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当前,对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研究是医学心血管领域的热点之一,众多的分子生物学家、临床和影像科医生不懈地对As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发展、诊断和治疗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建立完善的As动物模型,是基础研究获得突破的重要保障。一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先后在鼠、家兔、禽类、猪、食肉类和非人灵长类动物等建立As模型,并进一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随着多种影像技术的成熟和完善,对As模型的影像学检查,特别是磁共振成像检查(MRI)已经成为斑块成份分析,易损斑块定性  相似文献   

2.
<正>磁共振成像检查(MRI)作为一种无创、无放射性的检查手段,凭借其特有的高组织分辨率,不仅能显示动脉管腔,同时可对管壁进行成像。由此对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形态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其对斑块的组织学构成、形态特征和易损性的评估价值受到普遍的关注。而近年来,由于医生和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在MRI成像设备、脉冲序列、对比剂等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下面将分别综述MRI在As斑块成像的技术进展。1.成像设备MRI成像技术关键条件之一,在于具有足够的空间分辨率及良好的信噪比,并且尽可能避免自主及非自主运动和血流的干扰,保证患者处于舒适的体位,选择适宜的检查时间以获得最佳影像质量。目前多数大制造商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atheroscle roticplaque)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目前磁共振成像 (mag neticresonanceimaging ,MRI)是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有前途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近年来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 ,MRI能显示主动脉、颈动脉甚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厚度及其成分 ,并对治疗后疗效随访亦有较大帮助。1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在中老年人主动脉、颈动脉及冠状动脉等血管壁上一种常见疾病[1] ,其病理成分包括 :①细胞外基质的结缔组织(胶原糖蛋白、纤维素及弹力纤维 ) ;②胆固醇结晶、胆固…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早期、有效地识别易损斑块是目前研究热点,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而斑块组份及分布与斑块易损性及其破裂后导致的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易损斑块的组份特征入手,对其影像学检测手段的进展进行简单归纳.  相似文献   

5.
6.
<正>动脉粥样硬化是危及人类健康的病理状态,因其肉眼不能看到,且早期没有明显临床症状而不易被发现,但是在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作用下,一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为易损斑块,斑块破裂或出血,可能会造成局部动脉狭窄,继而出现缺血,甚至梗死,这种病理改变发生在冠状动脉,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在脑血管,导致脑梗死[1],即常见的危险性极大的突发性心脑血管事件。他汀做为临床常用的降脂药物,其在抗炎、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稳定斑块及抗血小板活性等方面发挥重  相似文献   

7.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已成为共识。由于缺乏理想的易损斑块的动物模型,对斑块破裂前的血清学及影像学特征研究较少,尚缺乏能够早期识别易损斑块及预防斑块破裂的最佳方法。本实验室已成功构建家兔和Apo E-/-小鼠的易损斑块模型。易损斑块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非侵入性及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测及功能学检测技术。对易损斑块的早期准确识别以便及时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8,14(3):173-173
易损斑块指易于形成血栓或可能迅速进展为罪犯病变的斑块。“高危斑块”、“危险斑块”和“不稳定斑块”可以接受但不推荐使用。建议不再采用“软斑块”、“无钙化斑块”和美国心脏病协会“Ⅳ型斑块”。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慢性炎症性疾病,以局部突出表现为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最主要病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后果十分严重,常危及生命,而易损斑块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要罪犯病变。因此,对易损斑块的早期识别以及积极干预,对于预防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至关重要,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就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治疗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其快速进展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早期AS没有明显临床症状,而晚期AS斑块容易出现跳跃式阶段性生长,即从轻度损伤迅速发展为重度损伤到极高危状态,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全面了解AS易损斑块的特征、快速进展机制及相关调控因素,早期识别并干预AS的发生、发展,有利于合理评估AS相关风险因素,早期阻断AS向晚期进展,进行精准医疗。  相似文献   

11.
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易损斑块破裂导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易损斑块形成机制和干预措施的研究一直备受瞩目。建立与人体斑块相似的进展性斑块是对易损斑块进行研究的基础及热点。目前,研究者已在多种动物体内建立了多种易损斑块模型。本文对目前建立的易损斑块动物模型进行综述与评价,为完善易损斑块模型的建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心血管疾病居我国居民死亡原因首位,动脉粥样硬化(As)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易损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发展迅速、具有血栓形成倾向的不稳定性高危斑块,快速进展的斑块可引起恶性临床事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脑卒中的主要病理机制。现有的As干预策略可以减少30%~45%的急性心肌梗死及脑卒中,但残存风险依然较大。因此深入探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快速进展机制及影响因素对预防和治疗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识别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设置模型组8只,正常组8只,在建模后1、2、3、4个月分别行高分辨MRI。通过测量腹主动脉管壁厚度和面积、管腔面积、管壁信号增强程度等指标,观察腹主动脉壁的重构过程,并对模型最终的斑块成分进行MRI和组织病理结果对照研究。结果 MRI显示,模型组腹主动脉管壁厚度和面积逐渐增加,且与同期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腹主动脉管腔进行性扩张,管壁强化程度较对照组增加明显,但演变过程不明显。另外,MRI对兔腹主动脉脂质斑块及纤维斑块的检出率与病理学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分辨MRI可以无创性地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腹主动脉管壁重构的演变过程,有助于对动脉硬化斑块的预后和药物干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4.
全世界每年死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心脏猝死者多达1900万,其中70%死于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破裂、继发血栓形成与心肌梗死。斑块稳定性是影响ACS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决定性因素,既往将不稳定性斑块称为高危或软斑块,现将之称为易损斑块,强调它能形成血栓并发症,并导致病情急剧发展的趋势与严重后果。易损斑块与稳定性斑块相比有许多特有的组织形态学特征,这些特征在斑块破裂前就已存在,这些特征包括:①相对大的体积;②薄的纤维帽(平滑肌和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冠状动脉的不稳定粥样斑块纤维帽破裂 ,局部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阻塞 ,是出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即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发病机制。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这些不稳定的斑块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斑块的进展常常是突然的 ,且具有不可预测性〔1〕;现有的诊断技术并不能在ACS发病前对不稳定斑块进行预测 ,而每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均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为了能更早地预测不稳定斑块的危险性提出了另一概念 :易损斑块 (vulnerbleplaque)。现就易损斑块的概念及诊断治疗作一综述。1 概念的提出ACS与稳定型心绞痛相…  相似文献   

16.
17.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的一种常见类型。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但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隐匿突发,如何在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前准确的识别出易损斑块的患者,并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已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多种血管成像技术为实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疗带来新的契机。因此本文将从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研究应用方面做一综述,以便更好为临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运用高分辨率3.0T磁共振成像检测颈动脉斑块的成分,包括纤维帽、脂质核心、出血和钙化等,有助于评估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并指导治疗.文章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磁共振成像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慢性冠脉综合征(CCS)患者冠脉易损斑块的危险因素。方法:依据血管内超声VH-IVUS图像,于我院治疗的126例CCS患者被分为稳定斑块组(57例)与易损斑块组(69例),观察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并分析易损斑块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稳定斑块组比较,易损斑块组血浆空腹血糖(F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髓过氧化物酶(MPO)、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均显著升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PO、Lp-PLA2、hsCRP、FBG为CCS患者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23~7.544,P<0.05或<0.01)。MPO、Lp-PLA2、hsCRP、FBG单独检测及四者联合检测诊断冠脉易损斑块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6、0.914、0.889、0.610、0.991,灵敏度分别为68.1%、87.0%、79.7%、44.9%、97.1%,特异度分别为93.0%、91.2%、91.2%、87.7%、94.7%。结论:血浆MPO、...  相似文献   

20.
易损斑块的早期识别对于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现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靶向分子荧光成像、冠状动脉(冠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造影、磁共振、血管内超声(包括虚拟组织学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及血管内窥镜等,而血清学检查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指标提示易损斑块。易损斑块的治疗主要是他汀类药物治疗,强化降脂治疗可以起到逆转斑块的作用,而其它稳定易损斑块的治疗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