPB、DPB、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气管插管后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插管前后SPB、DPB、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后SPB、DPB、HR在各时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手术应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清醒快,是腹部手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丙泊酚与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分为PR组(丙泊酚+瑞芬太尼)和SR组(七氟醚+瑞芬太尼),每组各40例。两组采取相同的麻醉诱导方法,麻醉维持:PR组采用丙泊酚4~8mg/(kg·h)静脉输注,SR组采用七氟醚2%~3%复合吸入,两组均予瑞芬太尼2~4μg/(kg·h)。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及插管后5min(T1)的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T1时,PR组与SR组的血糖水平与T0相比无明显差异,而两组的皮质醇水平均低于T0;SR组皮质醇水平在T1时较PR组低。PR组在T1时的HR、DBP、SBP均较T0时有所下降,而SR组却无明显变化;SR组的上述指标在T1时高于PR组。两组SpO2水平在麻醉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并且可以更好地抑制麻醉过程引起的应激反应,为手术过程提供一个更加平稳的麻醉维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加七氟醚和瑞芬太尼加丙泊酚相比,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瑞芬太尼加七氟醚麻醉;第二组瑞芬太尼加丙泊酚麻醉。观察两种麻醉方法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恢复情况和麻醉半衰期。结果:瑞芬太尼加七氟醚在这个时间段里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波动没有瑞芬太尼加丙泊酚大,前者的用量、手术时间、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VAS评分、静输即时半衰期优于后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加七氟醚作为一种比较理想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用药,在多方面均优于瑞芬太尼加丙泊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和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3~10月择期神经外科手术全麻患者40例,ASAⅠ~Ⅱ级,将其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组(P组,n=20)和七氟醚-瑞芬太尼组(S组,n=20),麻醉诱导均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顺苯磺酸阿曲库胺、丙泊酚。常规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维持术中镇痛,P组和S组患者分别采用丙泊酚持续静脉输注和七氟烷持续吸入维持麻醉深度,手术结束后停止麻醉药。分别于麻醉后不同时间点[麻醉诱导后(T1)、切皮(T2)、切开硬脑膜(T3)、颅内占位切除约一半(T4)、关闭硬脑膜(T5)、缝皮结束(T6)]测定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观察手术结束后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S组的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长于P组(P<0.05);麻醉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拔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和七氟醚均适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维持,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的全凭静脉麻醉苏醒更加迅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三种麻醉维持方法在新生儿腹部手术中的作用。方法:45例新生儿腹部急诊患儿,随机分成瑞芬太尼组(R组)、瑞芬太尼联合和七氟醚组(RS组)、七氟醚组(S组)各15例。采用6%七氟醚吸入诱导,待患儿安静后,依次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1 mg/kg及瑞芬太尼2μg/kg,气管插管后连接麻醉工作站。R组麻醉维持采用微量泵注射瑞芬太尼0.3μg/(kg·min);RS组吸入1.5%七氟醚,氧气流量为2 L/min,同时静脉微量泵注射瑞芬太尼0.2μg/(kg·min);S组吸入3.0%七氟醚,氧气流量为2 L/min。记录入室后、插管后、切皮时、切皮后0.5 h、切皮后1.0 h、缝皮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 O2);记录患儿体动反应例数、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后对患儿行CRIES评分。结果:切皮时R组、S组MAP较RS组增高(P<0.05);切皮时、切皮后0.5 h、切皮后1.0 h时R组、S组HR较RS组加快(P<0.05);RS组体动反应例数少于R组、S组(P<0.05);推注瑞芬太尼剂量RS组比R组少(P<0.05);CRIES评分RS组较R组、S组低(P<0.05)。结论:静脉注射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吸入复合全身麻醉在新生儿腹部手术中能较好地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节约医疗资源,降低患儿拔管后疼痛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手术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随机对55例声带息肉摘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均采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结果所有患者诱导插管顺利,术中血压、脉搏平稳。术毕拔出气管导管的时间为5-8min,随访效果满意。结论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在声带息肉摘除手术麻醉中,麻醉诱导迅速,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毕苏醒迅速完全,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析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的麻醉效果。方法:其中对照组36例接受扁桃体切除术患儿给予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实验组36例则采取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记录比较两组患儿不同时间段SBP、DBP与HR的变化以及麻醉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儿麻醉前血压心率无明显差异,实验组在插管后5min、手术开始5min的血压心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更优,拔管后5min两组各指标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患儿的拔管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更短。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且术后麻醉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七氟醚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中应用的效果。资料和方法选择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患儿32例(合并增殖体大的16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2~7岁,体质量10~32kg,无先天性疾病。手术当日晨禁食、水,所有患儿均不给术前用药。入手术室后面罩直接吸纯氧(2~5L/min)加七氟醚,通过每2~5次呼吸即增加1.5%~2.0%的方法,逐步升高七氟醚的吸入浓度(最大浓度为8%),直至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开放静脉通路后,经口行气管内插管。术中以单纯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根据病儿的血压、心率变化调节七氟醚吸入浓度,维持麻醉浓度控制在4.0%以下。直至手术结束。停止七氟醚吸入,高流量氧吸入(6~8L/min)将麻醉药排出。待患儿完全清醒,呼吸频率及潮气量足够(潮气量达8mL/kg以上),彻底吸除分泌物及观察术野无出血后,拔出气管导管。观察项目有诱导至入睡时间,麻醉诱导至气管内插管的时间.停麻醉药至拔管时间,诱导前及诱导后的MAP、HR,诱导期间及插管时和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麻醉诱导至入睡(睫毛反射消失)时间85±29.5s,麻醉诱导至气管内插管的时间为(5.5±1.2)min。手术时间33.2±11.4min,停麻醉药至拔管时间为9.2±4.3min。诱导期前后及气管插管时的MAP、HR均无显著改变(P>0.05)。气管插管时4例(12.5%)出现挣扎、体动或呛咳。但不影响插管操作。苏醒过程中有11例(34%)出现一过性躁动或挣扎现象,清醒后有13例患儿哭闹,大多与年龄小有关。术后无恶心、呕吐。结论七氟醚麻醉诱导平稳、起效迅速、气道刺激小、心血管抑制轻、清醒快而完全,适用于小儿短小手术及对肌松要求低的手术如小儿扁桃体手术的患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或七氟醚吸入全麻用于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高龄患者60例,ASAⅠ-Ⅲ级,随机分成2组: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组(S组)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组),每组30例。P组以瑞芬太尼、异丙酚的血浆靶浓度分别为6ng/ml、3μg/m1行TCI。S组麻醉诱导同P组,气管插管后持续吸入1.5%~2%七氟烷,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设置参数同P组)。于术毕前5min停止输注异丙酚或吸入七氟醚;缝皮时停止输注瑞芬太尼,于术毕前20min时静脉注射芬太尼0.1mg。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即刻(T2)、手术开始后5min(T3)、30min(T4)和术毕时(T5)记录SBP、DBP、HR等值;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判断术后10min患者疼痛发生情况;观察并记录患者清醒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观察并记录术后患者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在T1时,2组患者SBP、DBP和HR均较T0时降低或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S组的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短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0min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躁动发生率S组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或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均可安全地用于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的麻醉,相比之下,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方法苏醒更迅速,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方法苏醒质量优于七氟醚麻醉。  相似文献   

16.
肖少华  杨昌明  潘云  周玉 《医药导报》2008,27(9):1059-1060
[摘要]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复合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意识恢复的情况。方法ASAⅠ或Ⅱ级择期行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88例,术前30 min常规肌内注射(肌注)阿托品0.01 mg&#8226;kg 1,不合作的患儿肌注氯胺酮5 mg&#8226;kg 1,待入睡后入手术室;入室后常规行静脉穿刺输入葡萄糖氯化钠溶液;麻醉诱导前常规静脉滴注(静注)地塞米松5 mg;麻醉诱导:合作的患儿静注咪达唑仑0.06 mg&#8226;kg 1,待入睡后,面罩吸入七氟醚 ,七氟醚浓度从1%逐渐增加到3%,同时静注维库溴铵0.1 mg&#8226;kg 1,然后缓慢静注瑞芬太尼 1 μg&#8226;kg 1,静注时间≥1 min;面罩加压给氧3 min后气管插管,插管后接麻醉机机械控制通气,潮气量为10 mL&#8226;kg 1麻醉维持:以瑞芬太尼0.10~0.25 μg&#8226;kg 1&#8226;min 1静脉泵注复合3%~5%七氟醚吸入。根据麻醉深浅调整泵注速度及七氟醚吸入浓度,维持循环稳定。结果本组麻醉过程中各时点血压变化差异无显著性;但心率变化明显。本组均未用血管活性药。停止麻醉药至患儿呼吸恢复时间为(3.2±1.1) min,至患儿意识恢复时间为(6.5±3.3) min,至完全清醒,同时拔出气管导管时间为(11.6±8.1) min,术后无一例躁动哭闹,均能合作。术后发生剧烈疼痛(6例)及中度疼痛(20例)占29.5%;疼痛控制较满意。发生恶心呕吐(5例)占5.7%。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复合麻醉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及术中各时点对心血管反应影响较小,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可控性强,术后意识恢复迅速、完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能够很好地满足小儿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的要求,值得在小儿手术麻醉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七氟醚、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儿童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术后躁动的影响比较.方法 40例择期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患儿,随即分为七氟醚组(1组,n =20)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组(2组,n=20).全麻插管后分别给予七氟醚吸入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组维持.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并测定拔管前两组患者苏醒期间的躁动评分,观察有无恶心呕吐、术后低氧血症、返流误吸等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术后低氧血症、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躁动发生率1组为35%,2组为20%低于1组.结论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全麻可减少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患儿的术后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腹部手术患者共233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施全身麻醉,采用相同麻醉诱导,对照组采用异氟醚和芬太尼麻醉维持,观察组患者给予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维持。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插管5分钟时的血压和心率及插管10分钟的血压和心率分别与对照组的同时间的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早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腹部手术患者的麻醉时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及麻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七氟醚舒芬太尼联合诱导的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七氟醚舒芬太尼联合诱导的疗效,探讨此过程中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20例择期行妇科手术患者,静注舒芬太尼0.3μg/kg后,吸入七氟醚诱导后插管。记录诱导前、睫毛反射消失后、插管前、插管时、插管后2min、插管后5min等各时点的BIS、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MAP)、HR、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MAC),并记录入睡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均在2分钟左右入睡,诱导后BIS、收缩压、舒张压、MAP显著下降,气管插管时及后2、5分钟的BIS、收缩压、舒张压、MAP、HR变化不大。结论七氟醚舒芬太尼联合可用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并可减轻单纯吸入七氟醚所致的并发症,还可显著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400例小儿腹腔镜手术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为97.50%,对照组为9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6.95±2.14)min、麻醉维持时间(48.23±11.25)min,与对照组的(6.73±2.28)min、(49.42±10.64)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麻醉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动脉血氧分压较麻醉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5.19±1.87)min、睁眼时间(7.85±2.60)min、拔管时间(9.56±2.94)min均缩短(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50%,对照组为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中可达到与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相当的麻醉效果,但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方案的安全性更高,可加快患者术后意识恢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