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索皮质类固醇激素对IgE介导态反应的作用机理,本实验观察了外用皮质类固醇对异位性皮炎(AD)皮损处LCFcεRI的影响。结果显示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降低LCFcεRI结合IgE的能力,导致表皮IgE^+LC显著减少。推测皮质类固醇激素可通过减少LC表面的IgE分子,而干扰LC的递呈抗原能力,抑制皮肤免疫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T细胞淋巴瘤1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报告1例罕见的原发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女,18岁,头顶部不明原因的反复出现 结节状肿物。病理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瘤细胞CD^+30、CD^+3、LCA^+、EMA^+、CEA^-、CD2^-20。对肿瘤局部放射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皮质类固醇激素对IgE介导的皮肤变态反应的作用机理,本实验观察了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对异位性皮炎(AD)皮损处LCFcεRI的影响。结果显示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降低LCFcεRI结合IgE的能力,导致表皮IgE+LC显著减少。推测皮质类固醇激素可通过减少LC表面的IgE分子,而干扰LC的递呈抗原能力,抑制皮肤免疫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探讨bcl-2基因在系统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1例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bcl-2mRNA表达水平和流式细胞仪双标记法分析其T、B细胞bcl-2蛋白表达。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PBMCbcl-2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占55.6%,且活动期SLE患者CD3^+、CD4^+和CD8^+T细胞亚群P  相似文献   

5.
选35例单用DDS治愈平均已18.6年的病人,相隔一年取两次耳垂血;1994和1995年共取血清70份,分别用PGL-1和LAM-β抗原做ELISA。IgG-LAM-βOD值〉).18,IgM_PGL-1〉0.16为阳性,IgG-LAM-β,BL-LL组23份阳性(48%)BT-TT组5份阳性(23%)。IgM-LAM-1,BL-LL组24份阳性(50%),BT-TT组6份阳性(27.6%)。所有  相似文献   

6.
应用抗HLADR、CD3、CD4、CD8、CD20的单克隆抗体和streptravidinperoxidasestaining(SP)技术对10名正常人皮肤,16例SLE皮损和19例DLE皮损进行了免疫组化研究。观察到正常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未见HLADR抗原表达,而SLE(6/16),DLE(8/19)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可以表达HLADR抗原。在SLE、DLE真皮内浸润细胞主要为T淋巴细胞(CD3+浸润细胞),且以TH细胞(CD4+浸润细胞)占优势。另外,还发现在两种LE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表达HLADR抗原处,真皮内可见CD3+浸润细胞和激活的T淋巴细胞(HLADR+浸润细胞)。讨论了LE皮损角质形成细胞HLADR抗原表达及其与病损内浸润细胞免疫表型的关系。LE皮损处HLADR+角质形成细胞可能具有抗原递呈作用,而角质形成细胞异常表达HLADR抗原则可能与真皮内浸润单个核细胞或淋巴细胞释放的IFNα,TNFγ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狼疮带试验(LBT)是诊断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SLE患者因无皮损,临床上易造成误诊、但通过患者正常皮肤组织的LBT后,结合各种化验结果,能进一步确诊SLE。通过试验发现患者皮肤和肾脏的Ig沉积有高度的相关性,因此,皮肤LBT(+)的患者多有肾脏损害、且皮肤内沉积的Ig数目越多,荧光强度越高、肾病的发生率就越高,病情也较重,预后相对较差。对大疤和疤疹样皮肤病DIF检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患者在棘细胞间或基底膜处有IC的沉积、总阳性率为82.6%,是早期诊断这类疾病的一种十分可靠的方法。对硬皮病,皮肌炎这类自身免疫性疾病,通过临床表现,结合DIF的检查结果,对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于LBT沉积Ig的类型,如果同时具有IgG、IgA、IgM沉积提示病情较活动,而仅有C3沉积也同样有诊断意义。但仅有IgM沉积时提示病情较轻。在SLE患者,如果同时存在两种以上Ig沉积或与C3并存时,荧光强度在(++)以上常出现多脏器的损害,特别肾脏损害较重。在疤病患者有两种以上Ig同时存在时,强的松的用量常常达到80mg/日以上。因此,根据Ig沉积的类型、数量、强度可作为疾病的治疗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皮肤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基与EB病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皮肤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选用CD45RO、CD3ε、TIA-1、CD20、Ki-B5、CD68和LMP1等抗体;用EBER1/2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编码的小分子RNA。结果 5例皮肤NK/T细胞淋巴瘤中层得占同期皮肤恶性淋巴瘤的5.68%;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34岁,主要表现为皮肤无症状肿块,2例有溃疡形成;组  相似文献   

9.
血清总IgE与T淋巴细胞及5—HT,5—HIAA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130例皮肤病患者,采用三抗体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总IgE,30例同时测定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68例测定了5-HT及5-HIAA。并分别与30例正常人作对照。发现IgE含量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与T细胞数及CD4/CD8比率下降有明显相关性。与5-HT及5-HIAA无显著相关性。作了20例血清总IgE、5-HT、5-HIAA治疗前后对比,IgE及5-HT有明显显著性差别,5-HIAA差别无明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30例皮肤病患者,采用三抗体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总IgE,30例同时测定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68例测定5-HT及5-HIAA。并分别与30例正常人作对照。发现IgE含量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与T细胞数及CD_4/CD_8比率下降有明显相关性。与5-HT及5-HIAA无显著相关性。作了20例血清总IgE、5-HT、5-HIAA治疗前后对比,IgE及5-HT有明显显著性差别,5-H7AA差别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粘连分子在异位性皮炎炎症及免疫反应过程中的作用,对AD皮损部位细胞间粘连分子-1的表达作了研究。结果虽然正常皮肤表皮不表达ICAM-1但AD皮损处角朊细胞则局灶性表达ICAM-1,尤其在有严重单个核细胞浸润及表皮内淋细胞移入的部位。免疫表型研究表明,AD真皮浸润中CD4^4+/CDw29^+/CD45RA^-1记忆性T细胞占主导,推测它们可能通过分泌某些细胞因子而诱导角朊细胞表达ICAM-1  相似文献   

12.
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sIL-2R水平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APAAP法和双缺本夹心ELISA技术检测150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显示:(1)寻常型白癜风外周血CD3^+、CD4^+细胞数、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1),sIL-2R活性显著性高于节段型白癜风和正常人(P〈0.01);节段型白癜风CD4^+、CD4^+/CD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也显著减少(P〈0.0  相似文献   

13.
牛脾转移因子及白三烯C4与异位性皮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牛脾转移因子口服液(OBS-TF)治疗异位性皮炎(AD)2 例,井采用3H放兔法测定了OBS-TF治疗前后AD患者及正常人血浆及外周血白细胞(PBL)中白三烯C4(LTC4)含量。AD血浆及PBL中LTC4含量治疗前均明显高于正常人,治疗后则无显著差异,AD的严重程度与LTC4水平相乎行,提示LTC4可能作为强效炎症介质之一介入了AD的发病过程, OBS-TF则可能作为LTC4的抑制剂对AD发挥了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异位性皮炎的发病机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异位性皮炎 (atopicdermatitis ,AD )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在AD皮损及未受损皮肤中发现激活的淋巴细胞(CD4辅助细胞 )及肥大细胞、真皮郎格汉斯细胞 (LCs)及具有抗原传递活性的表皮LCs ,AD患者血清总IgE增加[1] ,血清及受累皮损中激活的嗜酸性粒细胞数增加[2 ,3 ] ,提示免疫学异常与其发病机理密切相关。1 T淋巴细胞与AD人类TH1细胞及TH2 细胞能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 ,且对细胞因子作出不同反应[1] 。TH1细胞与迟发型过敏反应有关 ,产生大量的γ INF及IL 2 ,但不产生IL 4、IL 5或I…  相似文献   

15.
推广应用MDT后用NT-O-BSA-ELISA检测了1715名麻风接触者和6例新病人血中的抗PGI-IgM抗体。1715例接触者中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开始MDT前33.4%,用MDT2-24个月32.82%,用MDT后48个月21.84%(P<0.001);6例新病人在推广MDT5年时OD下降72.74%;连续观察243例抗体阳性的接触者,2-5年共发病7例(BT1例,BL4例,LL2例)。结果说  相似文献   

16.
人白介素4(IL-4)是由活化的Th2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效应,主要包括:诱导人B细胞分化为IgE、IgG1分泌细胞,诱导杀伤T细胞及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的杀伤活性,诱导单核-巨噬细胞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类抗原,调节造血细胞的增殖及分化[1]。其中IL-4调节B细胞增殖,诱导IgE产生及细胞表面IgEFc受体(CD23抗原)表达的作用与变应性疾病的发病关系密切。因此,变应性疾病患者血清IgE过高有可能是由于IL-4产生失调所致。研究IL-4生物学功…  相似文献   

17.
特应性皮炎 (AD)是一种以血清中总的和抗原特异性的IgE和IgG4水平增高为特征的变应性皮肤病 ,在其炎症处有大量T细胞、树突状细胞 (DCs)和巨噬细胞浸润 ,这些细胞在AD局部炎症反应的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IgG受体 (FcγR)参与了DCs和巨噬细胞功能。作者以特应性皮肤斑贴试验(APT)阳性处皮肤作为AD急性炎症模型 ,慢性皮损作为慢性炎症模型对AD急、慢性变态反应时人皮肤中不同的DCs和巨噬细胞亚群FcγR细胞的表达进行了体内研究 ,另外由于APT的发生机制可能是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炎症 ,因此作者对经刺激…  相似文献   

18.
近年,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研究中,人们越来越重视T淋巴细胞在表皮中的滞留问题,因为T细胞可借细胞间粘附分子1/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ICAM1/LFA1)途径与郎格罕细胞(LC)及角朊细胞结合,导致抗原递呈,T细胞活化、增殖及角朊细...  相似文献   

19.
单双标记技术对T细胞亚群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单、双标记技术对T细胞亚群测定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抗体双标记、流式细胞仪对正常4人外周血细胞进行测定。结果 CD3^+CD4^+与CD4^+细胞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D3^+CD8^+与CD8^+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D3^+CD4^+/CD3^+CD8^+与CD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检测T细胞亚群应采用双标记技术。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一种多器官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因复杂。T细胞受体 (TCR) ζ链是一种关键的信号转导分子 ,它在大多数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但SLET细胞中TCR/CD3触发下游信号转导中间体磷酸化和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增加 ,说明存在另一种信号转导机制。Fcε受体Ⅰ型γ链 (FcεRⅠγ)、CD3η链均属于 ζ链蛋白家族成员。FcεRⅠγ是高亲和性IgE受体的组成成分 ,有 1个细胞质免疫受体酪氨酸碱基活化基序(ITAM)。与TCRζ链经ZAP 70介导信号不同 ,FcεRⅠγ信号转导通过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