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华法林在老年房颤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剂量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0NR)监测,进一步推广华法林临床应用。方法:对符合本研究标准的60例老年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给予华法林3mg/d开始,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n),连续观察4周,目标INR2.0~3.0,后每个月查1次INR,据INR结果调整华法林口服剂量。对照组30例,给予阿司匹林300nag/d。门诊随访记录各类并发症及脑卒中和血栓性并发症,随访2年。结果治疗组2例牙龈、皮下出血,1例脑梗死。对照组1例出血,8例脑卒中,1例动脉栓塞,两组出血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性并发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心房纤颤患者应用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汪建芳 《西部中医药》2016,(10):132-133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从临床病例中随机抽出21例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服药前进行评估及指导,服药期间随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及国际标准化比值。服药后随时观察抗凝效果及不良反应,出院后跟踪随访。结果:21例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病情稳定。其中并发球结膜及牙龈出血1例,通过及时调整剂量及进行用药指导,未引起严重的后果。结论:在护理干预和指导下华法林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具有高风险血栓栓塞患者运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脑卒中的发生率及高龄患者(≥65岁)运用华法林的安全性。方法观察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心内科住院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具有高风险血栓栓塞患者204例,按照是否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华法林抗凝,起始剂量为2.0mg/d,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2.0~3.0之间),对照组常规治疗,未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年脑卒中发生率,其次将治疗组按照年龄是否≥65岁分为高龄组和低龄组,比较两组年出血率及脑卒中发生率。结果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组年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高龄患者与低龄患者的年出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运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明显降低脑卒中发生率,且高龄患者运用适当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华法林对于慢性心房纤颤患者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符合本研究标准的50例慢性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给予华法林1.5-2.5mg/天开始,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连续观察4周,目标INR2-3(年龄大于75岁的患者INR1.6-2.5),后每月复查INR,根据INR结果调整华法林口服剂量.对照组22例,给予拜阿司匹林片100mg/天.门诊随访记录出血并发症和脑栓塞并发症.结果:两组出血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栓塞发生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心房纤颤的患者适量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探究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影响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的因素。方法:对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5 月中山市人民医院 300 例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出院患者进行一般资料、病史、随访情况等问卷调查,以 INR 是否达标 为因变量,分析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中 INR 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300 例患者中,INR 值未达标 169 例、达标 131 例, 达标率为 43.67 %;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人种基因、患者服药依从性、脑梗死病史、药师 是否院外指导为患者华法林抗凝中 INR 达标影响因素;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患者服药依从性、 人种基因、药师院外指导为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中 INR 不达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INR 达标情况与其年龄、文化程度、人种基因、用药依从性、药师院外干预相关,需加强药师院外针对性健康指导,以保证抗 凝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医院医师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的理解程度,调查医师临床实际使用华法林时合用中药情况。方法设计调查方案,现场问卷调查中医院医师,随后进行华法林抗凝使用专项培训,调查培训后半年内医师对房颤患者的华法林使用及中药合用情况。结果问卷调查显示86.67%医师同意高危以上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需要长期使用华法林,但临床上积极使用华法林的只有6.67%;仅有16.00%医师完全了解《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内容,少于16.00%的医师能够经常使用CHADS2和HAS-BLED评分表对房颤患者进行风险评估;高达82.67%的医生习惯使用中药/中成药治疗房颤,却只有10.67%医师完全了解中药/中成药对华法林抗凝作用存在影响;培训后间隔半年,调查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2分的66例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的患者15例,占22.73%,但定期监测INR的仅占使用华法林的33.3%(占66例的7.5%),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的更低至26.7%(占66例的6.1%);使用中药/中成药的合计63.7%,较培训前82.7%有所下降。结论在强化华法林抗凝理论培训同时,应该减轻医生的顾虑,促进华法林的合理使用。医生应及时追踪了解对华法林有影响的中药类制剂品种,在中药合用华法林时,适量调整华法林剂量并强化INR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的可行性。方法:对50例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50例心房颤动患者中,2例因交通不便中途停止用药,2例发生冠心病猝死停止用药,其余均坚持服用,无1例出现严重的出血,3例轻度出血,无1例出现脑卒中。结论: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来预防房颤患者脑卒中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抗栓方案治疗老年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老年非瓣膜病心房纤颤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华法林低抗凝强度组、华法林标准抗凝强度组、阿司匹林组各50例,华法林低抗凝强度组维持INR1.8~2.4,华法林标准抗凝强度组维持INR 2.0~2.8,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常规治疗。结果华法林标准抗凝强度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而与华法林低抗凝强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标准抗凝强度组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其他2组(P均〈0.05)。结论对于老年心房纤颤患者的抗栓治疗,华法林低抗凝强度INR 1.8~2.4安全性较高,血栓栓塞发生率未见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5岁以上老年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11月具有华法林抗凝适应证的65岁以上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①201例具有华法林抗凝适应证的患者,服用华法林98例,其中发生出血并发症14例(14.3%),患者出血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3.0者8例(57.1%)。在INR〈2.0的出血患者中75%合并有出血潜在的基础疾病或合并用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物。②201例患者中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98例,其中具有华法林抗凝指征并接受抗凝治疗者42例(42.86%)。结论65岁以上具有华法林抗凝适应证的老年患者口服华法林时,应密切监测有无出血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黄水英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6):141-142
目的:总结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的护理指导经验.方法:对61例心血管病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的相关知识等进行相应护理指导.结果:61例患者均能按时按量服药,发现不适及时予以处理.发生消化道出血1例,皮下出血3例,皮肤瘀斑2例,及时发现及处理,均痊愈.结论:心血管病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指导,既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又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总结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合并扩张性心肌病陈旧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和癫痫脑梗塞的诊断治疗经验。1名53岁女性,血糖升高20年,双下肢水肿3个月,加重20d入肾病科。该患者对不同种类的胰岛素过敏。中西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合并扩张性心肌病陈旧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和癫痫脑梗塞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DCSI)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和对其安全性及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0例发病在1周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基础治疗相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DCSI。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积分评定法、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ESSS)和Barthel指数(BI)对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和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DCSI还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无不良反应。结论DCSI可促进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临床疗效。DCSI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陈苡靖 《河北中医》2005,27(6):457-459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胞二磷胆碱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参数,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参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治疗脑梗塞引起的头晕、偏侧肢体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集2007年1月~2008年10月年龄≥60岁的脑梗塞患者住院资料87例,采取随机分组.试验组44例,其中男23 例,女21例.对照组43 例,男23例,女20例,观察该药疗效.结果:丁咯地尔治疗组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74.4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丁咯地尔能显著改善脑梗塞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是一个理想的药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糖尿病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将150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及时照组,治疗组65例为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对照组85例为非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相比,糖尿病并脑梗死的预后比较差,好转率较低。结论:在治疗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中,血糖的控制尤为重要,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有助于患者脑梗死疾病的治疗与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步长龙生蛭胶囊对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98 例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2 周以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8)对照组(n=50),进行常规治疗加步长龙生蛭胶囊治疗和常规治疗,观察2 组的临床疗效.分别于4周、12 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进行血脂、血糖、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检查,对总疗效做评价.结果 治疗组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χ2 =14.867,P<0.01)、总有效率93.7%明显优于对照组74.0%(Z=3.422,P<0.01).结论 步长龙生蛭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并高脂血症是安全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预防脑梗死复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3月-2007年8月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预防组)和对照组(阿司匹林预防组)各60例,随访观察2年,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的复发情况。结果:(1)观察纽60例患者复发7例,复发率为11.7%;对照组60例患者复发16例,复发率为26.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且治疗后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颈动脉斑块、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差异不大,但治疗后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脑梗死的复发,且对血脂及动脉斑块形成具有良好的调控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5例急性脑梗死(发病时间<3 h)患者随机分为2组:溶栓组40例用rt-PA 0.9 mg/kg,先于2 min内静脉注射总量中的10%,再将余量于1 h内静脉泵入;对照组35例不使用rt-PA。2组其他治疗均相同。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 h、24 h、7 d3、0 d、90 d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治疗前、治疗后90 d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30 d脑出血率、病死率。结果溶栓组溶栓后6 h、24 h、7 d、30 d、90 d CSS为15.38,13.24,9.30,7.40,5.00分;90 d总显效率为76%;90 d Barthel指数评分为95~100分者占57%;脑出血率为10%;病死率为5%。对照组治疗后6 h2、4 h7、d、30 d、90 d CSS为20.65,18.78,14.90,13.00,11.95分;90 d总显效率为30%;90 d Barthel指数评分为95~100分者占22%;无颅内出血;病死率为9%。溶栓组CS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rt-PA静脉溶栓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依达拉奉30mg+0.9%生理盐水注射液150ml静滴,2次/d,连用21d,同时给予疏血通6ml静滴1次/d,连续21d;对照组给予0.9%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丹参2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21d,0.9%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维脑路通400mg静脉滴注,1次/d,连用21d。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将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d。结果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在治疗后第2周相比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3个月时Barthel指数及1 a时卒中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脂并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