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26例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经后外侧入路行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结果本组84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42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1~4周患者扶拐下地活动。随访1.5~6.5年(平均4年10个月),患髋关节功能良好,无疼痛,X线片假体位置正常,无松动及下沉。结论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有早期下地、并发症少、关节功能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27例7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在做好充分术前准备情况下,经后外侧入路施行全髋或半髋置换,手术强调假体位置的准确性及牢固性,术后早期活动。结果本组8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19例全髋关节置换,2~4周患者能扶拐下地。随访6个月~4年,患者关节功能良好,无疼痛,X线照片假体位置正常,无松动及下沉,效果满意。结论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有早期下地、并发症少、关节功能好、提高生活质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和双极股骨头置换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2005-07-2010-01共62例65岁以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及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分别对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手术后不同时期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4.2-5.5年,平均4.8年。全髋关节置换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高于双极股骨头置换组(P〈0.05),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随访6、12、24个月时两组间Harris评分无差异,随访3年及4年时全髋关节置换组Harris评分优于双极股骨头置换组。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及双极股骨头置换均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全髋关节置换远期效果优于双极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成两组,A组52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B组30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随访6年,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手术疗效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年两组疗效没有明显差别,手术4年以后B组疗效优于A组,两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早期临床效果基本相同,但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后期疗效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5.
双极头与全髋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比较双极股骨头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1993年8月-2001年12月采用双极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老年股骨颈头下型或经颈型骨折48例,年龄60—85岁,平均70.8岁。18例采用双极股骨头置换,30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结果 2例死亡(与手术无关),l例失访。余45例平均随访时间为5年2个月,无一例切口感染和髋关节脱位。全髋置换组髋部和大腿疼痛的发生率为3%(1/29),低于股骨头置换组的发生率(4/16)。结论 股骨头置换仅适用于身体虚弱的高龄患者,而全髋关节置换适用于多数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在治疗老年人移位性股骨颈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对2006-06~2010-05收治的70例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结果:随访12~30个月,无假体松动及关节疼痛,髋关节功能满意.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重视老年髋部骨折的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髋部股骨转子间和股骨颈骨折十分常见。65岁以下老年人、无移位股骨颈骨折早期首选内固定,65岁以上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有移位骨折可一期关节置换。移位、不稳定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首选内固定治疗,可做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但是指征应从严掌握。损害控制技术较适合老年髋部骨折的救治。  相似文献   

8.
假体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头下型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双极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头下型骨折的效果。方法:从1987年5月至1998年7月,50例老年股骨颈头下型骨折采用假体治疗,平均年龄73.2岁。其中18例采用Bateman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32例采用Bateman双极全髋关节置换。全部假体为国产,均以骨水泥固定。结果: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和输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44例平均随访时间为5年9个月,无一例切口感染,无一例死亡与手术有关,在人工股骨头置换,其股骨头脱位、髋部和大腿痛、臼底凸出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全髋置换组,结论:人工股骨头难以与骨性髋臼匹配,仅适于身体虚弱的高龄患者,而双极全髋置换以骨水泥固定适于多数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与人工髋臼可以完全匹配,关节更稳定,可以早期负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内固定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囊内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00年1月~2007年6月,90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囊内骨折的患者按随机对照试验设计,47例行内固定术,43例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随访24~48个月,平均(28.0±18.0)个月。髋关节功能评价根据Harris评分法进行评分,综合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平均住院日、下床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总的医疗费用、再手术、并发症情况等。结果内固定组平均住院日、下床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医疗费用、再手术和并发症明显高于全髋置换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低于全髋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与全髋置换组无明显差别。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囊内骨折优于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0.
手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全髋置换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对2005~2007年收治的127例6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了随访研究,比较闭合复位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全髋置换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年和2年的功能评价、并发症以及二次手术率方面的差异。结果闭合复位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均为最低(P〈0.05),但卧床时间最长,并发症和手术翻修率最高,术后2年随访功能最差;全髋置换术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和手术翻修率低,术后髋关节功能最好,但手术创伤较大,对患者身体一般状况要求较高;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手术创伤比全髋置换稍小,但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翻修率较高,术后功能比全髋置换差。结论全髋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特别是活动能力要求较高、期望寿命较长和身体一般状况好的老年患者,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行全髋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获得1.5~5年随访(平均3年2个月)。结果全髋关节置换1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27例。按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8.1%,无假体松动、关节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结论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临床效果好,可以尽快恢复患者下地活动、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相关问题。方法对65例72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5例,女40例;年龄72—99岁,平均78岁;股骨颈骨折4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7例;行人工全髋置换23例,单纯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42例。结果随访24—60个月,平均36个月,髋关节按Harris评分:优46例,良12例,差7例,总优良率89.3%。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卧床时间短,可早期下床功能锻炼,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有效提高了老年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Meta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国外有关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评价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能.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和Ovid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1991年至2007年有关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文献资料.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病死率、脱位、关节翻修率、关节功能.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用Meta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估计其综合比值比(odds ratio,OR值)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95%CI). 结果 共纳入10篇相关的、以半髋和全髋关节置换对照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文献.研究结果提示,两者的病死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脱位率和翻修率之间Q值分别为4.03和2.78(P>0.1),不存在异质性,总体效应的P<0.01,全髋关节的脱位率高,但是翻修率低于半髋关节置换;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Q值分别为23.94(P<0.1),存在异质性,总体效应的P<0.01,相对危险度(RR)为0.79,OR为0.35,95%CI为0.23~0.53,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 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在选择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时候,尽量全髋置换.对于不能耐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和预期寿命低于5年的患者,则采用半髋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14.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术后疗效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全髋置换在治疗老年人移位性股骨颈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对1998—2003年收治的89例65岁以上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了随访研究,比较闭合复位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全髋置换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年和2年的功能评价、并发症以及二次手术率方面的差异。结果闭合复位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问、失血量、住院时间均为最低(P〈0.05),但卧床时间最长,并发症和手术翻修率最高,术后2年随访功能最差。全髋置换术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和手术翻修率低,术后髋关节功能最好,但手术创伤较大,对患者身体一般状况要求较高。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手术创伤比全髋置换稍小,但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翻修率较高,术后功能比全髋置换差。结论全髋置换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特别是活动能力要求较高、期望寿命较长和身体一般状况好的老年患者,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与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于2007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48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THA)24例,单纯股骨头置换术(AHR)24例。观察两组围术期情况、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AHR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THA组(P<0.05);AHR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5/24),TH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3/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HR组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活动总范围均小于THA组,下地行走时间晚于THA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式选择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依据适应证选择恰当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2014年1—4月接诊的8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采取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50例(髋关节组),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35例(股骨头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术前及术后1年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于术后1年,比较临床疗效优良率。结果髋关节组手术时间(123.58±21.34)min,明显比股骨头组手术时间长(76.86±13.26)min,术中出血量(428.12±65.60)m L、术后引流量(164.94±25.63)m L,明显多于股骨头组(229.45±35.86)m L、(97.56±19.43)m L;髋关节组术后优良率78.00%,明显高于股骨头组54.28%(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较手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髋关节组活力、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总体健康结果均明显高于股骨头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远期疗效更为显著,而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操作简单、创伤更小;临床上可根据患者股骨颈骨折具体情况和患者身体状况等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髋关节置换术的经验与教训.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7年260例行髋关节置换的病例,其中老年股骨颈骨折197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1例,骨性关节炎19例,髋臼发育不良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6例,据各病例的不同特点,术前选择好假体类型;均行后外侧入路,按常规程序完成假体植入.术后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及抗凝药防止血栓形成.结果 行全髋关节置换202例,双极股骨头置换58例,术后随访3~5年,平均4.2年,按Harris评分,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优良率为84.5%,全髋关节置换组优良率为92.1%.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髋关节病变可靠而有效的方法,只有做到术前严格评估病情,术中规范操作,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及人工髋关节置换(半髋及全髋)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对比。方法笔者回顾分析2010年~2013年间分别予PFNA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12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7例,女性69例;年龄65~92岁,平均74.5岁。对比分析该两种手术方法创伤大小、术后并发症、关节功能等方面优缺点。结果 PFNA治疗组患者切口小、深部组织损伤小、手术出血少,但有防旋刀片切割股骨颈情况出现;人工髋关节置换组术后下床时间早,但有人工关节脱位、感染出现;两组术后早期关节功能恢复并无明显差异,但术后1年PFNA组优于髋关节置换组。结论 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优于髋关节置换,但患者适应证选择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种类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人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中医院2011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78例老年股骨颈GardenⅢ、Ⅳ型骨折患者,其中40例患者选择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骨水泥组),38例患者选择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生物型组),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生物型组的手术时间短于骨水泥组(P0.05),生物型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康复训练时间、术后负重时间、输血率、输血量均显著高于或晚于骨水泥组(P0.05);术后3个月,生物型组的Harris评分低于骨水泥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较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骨水泥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5.00%与生物型组的89.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型和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对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均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利于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增加。老年股骨颈骨折可致活动障碍,使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能力大为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重要方法.而人工髓关节术后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至关重要。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及时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