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处理原则。方法选择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49例,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在体外平行循环支持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25例,其中术前置入18例,术中置入5例,术后置入2例。术中同期行二尖瓣手术8例,围术期死亡3例,病死率6.1%。结论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危重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但需要多学科的心脏中心以及一定数量的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技术和经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危重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80例高危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80例患者,平均年龄(66.2±8.5)岁。术前1月内急性心肌梗死14例,3例室壁瘤形成,1例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室间隔穿孔、心源性休克。80例患者均伴有多项高危因素。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62例;非体外循环下CABG(OPCABG)18例,其中7例为急诊手术。平均移植血管(3.2±1.1)支。结果围术期死亡4例,占5%。其中2例为急诊手术患者:1例OPCABG术后3h突发室颤;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壁瘤、室间隔穿孔患者,术后顽固低心排,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3d死亡。另1例术后5d死于急性肾衰。纵隔感染伴真菌性败血症死亡1例。其他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低心排17例,明显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心律失常12例,肺部并发症16例,脑梗死1例,切口感染3例。随访时间3~50个月,98%患者心绞痛消失,心功能Ⅰ~Ⅱ级。结论CABG治疗危重冠心病患者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应强调手术指征,把握手术时机,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症状未缓解状态下行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5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在心绞痛反复发作时即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病变后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结果 53处病变置入56个支架,术中无严重并发症,34例心绞痛消失;9例有不典型胸痛,症状在1~2天内消失,无急诊冠状动脉搭桥及死亡。随访3个月~3年,6例冠脉造影证实再狭窄,5例行再次PTCA术后症状消失,1例行PTCA后仍有症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无死亡病例。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近期及远期效果较好,治疗成功率及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高龄病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分析——附32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高龄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的特点.方法 对近8年来32例75岁以上冠心病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其中行不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5例,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占12%),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加二尖瓣置换3例(占9%).结果 32例高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无院内死亡,平均术后气管插管时间12 h,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4 d,术后住院时间18 d,术后引流量831 ml.共有29例次术后发生各种不同的并发症.20例随访3~88个月,晚期死亡3例(占9%),其中因心脏病死亡2例(占6%).结论 高龄冠心病病人只要一般情况好,无严重肺、肝、肾和脑疾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不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院内病死率,为高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5.
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01例临床经验体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方法及手术适应证 ,并评价其初步临床结果。  方法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1996年 5月~ 1999年 12月完成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0 1例 ,包括经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组 76例和经胸壁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组 2 5例 ,其中 7例在胸腔镜辅助下获取内乳动脉。  结果 :OPCAB组 76例 ,旁路移植支数平均 2 .5 9支 ,无手术死亡 ,术后并发症包括 :心室颤动并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1例 ,出血二次开胸 3例 ,胸部切口感染 2例 ,肺部并发症 2例 ,肾部并发症 1例 ;MIDCAB组 2 5例 ,旁路移植支数平均1.10支 ,无手术死亡 ,围术期心肌梗塞行再次旁路移植手术 1例 ,出血二次开胸 1例 ,胸部切口感染 1例。  结论 :对于选择的患者 ,非体外循环下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22例经验总结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目的:总结我院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E-CABG)病例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至2007年1月在我院进行的22例E-CABG术病例,3例仅有前降支病变的患者采用off-pump CABG术,其余19例采用on-pump CABG术,心肌保护方式采用顺灌结合经冠状静脉逆灌心肌保护方式,统计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择期手术组对照。结果:急诊手术组1例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术后2d死于顽固性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严重并发症6例,择期手术组仅有2例严重并发症。结论: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可以有效提高危重冠心病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左室室壁瘤切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3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左室室壁瘤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进行整理统计分析,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较术前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低心排综合征4例,室性心律失常2例,脑梗塞1例。围术期死亡2例,均死于严重低心排综合征。通过电话随访及门诊复查,随访28例,随访率90.3%,随访时间5个月,随访期间无远期死亡。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左室室壁瘤切除术后疗效满意。根据患者室壁瘤的大小和病变程度合理选择手术方式、适宜的左室重建及有效的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7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结果和围手术期处理策略。方法对70岁以上62例均为多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下手术42例,非体外循环下手术20例。平均移植血管2.8±1.3支。结果围手术期死亡3例,死亡率5%,其中2例为急诊手术。结论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改善患者症状,缓解心绞痛,提高生活质量,与一般患者相比死亡率无明显增加。但对于高龄患者应注意术前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血压的处理以及术后心功能和呼吸功能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1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根据年龄分为≥ 70岁组 (43例 )和 <70岁组 (92例 )。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及住院随访结果。结果 ≥ 70岁组与 <70岁组比较 ,手术成功率 (97.6 %vs 97.9%)和因介入需要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率 (2 .3%vs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70岁组精神症状显著高于 <70岁组 (11.6 %vs2 .1%)。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序贯旁路移植技术同期行内膜剥脱治疗严重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52例冠心病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桥血管吻合采用序贯旁路移植技术,并同期行内膜剥脱完善再血管化治疗.分析所有病例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中期随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冠状动脉CTA评价桥血管及吻合口的通畅程度. 结果:52例病例共接受移植物82支,平均搭桥(1.6±1.2)支.同期共行内膜剥脱61次,平均内膜剥脱(1.1±0.2)次/例.围手术期死亡3例(5.8%),心肌梗死3例(5.8%).出院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3±5)个月,累计发生死亡6例(11.5%),心肌梗死5例(9.6%),再次血运重建4例(7.7%).术后1年冠状动脉CTA提示所有吻合口通畅率为93.5%,内膜剥脱后吻合口通畅率略低于未接受内膜剥脱的吻合口(80.6% vs.98.9%,P<0.05). 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序贯旁路移植同期行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可安全、有效地实现冠状动脉完全再血管化,近中期效果满意,是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肌钙蛋白I(cTnI)的升高和降低可以指导治疗和预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预后,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在肌钙蛋白I恢复正常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236例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后肌钙蛋白I恢复正常后30天内行CABG术,所有病人均测定术前、术后cTnI变化和持续时间。其中,男138例、女98例,年龄43~86岁,平均(63.53±9.26)岁;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189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47例。术中行非体外循环CABG(OPCABG)229例,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下CABG(on pump beating heart CABG)术7例。 结果 心梗后肌钙蛋白I恢复正常时间为2-18天,平均(5.41±3.25)天,心梗后手术时间4-29天,平均(9.32±7.15)天,搭桥数1-5支,平均(2.61±1.23)支,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8例,住院死亡3例,死亡率1.69%(3/236)。结论 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的AMI患者cTnI正常后尽早行CABG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左主干狭窄或闭塞导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提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复习我院2年内246例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梗死相关血管为左主干,均为男性,年龄36~83岁,所有患者无论是否存在心源性休克,均立即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并在其支持下尽早接受急诊造影检查.结果:7例患者心电图均存在aVR导联ST段抬高(≥0.05 mV),5例患者同时存在V1 -V6导联ST段抬高及新出现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其中4例入院时即存在严重心源性休克,6例急诊置入支架,另1例仅行球囊扩张,并接受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住院期间死亡3例(42.9%),存活患者4例均完成1年随访.其中2例于1月随访时对其LAD进行PCI,1例于3月随访时进行了LAD和LCX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论:左主干急性闭塞或严重狭窄所致的AM I患者急性期病死率高;根据心电图和临床特点早期识别梗死部位,早期评估,并且无论是否出现低血压或心源性休克早期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并在其支持下尽早再灌注治疗,加强术后监护,提高随访质量,可以挽救部分患者的生命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行冠状动脉旋磨术结合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手术成功率、术后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结果 12例患者共有16处钙化病变,有15处钙化病变行冠状动脉旋磨术,管腔狭窄由术前的87%±10%减少至42%±9%,结合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共植入18枚国产药物支架,手术成功率为93.75%(15/16)。1例因血管严重扭曲,球囊扩张后出现冠状动脉夹层,植入支架失败,建议行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均无主要并发症(包括心源性死亡、Q波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发生。所有患者随访(8.4±3.6)个月,有2例再发心绞痛,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5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有1例出现支架内再狭窄30%。结论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可取得很高的手术成功率,是治疗钙化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收集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32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19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13例。对患者手术方法、桥血管的选择及住院时间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搭桥3.5根,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29例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3例症状较术前减轻,住院一段时间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显著,手术安全性较高,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瓣膜置换术同期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瓣膜置换术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处理。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4年我院29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及远期随访资料。结果 心绞痛均消失。无围术期心梗。全组无手术死亡,围术期死亡率6.9%,术后并发症少,远期随访心功能明显改善,占88.5%,并发症少。结论 积极、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老年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 76例瓣膜替换或成形术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危险因素 ,并介绍此类手术的成功经验。方法 行瓣膜替换或成形术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76例。男 6 1例 ,女 15例 ,平均年龄 5 6岁 ,共移植旁路血管 117支 ,同时行主动脉瓣置换 (AVR) (1~ 3支桥 ) 2 5例 ,二尖瓣置换 (MVR) (1~ 4支桥 ) 31例 (MVR TVP 3例 ,MVR AVR 2例 ) ,双瓣置换 (BVR)(1~ 3支桥 ) 18例 (BVR TVP 2例 ) ,及MVP (1支桥 ) 1例 (MVP TVP 1例 )。 6 7例瓣膜病理改变为风湿性瓣膜病变 ,9例为瓣膜退行性病变或先天性畸形。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手术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 6例 (7.89% )。 6 3例患者有术后远期随访记录 ,随访率 90 % ,平均随访 2 6 .8个月 ,6 2例心功能明显改善 ,1例远期死亡 (术后 9个月死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结论 瓣膜手术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危险性高于单一手术 ,术前心肌梗塞中、心功能、EF、体外循环时间和动脉阻断时间与手术死亡率相关。彻底解除瓣膜病变、充分的心肌再血管化和良好的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瓣膜手术的方法 、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56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时同期行瓣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 、结果 和随访情况.结果 手术即刻成功率100%(256/256),早期死亡率5.8%(15/256),共移植血管452支,平均每例移植血管(1.8±1.2)支,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为(22.0±6.8)h,重症监护病房临护(2.8+1.2)d,住院时间(14.2±3.1)d.生存率为90%(217/241),随访3个月~13年,2例死亡,13例冠状动脉需再干预治疗.术后心功能Ⅰ级158例,Ⅱ级65例.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瓣膜手术的近、远期疗效良好,此术式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高龄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的特点.方法 对近8年来32例75岁以上冠心病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其中行不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5例,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占12%),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加二尖瓣置换3例(占9%).结果 32例高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无院内死亡,平均术后气管插管时间12 h,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4 d,术后住院时间18 d,术后引流量831 ml.共有29例次术后发生各种不同的并发症.20例随访3~88个月,晚期死亡3例(占9%),其中因心脏病死亡2例(占6%).结论 高龄冠心病病人只要一般情况好,无严重肺、肝、肾和脑疾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不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院内病死率,为高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高危冠心病患者体外循环辅助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选择48例高危冠心病患者采用体外循环辅助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男性32例,女性16例,对手术方法及围术期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共搭桥127支,平均2.63支.使用完全静脉桥22例,全动脉化10例.平均体外循环辅助时间55 min.5例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后早期死亡3例(6.25%),分别为低心排综合征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结论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高危冠心病的有效方法.术中尽量减少体外循环时间、合理的手术设计、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灵活地使用体外循环辅助、积极应用IABP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难治性冠状动脉痉挛(CAS)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临床心脏外科工作中遇到的4例围手术期难治性CA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4例患者均为原计划心脏手术完成后并发的急性CAS,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药物治疗无效后被迫进行CABG。4例患者年龄43~63岁,男性3例,女性1例。冠状动脉肌桥1例,行冠状动脉前降支肌桥松解术;主动脉瓣重度反流1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冠心病2支病变1例,行CABG术;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VSR)1例,行VSR旷置术。结果:4例患者均被迫行CABG,术后患者未再出现CAS表现,除AVR患者术后发生急性I型主动脉夹层死亡外,其他3例均恢复良好,随访3~18个月,患者均未再发生CAS表现。结论:CABG可能是治疗难治性CAS一种可行而且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