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艾司洛尔与尼卡地平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共抽取120例。根据患者的入院就诊时间,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尼卡地平治疗(单纯组)、艾司洛尔联合尼卡地平治疗(联合组)。将以上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血压、心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心率达标率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水平对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治疗后6h,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联合组优于单纯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6h的血压达标率为85.00%,心率达标率为83.33%,均高于单纯组,P0.05。结论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艾司洛尔联合尼卡地平治疗的效果显著,在今后临床中具有推荐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马来酸左氨氯地平治疗腹型肥胖的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根据肥胖定义标准,选择3302例肥胖高血压患者。根据实际用药情况分为马来酸左氨氯地平组(1747例)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组(1555例),在24个月内进行七次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血压达标率以及终点事件。结果:马来酸左氨氯地平组基线血压达标率显著低于苯磺酸氨氯地平组(38.35%比46.05%,P=0.001),第七次随访时血压达标率显著高于苯磺酸氨氯地平组(92.29%比89.77%,P=0.01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马来酸左氨氯地平对血压达标率有正向影响(OR=1.494,P=0.002)。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比较,马来酸左氨氯地平组累积七次随访时心衰(0.58%比0.11%)、下肢水肿(5.98%比3.84%)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采用马来酸左氨氯地平治疗腹型肥胖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评价甲磺酸氨氯地平的降压疗效,并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比较。方法:77例高血压患者按不同的治疗药物随机分为甲磺酸氨氯地平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均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动态血压、心率、诊室血压、生化指标。结果:治疗12周末,2组的诊室血压,24h、白昼及夜间平均血压、平均脉压、血压负荷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心率无显著改变。12周末甲磺酸氨氯地平组的总有效率在诊室血压为92·3%,在ABPM为71·8%;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分别为92·1%和68·4%,2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磺酸氨氯地平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24h降压谷/峰比分别为70%和72%;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分别为66%和69%。2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甲磺酸氨氯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一样能平稳、有效、安全地降低血压,可作为一线降压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降压药用于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对术前血压、心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所有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根据Dex的使用情况将患者随机分为非Dex组(Non-Dex组,常规降压药物)和Dex组(常规药物+静脉泵注Dex),各26例。观察患者降压药物治疗期间心率、血压等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药物使用情况及疗效。结果与Non-Dex组比较,Dex组在不同时间段使用硝普钠、乌拉地尔、硝苯地平、艾司洛尔、美托洛尔、替米沙坦等降压药物剂量明显减少(P0.05);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降低(均P0.05);6h内Dex组MAP、心率达标率分别为76.92%、80.77%,明显高于Non-Dex组(均P0.05)。结论 Dex联合降压药用于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可明显减少服用降压药剂量,有效控制血压、心率,缩短目标血压、心率达标时间,提高达标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赖诺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苯磺酸氨氯地平、赖诺普利联合组(A组)32例和单用氨氯地平组(B组)32例,用药2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苯磺酸氨氯地平、赖诺普利联合组治疗收缩压总有效率为90.6%,舒张压84.4%,单用氨氯地平组收缩压71.9%,舒张压65.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苯磺酸氨氯地平、赖诺普利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单用氨氯地平组9.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重量指数(LVMI)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A组较B组更明显(P0.01)。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赖诺普利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对LVH逆转有协同作用,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I+H)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138例。患者被随机均分为A组(接受I+H治疗)、B组(接受氨氯地平治疗)和C组(接受I+H+氨氯地平治疗),三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测量比较三组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三组SBP、DBP和HR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与A组比较,B、C组治疗后SBP [(133.1±6.2)mmHg比(128.9±6.0)mmHg比(122.0±3.8)mmHg]降低更显著,且C组的显著低于B组的(P均0.01);与B组比较,A、C组治疗后DBP [(91.7±6.7)mmHg比(87.5±4.8)mmHg比(79.3±3.0)mmHg]降低更显著,且C组的显著低于A组的(P均0.01)。与A、B组比较,C组总有效率(78.3%比73.9%比97.8%)显著升高,P均0.01。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876)。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能显著改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优于二药的单独使用,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安全性及对患者血浆总胆固醇(TC)与甘油三酯(T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80例,随机均分为氨氯地平组和联合治疗组(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持续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与氨氯地平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收缩压[(146.3±11.9)mmHg比(133.4±15.1)mmHg]、舒张压[(90.5±5.9)mmHg比(81.4±6.1)mmHg]、心率[(85.4±10.8)次/min比(74.5±12.6)次/min]、血浆TC [(5.17±1.75)mmol比(3.52±1.85)mmol]和TG [(1.64±0.14)mmol比(1.32±0.32)mmol]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01)。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组(3.3%比15.6%,P=0.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采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能显著降低心率、血压、血浆总胆固醇与甘油三酯水平,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疗效。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筛选出有血压晨峰的高血压患者80例,给予左旋氨氯地平2.5 mg~5 mg,晨服,每日1次,缬沙坦40 mg~80 mg,每日晚上服用1次,观察2个月。结果治疗8周末,24 h、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与治疗前相比分别降低(10.4±2.5)/(7.8±2.6)mmHg(、11.2±1.8)/(7.5±2.8)mmHg(、9.6±1.5)/(7.5±2.0)mmHg,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晨峰程度降低(14±2)/(11±3)mmHg,血压峰值异常控制率84.4%,24 h动态血压达标率86.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不仅有效降低24 h血压,而且能降低晨峰程度,有效控制血压晨峰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心率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分为单纯氨氯地平治疗组(氨氯地平组,80例)和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组(联合治疗组,80例),4周为一疗程,对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均=0.001);与氨氯地平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心率[(74.5±7.8)次/min比(70.3±5.2)次/min]明显下降,总有效率明显提高(82.5%比95.0%),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35.0%比12.5%),P0.05或0.01。两组治疗后血压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较单纯氨氯地平能更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或者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盲终点评估的方法,入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阿米洛利组)和氨氯地平+替米沙坦组(替米沙坦组),均服药12 w,每2周随访一次,观察收缩压、舒张压、心率、降压达标率、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2周末,阿米洛利组和替米沙坦组的达标率分别为58.5%和47.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12 w后,两组降压达标率分别为67.9%和71.7%,有效率分别为81.1%和83.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米洛利组收缩压下降值为(24.3±15.8)mmHg,舒张压下降值为(15.2±9.2)mmHg,替米沙坦组收缩压下降值为(26.8±13.4)mmHg,舒张压下降值为(15.7±9.4)mmHg,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4%和7.6%(P>0.05),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改变,未见低血钾及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结论 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或替米沙坦能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方案在尽早达标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硝苯地平控释片对清晨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家庭血压监测明确有清晨高血压的1~2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d;B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d),早晨服药,疗程5周,治疗前后监测家庭血压及诊室血压,比较两组患者清晨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变化情况。结果两药均能降低高血压患者诊室血压以及家庭自测清晨血压和睡前血压(P0.05)。A组的血压达标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诊室血压达标率:70.0%比66.7%,清晨血压达标率:73.3%比76.7%,睡前血压达标率:76.7%比80.0%;均P0.05);但治疗后A组家庭自测清晨收缩压变异性降低[(5.9±2.2)比(8.2±2.5)mm Hg,P0.05],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3.1)比(7.9±2.9)mm Hg,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硝苯地平控释片均能很好地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诊室血压及家庭清晨血压和夜间血压,同时,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改善清晨收缩压变异性方面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左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择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60例,随机分为左氨氯地平组、依那普利组、联合治疗组,每组20例,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监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结果 治疗4周后3组血压均下降,左氨氯地平组与依那普利组治疗效果接近,左氨氯地平组收缩压为(145±12)mmHg,舒张压为(90±7)mmHg;依那普利组为(142±11)mmHg、(89±6)mmHg,组内自身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降压幅度低于以上两组,分别为(131±10)mmHg、(85±7)mmHg,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左氨氯地平组、依那普利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应用降压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西拉普利与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QT间期离散度与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2011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被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西拉普利组和氨氯地平组,两组均接受常规降压治疗,比较两组的血压、QT间期以及心律失常情况。结果:与氨氯地平组比较,西拉普利组患者的24h平均收缩压[(123.81±17.95)mmHg比(104.92±14.25)mmHg]、舒张压[(88.31±10.28)mmHg比(72.24±8.45)mmHg],24h平均收缩压变异度[(11.62±1.34)mmHg比(7.34±0.97)mmHg]、舒张压变异度[(9.47±1.18)mmHg比(5.13±0.72)mmHg],QT间期[(385.1±50.4)ms比(342.7±48.5)ms]、校正QT间期[(362.7±50.2)ms比(321.8±45.1)ms]、QT间期离散度[(34.1±5.1)ms比(22.5±3.7)ms]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室性心律失常分级明显优于氨氯地平组(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并发心律失常病人西拉普利治疗较氨氯地平降低血压,QT间期离散度和改善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2 w洗脱期后诊室血压达到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123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n=62)和对照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n=61)。用药前和用药8 w后分别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MP),观察两组血压控制情况,计算用药前后24 h收缩压、舒张压平滑指数,并比较两种药物的成本效果差异。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经8 w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7.10%和85.2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P>0.05);两组收缩压、舒张压的平滑指数均>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照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02.87和365.28。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苯磺酸氨氯地平具有相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具有成本效果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24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联合用药组(氨氯地平片联合美托洛尔)、氨氯地平组、美托洛尔组,各80例。治疗8周后比较三组间血压变化值、血压达标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治疗8周后联合用药组血压变化率和血压达标率显著高于氨氯地平组和美托洛尔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13.75%)则显著低于氨氯地平组(20.00%)和美托洛尔组(20.00%),P0.05。结论相比于氨氯地平或美托洛尔单用,采用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具有降压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氨氯地平和依那普利对老年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 2 4h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 将 6 0例轻中度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30例。分别选用氨氯地平片 5mg和依那普利片 10mg ,每日一次 ,共 4周。用药前后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两组药物治疗第 4周末 2 4h动态血压发现 ,2 4h平均收缩压、脉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较服药前明显降低 ,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氨氯地平组治疗后总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 17.0 3± 8.5 5mmHg和 4 .83± 4 .82mmHg ;平均动脉压下降了 8.86± 4 .76mmHg ,依那普利组治疗后总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 14 .30± 7.2 6mmHg和 5 .97± 2 .87mmHg ,平均动脉压下降了 8.74± 3.0 7mmHg ,组间比较收缩压下降幅度无差异 (P =0 .187) ,脉压下降幅度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5 )。氨氯地平组脉压差下降幅度大于依那普利组 (16 .97± 14 .0 6mmHg比 8.33± 7.84mmHg ,P =0 .0 0 5 ) ,两药对舒张压的影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有效率相似 (76 .7%比 73.3% ,P =0 .76 6 ) ,达标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6 6 .7%比 5 6 .7% ,P =0 .4 2 6 )。氨氯地平组发生胫前水肿 2例 ,依那普利组咳嗽 5例。结论 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对老年纯收缩期高血压均有效 ,尤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的血压、左心房内径及房颤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186例,随机均分为氨氯地平组(接受氨氯地平联合胺碘酮治疗)和替米沙坦组(接受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疗程6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左心房内径的变化情况及6个月内房颤复发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下降,左心房内径显著减小(P均0.01);治疗后,与氨氯地平组比较,替米沙坦组患者的血压[(137±6)/(85±7)mm Hg比(122±5)/(77±8)mm Hg]、左心房内径[(38.7±2.3)mm比(35.3±3.4)mm]、6个月内房颤复发率(37.6%比22.6%)均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对于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较氨氯地平联合胺碘酮更显著地降低血压和左心房内径,且明显降低房颤的复发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特拉唑嗪治疗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老年男性患者64例,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单用氨氯地平治疗)和联合用药组(采用氨氯地平联合特拉唑嗪治疗),每组各32例。结果: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氨氯地平组的65.63%(P =0.028);两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空腹血糖(FPG)水平均明显降低(P <0.05~<0.01);与氨氯地平组比较,联合用药组降低更为显著[SBP:(138.55±7.96)mmHg 比(110.65±7.28)mmHg,DBP:(93.35±5.86)mmHg 比(80.11±5.93) mmHg,TC:(5.67±0.76)mmol/L 比(4.22±0.63)mmol/L,TG:(2.67±0.86)mmol/L 比(2.01±0.75) mmol/L,FBG:(5.69±0.86)mmol/L 比(4.31±0.58)mmol/L],P 均<0.05;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组(18.75%),P <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特拉唑嗪治疗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管功能及微小RNA(miR)-375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于2018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550例为受试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5例。两组患者均服用替米沙坦和/或氢氯噻嗪,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晨起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方案治疗,观察组睡前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血压晨峰、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内皮素1)、血压变异性、血管弹性功能、血压达标率。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miR-375表达水平。结果 随访6个月期间,对照组12例失访;观察组11例失访。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晨起平均收缩压、24 h舒张压、白天平均舒张压、晨起平均舒张压以及血压晨峰值、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及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下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夜间与全天血压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夜间达标率56.8%比31.2%,χ2=35.146,P<0.0...  相似文献   

20.
毛琛  毛广运  蒋善群  王玉  徐希平 《高血压杂志》2007,15(12):1027-1031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特拉唑嗪治疗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的短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5-08-2006-02在安徽省安庆市及其周边地区,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前瞻性实验,开展了氨氯地平联合特拉唑嗪治疗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本文选择完成4周随访的研究对象508例,分析氨氯地平与特拉唑嗪联合用药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4周后,特拉唑嗪、氨氯地平、联合用药组收缩压的下降值分别为(4.0±15.0)、(17.5±15.8)、(20.0±15.9)mmHg(P<0.01);舒张压的下降值分别为(1.2±7.2)、(8.0±7.1)、(10.7±7.2)mmHg(P<0.01);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20.7%、53.8%、67.7%,联合用药组明显优于单独用药组(P<0.01)。3组研究对象的心率,在治疗前后组间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周治疗期间,特拉唑嗪、氨氯地平、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4.1%、12.3%、13.2%(P<0.05);各组均未见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结论氨氯地平联合特拉唑嗪治疗高血压的短期临床疗效优于单一用药组;耐受性较好,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