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咽鼓管鼓室注入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突聋)的疗效。方法对20例常规方法治疗无效的突聋患者采用经咽鼓管鼓室径路注入地塞米松,1次/周,每次5mg,共3次。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记录听力改变、耳鸣和眩晕等情况。结果20例患者于治疗完成后一周复查纯音测听。显效8例,0.25—4kHz听阈平均提高35.4dB;有效1例,平均提高14dB;无效11例;有效率为45%。结论鼓室内应用激素能改善常规治疗无效的突发性聋患者的听力。为常规方法治疗无效的突聋患者提供了再次治疗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郗永峰  谭国林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773-1774
目的:观察鼓室置管注入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简称突聋)的疗效.方法:对31例突聋患者通过鼓室置管,将地塞米松液注入鼓室,使药液经圆窗膜渗入内耳,称之为鼓室置管组;另47例以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作为对照组,将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置管组痔愈5例,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64%;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7例,有效7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44.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鼓室置管中耳给药治疗难治性突聋,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重度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重度突发性聋病例,比较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与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结果鼓室注射组平均听阈提高35.3dB,静脉注射组平均听阈提高37.1dB,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有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禁忌的重度突聋患者,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可替代静脉注射地塞米松作为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4.
王铁锋 《中国药业》2010,19(3):54-55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使用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单侧SD患者随机分成3组,各40例,在接受常规疗法基础上分别给予地塞米松口服、静脉注射、外耳道鼓室注射,比较治疗后患者听力及耳鸣、耳闷症状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口服、静脉注射、外耳道鼓室注射地塞米松3组听力恢复总有效率分别为65.00%,67.50%,85.50%,耳鸣、耳闷恢复有效率分别55.00%。60.00%.80.00%,可见经鼓室注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口服和静脉注射(P〈0.05)。5例患者鼓膜穿刺部位遗有干燥的陈旧血痂;均未出现鼓室感染、积液或遗留穿孔,且无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SD疗效肯定,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作为突发性聋的补救治疗的疗效。方法:将经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62例(62耳)随机分为两组,注射组(31例)行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1 mL(5 mg/mL),每日1次,连续治疗10 d;对照组(31例)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12口服2周,所有患者治疗约2周后复查听力,比较两组疗效。结果:鼓室注射组总有效率38.7%,对照组均无效。注射组平均听阈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而对照组平均听阈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注射组有效的患者病程为(30.2±4.2)d,治疗无效的患者病程为(46.1±7.9)d,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常规治疗无效的突发性聋患者应尽早行鼓室内给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鼓室置管给以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25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除了常规治疗外,通过中耳置管,将地塞米松注入鼓室,为中耳置管激素治疗组;25例以常规扩血管、营养神经及高压氧治疗作为对照组,将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中耳置管激素治疗组痊愈3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56.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经鼓室置管治疗突发性耳聋具有良好疗效,可避免激素全身用药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不同用药方式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象为80例突发性聋疾病患者,就诊时间为2017年8月~2018年10月期间,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中的40例给予全身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给予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比较患者临床效果,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纯音听阈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地塞米松鼓室灌注治疗突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突聋的74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按照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35)和研究组(n=39),对照组行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地塞米松鼓室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低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平均听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明显的改善,研究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地塞米松鼓室灌注治疗突聋,治疗效果明显,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听阈,值得在临床中广泛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王钧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2014-2015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治疗特发性突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例特发性突聋患者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以10 d为1个疗程。比较地塞米松治疗前后4个频率(500、1 000、2 000、4 000 Hz)气导纯音听阈均值(PTA),下降10 dB以上为有效。结果40例患者治疗前后PTA分别为(66.32±23.66)dB HL和(45.61±25.24)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756)。总有效率为90%。发病至治疗的时间短或不伴眩晕的患者治疗效果好。结论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治疗特发性突聋有效,发病至治疗的时间以及是否伴有眩晕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李胜  兰金山  张伟红 《中国药业》2012,21(11):89-90
目的观察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该院就诊的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患者56例,其中男21例,女35例;年龄31~61岁,平均45.1岁;平均发病时间为3 d;中度听力损失l2例,重度听力损失25例,极重度听力损失19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6例进行抗病毒、抗凝及高压氧治疗等常规治疗,试验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痊愈5例,显效9例,总有效率为73.33%,对照组均无效;治疗后试验组平均听阈由(62.9±20.8)dB HL下降到(52.9±20.2)dB HL(P<0.05),对照组平均听阈由(63.25±20.1)dB HL转变为(62.8±19.6)dB HL(P>0.05)。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经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患者有较好疗效,且给药方式安全、简便,目的性强,治疗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症状性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的效果及可行性,旨在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方法 症状性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50例(72耳),所有患者均合并耳闷,间或伴有耳鸣、耳痛及听觉模糊等症状,均拟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进行治疗,术后通过随访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主要通过耳内镜检查结果、主观症状改善情况、纯听力检测、咽鼓管检测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 本组50例患者的手术均行顺利完成,且未见严重的并发症.50例患者手术后1周与6个月时的耳闷、听觉模糊、耳痛及耳鸣等主观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鼓室压图检查显示,手术前C型图19耳(26.39%),手术后1周C型图11耳(15.28%),手术后6个月C型图3耳(4.17%),可见手术后1周、6个月时的C型图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手术后1周、6个月时不同压力下的咽鼓管测压开放指数≤1出现率与咽鼓管评分均显著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症状性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咽鼓管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将40例使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将40例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两组均治疗12 d。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治疗12 d后听力损伤评分、听力阈值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听力、眩晕、耳鸣、耳闷改善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听力损失评分及平均听力阈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d后,两组听力情况均有改善,且观察组听力损失评分、平均听力阈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听力损伤,促进患者听力恢复,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突发性耳聋患者药物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24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根据年龄不同分为A组(年龄30~40岁)、B组(年龄41~50岁)、C组(年龄51~60岁)、D组(年龄61~70岁),每组60例。四组患者均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甲钴胺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糖皮质激素、高压氧治疗。比较四组治疗前后言语频率平均听阈及不同发病时间患者疗效、不同听阈患者疗效、耳鸣患者疗效。结果治疗后,四组患者患耳言语频率平均听阈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71.67%,均高于C组的53.33%、D组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50岁为界,预后呈明显不良。四组发病时间≤7 d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同组发病时间>7 d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不同听阈患者总有效率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损失越重,听阈越高,预后越差。四组耳鸣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程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尽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预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预后逐渐变差。听阈亦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听阈越高,预后越差。耳鸣的治疗效果与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14.
闫波 《安徽医药》2014,(8):1496-1498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耳鸣状况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507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完整的病历资料,对其听力损失的程度、听力曲线的类型及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对耳鸣响度进行分级。分析不同耳鸣程度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507例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的耳鸣程度以3级所占的比例最大,为32.94%(167/507);所占比例最低的为1级,为13.02%(66/507);2、4级分别各占27.02%(137/507)。不同耳鸣程度的患者在年龄、性别、耳侧、不同听力损害程度及不同听力曲线类型等方面的分布情况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患者在年龄、性别、耳侧等方面的不同分布情况、不同听力损害程度及不同听力曲线类型等不同的突发性耳聋的听力学特征及治疗效果与耳鸣的严重程度并不存在相关性,并非造成突发性耳聋患者伴发不同严重程度耳鸣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甲泼尼龙和利多卡因在难治性突发性聋伴耳鸣中的治疗效果,及对纯音听阈均值、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难治性突发性聋伴耳鸣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男45例、女35例,年龄(50.52±3.82)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耳聋胶囊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天津市泰达医院收治的8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甲泼尼龙片,48 mg/次,1次/d,晨起顿服,连服5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耳聋胶囊,3粒/次,2次/d,连服1...  相似文献   

17.
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江波  侯世东 《中国医药》2009,4(9):720-721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33例单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在恢复咽鼓管功能、清除病变的同时行鼓室成形术,随访观察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33例患者中,3例术腔填塞时有耳鸣,取出填塞物后即恢复正常。术后2周去除外耳道填塞物后,27例移植片色泽正常,生长好,4例血液供应稍差,2例移植片下缘有裂隙,经对症处理后,移植物全部存活。随访至术后1年,鼓膜生长良好28例,占85%;2例半年后再发生鼓膜穿孔,但鼓室内干燥;1例移植的鼓膜穿孔后再流脓;1例移植物内陷,经咽鼓管吹张后好转;1例鼓膜内陷较明显,听力无改善。术后1年纯音测听语频区气骨导差较术前平均缩小10dB者9例,占27%;缩小15—20dB者14例,占42%;缩小25~30dB者6例,占18%;无变化4例,占12%。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行鼓室成形术。彻底清除病变,恢复中耳通气功能,加强抗感染,正确放置移植物并防止其感染;避免不愈合及胆脂瘤形成,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翟文磊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7):173-174
目的:总结在软腭拉钩协助下用咽鼓管导管治疗分泌性及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用软腭拉钩协助下经口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192例(236只耳),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168例(204只耳)。结果: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前听阈(HL)平均为(51.2±7.1)dB,治疗后平均为(36.2±7.1)dB,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鼓室功能曲线治疗前B型140只耳,C型80只耳,治疗后该两型减少,出现新增As型94只耳。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组治疗前听力丧失(HL)平均(49.5±7.1)dB,治疗后平均为(34-3±7.1)dB,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此法能改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咽鼓管功能,提高听力,并能改善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的中耳腔引流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咽鼓管逆行置管联合鼓膜穿刺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chronic secretory otitis media,CSOM)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9月73例(91耳)CSOM患者作为治疗组行咽鼓管逆行置管联合鼓膜穿刺,每天经导管向鼓室注入地塞米松5 mg,持续4~7 d后拔出导管。选取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59例(67耳)CSOM患者作为对照组行鼓膜切开置管,由通气管口注入地塞米松5 mg,通气管一般需置6~8周后取出或自然脱出。结果治疗组91耳中治愈78耳,好转13耳,无效0耳,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67耳中治愈36耳,好转23耳,无效8耳,总有效率为88.0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咽鼓管逆行置管联合鼓膜穿刺治疗CSOM是一种疗效可靠、损伤小、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