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1~16岁肥胖青少年体力活动耗氧量推算方法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采用多水平线性模型分析方法建立适用于肥胖青少年的耗氧量推算方程,为测量体力活动能量消耗提供简便有效的方法。方法:以60名11~16岁年龄段的肥胖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公式组(40名)和回代验证组(20名),男女各半。公式组在坡度为0的跑台上以2km/h、3km/h、4km/h、5km/h、6km/h、7km/h、8km/h的速度运动,每级负荷持续2.5分钟后继续增加,以心率达到80%HRmax为运动终止标准。采用气体代谢系统连续测量运动过程中耗氧量和心率,建立耗氧量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进行回代验证。结果:所建回归方程R2男生为0.795,女生为0.75;耗氧量与负荷心率、瘦体重(LBM)具有线性关系(P<0.001);自变量系数及常数项均有极显著意义,得回归方程为男:耗氧量(ml/min)=20.098×负荷心率(bmp)+25.160×瘦体重(kg)-2935.835;女:耗氧量(ml/min)=19.863×负荷心率(bmp)+26.551×瘦体重(kg)-2675.676。回代验证组耗氧量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男生为6.84%~8.72%,女生为6.53%~8.23%。结论:以负荷心率和瘦体重为自变量建立耗氧量的多元回归方程,可应用于肥胖青少年体力活动耗氧量的推算。 相似文献
2.
运动性疲劳的线粒体膜分子机理研究V:线粒体CoQ和质子循环共同参与ROS循环--运动模型中的证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以运动、外源性补充辅酶Q (coenzymeQ ,CoQ)以及运动合并补充CoQ作为干预手段 ,观察线粒体CoQ结合含量、质子跨膜势能与活性氧产生之间的相互关系 ,进一步探讨运动性内源活性氧生成和代谢的线粒体膜分子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 36只 ,随机分为 :(1)安静对照组 (R ,n =6 ) ;(2 )运动中对照组 (Em ,n =6 ) ;(3)力竭对照组 (Ei,n =6 ) ;(4 )安静补药组 (QR ,n=6 ) ;(5 )运动中补药组 (Qm ,n =6 ) ;(6 )力竭补药组 (Qi ,n =6 )。采用三级递增负荷力竭运动模型 ,测定心肌线粒体CoQ9及CoQ10 结合含量、ROS产生速率以及线粒体膜质子泵出与电子传递比值(H+/ 2e)。结果 :(1)Em和Qm组心肌线粒体ROS产生、H+/ 2e和CoQ结合含量分别比R和QR组显著增高 ,并且 ,Qm组三项指标显著高于Em组。 (2 )相关分析表明 ,CoQ结合含量分别与H+/ 2e和ROS产生速率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以外源性补充CoQ10 和 /或运动应激作为干预手段时 ,心肌线粒体CoQ含量升高导致建立高质子跨膜势能 ,并进而增加活性氧生成 ,进一步支持“活性氧循环”与Q循环和质子循环并存和共同运转可能是运动性内源活性氧生成及代谢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