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8,(3):273-274
目的研究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重建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POP-Q分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及2年的尿失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能够有效缓解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促进患者恢复,改善尿失禁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训练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青海省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女性P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常规体操训练。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盆底肌力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检测患者盆底功能相关指标,包括盆底肌力、盆腔器官脱垂和尿失禁情况。采用盆底功能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和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肌力均为Ⅰ~Ⅲ级,且各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盆底肌力等级均明显改善,其中试验组患者盆底肌力达到Ⅲ级以上的比例为8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OP-Q分度及尿失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与试验组POP-Q分度为0度的比例均明显增加(均P0.05),且试验组POP-Q分度为0度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尿失禁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FIQ-7和PFDI-2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PFIQ-7和PFDI-20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试验组PFIQ-7和PFDI-20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盆底肌肉训练能明显改善PFD患者的盆底肌力、盆腔器官脱垂和尿失禁情况,同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中国妇幼保健》2017,(1)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12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8例和对照组104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对照组患者接受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腹腔镜下高位骶韧带悬吊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DF-Q)分度情况评价手术效果,调查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分评定疗效,于术后3、6个月时门诊复查测定盆底肌力,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DF-Q分度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3、6个月的PDF-Q分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FDI-20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PFDI-20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盆底肌力均明显提升,观察组患者术后3、6个月的盆底肌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疗效确切,患者盆底肌力恢复时间短,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盆底肌肉训练在促进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中的疗效。方法 将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治疗的4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对象,依据训练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盆底肌肉训练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体操训练,盆底肌肉训练组患者增加盆底肌肉训练。比较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及干预前后患者盆底肌电水平。结果 盆底肌肉训练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1, P<0.05);对2组患者干预后,盆底肌肉训练组患者盆底肌电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盆底肌肉训练在促进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中的疗效确切,可提高盆底肌电水平,减轻盆底功能障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张红花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6,(10)
目的:分析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在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本科室2015年1月~2016年8月间接收的分娩后产妇80例,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共40例,仅行盆底筛查与常规健康指导;研究组共40例,在参考组基础上加用盆底康复锻炼干预.观察及比较2组产妇产后的盆底肌力情况、压力性尿失禁(SUI)及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3月时的盆底肌力Ⅰ、Ⅱ级率较参考组显著更低,Ⅲ、Ⅳ及Ⅴ级率较参考组显著更高(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的SUI与POP发生率较参考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锻炼有助于改善产妇产后的盆底肌力,减少SUI、POP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锻炼对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7月收治的经阴道分娩的产妇12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产后一般护理方式对产妇进行临床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指导产妇进行盆底肌肉锻炼。于产后42天、六个月测定两组产妇的盆底肌肉肌力并对比,同时观察对比两组尿失禁及阴道脱垂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盆底肌肉肌力在产后42天无显著差异(均在0-2级之间);研究组产后六个月肌力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中发生尿失禁及阴道脱垂的例数较研究组多。结论从产后42天开始对盆底肌肉进行锻炼有利于减少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方法]选取某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146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手术治疗组(107例)和非手术治疗(3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质量情况,评价疗效. [结果]患者病因分析,病因有单纯阴道前后壁膨出、单纯子宫脱垂、子宫脱垂同时并发阴道前后壁膨出、合并压力性尿失禁和合并陈旧性会阴裂伤.基于患者病情实施实施不同治疗方案,非手术治疗手段包括改变生活方式、放置子宫托进行治疗、盆底肌肉训练等,手术治疗包括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阴武全子宫切除术、阴道残端高位悬吊术等.对患者进行3-12月随访,随访治疗显示两组患者术后效果良好,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疗尚处于不断探索之中,广大医护工作者应提高对于本病的认识,不断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尽量减轻患者痛苦,使其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莱芜市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符合本地区的防治策略,提高产后妇女生活质量。方法 2011年1月1日—2012年5月1日在莱芜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后1年内PFD筛查的女性1574例,进行调查问卷(内容涵盖一般情况、产科史、家族史、既往疾病及手术史)、妇科检查,对压力性尿失禁及阴道壁脱垂相关因素经单因素分析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高危因素。结果筛选出压力性尿失禁的高危因素:年龄(≥40岁占39.22%)、体力劳动强度(重体力劳动者占32.77%)、分娩方式(阴道分娩≥2次占38.20%)、慢性咳嗽史(有慢性咳嗽史占25.58%)、未上过孕妇学校(19.13%);阴道脱垂的高危因素:年龄(≥40岁占78.43%)、体力劳动强度(重体力劳动者占85.71%)、BMI(≥28 kg/m2占85.19%)、分娩方式(阴道分娩≥2次占85.11%)、盆腔手术史(75.00%)。结论注重号召适龄婚育、适度体力劳动、提倡计划生育、积极防治慢性疾病如咳嗽等、进一步扩大孕妇学校影响力,争取使所有的孕妇都接受科学规范的孕期产后教育,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刘丽娜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8):43-45
目的:研究盆底肌肉康复器对产妇行盆底康复辅助性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2月~2020年2月择取80例产妇,将其按照入院时间予以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产后盆底康复训练,研究组基于常规产后盆底康复训练采用盆底肌肉康复器予以辅助性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盆底肌力改善情况,并对两组产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尿失禁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从盆底肌力改善情况分析,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从产后不同时间段尿失禁发生情况分析,产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研究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两组夜尿次数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个月研究组夜尿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产妇来说,通过盆底肌肉康复器进行盆底康复辅助性治疗可以取得显著效果,避免尿失禁发生,减少夜尿次数,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究使用盆底肌肉康复器进行训练在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中的效果,为有效提升产妇盆底肌力水平,降低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膨出,改善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该院分娩的产妇11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56例。A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B组应用盆底肌肉康复器训练,随访6个月,观察康复效果。结果 B组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有效率、手测盆底肌力、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均高于A组,B组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中应用盆底肌肉康复器训练后,可提升康复效果,促进产妇产后盆底肌力的良好恢复,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Kegel训练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河西区妇产科医院收治的64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Kegel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盆底康复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压与疲劳指数,以及性功能障碍、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的缓解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均大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疲劳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疲劳指数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盆腔器官脱垂的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Kegel训练可显著改善盆底功能性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肌Ⅰ、Ⅱ类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产后女性盆底器官功能障碍(PFD)的效果。方法:产后42d诊断为产后PFD的患者337例,遵循知情同意原则分为治疗组(158例)与对照组(179例)。治疗组患者进行盆底肌电刺激治疗及盆底肌肉锻练;对照组患者只进行盆底肌肉锻练。1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底器官功能相关指标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盆底综合肌力测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后盆底综合肌力优于对照组(P0.05),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产后女性盆底器官功能障碍疗效明显,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生物刺激反馈治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7月1日-2016年7月1日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妇科门诊经筛查诊断为PFD并接受治疗的患者2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生物刺激反馈治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Kegel训练(缩肛运动)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压力性、尿失禁(SUI)改善情况、性生活情况及盆底肌肉功能评估,盆底器官脱垂(POP)测定等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盆底肌力恢复观察组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5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子宫脱垂(CPP)、性生活(SD)、压力性尿失禁(SUI)及下腹及阴道坠痛(POP)等方面两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57、14.265、17.257、22.019,均P<0.05)。结论生物刺激反馈治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PFD疗效满意且优于单纯盆底肌肉锻炼,该疗法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无损伤、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应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训练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0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盆底肌训练;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医院收治的40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比较两... 相似文献
17.
秦晓红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27)
目的 评价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产后31例无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用压力张力器测定盆底压力<Ⅲ级,给予盆底肌肉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盆底压力改变;对30例有SUI患者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行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并进行尿动力学测定.结果 无SUI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盆底压力分级Ⅱ级3例、Ⅲ级15例、Ⅳ级13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2);有SUI患者治疗后,13例SUI症状消失,12例SUI症状明显改善,5例无改善,25例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后,总排尿次数、功能性膀胱容量、总漏尿事件次数、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Valsalva漏尿点压力、最大尿道压力、最大尿道闭合压力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对促进产后妇女盆底康复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妊娠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病情况,并探讨盆底肌肉锻炼对PFD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9-2020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妇女儿童医院接受产后42 d检查的2 200例妇女作为调查对象,参考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相关问卷(PFDI-20)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妊娠后妇女盆腔器官脱垂(POP)、尿失禁(UI)患病情况。随机选取定期接受产检的中期妊娠(16~27孕周)初产妇60例纳入研究组实施盆底肌锻炼(锻炼至产后6周,至少维持3个月),另选定期接受产检的中期妊娠初产妇60例纳入对照组,分析盆底肌肉锻炼对妊娠期妇女的影响。结果发放问卷2 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 036份,其中包括初产妇1627例,经产妇409例;POP患病率24.26%(494/2 036),包括单纯阴道前壁脱垂259例(12.72%)、单纯阴道后壁脱垂48例(2.36%)、单纯子宫脱垂43例(2.11%)、阴道前后壁脱垂104例(5.11%)、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前壁脱垂34例(1.67%)、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前后壁脱垂6例(0.29%),初产妇POP患病率显著低于经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进行产后第1次复查的96例产后42 d的产妇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8次后进行盆底肌锻炼,对照组行盆底肌锻炼。分别于产后6周及产后6个月对两组妇女进行盆底电生理指标检测,根据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评估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应用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和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估生命质量和性生活质量。结果产后6周时,观察组妇女Ⅰ类肌纤维肌力、Ⅱ类肌纤维肌力均较对照组差(P<0.05);两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时,观察组妇女Ⅰ类肌纤维肌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及以上肌力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9.6%和76.6%,Ⅱ类肌纤维肌力观察组优于对照组,Ⅲ级及以上肌力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3.7%和7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POP-Q分度优于对照组(P<0.05);产后6周和产后6个月两组生命质量及性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改善产妇产后6个月内的盆底电生理指标,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