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化PCI的选择理由和实施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主要治疗目标是缺血心肌的及时再灌注.目前再灌注主要有两种方法:药物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类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心功能及冠脉病变特点的差异。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24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心电图表现分为ST段抬高型AMI(STEMI组)68例及非ST段抬高型AMI(NSTEMI组)56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特点、并发症及冠脉病变特点。结果:STEMI组临床表现为胸痛明显、就诊时间较早,心绞痛史比例明显低于NSTEMI组(17.65%比44.64%,P=0.003)。与NSTEMI组比较,STEMI组窦性心动过缓(0%比11.76%)、室性心律失常(0%比10.29%)及传导阻滞(0%比11.76%)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25.00%比44.12%)明显升高,心肌肌钙蛋白T[cTnT,(2.69±0.78)ng/ml比(8.79±2.78)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12.12±52.42)mmol/L比(182.32±78.23)mmol/L]水平明显升高,侧支循环(41.17%比17.65%)、3支冠脉病变(50.0%比14.7%)比例明显降低(P0.05或0.01)。两组心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急,并发症发生率高,应尽早重建血运。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三支病变比例高,患者病发前常存在缺血预适应。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现代观念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斑块破裂,继之血栓形成和冠脉急性闭塞引起的心肌持续缺血和坏死。其治疗的根本措施是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迅速使闭塞的冠脉再通,并恢复心肌有效再灌注,以挽救缺血心肌,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连续选择发病12h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EMI患者215例,数字抽签法随机分为缺血后处理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年龄65岁及以上患者分别为38例和46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再灌注治疗,缺血后处理组采用再灌注30 s,再缺血30 s,交替3次后再持续灌注的方法。分别评估缺血后处理对老年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冠状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和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等指标的影响。 结果 缺血后处理组和对照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21.1%(8/38)和45.7%(2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71,P<0.05);其中高危、需要药物或电转复及临时起搏等干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7.9%(3/38)和26.1%(1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95,P<0.05)。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分别为(23.6±3.7)帧和(26.1±5.9)帧(t=5.434,P<0.05)。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3级分别为89.5%(34例)和69.6%(3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99,P<0.05)。 结论 心肌缺血后处理能减轻老年STEMI患者心肌再灌注损伤,可应用于老年人STEMI再灌注损伤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在梗死相关血管注射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我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0例STEMI患者作为替罗非班组,急诊PCI术中梗死相关血管内应用替罗非班500μg,植入支架后静脉滴注24h替罗非班0.1μg·kg-1·min-1;同期的31例STEMI患者作为单纯支架组,急诊PCI术后直接植入支架。比较并分析两组支架植入后计算机辅助定量心肌灌注评分(QuBE分值),住院期间及6个月随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与单纯支架组比较,替罗非班组QuBE分值[(10.88±5.03)分比(14.70±6.69)分]及LVEF[(57.19±4.59)%比(59.80±5.34)%]显著升高,而MACE发生率(35.5%比10.0%)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在梗死相关血管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有效,安全地改善心肌微循环灌注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联合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2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11例)和血栓抽吸+缺血后处理组(治疗组,12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接受血栓抽吸+缺血后处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情况、PCI相关情况、缺血再灌注指标及临床预后。结果治疗组三酰甘油[1.8(0.4,6.8)m m ol/L比1.3(0.4,3.2)m m ol/L,P=0.034]及即刻ST段回落率(78.0%比59.5%,P0.00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肌酸激酶[(1643.4±925.9)u/L比(2234.1±1433.3)u/L,P0.001]、肌酸激酶同工酶[(164.8±90.8)u/L比(229.3±158.9)u/L,P0.001]峰值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7.3%比18.9%,P=0.01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时可考虑同时应用血栓抽吸+缺血后处理的治疗方法,来改善心肌血流灌注、减少住院期间的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住院STEMI患者(52例,STEMI组)和OMI患者(48例,OMI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分析仪定量检测两组甲状腺激素含量。结果:与OMI组比较,STEMI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4.45±1.09)pmol/L比(3.03±0.14)pmol/L],游离甲状腺素[FT4,(18.53±3.89)pmol/L比(11.83±0.53)pmol/L]和促甲状腺素[TSH,(1.85±1.04)μIU/L比(0.26±0.13)μIU/L]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高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以反映冠脉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通过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有胃溃疡及非合并胃溃疡患者进行观察,总结出两组人群溶栓及介入治疗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的差异及其机理探讨。方法:实验分为GU组和对照两组,两组基础用药相同,DU组和对照两组各40例患者,疗程为2周。结果:1.两组人群经比较显示,经冠脉介入治疗及溶栓治疗的DU组患者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磷酸肌酸激酶(CPK)的活性无明显差异,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2.DU组提示胃泌素升高可以改善患者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情况,而其在降低心肌酶水平方面疗效也优于对照组。结论:胃泌素可以有效缓解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正1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罪犯血管及时恢复血流灌注,能降低梗死面积、保护心室功能,但在1年内仍有7%的死亡率和22%的心力衰竭(心衰)发生率,当高风险的STEMI发生心源性休克时,1年内的死亡率会更高,可达12%[1,2]。虽然心肌再灌注是挽救濒死心肌的有效方法,但是,在此过程的早期阶段又造成了心肌的额外损伤,比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急性STEMI患者39例,随机分入对照组(17 例)和缺血后处理组(22 例).各例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对照组梗死血管再通后3 min内不施加干预;缺血后处理组梗死血管再通后1 min内应用低气压充盈和回缩球囊,每一过程各30 s,反复3 次.PCI术前和术后4 h采血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PCI术前和PCI术后12 h采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PCI术前2组患者 MDA、SOD、TNF-α、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 术后缺血后处理组较对照组MDA、TNF-α、IL-6 低[分别为(5.53±1.20):(6.70±1.24)μmol/L,(33.86±10.08):(41.09±11.36)ng/L,(72.07±11.09):(79.96±9.25)ng/L,P<0.05]而SOD高[(83.92±13.67):(74.31±14.68)U/L,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以减少急性STEMI患者血清中MDA、TNF-α、IL-6 的生成,升高SOD.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ST段抬高的相关因素及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将102例STEMI急诊PCI病人分为抬高的ST段下降幅度小于50%组(A组)与大于50%组(B组),分析STEMI急诊PCI后2h内ST段抬高的最高导联的ST段下降幅度的相关因素及其与临床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A组与B组比较,A组年龄较大、前壁心肌梗死较多、心功能Killip分级≥Ⅱ级较多、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较高、PCI术后院内发生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死亡较多(P<0.05)。结论对心电图抬高的ST段下降幅度的分析是一项相对简单、可行性较好的心肌组织水平的再灌注评估指标,入院Killip分级≥Ⅱ级、前壁心肌梗死是心电图抬高的ST段下降幅度小于50%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冠脉内血栓导管抽吸对急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血运重建的影响。方法 98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PCI+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A组),PCI+替罗非班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时即刻的血流血管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TIMI心肌灌注(TMPG)分级、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的发生率、心肌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术后2h胸痛缓解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A组心肌灌注明显增加,TIMI血流及TMPG血流明显改善,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的发生率、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术后2h内胸痛缓解率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优于对照组。结论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可改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血栓病变的血栓负荷、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中国人群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介入手术后心肌内出血(IMH)的发病率,并探究IMH 形成的相关预测因素,为STEMI 治疗和预后提供个体化的诊疗措施.方法 该观察队列研究是在成功心肌再灌注STEMI 的患者中进行的,其心脏磁共振(CMR)检查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5.7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缺血再灌注损伤心电图改变及其发生机理.方法 分析60例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溶栓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缺血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特点及影响因素;根据再灌注治疗后是否发生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而将患者分为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组和再灌注无损伤性心电图改变组;抽静脉血测定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总抗氧化力(T-AOC)及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活性.结果 再灌注心电图心律失常发生率高(65.00%),且以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最多见,其次非持续性室速、窦缓和房室传导阻滞;并易出现再灌注损伤性ST段抬高(46.67%).单因素分析发现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数目、发病至CK达高峰时间、再灌注时间与STEMI患者易发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有关(P<0.05).溶栓治疗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发生率高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0.05).再灌注心电图改变组血清ROS、MDA显著增高而GSH、T-AOC显著降低;γ-GCS活性高于对照组和缺血组(P<0.05).结论 STE-MI患者缺血再灌注后再灌注损伤性心律失常与ST段抬高较常见;再灌注复氧后产生氧自由基增多,自由基生成系统/清除系统失衡,可能是发生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入院时随机血糖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心肌灌注的影响及预后价值。方法:对直接PCI治疗的182例资料完整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入院后即刻的随机血糖分为3组:A组血糖<7.8mmol/L,B组血糖7.8~11.0mmol/L,C组血糖≥11.0mmol/L。评估PCI后TIMI血流分级及TMPG心肌灌注分级;发病后1周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脏收缩功能。结果:①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中多支血管病变:C、B组(65.8%、63.6%)多于A组∶(49.4%,P<0.05);②PCI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3级:3组无明显差异(89.9%、87.3%、89.5%,P>0.05);③PCI后心肌灌注分级(TMPG)0~1级:C、B组(28.9%、27.3%)高于A组∶(14.6%,P<0.05);④PCI后1周内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C、B组[(49.6±7.0)%,(51.4±7.0)%低于A组∶(58.5±7.2)%,P<0.05]。结论:入院随机血糖高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介入治疗后的心肌灌注差、心功能差。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发病机理是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导致血管急性闭塞所致.按照发病时心电图有否ST段抬高分为ST段抬高AMI(STEMI)和非ST段抬高AMI(NSTEMI).前者80%~90%而后者约20%最终演变为Q波性心肌梗死.AMI的再灌注治疗主要包括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这两部分内容,后者主要针对STEMI患者而言.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比较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冠脉造影无再流和恢复正常血流病人ST段的早期变化,探讨梗塞相关动脉开通后ST段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02年10月,回顾性分析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497例急诊PCI病人的临床和心电图资料,冠脉造影无再流的病人(无再流组)58例,其中6例因临床、心电图和造影资料不完全被剔除,入选的病人为52例.由其余439例急诊PCI后冠脉前向血流恢复为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的病人中随机抽取60例,为正常血流组.结果:无再流组ST段抬高指数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0.32±0.14)mV,(0.27±0.13)mV,P>0.05],而正常血流组术后较术前显著降低[(0.17±0.08)mV vs(0.35±0.15)mV,P<0.01].术后1 h,正常血流组ST段抬高指数较无再流组迅速回落[(0.17±0.08)mV vs(0.27±0.13)mV,P<0.05].术后2周,恢复正常血流ST段抬高指数比术前减少<50%者较无再流ST段≥50%者除室壁运动积分减少外,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和每搏指数均增加,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室壁运动积分和ST段抬高指数的直线回归方程表明:以室壁运动积分和ST段抬高指数评价缺血心肌的血流再灌注的相关性较好(无再流组r=0.65,P<0.01;正常血流组r=0.70,P<0.01).结论:急诊PCI梗塞相关动脉开通后,冠脉造影无再流或正常血流病人ST段降低的速度和幅度反映了心肌细胞的损害程度,以及缺血心肌组织的再灌注水平和微循环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ST段回落指数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损伤程度,探讨早期ST段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发前壁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59例.根据发病至再灌注治疗间隔时间分为≤6h和>6h两组,观察治疗前后ST段回落指数.结果 治疗后2h、4h、8h两组ST段回落指数均>50%,≤6h组(分别为74.00%±0.24%、85.00%±0.12%、89.00%±0.12%)均高于>6h组(56.00%±0.22%、66.00%±0.12%、70.00%±0.17%),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ST段回落指数能有效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损伤程度,是最简单易行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缺血后处理(IPost)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将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68例急性STEMI患者根据是否接受IPost随机分为IPost组和对照组。IPost组患者完全复灌前给予1min再闭塞/1min再灌注反复4次完成IPost处理,之后行支架置入术。对照组再灌注后直接行支架置入术。结果:对照组和IPost组4个月后梗死面积分别为14.3%和13.2%(P=0.17)。影响梗死面积的独立风险因素包括症状发作-球囊扩张时间和前壁梗死。PCI术后心肌灌注分级、再灌注60min后ST回落幅度、肌钙蛋白T峰值或4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未见组间差异(均P0.05)。在两次接受心脏磁共振(CMR)的患者中,IPost对患者心肌挽救指数和LVEF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未发现IPost对梗死面积或次要研究结局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急诊介入治疗中,评价预防性冠状动脉(冠脉)内联合注射硝酸甘油和地尔硫草对于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心肌微灌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是否预防性冠脉注射硝酸甘油和地尔硫(草)将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212例STEMI患者分为两组,预防性使用上述药物者为研究组(87例),而进行常规介入治疗者为对照组(125例).比较两组间基础资料、造影参数、ST段回落幅度,术后5日心肌生化标记物曲线下面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随访期间(平均随访17个月)主要心血管病事件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住院及随访期间共计有10例(11.5%)发生主要心血管病事件,对照组为28例(22.4%),两组差异显著(P=0.042);两组因心脏原因再次住院次数差异显著(研究组19.5%vs对照组37.6%,P=0.008).研究组的无血流或慢血流发生较对照组少,但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研究组较对照组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帧数计数(cT-FC)值较低(34.4±11.3 vs 38.9±17.2,P=0.034),心肌微灌注分级(MBG)较高(2.65±0.6 vs 2.41±0.7,P=0.018),提示研究组心肌微灌注优于对照组.研究组较对照组ST段回落幅度显著,术后5日心肌生化标记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曲线下面积较小(P<0.05);术后心脏超声左心室射血分数高及舒张末内径较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冠脉联合注射硝酸甘油和地尔硫草可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肌组织微灌注、减少心肌坏死生化标记物的释放、减少近期死亡等主要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改善中、远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