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8 毫秒
1.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在病区护士采集血标本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流程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调查分析我院病区护士采集血标本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流程优化和改造,将流程改造前后护士采集血标本差错发生率及血标本的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实行流程管理后护士采集血标本错误发生率明显降低,血标本质量明显提高,差距有显著意义.结论:流程管理在病区护士采集血标本管理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管理方法,能提高护士采集血标本的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真实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QCI小组管理在提高血标本质量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成立QCI管理小组,对血标本采集、保存、运送进行质量管理。结果:质量管理后血标本不合格率较前下降76.9%。结论:QCI小组管理可提高血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提高血标本实验室分析前环节质量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护士进行血标本采集的理论及操作培训;对血标本采集的各环节进行质量管理,从采集前质量管理、采集环节质量管理、血标本的储存及转运质量管理都分别制订了严格标准。结果降低了血标本不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标本试验室分析前环节质量管理可有效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血标本采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首先对我院血标本不合格率进行统计,利用PDCA循环管理结合临床实际查找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对其采集、送检质量进行调查分析,并制定改进对策,比较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后血标本的合格率。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住院患儿血标本合格率由92. 73%上升到98. 11%,血标本合格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提高血标本采集合格率,保证检验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准确的病原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加强团体体检静脉采血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提高血标本送检合格率.方法 分析影响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提出质控措施,统计质量控制前、后不合格标本数,计算其百分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质量控制后血标本送检合格率为99.91%,质量控制前后血标本送检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在团体体检静脉血标本的管理中,加强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建立规范的查对和审核制度,其中做好标本送检前的及时复核对降低标本不合格数、提高标本送检合格率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精益管理方法,改善血标本实验前质量。方法:基于精益管理的DMAIC方法,明确影响住院患儿血标本实验前质量的相关问题,通过价值流程图、鱼骨图等方法测量及分析问题,通过文献检索,联合多学科团队,优化了住院患儿血标本采集送检流程、更新了相关的护理常规、合理安排人力及系统地培训,并对改进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改进后住院患儿血标本送检不及时率和标本不合格率均优于目标值,与改进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精益管理的优化改善,可提高住院患儿血标本实验前质量,有利于医院整体资源更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7.
流程再造对血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加强血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提高检验准确性。方法运用企业流程再造的技术利方法,借助信息技术,对分析前血标本质量山现的缺陷,进行观察分析,制定相应对策,再造血标本管理流程并组织实施。结果临床科室对检验满意度达98%。血标本缺陷率由4.9%下降到0.63%,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通过再造血标本管理流程提高了医护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责任心,认识到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改进了服务模式,改善医、护、技二者的关系,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升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标本质量情况调查,了解标本质量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质量的原因,通过制定和实施有效措施,保证标本质量,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对医院一个季度临床检验室的血标本、1个月生化检验室的血标本、某日临床检验室的粪尿标本质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检验室的血标本有452份不符合要求;生化检验室的血标本溶血率为0.26%;临床检验科室的粪尿标本送达时间过长的有11个病区,用镊子夹标本造成交叉污染有4个病区,4份标本留取分量不足,1份标本放错容器,1份标本送错检测室.结论 干预措施包括制定各类标本采集、保存和运送规范,加强监督落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血培养标本采集进行质量控制后,观察血培养的结果变化。方法对2010~2011年血培养的数据应用WHONET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对血培养标本采集质量控制后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下降明显,其他病原菌的阳性率相对提高。结论通过对标本采集进行质量控制可有效降低血培养假阳性率,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理论在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血标本采集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对2011年3-12月送往中心实验室的1896份临床试验血标本中94份不合格血样原因进行分析,针对血标本采集存在的问题,于2012年2月开始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对采血者、患者依从性及采血流程从管理上进行改进,评价持续质量改进后的效果.结果 实施CQI后,血标本不合格率由4.92%下降至1.42%,患者对护士采血技术满意度由85.6%上升至97.2%,服务态度满意度由90.5%上升至99.5%,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2.93,15.57,14.97;P <0.01).结论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了临床试验血标本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降低儿科血标本溶血的发生率,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在全面分析标本溶血原因的基础上,自2010年1月起将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应用于儿科血标本采集,具体方法包括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建立标本采集指南、增强血标本管理意识、强调采血时的注意点、调整采血时间、改进采血流程等。比较2009年7-12月(实施CQI前)和2010年1-6月(实施CQI后)采集的1 641份和1 788份血标本溶血的发生率,并调查400例患儿家长对护士采血技术和服务态度的满意度。结果实施CQI措施后6个月,血标本的溶血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而且在各年龄段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血标本重度以上溶血的发生率从CQI实施前的25.84%下降到6.49%;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满意度由90.75%上升到98.50%,技术满意度由88.50%上升到96.75%。结论实施CQI提高了儿科护士的综合能力、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能有效降低血标本的溶血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儿科住院患儿血液标本物流传输成功率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在儿科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分析住院患儿血液标本物流传输失败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血液标本物流传输成功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前血液标本物流传输成功率为94.8%,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血液标本物流传输成功率为99.2%,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儿科病房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可明显提高住院患儿血液标本物流传输的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临床护理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护理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护生理论联系实际、护理技能进一步提高和形成护理专业态度的过程。更是护生确立人生信念、强化职业道德、适应护士角色、获得全面发展的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对护生的职业发展是一段非常重要的经历。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教师教学行为缺陷的构成及分布特点,为建立教师目标发展体系、师资水平宏观建设决策、临床教师师资培训、充实教师评价体系、完善教学管理方式提供依据,并为教师在理想角色的自我发展完善与行为修正方面提供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质管办牵头,医务部、护理部、检验科等多学科协作,运用PDCA管理手段在检验前标本采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以WS/T496-2017《临床实验室质量指标》发布落实为契机,将临床标本规范化采集管理列为院级年度重点质量持续改进项目,积极调动多学科协作共同管理,对2017年7月?2018年12月期间全院不合格标本每月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PDCA手段进行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标本采集的不合格率。结果:检验前标本采集不合格率由干预前(2017年7月~2017年12月)的1.50‰降低至干预后(2018年7月~2018年12月)的0.90‰,P<0.01.结论:通过多学科协作实施PDCA管理手段后,全院临床标本采集规范性明显提高,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背景:建立规范化的肝癌肝移植临床样本库可为开展相关领域研究提供资源平台,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先决条件。目的:初步建立科研型肝癌肝移植临床标本库,研究并制定规范化的肝癌肝移植标本采集、处理、保存操作流程,建立完善、全面的肝癌肝癌肝移植标本信息化管理系统。方法:鉴国内外标本库建立的标准化程序,制定肝癌肝移植标本库操作流程及质量控制体系,规范化收集、处理及保存肝癌肝移植受者的肿瘤组织及血液标本,同时收集良性肝病肝移植受者及健康供者的肝组织及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照。对所收集的标本及相关临床资料信息进行系统化管理。结果与结论:自2009年8月肝癌肝移植标本库收集有完整临床资料的501例肝移植供、受者组织及血液标本,其中肝癌标本203例,良性肝病标本214例,健康供肝标本84例。肝癌标本包括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远端非癌组织标本,共计1773份;随机抽取45例标本进行质量监测,显示所收集的标本质量较好,开发了规范化的标本信息资料计算机管理系统。实验初步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科研型肝癌肝移植标本库,有利于提高标本的质量,可操作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低年资护士对血液标本采集知识的认知现状,从而进一步提高采集血液标本的质量。方法选取2009—2012年毕业就职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低年资护士151名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学历、工作年限和血液标本采集相关知识共20题。结果低年资护士对血液标本采集知识的掌握较缺乏,其中采血量相关知识正确率最低;在采血前患者准备方面,不同学历的低年资护士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采血时间及采血顺序方面,不同工作年限的低年资护士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低年资护士对血液标本采集知识的认知度和掌握度,医院和院校需加强相关培训,低年资护士应主动学习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加强医院病历质量规范管理,分析输血病历存在的问题,改进和完善输血病历的质量,以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方法:根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相关制度要求,制定输血病历质量检查标准,对3年中所有归档的1 856份输血病历进行质量分析,从中总结输血病历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防范的相关对策。结果:输血病历质量符合检查标准的占83.1%(1 543/1 856),不符合检查标准占16.9%(313/1 856),不达标的输血病历在逐年下降;非手术科室输血病历达标率明显高于手术科室,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合格标本发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确保分析前标本的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标本采集质量改进前后检验科不合格标本情况,对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 300 657例送检标本中不合格标本送检总数1 292例,总不合格率0.43%。不合格原因前5位分别是:标本不足(或空管)31.0%、凝固24.5%、溶血16.2%、标本与抗凝剂比例错误9.5%、条码信息不全或错误9.0%。与标本采集质量改进前比较,质量改进后标本不合格率由0.54%下降到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9个科室标本不合格率下降显著(P0.05)。结论增强工作人员责任心,严格执行标本拒收管理,加强与临床工作人员沟通及培训,降低标本不合格率,是提高分析前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For general health c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quality and safety has been unclear for measurable patient outcomes. In contrast, in the transfusion service (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lity and safety has been direct and demonstrable. Case studies are summarized to illust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perations, quality management, and risk management in the TS. In blood availability for elective surgery over 3 audited intervals, the incidence of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surgery without available crossmatched blood that had been requested was 1:333, 1:328, and 1:225 for pre-quality improvement, post-quality improvement, and subsequent postintervention audit assessment, respectively. In event discovery reports (EDRs) over 2 years, incidence of biologic product deviation report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reportable) was successfully reduced from 60 biologic product deviation reports (12%) of 507 EDRs in 2009 to 42 (12%) of 336 EDRs in 2010. In wrong blood in tube, 102 specimens were identified (by a change in patient's ABO/Rh) from 176,711 type and screen/cross-match specimens received over a 5-year interval, detected either by previous patient record of ABO/Rh or by a second specimen for blood type confirmation implemented in our TS for the last 3 years. No known cases of "mismatched"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have occurred during this interval. There is an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ources/time expended on quality and risk management relative to volumes of operations in the TS. Laboratory-based initiatives that improve patient safety and clinical outcomes need to have resources aligned with the personnel and time required for quality management and risk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