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993年12月—1994年10月我们对166例海洛因依赖者戒断后,纳洛酮诱发试验与尿吗啡检测患者进行了护理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66例中,男性122例,女性44例,年龄最大的45岁,最小的16岁,平均年龄26.3岁。吸毒时间最长7年,最短6个月。吸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眼科疾病中致盲疾病有很多,其中青光眼就是其中之一,传统的青光眼治疗方法有很多,其中最为常用的就是小梁切除术,但是这种方法治疗的青光眼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疗效,但是手术以后会出现低压眼和浅前房等并发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手术的失败,青光眼治疗方法据调查显示,传统的青光眼手术方法的失败率可达15%-30%.本文选用改良型的与传统的青光眼手术相比具有更好的疗效.具体的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4.
结膜囊冲洗适用于清除结膜囊内异物及分泌物 ,眼部化学物质烧伤时冲洗及中和化学物质 ,还可用于眼科手术前清洁消毒 ,是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 ,在以往使用的开放式洗眼瓶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具有以下弊端 :①在冲洗时一瓶药液冲洗人数少 ,操作复杂且不易更换。②在反复开启瓶盖更换液体时 ,增加了感染机会一旦被污染需重新消毒灭菌方可使用 ,极为不便。③橡皮管在反复消毒后极易老化变性、失去效用。④开放式玻璃瓶还易破损 ,而且此瓶由刷洗到消毒需经过一段时间 ,不适合多数病人冲洗 ,特别是对于我们科室 ,每天要手术的病人较多 ,洗眼器一旦被污…  相似文献   

5.
颈部、胸部手术时患者的体位采用垂头仰卧位、为充分暴露手术部位、方便全麻插管患者的病情观察、覆盖患者的头部无菌手术敷料需要头架支撑、我们以往采用的头架通常是器械托盘、洗手护士站在术者的对侧.  相似文献   

6.
7.
比较骶管和不同点的低位硬膜外阻滞在PPH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自2005年至2006年,开展PPH手术50例,最初12例采用传统的骶管麻醉和低位硬膜外L3-4向上置管3cm麻醉,出现阻滞不全和局麻药中毒的比例较高,经改良的骶管上口阻滞(L4-5向下置管4cm)成功率达99%,起效快,药量小,肌肉松驰,并发症少。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PPH手术50例,女22例,男28例,年龄26-77岁,麻醉方式,骶管5例,L3-4向上置管3cm7例,L4-5向下置管4cm38例。1.2改良方法于腰4-5间隙穿刺,向下置管4cm,导管尘端可至骶管上口。1.3麻醉用药采用2%利多卡因10ml,0.75%布比卡因5ml,注射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前庭神经炎(vestibular neuritis,VN)的临床分类及前庭上神经(superior vestibular nerve,SVN)和下神经(inferior vestibular nerve,IVN)的受累情况。方法 选择本院60例诊断为前庭神经炎的患者(前庭神经炎组)和3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行颈肌前庭诱发肌源电位(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眼肌前庭诱发肌源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前庭双温试验检查。双温试验用于评估水平半规管,oVEMP用于评估椭圆囊及前庭上神经功能,cVEMP用于评估球囊及前庭下神经功能。结果 前庭神经炎组中,前庭上神经炎46例,前庭下神经炎12例,全前庭神经炎2例,VEMPs异常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两组相比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庭上神经患者患侧oVEMP潜伏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振幅及不对称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健侧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温试验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庭下神经炎患者oVEMP潜伏期及振幅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前庭下神经炎患者oVEMP振幅及不对称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庭双温试验CP值与前庭神经无明显相关。前庭双温试验前庭cVEMP异常的患者oVEMP及前庭双温试验结果正常时代表前庭下神经。结论 前庭神经炎主要表现前庭上神经炎,部分可累及前庭下神经,cVEMP和oVEMP及双温试验提供更详细的前庭神经损伤定位。  相似文献   

9.
杨扬  李喆  刘延风  许瑞彬 《武警医学》2015,26(10):985-987
 目的 探讨改良双孔胸腔镜在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96例接受胸腔镜手术的自发性气胸患者,其中23例接受了改良双孔胸腔镜手术(改良组),73例接受了标准双孔或三孔胸腔镜手术(标准组);主要分析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置管时间和术后疼痛评分。结果 改良组和标准组的患者在手术时间[(50.0±4.1)vs(51.4±4.0), P=0.327]、术中出血量[(43.2±6.7)vs(46.4±6.9), P=0.058]、术后住院时间[(6.0±1.4)vs(6.6±1.4), P=0.122]、术后置管时间[(4.5±1.1)vs(4.8±1.1),P=0.377]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改良组的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标准组(P=0.002)。结论 相比标准胸腔镜,改良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切口更加美观、术后疼痛更小。  相似文献   

10.
王琦  翁梅  左红梅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2):1506-1507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骨折平卧位在手术中发生定位复位困难以及尺桡骨神经损伤的情况分析及对策。方法:对平卧位进行改良抬高患侧髋部以及将患侧手臂包裹自然屈曲放于胸前,用绷带固定在对侧床边。结论:安全有效的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医护人员评估患者健康状况个性化的选择体位,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熟练正确的固定操作技术及精心全程仔细观察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改良腕带在老年病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4月~2020年9月住院的患者2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8例.对照组佩戴常规电子腕带;观察组佩戴改良腕带,选用运动护腕作为常规腕带保护套,将腕带连同护腕一并固定在手腕上,信息区域暴露.观察两组腕带在位、医护人员识别速度、腕带字迹清晰情况及皮...  相似文献   

12.
改良扣杯式洗头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 ,护理人员需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护理 ,洗头是生活护理的项目之一。临床常用的扣杯式洗头法 (简称扣式 )及马蹄槽式洗头法 (简称马式 )都有弊端 ,为此 ,我们结合临床 ,将传统洗头法进行改进 ,称改良式扣杯法 (简称改式 ) ,经临床应用取得较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洗头盆一个 (普通搪瓷盆 ,靠近盆底开一直径约 2cm的圆孔 ,并焊接长约 80cm的排水管 )。洗头桶一个 (与灌肠筒式样相同 ,但容量较大 ,出水口较粗 ,并连接长约 80cm的出水管 ,出水管末端接玻璃接头 ,不用时可插到洗头桶圆孔处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内倒转术在剖宫产术中出头困难的应用。方法对2009年4月—2011年11月在本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术,术中出现出头困难的180例产妇行改良内倒转术。结果 180例产妇行改良内倒转术均成功。未出现子宫下段切口延裂,无输尿管及膀胱损伤,无新生儿极重度窒息或死亡,产后出血量无增加。结论剖宫产术中出现出头困难时,改良内倒转术是行之有效的,且手术方法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为在应用解剖学上探讨改良迷路进路,作者选用20具固定后的成人尸头(共40侧)进行了迷路进路的模拟手术,并进行了显微测量和观察。结果显示,乳突导血管出现率为33/40(82.50%);乙状窦中段至面神经垂直段的距离:7.22±1.95mm;乙状窦中段的宽度:10.05±0.79mm;左侧乙状窦中段的宽度:8.89±1.03mm;右侧乙状窦中段的宽度:9.88±2.14mm;颈静脉球的高度:8.03±3.46mm;左侧颈静脉球高度:6.78±3.17mm;右侧颈静脉球高度:9.07±3.04mm;须静脉球顶至内听道底的距离:4.45±2.81mm,互侧5.93±3.12mm,右侧2.65±1.87mm;内听道上唇距岩上窦5.09±1.29mm;岩上窦直径1.43±0.08mm;岩上窦汇入乙状窦或横窦。岩上窦与乙状窦的夹角为:52.17°±6.93°。研究表明,通过改进,迷路进路能够提供较为宽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Kugel补片在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9月至2008年3月.我院采用改良Kugel补片在治疗老年腹股沟疝134例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手术时间为35-100min,平均45min,平均6-24h下床活动,平均住院5天。切口明显疼痛3例,阴囊水肿1例,未出现皮下血肿、切口感染。随访最长40个月,最短10个月,未发现复发。结论改良Kugel补片在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中,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一种便捷、安全、方便的鼻空肠导管及插管方法,并应用于空气稀钡造影.方法:将改良后的鼻空肠导管先端塑成盘状侧翼,在临床上用于空肠空气稀钡造影检查,分析总结应用效果.结果:共用于59例,其中经盲插法在4~6 h内到空肠53例,成功率89.93%.失败6例,透视发现导管在胃内打圈.该6例经胃镜辅助置管十二指肠,置管时间4~6 h,在第6 h透视空肠管均达空肠.59例在完成置管后行空气稀钡造影检查,除开始时有恶心、呕吐、咽喉不适外,无一例出现并发症,亦无空肠管自行从空肠滑出现象.结论:改良鼻空肠导管价廉、简捷、安全、有效,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改良全麻诱导方案在急诊饱胃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ASAⅠ~Ⅲ级、急诊全麻饱胃患者98例,取头高足低位25°,面罩鼻式纯氧吸入;注射利多卡因1mg/kg,静脉阻断30s后继给1.6mg/kg维库溴铵(万可松)并计时,再注射2.5mg/kg异丙酚和125μg/kg麻黄碱,计时110s即行插管,期间不托下颌,插管成功后接机并Pet.CO2手控呼吸。分别于诱导前、插管前和插管成功后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和咽部pH值等指标。结果:鼻式纯氧吸入可使90.8%患者SpO2达100%;插管成功率100%,其中1次性成功率94.9%;平均无通气时间(148±24)s;插管后SBP和HR明显高于诱导前和插管前(P〈0.05),而诱导前较插管前无差异(P〉0.05);全组患者无可见性呕吐,插管前、插管后和手术结束时咽部Ph值无差异(P〉0.05);96.9%患者对诱导过程无不良记,5.1%轻微不良记忆。结论:该改良方案可有效减少插管等刺激和胃内反流、提高急诊饱胃麻醉安全性和减少不良记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改良TIPS在胃食管出血应用中的技术可行性及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接受改良TIPS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消化道出血的患者56例。操作技术改良是在线阵血管探头引导下穿刺右颈内静脉,引入导丝并将Rups-100穿刺系统送至肝右静脉,自肝静脉向门静脉穿刺成功后,引入加强硬度导丝至肠系膜上静脉,撤出Rups-100穿刺系统,直接将8 mm×40 mm球囊经12F鞘沿加硬导丝快速通过肝静脉-肝实质-门静脉,扩张球囊并保留球囊上肝静脉和门静脉切迹图像。支架技术改良是先释放1枚8 mm×60 mm的裸支架,根据球囊切迹,再释放1枚8 mm×40 mm的覆膜支架,覆膜部分覆盖实质全程而不阻挡同侧门静脉入肝血流,其余部分伸入肝静脉内,常规用弹簧栓子和明胶海绵栓塞胃冠状静脉。测量分流前后门静脉压力变化。 结果56例均获得技术性成功,成功率为100%。分流道建立前后门静脉压力分别为(31.20±3.98)mmHg和(17.36±3.48)mmHg,平均下降幅度为(13.839±2.585)mmHg(t=40.062,P<0.001)。随访1~3年。1、2、3年分流道通畅率分别为89.3%、75.0%、67.8%;再出血率分别为7.1%、12.5%、16.1%;肝性脑病发生率为12.5%。有1例术后第2天出现腹腔感染,抗感染治疗7天后好转;有7例于术后1~3年内因分流道完全闭塞而复发再出血,分别给予了介入开通和覆膜支架植入。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5例在随访期间分别死于肝衰竭、肝癌和多器官衰竭。 结论通过对支架的改良,采用模拟Viatorr支架方法能够提高TIPS分流道的中远期通畅率,降低再出血率;简化TIPS操作步骤可减少与技术操作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改良后的埋线法重睑术的方法。方法:在重睑线内、中、外两点设计三个4mm微小切口,经外切口去除少许眼轮匝肌及部分眶隔脂肪。然后采用埋线结扎法形成重睑,并且在外切口处用6—0的缝合线将皮肤与上睑提肌腱膜缝合一针,6d后拆线。结果:46例患者术后27例随访6个月一2年,均形态自然,切口无明显瘢痕,获得满意效果。结论:该术式操作简单,损伤小,恢复快,术后弧线流畅自然、美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