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飞行事故后飞行员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行事故是对飞行员的重大急性应激源,会使飞行员产生强烈持久的心理反应。我们对一名二等飞行事故后的飞行员进行了心理分析和相应的心理护理,报告如下: 1 病历简况某歼教-7飞行员,30岁,飞行时间700 h。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制适于飞行员疗养期间使用的训练方案及其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 对105例飞行员进行5个步骤的抗心理应激训练,并抽取112例飞行员作为对照组。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飞行员生活事件评定量表、飞行员心理健康量表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及肌电值对应激状态和训练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与单纯疗养对照组相比,抗应激训练能降低受训者心理反应症状,对应激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于训练效果影响的前3位因素依次为敏感性、焦虑、机种。结论 飞行员疗养期间实施抗心理应激训练有降低心理应激反应,提高疗养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组织歼8-Ⅱ部队实施暗夜复杂气象训练难度大,安全系数低,各项保障工作必须严密周全。笔者针对这种低气象飞行训练对飞行员生理心理的影响及其相关的航卫保障工作探讨如下: 1 暗夜复杂气象飞行训练对飞行员的影响 暗夜复杂气象飞行,没有星星和月亮,座舱  相似文献   

4.
高性能歼击机飞行员前庭训练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性能歼击机飞行员前庭适应性训练是飞行职业训练的一部分,它对提高飞行质量,保障飞行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分析了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前庭训练情况,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健康疗养的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34人,平均年龄34岁,平均总飞行时间1463h,现机种平均飞行时间284h。拟改装高性能战斗机的歼-7飞行员33人,平均年龄30岁,平均总飞行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文献综合分析我国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研究的现状及前景. 资料来源与选择 国内外该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和专著. 资料引用 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26篇.资料综合 飞行员心理选拔是通过飞行专家和心理学研究者从心理品质和心理特征等方面挑选出那些既能通过飞行训练又能成为优秀机长的候选者,这不仅能有效地节省飞行训练成本,同时能很好地维护飞行安全质量.在航空心理学研究中,基本能力/智力、心理运动能力和人格特征等心理因素一直是选拔飞行员的关键指标. 结论 我国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过程中存在内容陈旧、缺乏效度、测验手段单一、选拔与训练脱节以及缺乏统一的选拔系统等问题.未来研究应以安全为导向,结合能力特征和心理状态、人格特质和情境状态,以机组资源管理技能为效标构建适用于中国民航飞行员的心理选拔系统,为从根本上确保民航飞行员安全作业的可靠性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6.
飞行员腹部大中手术后恢复飞行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飞行员腹部大中手术后恢复飞行的标准。方法 回顾分析腹部大中手术后恢复飞行的5例飞行员各项恢复飞行的标准,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讨论 要强调的是:①手术前就必须考虑到飞行员恢复后的飞行生涯;②恢复飞行的标准是对个人健康、飞行安全或完成任务没有危险;③恢复飞行前应进行适当的适应性训练,恢复飞行后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7.
持续高强度的军事任务和训练给军事飞行员及其家庭带来巨大压力,美军重视将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弹性训练用于飞行员心理健康维护.这项心理教育计划旨在改善飞行员在部署期间和部署之后对应激的反应,并在需要时增加心理健康服务.笔者介绍了美军飞行员心理弹性训练的一些方法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特情处置模拟飞行训练与起落航线飞行过程中心率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探讨模拟飞行训练过程中飞行员心理应激水平的变化特点.方法 随机选取参加飞行模拟训练训练的飞行员20名,连续动态记录心电信号,对其在安静时及起落航线飞行、特情处置飞行2种科目模拟飞行前、中、后的心率及短时程心率变异性时域及频域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1)飞行前6 min,HR、RMSSD、LFnu及LF/HF升高,SDNN、HRVI降低(P<0.05);飞行前特情飞行与起落飞行相比,RMSSD较低,LF/HF较高(P<0.01).2)飞行过程中HR和HRV各指标均出现升高(P<0.05),各指标在2种科目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飞行后,各项指标均有所恢复,但未至安静时水平(P<0.05).特情处置飞行恢复较起落飞行更慢(P<0.01).结论 飞行前发生应激反应并伴有较轻的心理疲劳,特情处置飞行前应激反应明显高于起落航线飞行;飞行中出现较高的心理反应及心理疲劳,但2科目间无明显差异;飞行后应激水平有所恢复,但特情处置飞行的恢复速度较起落飞行慢.  相似文献   

9.
模拟器训练消除飞行员处置特情时紧张情绪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飞行员在飞行特情处置的模拟器地面训练过程中紧张情绪的变化,验证其训练效果。方法选择26名飞行技术水平相近的新飞行员,在歼击机飞行模拟器上设置仪表、非仪表和操纵系统故障,记录飞行员的心率变异性指标,观察这些心理生理指标和处置时间在体验、加强、巩固和飞行考核阶段的变化,判断飞行员的紧张情绪和心理生理储备能力及处置效果。结果在训练初期的体验阶段,反映飞行员自主神经兴奋性的心率变异性的低频成分功率、低频与高频成分功率的比值最高,高频成分功率最低,完成特情处置时间最长。随着训练的进展,低频成分功率、低频与高频成分功率的比值逐步下降,高频成分功率升高,完成处置特情的时间减少。结论在地面进行模拟器的飞行特情处置训练可以降低飞行员的紧张情绪,提高心理生理储备能力和处置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漂浮放松反馈训练太空舱对军事飞行人员心理应激防护的效果,为后续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46名军事飞行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n=26)和对照组(n=20)。全部人员在相同时间段进行心理应激(加法心算+飞行模拟操作)后采集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各指标,试验组进行30 min漂浮放松反馈训练,对照组进行30 min的深呼吸放松训练,训练结束后2组再次采集HRV各指标,试验组填写漂浮反馈训练评估问卷,进行数据分析评估训练效果。结果 1HRV时域指标比较:与对照组及自身训练前相比,试验组PNN50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的PNN50与自身训练前相比也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RV频域指标比较:与对照组及自身训练前相比,试验组HFnorm明显升高,LF/HF、LFnorm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TP、LF与自身训练前相比有所升高(P<0.05)。3漂浮反馈训练评估问卷显示,使用漂浮放松反馈训练太空舱进行心理应激训练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均为96%。结论漂浮放松反馈训练太空舱可以有效防护军事飞行人员的心理应激反应,是一种有效的、受欢迎的心理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11.
心理应激作为一种致病源已被越来越多的研究所重视。目前对飞行员的研究已证实心理应激可引起飞行员飞行质量下降,产生焦虑、恐惧、睡眠障碍等,进而损害健康。 本研究被试者为188名男性飞行员,年龄29.6±5.41岁。给予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Zimet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睡眠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航飞行员心理应激问卷》编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编制适合中国民航飞行员职业特点的《中国民航飞行员心理应激问卷》。方法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编制预测问卷,对初测数据(N1=144)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以及信度、效度检验。对正式施测的数据(N2=315)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该问卷分工作负荷、工作中的人际关系、职业发展、飞行安全要求、工作环境和生活事件应激6个维度,共32个项目。经检验,其信度和效度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结论该问卷可用于中国民航飞行员心理应激的测量及其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飞行训练对战斗机飞行员HR、QTc、QTd的影响。方法:应用12通道同步心电图记录仪,对40名飞行员按不同分组测定飞行训练前后HR、QTc、QTd并加以对比分析。结果:飞行员HR飞后10 min、一次飞后10 min、二次飞后10 min、昼航后10 min、5G载荷飞后10 min、5 km飞后10 min与飞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飞行场次、不同飞行强度、不同飞行载荷、不同飞行高度QTc、QTd飞前后无变化(P〉0.05)。结论:HR的变化取决于飞行员对飞行应激的适应能力,与飞行负荷、飞行时间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海军航母的快速发展,培养大批舰载机飞行人才成为战斗力生成的关键。研究表明,舰基飞行对飞行员的心理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舰载机起降难度高、风险大,海上飞行环境恶劣以及飞行任务强度高等舰基飞行特点对舰载机飞行员认知能力、应激能力、空间定向、心理运动能力等心理能力的要求要远远高于普通陆基飞行员。国外研究表明,在所有海军航空事故中,超过70%的事故在某种程度上归因于飞行人员的人因素问题,  相似文献   

15.
按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制定了一套飞行人员心理训练方案:双重任务训练作为心理模拟训练;生物反馈放松训练作为情绪一行为控制训练;表象训练作为飞行程序和知觉一运动的认知训练。以声像教材和仪器训练形式在军事飞行员中试用。83名飞行员分为三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实验组每天接受30min训练,共15次。心理训练结束半年以后,四个组的飞行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生物反馈放松训练+表象训练组的成绩与其它二组(生物反馈放松圳练组、双重任务训练组)及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放松训练达标人数与飞行成绩的点双列相关系数为0.6;放格趋势一周后逐渐平稳。此结果为军事飞行员的心理训练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飞行心理训练是依据飞行中心理活动的规律和要求,有计划地对飞行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使之形成适应飞行需要的良好心理品质,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心理的稳定性,从而提高行为能力,发挥技能训练的潜力,保证飞行训练和作战任务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7.
张利民 《航空军医》1995,23(1):48-50
现代航空装备的发展使飞行员的心理生理负荷不断增加,对飞行员的心理生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这决定其认知能力、情绪反应的稳定性及行为可靠性。由于飞行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应激作用,飞行员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性疾病增加,平时表现不明显的症状,  相似文献   

18.
急性热应激与夏季飞行对飞行员血浆热应激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热应激和夏季飞行对飞行员血浆中主要热应激蛋白(HSPs)的影响。方法使用Dot-blot方法,分别检测飞行员在急性热应激前后和夏季飞行前后血浆HSPs水平。结果与应激前相比,急性热应激和飞行应激后,飞行员血浆中HSP70明显增加(P<0.05);飞行应激后HSP27明显增加(P<0.05)。结论HSPs变化在评价飞行应激中可能具有某些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测定飞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急性颈痛发生率的相关因素。 材料和方法受试者:27例男性歼击机飞行学员为研究对象,全部受试者身体健康,经试验证明对心理生理应激有良好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20.
急性热应激与夏季飞行对飞行员血浆热应激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急性热应激和夏季飞行对飞行员血浆中主要热应激蛋白(HSPs)的影响。 方法 使用Dot-blot方法,分别检测飞行员在急性热应激前后和夏季飞行前后血浆HSPs水平。 结果 与应激前相比,急性热应激和飞行应激后,飞行员血浆中HSP70明显增加(P〈0.05);飞行应激后HSP27明显增加(P〈0.05)。 结论HSPs变化在评价飞行应激中可能具有某些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